武漢“小湯山”醫院一線家庭:丈夫兒子搶建醫院,妻子母親病房救人

武漢“小湯山”醫院一線家庭:丈夫兒子搶建醫院,妻子母親病房救人

武漢“小湯山”醫院一線家庭:丈夫兒子搶建醫院,妻子母親病房救人

封面新聞記者 楊力

1月26日,位於武漢四環外的火神山醫院,第一間板房建成,在前一天,武漢市防疫指揮部舉行調度會決定,要再建一所擁有1300張病床的雷神山醫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建設之下、防治之下,是無數的個人和家庭在努力“奔跑”。

接到前往火神山醫院參與建設的前一分鐘,周密好不容易打通了視頻電話,囑咐已經在武漢市七醫院發熱門診連續工作4天未回家的母親。第二天一早,父親便開車穿過車少人少的街道,將他送到火神山醫院的建設現場……

凌晨2點,王喬從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開車出來,在湖北經濟學院醫院社區醫院藥房裡,輕輕叫醒伏在藥房櫃檯上的妻子。這是他們之間的約定:無論多晚,夫妻倆都要一起回家。即便幾小時後,又要各自奔赴到不同的“前線”……

一頭是搶建醫院,另一頭是醫院救人。這是武漢疫情旋渦中,無數一線“戰疫”家庭的縮影。

離一線越近,就離家越近

武汉“小汤山”医院一线家庭:丈夫儿子抢建医院,妻子母亲病房救人

“媽,我和爸都好,您要注意休息和防護……”1月23日,除夕前夜,周密隔著手機與四天未見的媽媽開了視頻,在接通的那一刻,他突然有些哽咽。屏幕裡的身影,穿著白色防護服,戴著口罩,但就算這樣的滿身防護,周密還是能感受到她眼睛裡溢出的疲憊。叮囑完,掛完電話,他和身旁的父親陷入沉默,眼睛發紅。

電視裡、手機上在不斷播報“新冠肺炎”的情況。周密的母親是武漢市七醫院CT室的醫生,往年這時候,一家子已經吃過晚飯,坐在沙發上商量年夜飯的準備了,可今年不同,她第一批報名加入到發熱門診。

疫情擴散的速度,超出想象。1月20日全國確診217例、1月23日全國確診571例、1月26日全國確診2744例……不斷刷新的確診數字下,是如周密母親一樣的無數醫務人員,衝在疫情一線的高強度診斷和治療。

武汉“小汤山”医院一线家庭:丈夫儿子抢建医院,妻子母亲病房救人

視頻通話剛結束,周密接到公司打來的電話。作為中建三局一公司中南公司的一份子,他被安排前往蔡甸區參與武漢的“小湯山”醫院——火神山醫院的建設。

在2003年對抗非典的戰役裡,7天7夜建成的小湯山醫院,收治了全國1/7的非典患者,並實現醫護人員零感染,成為了抗擊疫情的重要轉折點。當時,他們的兄弟單位中建一局參與完成了這項奇蹟工程,如今新醫院的擔子落到他們的身上。

放下握在手上的電話,周密把要參與建設的任務告知了父親,這個不輕鬆的消息,卻意外得到了父親的支持。第二天,1月24日(大年三十)一早,父親堅持開車送他。

從家到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有30多公里,車子穿過二環、三環到四環,車很少,零星的行人戴著口罩快速走過,這是今年春節的武漢。

武汉“小汤山”医院一线家庭:丈夫儿子抢建医院,妻子母亲病房救人

周密要負責物資採購和後勤保障,口罩、膠鞋、雨衣、藥品、保暖褲等辦工和生活物資,都歸他管。但眼下的難題,是大多數的商店已經關門。在滿足工地上數百人的消耗上,光口罩供應就是道砍。

儘管再熟悉採購和流程的他,這次也碰了壁。去過的大街小巷裡,要麼關門,要麼缺貨。微信步數到底刷新了多少,這個90後小夥已經沒有時間關心。

讓他感動的是,不少還開著門的商家,聽說他們是火神山項目的建設者後,也開始幫忙四處打聽清單上的物資,“一有貨,我們立馬就通知你們。”

1月25日,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調度會,決定除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之外,半個月之內要在江夏區黃家湖再建一所“小湯山醫院”——雷神山醫院。

在調往雷神山醫院後,周密的工作時間達到一天19個小時,幾乎都在工地、商場兩頭跑,“兄弟們在項目上不能停,我就去挨個問需求,他們有了保障,工程建設速度才快的起來。”

父親聽說兒子在尋找物資後,就開了車出去四處尋找;聽說母親有需要,又開車趕去接送。周密說,他們每天會在微信群報平安,但對他們一家而言,只有跑在一線,才離家人更近一些。

武汉“小汤山”医院一线家庭:丈夫儿子抢建医院,妻子母亲病房救人

高速建設下

再晚,也要一起回家

38歲的王喬,比周密要多十多年的建設經驗。他清楚,要在這麼短時間內,完成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到底有多難。

作為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裝公司的項目經理,王喬從火神山醫院項目上一路建設到雷神山醫院場地,見證了勁頭上來的建設者的基建速度到底有多猛。

距離漢口火車站車程約40分鐘,靠近後官湖溼地公園,遠離鬧市區,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的或火神山醫院,按照設計方案,總床位數為1000床。ICU(極重症加強護理病房)設置兩個病區;另外,設置重症護理病區兩個等。

1月23日,王喬等建設者進入場地。而後他經歷了建設生涯裡難以看到的壯觀場面:數百臺的挖掘機和建設者們同時施工,不分白天黑夜。

武汉“小汤山”医院一线家庭:丈夫儿子抢建医院,妻子母亲病房救人

1月26日,火神山醫院的第一間板房建成;1月28日中午,火神山醫院HDPE膜鋪貼面積已完成60%,北區箱式板房基礎混凝土澆築基本完成,其他區域箱式板房混凝土澆築全面展開。計劃在8天建成,但他們希望再加班加點,爭取6天內完成。

1月25日晚,王喬進入雷神山醫院場地。第二天一早,660名建設者、40臺挖掘機、36臺自卸車等全部就位。他說,最近雖然天冷,但在工地上來回跑動和檢查,口罩常常不經意就被汗水打溼,“擦把汗,換個口罩,還得繼續幹。”

家裡比王喬先上抗疫一線的,是他的妻子,湖北經濟學院醫院(社區醫院)藥房的配藥員。他們中,一個在醫院參與抗疫救人,另一個在工地上建設新醫院。

“加更長的班”,是新醫院建設者的常態。王喬的下班時間往往在凌晨2點之後,“但多晚,她都在等我。”好幾次,王喬凌晨下班後駕車去妻子的醫院,看到她趴在藥房櫃檯上睡著,“之前勸過不要等我下班,她說要見到了才心安。”

1月28日,久違的陽光撥開武漢上空的雲霧,照進城中的千家萬戶,也照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的建設者身上,跟周密、王喬一樣,新的一批支援建設者從四面八方趕來,參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