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微服私訪,與一瓜農相談甚歡,離開後為什麼吩咐下屬除掉他?

司馬長史


朱元璋微服私訪相比於康熙和乾隆皇帝還是要少很多的,但是帝王就是帝王,隨便做點什麼事就能留下經典故事,這不朱元璋閒來無事又去微服私訪了嘛!

微服私訪入瓜地

一日,朱元璋批閱完奏摺,閒來無事便叫上劉伯溫,幾名侍衛進行微服私訪去了。今個天格外的熱,走著走著朱元璋等人汗流浹背,又累又渴,恰逢這個時候看到了一片瓜地,於是眾人喜出望外,決定前來坐下歇一會,買幾個西瓜解解渴。


仙風道骨一瓜農

就在這時瓜農登場了,六十老翁,舉重若輕,仙風道骨,舉止不凡,搖搖晃晃又步穩如山的來到了朱元璋等人面前,與眾人攀談,其出口不凡,條條是道。之後又拿瓜前來給眾人切瓜,看其切瓜的手法,一手握刀,一手扶瓜,手穩刀快,眨眼的功夫便將瓜給切好了,再看瓜勻勻稱稱,整整齊齊,似乎用尺子量過一樣,這就要瓜好了,送到眾人面前。


吃瓜暢談民間疾苦

朱元璋一看,這樣一仙風道骨之人,於是便產生了與其交談的興趣,二人相談頗歡,最後朱元璋問瓜農:“您這麼有才華,為什麼不做官,為民出力呢?”,瓜農答:“我年事已高,想過幾天清閒日子了”。閒聊了很久,累已除,汗已消,渴已止,朱元璋便付了錢,離去回宮了。

細思極恐再尋瓜農

朱元璋回到皇宮之中又回想起此事,細思極恐,越細想越能斷定,這肯定不是一瓜農,而自己貴為天子又不知道此人,那麼他究竟是誰,目的又是什麼?朱元璋疑心大起,至從斷定其定不是瓜農後更是坐立不安,認為是就是為自己而來,定是有不軌的意圖,於是便派人前去再次查看瓜農,欲除去此瓜農,意料之外又意料之中,瓜農不見了,其果真不是一瓜農。

這就是朱元璋微服私訪殺瓜農一事,當然到底有沒有此事發生,已經無法進行考證了,只能當做一起民間趣聞來看待。朱元璋草根出身一手締造這樣一個強大的大明王朝實屬不易,其雖大殺功臣,被人扣上了嗜血狠辣的帽子,但是朱元璋並不是亂殺之人,對百姓還是很仁慈的。並且朱元璋每天兢兢業業處理國家大大小小的事情,很少放假,算得上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好皇帝了。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黑朱元璋的段子太多了,小時候看過一個故事,說是朱元璋在外面轉悠,看見一家賣素面的生意特別好,顧客都要排隊,他進去嚐了一下確實好吃,不知道這家素面用了什麼秘方,於是派人混入內部打雜,過了一段時間終於摸清楚了原因,原來這家素面館在後院偷偷養了很多雞,隔一段時間殺幾隻,磨成粉末加入面裡面,於是素面就非常鮮美了,朱元璋停了之後很生氣,認為膽大包天欺君之罪把素面館老闆給殺了。。。。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故事,簡直漏洞百出,小時候還真信了,雞湯麵和素面人還分不清楚?其次,朱元璋非常勤勉,大事小事都親歷親為的,還有時間去和一個小老百姓打交道叫勁?朱元璋因為出生和人生經歷的原因,對官員確實狠,但是對老百姓還是相當不錯的。


秋天去哪裡感受


話說老朱隔三差五的往家帶幾個娘們兒,惹得他老婆粗意大發。兩人為此撕巴起來了,可這老朱笨嘴拙舌的,讓他那伶牙俐齒的老婆一頓譏諷,氣的老朱呼哧帶喘的,丟下一句好男不跟女鬥,便摔門而去了。

出的門兒來,老朱叫上他那幾個狐朋狗友到酒館買醉。幾瓶啤酒下肚,那真的是天晴了,雨停了,他又覺得他行了。又吹了一通牛皮,覺得肚裡窩的火消散的差不多了,幾人便起身離開。

走著走著,老朱感覺內急,四下裡一看正好有片瓜地。就想到那兒去方便一下,老遠發現有個瓜農正坐在那嘰裡呱啦像犯神經病似的。


老朱很納悶,心想這瓜農在幹嘛呢?便走上前探個究竟。只見那瓜農手裡拿著個長方形的物體,還能發光,上面還變幻著各種圖案。瓜農嘴裡一個勁兒的還說著感謝老鐵。

老朱問你這是幹嘛呢?瓜農不耐煩的說去去去,別干擾我直播,沒看大哥給我刷禮物呢嗎?老朱心裡已經有些不高興了,除了他那老婆,還沒人敢對他如此無禮。

但老朱好奇啥叫直播,就想和他嘮嘮。可人家真的沒工夫搭理他,隨口說我這幾十萬的吃瓜群眾呢,你看你再搗亂,大家都不樂意了。老朱一看屏幕上打出好多“光光頭,抹香油”,這可把老朱氣壞了,赤裸裸的羞辱。

老朱心想羞辱我也罷,幾十萬的吃瓜群眾呢,這不說造反就造反嘛。還是先殺了這瓜農以除後患。


好了,編不下去了。估計這會兒都有人在找他的刀呢,再胡扯有生命危險。

我為啥編的這麼離譜?就是讓大家能一眼識破。哪怕給我幾個大嘴巴,我都認了。有些人黑朱元璋編的是有模有樣,混淆大家的視聽。

人家朱元璋日理萬機的,哪有功夫陪你們鬧?老朱愛民如子那也不是吹的,仔細研讀研讀歷史,看看哪個朝代的惠民政策能有老朱的好。

莫讓那些別有用心的造謠生事者迷了眼。像老朱殺瓜農這樣的段子,連野史都算不上,就是胡編亂造。


說史聽濤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位有勇有謀的皇帝,殺伐果斷。

朱元璋微服私訪,與一瓜農相談甚歡,離開後為什麼吩咐下屬除掉他?

都知道朱元璋微服出巡路上口渴見到瓜農是個老者吃著聊著,問瓜農的瓜為什麼那麼甜,瓜農回答了朱元璋三句話種瓜心得:

一:告訴朱元璋種瓜要水跟上,跟的及時。

二:除雜草,雜草不除影響西瓜的生長。

三:需要專人負責種瓜。

朱元璋聽著很有道理感覺老者很有才華就問種瓜和治國的區別,老者也是對答如流,朱元璋很高興就邀請老者入朝為官,誰知道老者不願意。朱元璋就低頭不語拱手告辭了,回去路上朱元璋越想越不對勁,覺得這麼有才華的人既然不能為我所用,那就誰也別用。誰知道瓜農已跑。

(個人看法1、朱元璋本身就是疑心病很重的人,帝王考慮問題和世人是不一樣的,一個想法可以在腦海裡思來想去無數遍。2、在朱元璋眼中江山社稷才是第一位,需要能人異士,覺得瓜農是有真材實料的,畢竟皇帝看中的人都不會錯的很離譜,而帝王希望時間所有人都能為我所用,不能用就讓她消失,怕對自己有威脅。3、瓜農確實是一個聰明的人,有學識他知道帝王的喜怒,無邊際的猜想 如若入朝為官可能歷史會留下他的功績)


幽默段子秀


朱元璋微服私巡途徑一片瓜田 問老瓜農:這瓜咋賣?瓜農答到:一兩銀子。朱元璋:你這瓜皮子是金子做的,還是瓜粒子做的?瓜農:買不買不買滾。朱元璋:我買你瓜是給你面子 我能來是給足你面子,我告訴你一句話 是龍得盤著,是虎得臥著。瓜農:我也就是這麼一念之差賣了這麼個西瓜,家裡上有老下有小等我養活,你要的話就是這個價。朱元璋:你這瓜保熟嗎?瓜農:我一個賣瓜的能賣給你生瓜蛋子?朱元璋:我問你這瓜保熟嗎? 瓜農:感情是來找事的阿 聽說過我小舅子丁棍沒有?朱元璋:放你媽狗屁..你讓他丁棍叫來我見識。身後劉伯溫抬手一巴掌打到瓜農臉上,瓜農欲要還手,朱元璋快人一步一把刀頂在瓜農脖子上:認識我嗎?認識我別動,動我打死你!瓜農:年輕人別太氣盛 動了我你也走不了!朱元璋:不氣盛還是年輕人嗎? 朱元璋把刀遞給了瓜農說到:來 你給我一刀 。瓜農拿著刀絲毫沒有動手的意思 朱元璋:不敢紮了,不牛逼了,啊!我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啊,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在場都是見證人啊,給你機會你沒有把握,這不願我,你聽過這句話麼:知其不可為而為知.話畢,一刀扎進了瓜農肚子裡 瓜農倒地。


雙色球二等獎得主


朱元璋雖然一手締造了明朝,可是他曾經卻也被命運“踐踏”過,被命運狠狠地踩在地上。

他17歲時,他的爹孃死在了饑荒和瘟疫中,他和他二哥卻沒有辦法安葬他們,他苦苦哀求別人給一塊地給他安葬親人,卻遭到了侮辱和斥罵。

為了活下去,他只能和二哥在葬了雙親之後便各自逃難去了,他二哥後來也終究沒能撐到他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他一頭扎入了皇覺寺,剃了發,當起了和尚,可是亂世裡的和尚也不好當,沒了香火錢,皇覺寺也養不起那麼多和尚,如朱元璋這樣的菜鳥和尚便被打發出去“遊食”了。

這“遊食”二字用和尚的話說便是一邊遊歷一邊化緣,可實際上不過是一邊逃難一邊討飯罷了。

所以,此時的朱元璋說是和尚,不如說是乞丐,他在皇覺寺不過待了一個月,佛經背不了,佛教偈語也說不了幾句。

他討了幾年的飯,途中曾經差點病死。

後來,他一看處處掀起了反元的風波,所以給自己算了一卦——我是走是留,還是造反?

可是,卦象卻告訴他,他是走也不行,留也不行,只能走造反的路。

他這一走,便走出了一個皇帝,這是誰也沒想到的事,他也因此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從社會最底層走出來的皇帝。

也許是因為他出身卑微,因為他曾被踩在社會的最底層,拼了命才好不容易地爬了上來,所以他很清楚社會底層的百姓的生活有多苦有多難。

所以,他想知道江山到了自己的手裡,經過了自己的治理,百姓的生活到底有沒有變得更好,或者變得更壞。

於是,他便換上了一身衣裳,吩咐了一聲,領著幾個人出了皇宮,微服私訪去了——走,咱們是去微服私訪,是去體察民情,你們可不能暴露了朕的身份,不然砍了你們的腦袋,知道了嗎?

是,是,是。

他們漫無目的地走著,這兒看看,那兒瞧瞧,怎麼看也是一派繁榮景象。

朱元璋突然來了勁兒,這城裡恐怕也很難看出什麼來了,倒不如去鄉間走一走,看一看。

可是,走的久了,人累了,也渴了,正想著找一個地方歇歇腳,解解渴,便看到了不遠處竟有一塊西瓜地,笑了一聲,朝著西瓜地走了過去。

他們一行走到了西瓜地旁,卻見一個戴著草帽、穿著草鞋、卷著衣袖的瓜農正坐在田埂上,三口成一口地吃著瓜,時不時會落下幾滴鮮紅的瓜汁,看的眾人是不斷地咽口水。

朱元璋走了過去,好聲好氣地問道,老伯,我們途經此地,累了渴了,想到你這歇歇腳,解解渴,可否?

瓜農將瓜皮一扔,抬頭看了看朱元璋一行人,個個衣著不凡,心想哪來這麼多貴人?嘴上卻說,可以,可以。

朱元璋又問,我想向你買個西瓜,你看行不行?

瓜農也不吝嗇,仍說可以,然後親手為他們挑了一個好瓜,又幫他們切成了一片一片的,切好了瓜後,瓜農將最好的一片西瓜遞給了朱元璋。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瓜農也不傻,看了朱元璋的派頭便知道他這這一群人中的真正作主的人物,所以這才將最好的一片西瓜留給了他。

可是,這事放在朱元璋眼裡卻不同了,我可是微服私訪呀,沒想到在這麼一個破落的鄉間,一個看上去平平凡凡的瓜農竟然也有這麼好的眼力,竟然看的出來我才是領頭人,真是厲害!

他想到這,突然來了興致,也一屁股坐到了田埂上,坐到了瓜農的身旁,和瓜農有一句沒一句地聊了起來。

這一聊,瓜農又驚住了朱元璋。

他們從一個瓜聊到了一個國,從種一塊西瓜地聊到了治理一個國家,雖然瓜農說的隱晦,可是,打打拼拼了幾十年的朱元璋焉能聽不出瓜農口中的話?這已經不是一個瓜農所應該有的見識了,這個瓜農,很不簡單!

對於一個國家,或是一個企業的管理者而言,什麼最重要?人才!

所以,朱元璋心中也生出了收攏人才為自己所用的主意,對這個瓜農許以高官厚祿,讓他入朝為官,給國效命。

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這個瓜農竟然拒絕了,說什麼也不肯接受朱元璋的特聘。

朱元璋一看瓜農拒絕了自己,掃了顏面,便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朱元璋回宮之後,仍然對瓜農拒絕自己一事耿耿於懷,可是越想卻越覺得不對勁——

他突然招攬瓜農,這事換了一個平平凡凡的瓜農的話,即便再傻也應該猜得到他是一個了不得也惹不起的人物了,可是,瓜農卻沒有任何的驚訝,也沒有任何的緊張,仍然鎮定自若,淡然處之,難道瓜農早已經猜到了他的身份?

更何況,面對權力和榮華富貴的誘惑卻能夠不心動,也絕不是一個瓜農所應該有的心態。

他越想越覺得後怕,這個瓜農早已經猜到了自己的身份,自己還吃了瓜農的西瓜,萬一瓜農想謀害自己的話,自己豈不是已經嗚呼哀哉了?

況且,讓這麼一個厲害角色流落在外,對於此時剛剛坐定江山的朱元璋而言,也是一個隱患,既然不能為己所用,也不能為別人所用!

於是,朱元璋立刻派人返回西瓜地剷除瓜農,可是瓜農早已經不見了蹤影。

朱元璋聽說瓜農早已經離去,更加確定瓜農是一個“劉伯溫式”的人物,或許更勝於劉伯溫,心中後悔不已。

他能在群雄逐鹿中獲勝,打敗了陳友諒,又打趴了張士誠,將蒙元趕回了老家,劉伯溫絕對功不可沒,所以,他很清楚劉伯溫的本事。

所以,對於瓜農,朱元璋自然會心生不安,只是他已經錯過了剷除瓜農最好的時機,只能剷除瓜農的西瓜地。

所以,他繼續吃西瓜去了。

朱元璋沒有那麼多的黑歷史,黑的只是人心,讓他成為一個濫殺無辜的“暴君”也只是無數人的別有用心,所以才會想到借一個瓜農,將他推到所有人的對立面。

可是,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他動的是士紳階層和既得利益者們的奶酪,他所實行的很多政策實則很有利於百姓。


寧糊塗


有一年夏天,朱元璋微服私訪來到鄉村田間。

正是中午十分,天氣炎熱,老百姓熱火朝天地忙著收割小麥,一片豐收的大好景象。

朱元璋口渴難耐,正想令手下找點涼水喝,猛一抬頭看到左前方不遠處,一片綠油油的瓜田。又大又圓的西瓜滾的滿地都是。朱元璋忍不住嚥了咽口水,順著瓜田走了過去。一個老農正在地頭的大樹下打瞌睡。朱元璋的手下叫醒他,“快去摘兩個最好的瓜來!我們買了”老頭一看生意來了,樂呵呵地跑到瓜田裡挑來了兩個最好的西瓜。仔細的切好,端了過來。朱元璋拿起西瓜狼吞虎嚥,把紅壤啃的乾乾淨淨,只剩下薄薄的綠皮,(年少時沒少過苦日子,留下的習慣)。他連聲說:“這瓜真甜,好吃!”



老農眉開眼笑:“我這種瓜技術可是祖傳的,別人種小麥,我種西瓜,我收入的銀兩可比他們好多了。”朱元璋和老農心情甚好!坐在大樹下促膝暢談起來。這個老農可不一般,竟然把治國的道理談的頭頭是道,令朱元璋不禁對他另眼相看。當農民談到“君輕民貴”時,朱元璋皺了皺眉頭,起身告辭。大家知道,這種思想可是犯了朱元璋的大忌,觸動了朱元璋的神經,朱元璋曾經把孟子關於這方面的言論都刪除了!臨別朱元璋問了老農一句:“您姓什麼”

老農回答說:“姓蒲”。這下可真的觸動了朱元璋的底線。他往前走了大概300米,密令手下把這個老農給殺了。

大家都知道奸臣,叛徒最讓人恨,漢人對南宋的一個奸臣尤其痛恨,他就是蒲壽庚。他都死了一百多年了,被朱元璋挖出來鞭屍300,朱元璋還要滅其種族。原因何在?原來蒲壽庚在宋朝是作東西方貿易的,他的生意陷入危機的時候南宋政府鼓勵他經商,對蒲姓家族一直非常優待,曾賜“承節郎”的官銜。蒲姓勢力非常強大,既有錢又有兵,可萬萬沒想到蒲氏卻恩將仇報。當元軍侵入時,蒲壽庚竟然關城門 禁止南宋老少們進城,還喪心病狂,殺死宋外宗室在之前前往泉州並已長期定居的3000多人。又殺戮數萬人漢人百姓。這是一場震驚人眼球的由地方官員執行的宗師大屠殺。就連忠心保護宋室的陳氏家族和曾氏家族幾乎被蒲壽庚滅族。朱元璋成立明朝後,漢人對蒲壽庚的仇恨仍然有增無減。朱元璋為了鞏固朝政,順應民心,決定將蒲氏後人滅族。所以蒲氏家族紛紛外逃,有的還隱姓埋名。這個老農萬萬沒想到逃到社會的最底層,由於自己的大意竟然會死在朱元璋手裡。


小姐姐講史


朱元璋和劉伯溫微服私訪,正值口渴之際,前面出現了一片西瓜地。於是朱元璋和劉伯溫上前討瓜吃,瓜農摘下一個大西瓜,拍打著來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問道:“你這瓜保熟嗎?”,瓜農微怒:“我一種瓜的,能給你生瓜蛋子?”。朱元璋一聽,覺得有些道理,於是愉快的吃起西瓜來。



但是,當朱元璋回到宮裡一回味:“咦!這事不對呀!哥可是皇上,他一種瓜的,憑什麼反問哥呀?”於是,他派錦衣衛用血滴子將瓜農的腦袋取了回來,還把那片瓜地斬草除根了。事情就是這樣的,後來在《征服》裡,孫紅雷重現了這一段。

精彩吧?都是我瞎編的,因為朱元璋和瓜農的故事本身也是瞎編的。版本有很多,有說朱元璋和瓜農聊天,發覺他還真他niang的是個人才。於是表明身份,邀請瓜農回宮做官,但被無情的拒絕了。也有說朱元璋吃瓜時,瓜農說他的吃法是越吃越苦,朱元璋回宮後感覺此瓜農非等閒之輩,他一定看出了朕的身份,既然知道我是當今天子,卻說我吃瓜越吃越苦,這不是暗喻我大明會越走越苦嗎?



多種版本,說法不一,但這個吃瓜群眾最終的結局都是一樣的,被咔嚓了。除了和瓜農的故事之外,還有朱元璋和縣官聊天后殺縣官。到素面館臥底,發現他們在素面里加磨碎的雞肉粉,怒殺素面館老闆。等等,件件匪夷所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故事呢?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名布衣天子,他在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之後建立了大明王朝。奪取天下之後,朱元璋誅殺了很多功臣,他痛恨貪官,對待貪官的刑法非常嚴酷。總之,朱元璋給世人留下了一個喜歡殺伐的形象。再加上他乞丐的出身,這些匪夷所思的事件安在他身上讓人感覺不是那麼離譜。對於寫野史的人來說,故事越離奇越吸引人,一個故事被傳播,另一個相似的接踵而至。寫的是樂此不疲,看的人感覺很過癮,漸漸地就流傳了下來。



朱元璋作為一名布衣天子,他穩固了大明江山,開創了職業軍人制度,打擊了貪汙,讓農民的地位得到提升,等等。朱元璋對歷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殘暴”僅僅是針對不守法的官員。而這些人恰恰是有文化的讀書人,不排除他們的後人刻意抹黑朱元璋。


遠銀觀史


朱元璋歷來為人所稱道,一方面是他從孤苦無依的放牛娃到位高權重的九五至尊,這巨大的地位飛躍,真的是一部勵志劇!另一方面是他建國以後,對有功之臣的大量屠殺。其實,這是許多人對朱元璋的誤解,真正歷史上的朱元璋並非是殘暴不仁的人,康熙皇帝曾經多次到南京明孝陵留下了對洪武的讚頌,一代偉人毛主席也對他有很高的評價。

每一個朝代更替的開國君主,都會被百姓唏噓一番,留下很多令人驚奇的傳說。清朝入關以來,清朝的一些統治者為了詆譭明王朝,於是各種輿論謠傳紛紛揚揚。一些虛假事情也移花接木到朱元璋身上。其中,朱元璋除掉瓜農一事,一直是沸沸揚揚。

話說在烈日炎炎的午後,朱元璋批閱完奏章,決定去體察民情。於是叫上了劉伯溫,並帶上了兩位衛士。接著,四人喬裝打扮到了鄉下,出發前,他再三囑咐,這是微服出巡,不能讓百姓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

在長路奔波以後,口乾舌燥的一行人來到了一片廣袤的瓜地。朱元璋要手下去買幾個瓜來解下渴,戴著斗笠的瓜農見到他們一行人。瓜農的臉色有些變化,看得出來,他有點慌張,似乎知道了些什麼。但還是鎮定自若的拿起兩個瓜。只見他將第一個瓜切成四瓣,又從中切下一刀,分成了八塊,最後他還拿出一塊細布放在瓜上,畢恭畢敬的送到了朱元璋面前。

雖然朱元璋對此也很疑惑,為何切西瓜還用這麼費事,但是他還是端起,給一旁的劉伯溫吃。劉伯溫心裡一虛,猶豫不決的他還是拿起一塊。接著,瓜農拿起第二個瓜直接切成兩半,分給了兩個衛士。這讓朱元璋更加疑惑了,為何要將他們區別對待。

朱元璋問起這緣由,瓜農不願訴說,寥寥幾字敷衍過去。兩人又聊起其他事情,如農田賦稅,朱元璋是個精明能幹之人,他能感覺到此人的非同尋常,就連天下第一謀士的劉伯溫也暗暗稱讚。這個農民的才華絕對不在朝廷文武百官之下。求賢若渴的朱元璋問他為何不去朝廷求得一官半職,為什麼將畢生才華丟棄在這荒山野嶺。瓜農對此樂呵呵的傻笑了。

月落歸家後,朱元璋向皇后說起白天的事情。馬皇后雖然女流之輩,但是閱覽群書。皇后說這個瓜農真的不簡單,他的切法是周禮的遺韻,周朝給皇帝切瓜正是如此,給黎民百姓就是切成兩半。

朱元璋大怒,他大罵瓜農自作聰明,他又想到劉伯溫和自己吃了天子吃的西瓜。傳令下去,劉伯溫在深夜之中也悄然而至,劉伯溫承認自己是知道這禮儀之事,他以為瓜農不過一個凡夫俗子,於是沒有在意。朱元璋覺得自己被瓜農所戲耍,十分憤怒,於是派錦衣衛的人去除掉他。

至於此事的真假,我們不得而知。一些人相信這只是傳說,一代君王怎麼會和一介農民計較呢?


小小嬴政


版本一:

朱元璋做過和尚,這大家都知道,他有一次微服私訪,碰到一個瓜農,瓜農不知道他是朱元璋。

朱元璋假裝買西瓜,想跟他聊天,詢問一下民情。

朱元璋問瓜農,老哥,你這瓜甜不甜?

瓜農說,你看我種的西瓜,又大又圓,跟和尚頭一樣,肯定甜。

朱元璋一聽大怒,瓜農卒。

版本二:

朱元璋有一次微服私訪,路上碰到一個瓜農在砸地裡的西瓜。

朱元璋很好奇,就去問瓜農,老哥,你這西瓜好好的幹嘛砸了啊?

瓜農說,昨天夜裡來了一群野豬,把西瓜根都啃了,活不了了,西瓜也長不大了。

朱元璋一聽大怒,瓜農卒。

版本三:

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朝裡有幾個文人整天對他冷嘲熱諷,朱元璋想殺又不捨得殺,只好自己躲出宮來,去民間微服私訪。

來到浙江紹興,看到一個瓜農正在西瓜地裡,拿著一個叉子叉西瓜。

朱元璋問他,老哥,你怎麼把好好的西瓜都叉了啊?

瓜農沒好氣的說,你瞎啊,我叉的這是猹。

朱元璋一聽大怒,瓜農卒。

版本四:

朱元璋平定天下以後,四海昇平,於是想起了兒時捱餓的光景,想到民間走一趟。體察民情。

他帶的人馬被安排跟後邊三十里紮寨,他自己帶了兩個錦衣衛和一個太監去民間微服私訪。

他們走著走著,看到一片瓜地和一個瓜棚,裡面幾個老頭在聊天。

朱元璋於是走過去打招呼,幾個老頭就讓他西瓜吃。

朱元璋一邊吃西瓜一遍聽他們聊天。

一個老頭說,聽說當今的皇上朱元璋,原來是個和尚,他最愛光頭了,有一次他抓了幾十萬個尼姑到皇宮裡。

另一個老頭說,我看書上說,朱元璋出生的時候,天上下血雨。

第三個老頭說,朱元璋把他兒子都吃了。

第四個老頭說,幸虧咱們沒去考進士,要不然也被朱元璋吃了。

朱元璋心下大怒,並不表現出來,他問這個老頭,你們是幹嘛的?

幾個老頭說,我們是做自媒體的,就愛瞎編故事,本來沒有的事,也能編得像模像樣。

一個老頭說,我就編過一個朱元璋殺瓜農的故事,竟然有人信。

朱元璋一聽大怒,眾瓜農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