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洩憤,竟讓人挖了徐茂公的墳,為何見到陪葬品直呼徐狡詐?

tanyou1


答:嚴肅點,嚴肅點。什麼徐茂公?徐茂公其實是演義小說裡的寫法,這“茂公”兩字都是別字,正確的寫法是“懋功”;而且,“懋功”只是他的表字,原名叫世勣。

徐世勣是個牛人,原則性非常強。

他在晚年曾不無自豪地說:“我年十二三為無賴賊,逢人則殺;十四五為難當賊,有所不快者,無不殺之;十七八為好賊,上陣乃殺人;年二十,便為天下大將,用兵以救人死。”

十七歲那年,他和單雄信等人一起擁護翟讓上瓦崗山起義。

後來李密在瓦崗山上與翟讓火併,殺了翟讓。

單雄信見勢不好,馬上跪地投降。

徐世勣不降,轉身就走,後脖子中了一刀,差點喪命。

李密愛惜他是人才,釋而不殺,幫他包紮了傷口,並讓他去管理黎陽諾大一塊地盤。

李密後來和王世充爭洛陽,大敗,逃入李唐陣營。

李淵向徐世勣招降。徐世勣在李密已降的前提下,同意出降,但他不願把黎陽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上呈以換取富貴,明確向李淵說好,黎陽的人眾土宇,皆屬李密所有,功勞應該記在李密帳下。

李淵因此大讚:“世勣真純臣也。”任命他為萊州總管、上柱國,封萊國公,後又加右武侯大將軍,改封曹國公,並賜李姓。從此,徐懋功即改名為李世勣。 後來李密叛亡,李世勣痛哭之餘,也不避嫌,上表請李淵批准自己把李密的屍首縫合,並以君臣之禮厚葬李密。

李淵再次大讚:“世勣真純臣也。”

李世勣的好友在瓦崗軍崩盤後降了王世充,與李唐為敵,終被李世民俘獲。

李世勣出於義氣,願意獻出自己的官爵,以換取單雄信的性命。遭到拒絕後,就割下自己腿上的一塊肉,給單雄信吃下,為兄弟送行,並收養了單雄信的兒子。

李世民準備發動玄武門事變,想把李世勣拉進自己的核心圈子裡。但李世勣認為這是皇家家事,不願意插手。

李世民登位後,按照禮法,李世勣應該要避諱李世民諱的。

但李世民生性灑脫,認為只要“世”、“民”二字不連稱,壓根就用不著避諱。

李世民非常欣賞李世勣做人的原則性,讓他做太子詹事兼左衛率,同中書門下三品,負責東宮事務。

李世民誠懇地告訴李世勣:“我知道你不會辜負我的。”

李世民駕崩後,唐高宗因為武則天曾是太宗侍女的原因,為了不失掉孝子之名,於永徽二年下令全面避“世”與“民”之諱,李世勣才不得已去掉了“世”字,成了李勣。

唐高宗想廢掉王皇后、選立武昭儀武則天,又擔心大臣反對,向李勣徵詢意見。

李勣仍堅持他的原則,認為這是皇家家事,旁人不應該插手。

就這樣,武則天終於轉正。

李勣的孫子李敬業自幼善於騎射,曾隨祖父征戰,衝鋒陷陣,勇猛無比。

李勣雖愛其才幹,卻對其做事易衝動、愛出風頭的特點極為反感,晚年頗預感地說:“這小子太愛逞強了,日後,破我家業的,一定是他。”

據載,李勣為了除去這個禍根,曾在一次圍獵中,乘李敬業入林逐獸,命人四下放火燒林,想將徐敬業燒死林中。

哪知李敬業有急智,見大火滾滾滾而來,拔刀將所乘坐騎殺死,自己藏身於馬腹之中,躲過了葬身火海的噩運。

李勣驚奇之餘,又搖頭嘆息不已。

唐高宗駕崩,武則天以太后臨朝稱制,不久廢中宗李顯,另立豫王李旦為帝,其要篡奪李唐之心,路人皆知。

李敬業大為不滿,在揚州起兵造反,但功敗垂成,兵沒身死。

武則天惱怒之下,下令奪回“李”姓,並滅其全族。

甚至開棺戮徐世勣之屍。

徐世勣墓被打開,裡面陪葬品寥寥無幾,非常清貧孤寒。

武則天大感意外,嘆息不已。

至於“武則天罵徐世勣狡詐”之說,史不見載。


覃仕勇說史


徐茂公作為唐初名將被賜李姓,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得以高壽善終,可是死後不久她的墳卻被武則天讓人給挖了,不挖不要緊,挖了倒是惹得武則天大怒,直呼他狡詐!

當初唐高宗李治寵愛武則天,想著立她為皇后,遭到群臣反對,當唐高宗愁悶不展時,徐茂公的回答讓他喜出望外!徐茂公只說了一句“此乃陛下家事”,這功勳元老都這樣說,李治就理所當然的不用聽別人的,自己拿主意立武則天為皇后嘍。所以從這個當面講,徐茂公對武則天是有恩的。669年,徐茂公去世,享年76歲,諡號“貞武”(這個諡號起的很有意思),陪葬昭陵,高宗親自登樓送葬,痛哭不已。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徐茂公不愧深諳為臣之道,懂得帝王心思,也看懂當時形式,所以順水推舟送人情。可是他的後代們卻沒長他的心眼兒,辜負了他的一片苦心。

684年,武則天廢唐稱帝,引起天下不滿,很多人反對,徐茂公的孫子徐敬業白白承襲了爵位卻給祖宗和後代們帶來災難。也許感覺自己樹大根深,公開起兵,請駱賓王寫了著名的《討武曌檄》,領頭討伐武則天,當然結果是反被武則天給滅了!

武則天發起威來誰都不認,剷除徐敬業後,連同徐茂公的墳也連根端了,可是挖開徐茂公的墳,卻發現裡面穿的常服和朝服一套,也就隨葬五六匹馬十個木偶,簡樸的讓人找不到一點把柄。而就這點東西尤其那件朝服恰恰表明了徐茂公對李唐的忠心!“死倘有知,亡著此奉見先帝”的遺言中只有先帝讓武則天氣憤,可是這種醋吃的太離譜了,人家總不能再多一句“和武帝”吧!就算是預見到了也不能說出來啊!對此武則天也只能鼻子裡出氣“老狐狸”了!本來這種遷怒就顯得過分了!

好在後來李顯復位恢復了徐茂公的爵位和李姓,重新安葬,享高宗廟庭。徐茂公的亡靈經過這一番折騰終於清淨了!


墨梅逸清寒


武則天並沒有說徐茂公狡詐。因為徐茂公死的時候,他的墳墓裡埋的是什麼,武則天都知道,武則天既然都知道,也就不會因為徐茂公的陪葬品而大吃一驚,懷疑他生前死後的不同了。

徐茂公,也就是李勣,可以說是隋唐時期第一流的人物,他先後輔佐過翟讓,李密,李淵,李世民,李治。尤其對於唐朝來說,他是三朝老臣級別的大功臣。

對唐高祖李淵來說,他主動讓李密獻上了他當時佔領的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這些地盤,讓唐朝不費一槍一卒佔領了廣大的中原和長江以北地區。並且後來李勣為唐朝堅守這一地區,阻止王世充竇建德等人對唐朝的進攻。

對唐太宗李世民來說,他跟著李世民,先是平定了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等地方割據勢力,統一了天下,後來又跟李靖聯手,打敗了突厥和薛延拓,立下了汗馬功勞。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過,隋朝皇帝費了千辛萬苦修建長城,以圖抵禦突厥的進攻,這是捨本求末,因為他們不懂得重用人才,我大唐有李勣和李靖這樣的人才,根本就不需要長城。

對唐高宗李治來說,李勣是仍然可用的老將,他幫助唐朝平定高麗的叛亂,穩定了遼東的局勢,使高麗徹底俯首稱臣,大唐周朝都穩定起來了。他一直為唐朝出力到七十六歲,七十多歲還帶病帶兵去高麗平叛。

但是,李勣是一個懂得收斂自己的人,更懂得為身後的子孫著想。

別的人,像房玄齡,杜如晦等等,為身後的子孫謀取了富貴,可是他們的子孫不爭氣,沒多久就把家給敗了,李勣吸取了這個教訓,他告誡子孫,千萬別學房玄齡和杜如晦的子孫。

因此,李勣對他的兒子說,我這些子孫,你都給我看管好,如果哪個品行不端,亂結交壞人,趕緊報告給我,我好來得及打一頓教訓一下。

我有如許豚犬,將以付汝,汝可防察,有操行不倫、交遊非類,急即打殺,然後奏知。

李勣活著的時候是這麼要求子孫的,對於自己死後的事,也考慮了很多。

他臨死對兒子李弼說,我看別人家死的時候,都埋了很多金銀財寶,是給後代留點出路,咱們家不用這樣。

至於自己死後怎麼安葬,用什麼陪葬品,他也安排好了,他對兒子說:

又見人多埋金玉,亦不須爾。惟以布裝露車,載我棺柩,棺中斂以常服,惟加朝服一副,死倘有知,望著此奉見先帝。明器惟作馬五六匹,下帳用幔布為頂,白紗為裙,其中著十個木人,示依古禮芻靈之義,此外一物不用。

李勣死的時候,唐高宗特賜他陪葬唐太宗的昭陵,還賜給他“東園秘器”,這東園秘器,是皇家御用或特別賜給功臣的皇家棺材,你說武則天能不知道里面都放了什麼嗎?還用打開棺材看,大吃一驚嘛?要知道,武則天當時已經參政,這麼大一個功臣死的事,她能不參與?

李勣出葬的時候,唐高宗帶著皇太子和文武百官親自給他送葬到未央古城那裡,還為李勣設祭。李勣的墳墓,唐高宗也是特別賞賜仿照衛青和霍去病設計的。墳墓的外形,堆砌出來陰山、鐵山及烏德鞬山的形狀,以表彰他抵禦和攻打突厥、薛延陀的功勞。

至於李勣被武則天挖墳洩憤,這件事就得怪他兒子和他孫子了。

李勣告誡他兒子,他死後為自己管教好李家子孫,結果他兒子沒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李家出了幾個不肖子孫。最突出的就是徐敬業。

徐敬業因為被武則天貶官,懷恨在心,於是聯合自己的兄弟,在揚州聚集了一幫人,包括大名鼎鼎的駱賓王,這些人都特別痛恨武則天,於是他們在揚州造反,打著廬陵王的名義,招兵買馬,佔山為王,反對武則天。

這個廬陵王,是唐高宗的第七個兒子,唐高宗時期第二個太子,第一個太子章懷太子死後,他繼任太子,唐高宗死後,他繼位為唐中宗,可是被攝政的武則天廢除為廬陵王。後來傳說他被武則天害死了,所以徐敬業打著他的旗號反對武則天。實際上他並沒有死。

徐敬業後來聚集了十多萬人,引起了武則天的重視,武則天派三十萬大軍南下,將他們剿滅。

由於武則天對徐敬業恨極了,所以,把李勣和李勣兒子們的爵位、封號全部都奪回,還打開李勣的棺材洩憤。

武則天當然知道徐茂公棺材裡沒什麼東西,她只是學習伍子胥鞭屍洩憤而已。

說什麼武則天大吃一驚,覺得李勣狡詐,不知道哪裡傳來的野史瞎說,有點無稽之談。

倒是唐朝野史筆記曾記載,武則天剷平徐茂公墓以後,大霧連起三日,嚇得武則天趕緊給關上了。

參考書目《舊唐書》《隋唐佳話》


西堤君


徐茂公是唐高宗李治最為信任的大臣。徐茂公去世時,高宗登未央宮城樓為其送葬,望靈車痛哭。彼時,武則天尚未稱帝,徐茂公也對大唐忠心耿耿,兩人之間並無仇隙,為何武則天會剝奪其官職、挖其墳墓呢?墳墓中又究竟挖出了什麼,讓武則天直呼其狡詐?且都聽我慢慢道來。

純厚忠義徐茂公

徐茂公本名徐世績,字懋功,但民間大多稱其字為“茂公”。徐茂公這個稱呼,在隋唐演義中見得較多,而事實上在史書中都稱他為李勣。徐茂公生在隋朝末年,生在富豪之家,與其父均為富而仁,時常接濟窮人,那怕與他們素昧平生。

在茂公十七歲時,隋朝天下大亂,他與好友王伯當認為當時的李密是難得的英雄,遂結伴投奔李密。但我們知道,李密並非能成大事之人,後為王世充所敗,就歸順了李淵。李密歸順李淵後,李密原所佔有的地盤都由徐茂公管理著。徐茂公本可以憑著手中的地盤做為投奔李淵的本錢,但他認為這應該是李密的,所以也應該由李密獻給李淵。於是將所轄土地、軍民等一一造冊送去給李密,由李密呈報給李淵。

李淵知道這件事後,極為賞識徐茂公,稱他為“純厚的臣子”。

後來,徐茂公舊主李密背叛李淵而被殺,徐茂公上表李淵請求為李密舉辦葬禮,為李淵所同意。徐茂公遂披麻帶孝與李密的舊部下安葬李密於黎山南面,並等到喪期過後才離去。這種對舊主的忠義也得到了李淵的認同,李淵對他就更為信任,於是賜他姓李,是為李世績。後來李世民當上皇帝后,為避諱改為李勣(音績)。

李勣在生時經歷了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均忠心耿耿,深得三位皇帝的信任和倚重,算是國之“長城”。

一代女皇武則天為何痛恨李勣,要挖其墳墓呢?

李勣對大唐王朝忠心耿耿,大唐也待他不錯。前面說到,李勣去世後,高宗皇帝親自登城樓痛哭。也就是說,李勣在武則天登上帝位前就死了,自然也不會影響到武則天登位而招致怨怒。那究竟是為何武則天要挖李勣的墓呢?這都緣於李勣那坑爹的兒子徐敬業。

徐敬業,按道理該叫李敬業,但武則天把李勣的賜姓給剝去了。所以李勣也該叫回徐世績,自然,李敬業也就變回了徐敬業了。所謂虎父無犬子,李敬業從小就善於騎射,有才華,頗有其父親徐茂公之風采。

公元684年,也就是光宅元年,武則天廢掉了唐中宗李顯,立李旦為皇帝,然後自己以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準備以此為跳板登基稱帝。她的野心引起了大唐宗室及一些大臣的不滿,他們急需一個人起來帶頭反抗。身為開國大臣後代的李敬業就承擔起了這個重任。

李敬業在揚州以已經死去的太子李賢的名義倡儀天下而起兵。這李敬業還是善於為自己的起兵制造輿論氛圍,讓手下的文人駱賓王寫下了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此文慷慨激昂,歷數武則天篡位的宗宗罪惡,其中“罄竹難書”就出自此文中。文章一經發布,響應者眾,很快李敬業手下就發展為數十萬軍馬。(至於駱賓王,就是寫下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那個神童)

後面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李敬業後兵敗為部將所殺,武則天順利登上皇位。

雖然武則天最終獲勝了,但對李敬業那是恨之入骨,下召剝去李敬業的賜姓,恢復姓徐。連帶著將徐茂公都一起恨,追削去了徐茂公的爵位,還將徐茂公的墳墓挖開,將其棺材砍破。

那武則天為什麼直呼徐茂公狡詐呢?

兒子謀反,老子當然不能倖免,最好是再找出老子當初不軌的證據那裡更好,對於徐茂公,武則天就是這麼想的。當然,徐茂公一直忠心耿耿,要找到他謀反的證據不現實,那就找看他有沒有貪贓枉法。要找到這個證據,最好的就是看下他的墳墓中有沒有陪葬下鉅額財富。

可是等武則天派人挖開了徐茂公的墳墓,卻發現,裡面只有十個木偶和一些不值錢的隨葬品。

而最值錢的是一套大唐的朝服。很明顯,徐茂公讓人在他死後的墓穴中放入朝服,就是要在陰曹地府也要以臣子之禮侍奉著大唐的皇帝。

也就是說,武則天不但沒有找到絲毫徐茂公貪贓枉法的證據,反倒是更證明了徐茂公的忠心。看到這點,武則天也無話可說,只能在心裡暗罵徐茂公真是狡詐啊。


摯守靜篤


雖然這句話史料上沒有記載,但是武則天把徐茂公的墳給扒了,這件事倒是真實存在的,那麼我們可以試著分析一下武則天為何要說那句話呢?


一、武則天為何扒墳

徐茂公(李勣、徐世勣)是唐朝的三朝元老,經歷過李淵時期和李世民時期,最後被李世民託孤交代他與長孫無忌、諸遂良一起輔助李治當好皇帝。

可是徐茂公沒有盡職盡責,因為他與長孫無忌、諸遂良分道揚鑣選擇站在武則天陣營。當時李治想要廢王立武,可是長孫無忌與諸遂良兩人都不支持李治,只有徐茂公說那是李治的家事,從而讓李治廢除王皇后,把武則天扶正。



武則天成為皇后之後更是權傾朝野,完全忽略李治的存在,相繼害死太子李忠、李弘,還把李賢逼死,最後李治去世她直接立李旦為傀儡皇帝,六年後武則天登基成為女皇帝,將大唐江山改名為周。

而徐茂公呢,沒有堅持到那麼久就去世了,他活著的時候自詡自己一生是這樣的:

我年十二三為無賴賊,逢人則殺;十四五為難當賊,有所不快者,無不殺之;十七八為好賊,上陣乃殺人;年二十,便為天下大將,用兵以救人死。

這些足以概括徐茂公的一生,人家都說虎父無犬子,可是徐茂公就不一樣,偏偏有個坑人的孫子徐敬業,這個徐敬業簡直就是坑爺爺的鼻祖。

徐茂公還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感覺到這個孫子的危險,相傳曾經有一次騙徐敬業到山裡打獵,徐茂公就把山林放火點燃,想把徐敬業燒死,可是徐敬業在這次表現出聰明機智來,他把馬殺死,自己鑽到馬肚子裡躲過一劫。

看到徐敬業活著出來,徐茂公覺得天意如此,在劫難逃。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孫子,才讓徐茂公在死的時候有了特殊要求:

惟以布裝露車,載我棺柩,棺中斂以常服,惟加朝服一副,死倘有知,望著此奉見先帝。明器惟作馬五六匹,下帳用幔布為頂,白紗為裙,其中著十個木人,此外一物不用。

他的這些陪葬品,其實已經冥冥之中說明很多問題。後來徐敬業果然是個二百五,武則天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徐敬業偏偏不滿意要去送死,公然反抗武則天,還起兵叛亂。可是你一個地方軍,很快就被武則天派軍隊搞定,徐敬業也在亂戰中被殺。

武則天因為徐敬業造反之事不愉快,就去把徐敬業爺爺徐茂公的墳給扒了,結果一看裡邊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堆白骨和十幾個小木人,還有一件前朝衣服。武則天不禁大罵“徐茂公真狡詐也”。



二、為何武則天要罵徐茂公狡詐

首先我們看一下徐茂公去世前叫家人給自己安排的陪葬品,其中有10個木人還有前朝朝服一套,小木人在當時多是暗指對某人的不滿,從而有了“扎小人”之類的做法,比如王皇后當初被廢就是因為聽從武則天的慫恿說在鞋底放個符,並且弄個小人祈福就會生孩子。

結果被李世民知道,就覺得這種行為是在對自己不利,有想弄死自己的意思。所以當武則天看到小人之後,就感覺到恐懼,她覺得徐茂公在死的時候已經猜到自己會有這麼一天,所以用小木人來暗示對武則天的不滿。

其次,裡邊有前朝官服一套,為何徐茂公偏偏要弄前朝官服而不是李治時期的官服呢?徐茂公用一套衣服說明自己對李治與武則天的不滿,也說明當時他支持李治廢王立武的做法是錯誤的,同時表明自己對李世民的忠心以及愧疚,感覺自己愧對李世民的託孤。


武則天看到這些東西,瞬間所有事情都明白,自然要罵徐茂公狡詐。


結語

有人說徐茂公不可能想到自己以後會有這樣的下場,其實我覺得非也,在那樣的時代,還有一個那種坑人的孫子,再看看魏徵死後那麼久,還不是被李世民扒墳,所以徐茂公能夠想到自己以後可能會被扒墳,並沒有什麼奇怪,換做你我,這麼明顯的事情也能夠知道啊!



嗔痴歷史觀


其實這個問題也很簡單,主要體現了武則天的一次錯誤決定和徐茂公的高遠眼光!


簡單介紹幾句徐茂公

徐茂公很有能力,最初他加入了瓦崗軍,和首領李密混,後來李密降了大唐,徐茂公隨之加入了李唐,他很受大唐朝廷的重用,還被賜姓李,後來就改名叫了李勣(jì)。李勣忠於大唐,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他拒絕參加到兄弟相殘之中,最後李世民勝出,仍然重用他。李勣隨李世民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後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累封英國公。

就是這樣的一位三朝元老,配享太廟的大神,在死後卻遭到了武則天的羞辱,不過,最後受到羞辱的卻是武則天,這正是題主說的徐茂公“狡詐”。

得罪了武則天

李勣有一個孫子叫李敬業,在武則天臨朝執政時,他站出來反對武則天,與他一起的還有其弟徐敬猷、唐之奇、杜求仁、駱賓王等人,駱賓王寫了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以號召天下,一時間討伐之聲四起,李敬業很快聚集了十萬大軍,討伐武則天,武則天則派遣30萬大軍進行征討,兩軍交戰,最後李敬業不敵武則天,敗下陣來,最終屬下砍頭獻給了武則天,在這其間,武則天剝奪了他的李姓。

徐茂公受到牽連

武則天對李敬業很惱怒,她恨李敬業造反,做了不好的榜樣;她恨駱賓王的檄文,將她罵的體無完膚。武則天怒不可遏,一心要懲治李敬業,卻無處發作,苦思後,她覺得挖開徐茂公的墳墓,在武則天料想,徐茂公為官多年,陪葬品定然豐厚,正好藉此發作,收拾徐茂公一脈。

當徐茂公的墳墓被挖開後,武則天傻了眼,徐茂公的陪葬品只有一身大唐官服和是個木頭人。這樣忠於大唐、清廉處世的做法,讓武則天無法發作,氣的武則天大罵一聲:“徐茂公,狡詐!”


結語

中國歷史唯一的女帝,被李敬業討伐也是無可厚非,女帝王武則天自作聰明想收拾徐茂公一脈,最終卻鬧了一個掘忠良墳墓的罵名,她又如何能不惱怒呢?


我是野史日記,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歡迎關注!


野史日記


在現如今西安昭陵附近的徐茂公墓碑上,刻有唐高宗李治親自撰寫的這樣一段文字:

“貞觀之初,勣已經事朕。荏苒之間,四十餘載。歲月既久,情素可知。此人奉上忠貞,事親孝謹,熱心平直,終始不渝,歷事三朝,未嘗有過,自古賢臣,罕有其比”。

從這段文字上可以看出,李治不僅給予徐茂公非常高的評價,還對他是發自肺腑的佩服和尊重。當然,憑徐茂公的戰功,足以配得上這樣的評價。同時,徐茂公對於李治而言,也是一個值得李治發自肺腑感謝的人。

因為,當年李治為擺脫長孫無忌等人的控制,想冊立武則天為皇后,但卻遭到長孫無忌等人的強烈反對。在這種關鍵時刻,徐茂公卻選擇站在李治這一邊,他直接告訴李治,總而言之,這是你自己的家事。

徐茂公的潛臺詞就是陛下想做什麼就大膽去做,別人有什麼資格管。換句話說,不管陛下做什麼,我都會全力支持。

憑藉徐茂公在大唐軍中的戰功和威望,有他的這個表態,李治自然不用擔心有人會用武力干涉他,所以他不再害怕長孫無忌,直接強硬立武則天為皇后,最終李治更是和武則天聯手,將長孫無忌給徹底扳倒。



從這層意義上說,徐茂公不僅是李治的恩人,也是武則天的恩人。 後來,徐茂公又幫助李治平定高勾麗,完成了當年李世民都沒能實現的願望。所以,等到徐茂公去世後,李治和武則天都為他悲哭,他們還下令輟朝七日,冊贈李勣為太尉、揚州大都督,賜諡號“貞武”,又賜給棺木,允其陪葬於昭陵。

在徐茂公下葬之日,李治和武則天又親臨未央宮故城,登上宮樓為他送葬,望著靈車痛哭。徐茂公所築的墳墓也是依照西漢名將衛青、霍去病的先例為準,仿照陰山、鐵山及烏德鞬山建築,以此表彰徐茂公擊敗突厥、薛延陀的功勞,李治還親自為他寫下碑文。

如果徐茂公的故事到此就結束,那他的一生就是光榮和偉大的一生,而且我們現在所稱呼的徐茂公,也應該叫做李勣

但可惜的是,後來徐茂公家出了一個不安分的人,又或者說是一個忠於大唐的人,他叫做徐敬業,是徐茂公的孫子。因為徐茂公的兒子去世得早,他的這位孫子就襲爵了他的英國公爵位,並擔任眉州刺史。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駕崩,其子李顯登基,即唐中宗。但僅僅過去一年,武則天就廢掉李顯的皇位,改立豫王李旦為帝,武則天實際掌握大唐的全部權力。而在這同一年,徐敬業因為犯錯被降職為柳州司馬,和他一同被貶的,還有徐敬猷、駱賓王等人。

當時他們都聚會於揚州,各自因失去官職心懷不滿,便決定以恢復李顯的帝位為藉口而發動兵變,以此謀取更上一層樓的機會。於是在這一年的9月,徐敬業就正式在揚州舉兵反武,他以擁護廬陵王李顯為號召,短時間內就集聚了10萬大軍。

武則天聽此消息,大為震怒,於是下詔剝奪掉李淵賜給他們徐家的李姓(當時徐敬業實際叫做李敬業),並又下令派遣李孝逸為主帥,帶領30萬大軍征討徐敬業。

起初,徐敬業領兵獲勝,但緊急聚合的大軍難以攻打持久戰。不久,李孝逸就用火攻的方式大敗徐敬業,而徐敬業後來在逃亡潤州之時,不幸被手下將領所殺。

武則天為以儆效尤,不僅下令將徐敬業的家人全部誅殺,對於已經去世的李勣(徐茂公),武則天也不打算放過,她先是下令剝奪掉李勣的“李”姓,從此不允許再有人叫他李勣,只能叫他徐世勣。接著,武則天還不解恨,她又下令毀掉徐茂公的陵墓,還要將他挖出來棄屍荒野。

很快,徐茂公的陵墓就被毀掉狼狽不堪,他的棺材也被挖了出來,但等到士兵們打開棺材之後,卻沒有發現徐茂公是屍骸,只有他以前所穿的朝服一副。當武則天看到徐茂公這件朝服後,心中的的怒火頓時也煙消雲散,畢竟當年徐茂公就是穿著這件朝服,支持她當皇后。

再者,武則天也找不到徐茂公的屍骸,所以也沒法將他的屍骸拿來丟在荒野,總不能把這件朝服拿出來燒掉吧,這為免會讓武則天顯得太過心胸狹窄。在這種背景下,武則天就說徐茂公真是個狡詐的人,這件事也就此結束。後來,唐中宗李顯復位,下詔恢復李勣的官爵,並重新為他起墳改葬。


我是趙帥鍋


政治從來都是血腥的,從來沒有你濃我濃溫情脈脈,血腥與殘酷是圍繞政治鬥爭的唯一主線,每一名成功的政治家都是冷酷到底的人物。

我國曆史上唯一的一皇武則天也不例外,她發起威來,甚至連對手已經死去的祖父都不放過,竟然把死去的老人家再挖出來,完全不顧他是當年自己能夠成功上位,當上皇后的大恩人,洗刷帝國三代恥辱的名將。



遭到如此奇恥大辱的人就是徐世勣,字懋功。因為功勞賜姓李,後來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改為李勣。是名將李靖的徒弟,凌煙閣24功臣之一,戰功卓著。

李勣不僅在唐朝統一中國的戰爭中戰功彪炳,他的對外戰績更是輝煌無比。

李勣和老師李靖合作,出雲中,痛擊草原霸主東突厥,打的東突厥士兵抱頭鼠竄,打出了唐軍的威風與氣勢。

在頡利可汗向唐帝國求和之際,兩位雄才大略的李將軍他們的眼睛沒有被對方釋放出來的和平煙霧所迷住,反而利用這一大好時機,趁敵軍鬆懈之際,發起了致命的突襲,活捉頡利可汗徹底瓦解了東突厥。

這一戰洗刷了唐朝晉陽起兵之時向突厥稱臣的恥辱,這一戰洗刷了唐太宗登基之際,突厥深入國境,李世民無奈隻身赴渭橋與頡利可汗談判的恥辱,此一戰讓驕傲的草原狼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向漢家男兒俯首。

然而這只是傳奇的一個里程碑,遠不是傳奇的終點!

李勣此後兩次擊敗草原上的小霸王薛延陀,經歷唐軍雷霆萬鈞的攻擊之後,自大的薛延陀人終於感受到了天可汗憤怒的可怕!整個西域再也沒有人敢挑戰我大唐天威。


在唐高宗時期李勣的戰功達到了人生的頂點,在他的統領下,又一項歷史性的恥辱,得到了洗刷!

在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失敗,唐太宗東征高李句麗沒有實質性進展的情形下,李勣不顧70餘歲的高齡毅然銜命出征。

李勣攻下高句麗西部要塞新城,以此為基地,唐軍在高句麗颳起了一陣旋風,轉瞬之間,高句麗16座城池易手。

唐軍新生代將領薛仁貴更是英勇無敵,斬首五萬餘,敵人聞之喪膽。

隨後李勣在薛賀水再一次大敗高句麗,斬首三萬,高句麗舉國震動,在唐軍包圍平壤一月之後,高句麗宣佈投降,這個曾經讓隋煬帝折戟,唐太宗遺恨的國家成為了歷史。

李勣的戰功到達了頂點,他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是少數有滅國記錄的軍事統帥。

可以說,在天可汗時代,李勣是大唐最鋒利的長矛,是大唐周邊各個國家的夢魘,他就是天可汗時代的戰神。天可汗的威名是伴隨著李勣的鐵蹄傳揚到了天山南北。

然而,這個戰場上所向無敵的大將,在朝堂上確是一個明哲保身的老狐狸。

▲:1971年昭陵徐茂公墓出土的“三梁進德冠”

他從來不站隊!他憑藉著自己敏銳的嗅覺,成功的避開了玄武門之變,成功的避開了貞觀末年諸皇子紛爭,最後在唐高宗試圖冊立武則天為皇后的問題上徵詢這位碩果僅存的貞觀名將的看法時,他的一句這是皇上的家事!堅定了李治的決心。

可以說,他是武則天上位的大恩人!這也確保了李勣一生的榮華富貴。

然而,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鐘愛的孫子李敬業絲毫沒有繼承他的軍事才能和圓滑的處事作風。

李敬業在武則天最炙手可熱的時候跳了出來,打著恢復李唐的旗號起兵在揚州造反。

李敬業真的是心向唐朝嗎?其實不然,我們可以從他起兵以後的動向就能看出他的動機並不純正,佔據揚州以後,李敬業並沒有當時的首都進發,去推翻武則天,反而是因為金陵有王氣折返方向進攻金陵。


同時,在唐中宗李顯尚在的情況下,還弄出了一個假太子李賢,這其實已經暴露了李敬業的野心,他壓根就沒有想做唐朝的霍光,他想做唐朝的王莽,三國的曹操!

但李敬業的起兵沒有泛起多大的漣漪,就被平定了。

打敗了李敬業之後,武則天猶不解恨,她甚至讓人挖開了李勣的墳墓,然而,這卻讓驕傲的女皇失望了。

李勣如同早有預料一般,他的陪葬物品非常的簡單,除了平常的官服,和五六匹工藝品馬以外,就只有十個木頭人,這讓武則天大呼李勣狡詐!


其實李勣並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從他在朝堂上的作為,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可能覺得豐厚的陪葬品,沒有任何實質意義,錢財是用來花,用來享受的,把大量的財富埋藏在墓穴之中,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所以他沒有選擇厚葬,而是選擇了與他國公爺身份不符的薄葬!僅此而已,絕對沒有半點玄幻色彩。

但是武則天的做法並不明智,李勣是他們夫妻的大恩人,大唐的不敗名將,為了一己之私怨,去把一個絕世名將的棺材打開,這真的是對這位老將的奇恥大辱。


小小嬴政


在武則天執政時期,她全力排擠朝堂上的異己,所以當時的情況是,誰不站在武則天這一邊誰就要倒黴。可是有一個人,他生前本是支持唐高宗的,也表示這個人並不是武則天的敵人,可是在他死後,武則天卻在他的墓中看到了一件衣物,讓武則天徹底看透了此人的用心,並罵他是一個狡詐的人,這個人就是徐茂公。

其實徐茂公在李淵時期就開始為大唐效力,他對李淵忠心耿耿,李淵為了表彰徐茂公,就賜他李姓,這在古代是莫大的榮譽,徐茂公就是徐世勳,因為“世”字在李世民時期犯了忌諱,所以就改名為李勳,以下統一稱作徐茂公。徐茂公算是三朝元老,他86歲離世,離世之前他囑咐家人喪禮不可以大操大辦,要一切從簡,而且徐茂公還要求自己死後要穿常服下葬。本來這些要求都很正常,可是徐茂公還有一個特殊的要求,就是要在他的棺木中擺上一件朝服,這樣做表達了他對朝廷的忠心以及自己的清廉。

可是不想徐茂公的後代李敬業居然公然挑釁武則天,還發兵謀反,讓武則天大為震怒,所以武則天奪去了所有賜給他家族的榮耀,還將徐茂公的墳墓給掘了。在將徐茂公的棺木打開後,武則天看到了裡面放著的朝服,當時武則天更加氣憤,她還隨口罵徐茂公是一個狡詐之人。

武則天之所以這樣認為也是有原因的,徐茂公穿著常服下葬想要表達自己的清廉無可厚非,可是當在旁邊放著朝服就有其他深意了。武則天是一個有政治頭腦的人,她一眼就看出了徐茂公的心思,原來徐茂公就是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對武則天的不認可,徐茂公在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過世,所以在離世時不穿朝服下葬,而擺放的那件朝服明顯就是要穿著去見李世民的,他的這個做法就是在表達在他心目中只敬重唐太宗。

其次徐茂公是一位有情有義之人,而唐太宗也是看中了他這一點而信任他,唐太宗在離世之前還將李治交給了他,希望徐茂公可以輔佐李治好好治理國家。當時徐茂公向唐太宗承諾自己一定會盡心竭力為李治效力,而徐茂公後來也確實履行了自己的承諾,李治在朝堂上的所作所為徐茂公都支持,就連廢除王皇后並立武則天為皇后時徐茂公也站在了唐高宗這一方。可是直到武則天看到徐茂公的棺木後,才清醒的認識到,原來徐茂公心目中根本就沒有將自己和唐高宗放在眼裡。


歷史小地主


話起隋唐年間,李世民,秦瓊,程咬金等人的名頭任的誰都是不能忘記的,說起隋唐年間的當世第一謀臣,許多人也會想起徐茂公。

先說一下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後來被封為李姓,改為李世勣,因為世字與李世民的世相重,為了避諱,於是便改作了李勣。後世對李世勣的稱呼,也是徐懋功,隨著隋唐演義的流傳,徐懋功也便成了徐茂公。

徐茂公身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曾經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平定四方,立下過汗馬功勞,在隋唐演義裡,徐茂公還是一個老神棍,上通天文下至地理,頗有仙家風骨。

像徐茂公這樣的人,必然是一個老奸巨猾,懂得進退的人物。

李唐王朝平定天下以後,李世民曾經弒兄奪權,這段歷史想必瞭解的人也是很多。

徐茂公雖然曾經為李唐王朝立下過汗馬功勞,但他也是一個懂得明哲保身的人物,當年李世民振臂一呼,秦王府上下莫不是群雄激昂,只待李世民一聲令下,便要上那玄武門,斬了那李建成,綁了那李淵,將天下獻給李世民。只是徐茂公這時候卻是並未表態,也未曾說站在李世民一邊,也未曾說要衛護李淵。

自這以後,徐茂公與李世民之間就有了間隙,當然了,當年瓦崗寨出來的兄弟們,因為一場玄武門之變而與李世民疏遠的也有幾人,也就只有尉遲恭這種,甚至敢於幫助李世民軟禁李淵的人,最終才得了重用。

徐茂公此人最為擅長的便是審時度勢,在李世民駕崩以後,李治上位之時,由於李治希望將武則天封為皇后,眾朝臣盡皆反對,這時候的李治詢問了徐茂公應當如何做,徐茂公給李治指了一條明路,立武則天為皇后,這本是李治的家事,怎容他人插手,徐茂公這一說法,變相的在支持著李治。

看起來,對於武則天而言,徐茂公還是一個恩人,只不過,在徐茂公去世以後,武則天卻是掘了徐茂公的墳墓。

為何要掘徐茂公墳墓?這還得從徐茂公的兒子說起。

徐茂公去世之前,告誡自己的兒子,去世以後要一切從簡,莫不可奢侈放縱,就連徐茂公的陪葬品,也不過石馬一具,木人十隻,以及朝服一身,這點東西,卻是算得上簡單了。

等到徐茂公去世以後,由於李治退位,李顯成為了新的皇帝,李顯後來卻被武則天貶為廬陵王,這時候,世襲了徐茂公爵位的徐敬業,為了支持李顯,竟然公然起兵討伐武則天,若是成功了,自然也沒武則天什麼事了,因為徐敬業的事情,武則天對徐茂公也恨上了,後來更是派人掘了徐茂公的墳墓。

打開墳墓看過以後,武則天這才明白了徐茂公的小心思,徐茂公直到後世肯定會有人掘了他的墳墓,所以特意將墳墓弄得極為精簡,這樣子,後世之人看到以後,反而會將徐茂公兩袖清風的名頭傳出去,這也是為何,武則天要大罵徐茂公奸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