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儀重回故宮,想要回清朝11個皇帝的牌位,為何卻被回絕?

用戶69288570


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絕對是整個清朝歷史上最慘的皇帝了,沒有之一!他不僅沒有享受到任何當皇帝的樂趣,相反還因為這個位置給他之後的人生帶來了數不盡的煩惱。

你清楚一個人想回家看看都需要門票時的那種滋味麼?

你清楚一個人原本可以享受到九五之尊,最終卻只能淪落為一個普通人的失落感麼?

除了這些,他還是整個清朝歷史上最“廢”的一位皇帝,可以說是丟盡了清朝歷代皇帝們的臉面,不僅被俄羅斯給囚禁了,還被日本人給騙了過去,在自己的國家中國更是毫無地位可言,就連故宮管理員都可以把他擋在自己家的門口,不讓他進去。

可以說,縱觀整個中國古代的歷史,也沒見過有哪位皇帝比他還要悲催了,即便是那個被“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漢獻帝劉協先後被董卓和曹操搞的毫無尊嚴,卻也過得比他好。怎麼說也有一個漢朝皇帝的身份擺在那裡,之後曹操為了應付那些誓死效忠的漢臣們也是好吃好喝的給他供著。

可溥儀就不一樣了,他先是被俄羅斯給囚禁,最後還被日本人給騙過去,成為了日本人的傀儡,搞的溥儀還滿心希望的以為自己可以藉助日本的力量,來實現自己復國的希望。實際上人家日本可是完全沒有把他當回事,只是覺得他或許會有點利用價值,才會費一點口舌將他騙走。

還有就是,溥儀三歲登基,六歲就退位了,也就是說溥儀真正當上皇帝的時間僅僅只有三年,可那段時間他還太小,該享受的愣是一點也沒享受到,更不會發揮手中的權力,只知道跟其它小朋友一起玩耍,然後餓了再找下人要點飯吃。

絲毫就沒有享受到一個當皇帝的樂趣,還因為皇位的緣故,所以他的兒童時光過得也並不是很快樂,還不如一個普通老百姓玩泥巴有趣呢。在他6歲那年,更是被人給無情的趕下來,搞的溥儀身為一個皇帝卻一點反抗能力都沒有,就這麼不明不白的被人給趕下來了。

不過所幸的是,當時由於溥儀是一個皇帝,所以也不好對他太過分,畢竟當時的中國還有一部分人有那種封建的思想,是站在溥儀這一邊的。所以即便是溥儀失去了皇位,以後的日子也同樣會很好過,就跟漢獻帝劉協一樣,被好吃好喝的供著。可是,你認為溥儀今後的“人生”就會這麼舒適麼?

很顯然不是,要不然怎麼會說他是中國古代“最慘的一位皇帝”呢?他之後的命運更是坎坷到不行,除了讓人看了之後會感到很無語之後,還會覺得他非常的可憐,對他充滿了同情。

溥儀自從被日本人給騙走,然後成功回來之後,就再也沒有幾個人願意去鳥他了。倒不是說別的什麼原因,主要是此時的溥儀對那些政治家們而言,已經失去了所有的價值,說的難聽一點,就是已經沒有什麼用處了。

他們肯定不會去把時間浪費在這麼一個“普通”人的身上,至於溥儀是否真的會做出復國的舉動,對他們而言也是毫無意義,即便是溥儀真的有這樣的想法,也不會有人去阻攔,更不會有人去幫助他什麼。因為中國說到底還是漢人的地盤,你滿清族霸佔了中國整整300年的時間,早就有人很不滿了,現在好不容易才推翻了,你認為就憑一個小小的溥儀還能翻出多大的波浪?所以,久而久之,溥儀這個名字除了在歷史上還被人記載過之外,基本上在現實中他已經被人給遺忘了。

記得有一次,溥儀想要回到自己的老家去看看,畢竟一個人在外面待久了,時不時就會生出一個想家的心理。所以,溥儀就來到了自己的故宮,就當他準備走進去的時候,卻被一個工作人員給攔了下來,表示“沒有門票就不得入內”。可想而知當時的溥儀聽了之後是有多麼生氣,連忙就跳起來大聲說:“怎麼了,我回自己的家還要花門票了?”

但即便是溥儀再怎麼生氣,最終也是乖乖的交上了門票才走進去,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溥儀直到清楚的看到了現在的故宮之後,才真正的氣炸了,因為他發現光緒帝的屋子裡面掛的不是光緒帝的照片,但是他又很清楚,此時的他什麼也改變不了,所以,即便是他心裡很生氣,卻也依舊沒辦法做出什麼。

最終,在溥儀離開時,提出了這麼一個要求,那就是他希望能夠要回之前11個皇帝的牌位,畢竟他作為子孫,還是需要盡孝道的,結果這個要求很快又被拒絕了。

原因就是,如今的故宮所有東西都是國家財產,也都具有文物價值,不可能讓溥儀帶走,況且這些牌位,溥儀也根本沒有能力保管,萬一丟失或者被盜,那失去的不僅僅是一件文物,而是一段歷史。


貓眼觀史


從某種意義上說,溥儀的這些祖宗牌位,原本就是他自己丟在故宮的。因為,在北京政變時,馮玉祥下令溥儀限時搬出紫禁城,而溥儀等人卻忙著收拾行李細軟,壓根就沒有理會奉先殿裡的祖宗們。

自從溥儀邁出宮門的那一刻,紫禁城裡的一切,實際上便已不再屬於他了。其實,在辛亥革命後,袁世凱脅迫隆裕太后和宣統退位,儘管按照《清室優待條件》,他們還能生活在紫禁城內,並保留帝號,同時可以每年享受400萬兩的白銀,但大清已經滅亡,也就勢必註定溥儀這夥人早晚會被掃地出門。

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馮玉祥看準了時機,悄悄帶兵回到北京,發動政變,派人將溥儀驅離紫禁城。可是,礙於當時的形勢,溥儀等人根本沒有顧得上去奉天殿收拾祖宗牌位,而是在儘可能地裹挾出金銀細軟後,搬出了紫禁城。

出了紫禁城的溥儀,又先後跑到天津和東北,歷經坎坷之後的溥儀,再次回到北京時,心中自然是五味雜陳。新中國成立後,溥儀成了新政權的公民,帶著新夫人李淑賢重遊故宮,結果令他沒想到的是,此時自己卻要花錢買票才能進去。

當時的故宮,已經不再是過去的紫禁城,早已不屬於溥儀,工作人員讓他買票倒也合情合理。只是,在溥儀內心深處,還是邁不過去這道坎。恰逢此時,溥儀聽說盛放牌位的地方因年久失修,有漏雨的現象,於是,他便提出想要回自己祖宗的牌位。

然而,清亡後包括故宮在內的一切建築、文物均屬國家,清代皇帝的牌位、畫像也成了國家文物,並不屬於某個人。溥儀提出將這些牌位帶回家供奉,自然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所以,工作人員當場拒絕了溥儀的要求。

面對故宮工作人員的回絕,溥儀心中也著實不甘,還是想著取回這些牌位。最終,故宮方面用來一個溥儀很難反駁的理由:明朝的後人都沒說要取回故宮的文物,為什麼清朝的後人可以呢?

就這樣,溥儀被懟的啞口無言,只好放棄了這個請求。末代皇帝溥儀一生充滿了爭議,其最大的汙點便是在偽滿做了傀儡皇帝。不過,客觀的講,這個童年便被強行推上龍椅的皇帝,倒也顯得十分悲哀,他的一生很少能給自己做主,多數情況下都只能任人擺佈。如今來看,這十幾塊牌位與溥儀之間的故事,在有趣之餘,倒也有些無奈。


史海爛柯人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統治中國盡300年時間,一個強大的清帝國有盛及衰,最後走向滅亡,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清朝一共產生了十二位皇帝,除溥儀外,每個帝王都有專門的畫師給他們畫的畫像,死後都留有牌位,這些牌位和畫像集中在一塊供他的後人瞻仰和祭拜。


溥儀是清朝的最後一共皇帝,他的人生起起伏伏,當了三年的皇帝就被逼下臺,後來又被馮玉祥趕出了紫禁城,他一心只想做皇帝,不惜出賣國家利益也要與日本人合作,充當日本人的走狗,又被蘇聯人抓去關了幾年,遣返回國後通過勞動改造最後被特赦,成為了中國的一名普通公民。


溥儀多次回他的老家現在的故宮參觀,他回“家”也是要買票的,他沒有特權的,每次看到他列祖列宗的牌位時,他都感慨萬千,時代不同了,以前這裡是多麼神聖的地方,現在任何人都可以來參觀,他也曾幻想著自己的牌位何時也能安放於此。


溥儀很想把他的十一位祖先的牌位拿回家供奉,但遭到了國家的斷然拒絕,國家明確告訴溥儀,這些牌位屬於歷史文物,雖說是你的祖宗,但已不屬於你家的家族財產,它是故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人都沒有權利拿走國家文物。溥儀碰了一鼻子灰,從此打消了這個念頭。


溥儀死後,他的牌位也不可能、也不配進入故宮和他的先祖們擺在一起,因為現在已經是新中國了,早就沒有什麼皇帝了,溥儀就是一個小老百姓,歷史早就定格了。


遺產君


肯定回絕,因為牌位的意義非凡。

因為當時溥儀已經是個普通公民,而他口中的紫禁城也成了故宮博物院,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裡面的任何物品都是文物,是不能交由個人管理,清朝11個皇帝牌位見證曾經的歷史進程,成為故宮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不能交由個人管理。


個人覺得溥儀如果心裡想著清朝歷代的祖先,可以去埋葬著歷代祖先的的陵寢祭奠,更加近距離感受先輩們智慧的過往。


薄儀的一生大起大落幾經波折,太多的“第一”個“最後”在他身上見證。


溥儀封建社會統治下的最後一位皇帝,總結他的一生,出生在封建社會的貴族家庭,前半生由於年齡小一直按著祖制墨守成規的生活。後半生又成了日本人“傀儡”,雖然名義上做著滿洲國的皇帝,在別人的安排下生活,沒有任何話語權,甚至連娶妻生子都由不得自己。



溥儀的一生從來都沒有真正的做過主(包括對待自己),在本該依偎在父母身邊撒嬌嬉鬧的年紀被選為皇帝,由一群陌生人前簇後擁伺候著,指點著維護所謂的皇室尊嚴。在還沒有明白做皇帝到底是什麼的時候,就被人稀裡糊塗趕出家門,並簽訂了一系列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的條約。

後來知道做皇帝是幹啥的,本想著“待從頭,重整舊江河”時候,卻被日本人利用,又不明就裡成了日本人的幫兇。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而溥儀也再次退位,就是在同年溥儀準備與關東軍一起前往日本,結果被蘇聯紅軍抓獲,並在蘇聯監獄關押五年。


後來我國領導人經過多次的交涉和奔波,溥儀得以回國受審,並送往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思想教育再改造,正是在這裡接受學習教育,溥儀在軍事法庭上勇敢的指證日本人的罪行。



出獄後的溥儀在黨領導人的幫助協調下有了工作,有了家庭,也有了新的身份——北京市民。

一切穩定後的溥儀突然想回到自己兒時的“家”裡看看,結果被故宮景點人員攔下要求買票,溥儀一頭霧水(心想回自己的家還要買票)。當時溥儀非常生氣經過一番溝通後,工作人員讓溥儀進入參觀。


俗話說近鄉情更怯,回到“家”的溥儀雖然帶著妻子朋友溜達一圈,但心裡卻五味雜陳,這也是溥儀最後一次回到紫禁城的家。


後來溥儀想到故宮裡面供奉的11位祖先牌位,就想要回去自己供奉盡孝,工作人員知道其心意後立刻向上級領導專家請示,當時故宮裡面的領導回絕溥儀的要求,為什麼呢?



一,前面說了新中國成立後,故宮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裡面的一切文物都有歷史的痕跡,代表著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


二,溥儀雖然是愛新覺羅的後代,但他現在的身份只是個普通的公民,且溥儀的祖先牌位背後歷史文化意義重大,換句話來說這些牌位已經是故宮文化的一份子。溥儀是為了自己瞻仰,放在故宮則會讓更多人感受牌位主人背後的歷史故事文化。


三,從道德層面來看溥儀有權要回自己祖先的牌位,而且名正言順,但是溥儀沒有後代傳承,如果這11個牌位丟失或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後果難以想象。


相同的歷史事件,不同的解讀觀點。我是微風之語歡迎大家的關注評論。



微風之語


清末代皇帝溥儀,可以說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經歷了中國近現代幾乎所有的重大事件。他做過皇帝,當過囚犯,當過證人,最後成為新中國的一個普通公民。

他的身份是如此的豐富,以至於他必須寫一本書《我的前半生》才能表達出自己複雜的心情。他曾經數次回過自己曾經的家,也就是北京故宮,物是人非,怎麼不叫他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在心頭呢?當然,他到故宮也得買票,共和國公民沒有人擁有特權。

只是有一件事情讓他心裡很不舒服,如梗在喉,那就是他每次去故宮,總能看到自己十一位祖先的牌位在那裡放著。想當年,大清朝鼎盛時,祖宗的牌位只能是由極少數家族人才能看得到。

現在倒好了,全中國所有人都能看到自己祖宗的牌位,對愛新覺羅氏來說,這不亞於奇恥大辱。於是,溥儀壯著膽子向中央有關部門反映,希望把11位祖先的牌位交給自己,由自己帶回家中供奉,這也算是給家族先人一點面子吧。但他的要求被中央有關部門斷然拒絕了,理由是這樣的。

這些牌位確實是你的祖先不假,但是這些牌位屬於故宮的一部分,故宮都收歸國有了,故宮裡的所有物品包括一草一木,一花一葉自然都要收歸國有。它已經不屬於你溥儀的財產,甚至都不屬於愛新覺羅氏財產。

凡是故宮裡的藏品,皆為文物,從法律的角度來說,更加不能給你。溥儀真的是碰了個軟釘子,他知道自己現在的身份,在中央第一次拒絕後,他就死心了。堂堂大清朝,連國家都丟掉了,自己還有臉去所祖宗的牌位要回來嗎?

於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溥儀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後來他也想通了,把祖宗牌位放在故宮裡,可以更好的傳播歷史,讓更多的青少年瞭解清朝歷史,繼而瞭解中國歷史。懷念過去的時候,溥儀就會買張票到“家”裡去看看,他在故宮裡一直生活到十九歲,才被馮玉祥趕了出來。

所以他對故宮中的每一道臺階,每一個平臺,每一座樓閣都充滿了感情。每次參觀都要在裡面耗很長時間,從內心深處來說,他捨不得呀。可是他現在已經是新中國的一名普通公民了,沒有任何特權了,黨和政府給了他寬大處理,他還能要求什麼呢?

溥儀的一生大起大落,極富傳奇色彩,但這是這位末代皇帝,見證了新中國由弱到強的全過程。他曾經做過日本人扶持的“偽滿洲國”皇帝,親眼見證了日本人的失敗。

他也曾經見了證了國民黨八百萬軍隊的失敗,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明白,政府最終將奪取政權是早晚的事情。從中國共產黨在沒收故宮後的所有做法來看,措施深得民心,以小見大,溥儀知道了,唯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中國走向勝利。


小小嬴政


溥儀60多年的人生路,幾經沉浮,享受過世間繁華,也曾飽受顛沛流離;目睹了一個王朝的覆滅,也見證了一個嶄新國度的崛起。

他的身份也幾經變換,從清朝皇帝到日本傀儡,從戰犯到公民,經過改造被特赦後的溥儀,成為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但前半生的不凡經歷還是為他帶來不少困擾。

溥儀辦理戶籍登記就比別人麻煩多了

工作人員:叫啥名字?

溥儀:愛新覺羅·溥儀

好傢伙,這字數是漢人名字的兩三倍了,沒辦法人家以前是皇帝,也不好強迫人家改名字,登記員就湊合給登記上了。

工作人員:文化程度?

溥儀:沒上過學,都是請的老師來宮裡給我上課。

工作人員:文化程度就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也沒有私塾家教的選項啊,我看就填個中學文化吧!

溥儀:得嘞,您說是啥文憑就是啥文憑!

工作人員:家庭住址?

溥儀:我老家是紫禁城啊!

工作人員:故宮早就不是你家的了,都成國家5A級旅遊景區了,寫紫禁城太不像話了,你現在住哪啊?

溥儀:我現在住我妹妹家啊

工作人員:那就填你妹妹家的地址吧!

成為公民的溥儀,幹起了動物園管理員的工作,還在我黨領導人的關懷下,與護士李淑賢喜結連理,溥儀開始了平凡而穩定的生活。

後來溥儀曾帶著妻子,與朋友們去故宮遊玩,以東道主自居的溥儀與親友們侃侃奇談,講述昔日紫禁城中的往事,卻在大門口被管理員攔住要求買票入內。

雖然溥儀自知從被馮玉祥攆出紫禁城那刻起,或者說從宣佈退位那天起,紫禁城就已經不是自己的府邸了,但是被要求買票入內,溥儀心裡還是很火大的。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溥儀也只好去買了票。

故地重遊,溥儀思緒萬千,回憶起年少時的點點滴滴,卻發現物是人已非。尤其是看到清朝列位皇帝的畫像及牌位,已經成為遊客觀光的景點時,心裡不是滋味。

於是,他向故宮的工作人員提出了索要清朝11位皇帝牌位的請求,要將祖宗的牌位帶回家供奉,在溥儀看來,就算故宮是公有財產,祖宗還是我的祖宗吧,後人供奉祖宗牌位的要求合情合理。

可是,溥儀的請求當場就被工作人員拒絕了,理由是故宮是國有資產,裡面的一顆石頭子都是國家的,哪個人都沒有權利拿走,更別提清朝皇帝的牌位了。再者說了,滿清入主紫禁城時,咋沒見你們祖宗把明朝皇帝牌位還給朱家後人呢?

溥儀被嗆得啞口無言,索要祖宗牌位的事情也就此作罷了,此後溥儀鮮少再去過故宮,可能那是溥儀的一道心傷,每去一次都是往傷口上撒鹽吧!


史論縱橫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統治中國上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1912年溥儀被迫退位,但仍被允許居住在宮中。


1924年西北軍閥馮玉祥帶兵進入故宮趕走溥儀,可以說溥儀是中國最落魄的一個皇帝了,不僅權力被人奪走,而且還被人從家裡面趕了出來。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今天,中國人都非常重視祭祀活動,緬懷先祖。

世事無常,白雲蒼狗,一晃幾十年過去,溥儀從撫順戰犯管理所回到北京後,溥儀眼看自己死後不能進入廟堂供奉,於是想要回祖先的牌位在家中供奉拜祭,可是這一請求卻受到了國家的拒絕,這是為何?

故宮裡面都是寶貝,這些文物的價值不是用金錢能夠衡量的,皇帝的牌位也不例外,具有極大的考古價值,對研究歷史有很大的幫助。

試想要是溥儀索回了牌位,毫無疑問他一定會對祖先牌位好好保管,但是無論怎麼保管肯定沒有國家文物單位保管的好,一些牌位都有上百年曆史了,很容易遭受破壞,如果牌位受到損害或者丟失,那將是巨大的精神文化損失。

清朝滅亡後,掌管太廟的太監打算販賣文物賺錢,剛好有位外國商人想買乾隆皇帝的牌位,於是乾隆皇帝的牌位被賣到國外,直到2005年,乾隆的牌位才被國人花高價買回中國,迴歸故宮太廟。

有了前車之鑑,為了保險起見,國家就更不會答應溥儀的要求。

同時,溥儀沒有子女,他死後這些牌位誰會保管也是一個難題。

另外,新中國成立後,故宮早就歸國家所有,就連溥儀本人進去遊玩還要買門票,這些牌位雖然寫的是愛新覺羅家的名字,但是已經不歸他們家族所有。

國家還規定,意外發現文物後必須依法上交,個人不得私藏,也就是說只能你把文物交給國家保管的可能,國家斷無把文物交給你保管的逆向模式。

眾所周知,故宮不僅是清朝的皇宮,而且是明朝的皇宮,溥儀想緬懷祖先,如果今天要到了祖先的牌位,明天就可能想要祖先的畫像祖先的遺物,後天朱元璋的後代知道了,肯定不服氣,就會找國家要寶貝要地皮,這樣下去,過不了多久故宮就要被他們瓜分殆盡,那麼國家還有什麼權威可言?


為了防止產生這種後果,減少國家的文物損失,所以說國家斷斷然不會將牌位還給溥儀。

從溥儀要祖先牌位的事情可以看出兩點,一是國家對文物的重視和保護,需要國家和群眾的合作與支持,需要每個人懂法守法,千萬莫提無理要求,提了也跟沒提一樣。

二是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崇敬先祖,於是產生了祭祀活動和清明節,這些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值得我們去傳承和發揚,但有一點,不能與國家利益發生衝突。


歷來現實


清朝我國曆史上面最後一個朝代,根據中國歷史的發展規律來說,最後一個朝代往往是歷史上面比較慘的,而溥儀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他的人生也可以說的上是跌宕起伏,前半生因為年紀下糊里糊塗的丟掉了江山,壯年的時候又被複國夢想衝昏了頭腦,最後抗戰結束的他回到故宮,想要要回祖先的牌位卻慘遭拒絕,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清朝皇帝的牌位已經成為歷史文物,溥儀沒有能力保管這些珍貴文物。


溥儀雖然說是中國歷史上面最後一個皇帝,按理說應該是富有四海的存在,當時他這個皇帝卻當的十分窩囊,從始至終都是別人的傀儡。

  1. 幼年的溥儀是真正意義上面見到過清朝皇帝祖先的牌位的,雖然說那個時期的他也只是一個傀儡,但是他畢竟是皇帝,新皇帝登基需要祭天來告訴祖宗。


  2. 我想他族宗知道大清在他手裡搞成這個樣子怕是會氣暈過去。 後面的溥儀從一個傀儡皇帝變成了平民,他來到了闊別已久的紫禁城,想起自己已經很久沒有給祖宗燒香祭拜了。
  3. 便想著把前面11位皇帝的牌位都接到家裡每日祭拜,但是那個時候的他可以說是窮困潦倒,自己都養不活,故宮根本不可能把這種珍貴文物給他。

害怕溥儀又犯下復辟的老毛病。

溥儀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在他短短的六十年之中,他自願和被迫復辟了三次。

  1. 在後面他從皇帝變成普通老百姓以後,雖然說失去了原來的權力,但是許多頑固的封建分子還是見到他會下跪,這種現象到北京城中的公交車上面經常會見到,溥儀當時就已經阻止了,但是難免別人不會懷疑到他的頭上。


  2. 故宮當時拒絕他的要求就是出於這個目的,防止一些老頑固圍繞著溥儀鬧事情。如果真的讓溥儀把大清十一個皇帝的牌位都給請回家之後,那這些滿清遺老遺少就更加會熱情高漲。
  3. 故宮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便下令溥儀只能自己來故宮參觀,不能把牌位拿回自己的家中。

溥儀作為末代皇帝,他的一生是中國近代史的折影讓我們感嘆的同時又可惜,一個好的皇帝沒有生在好的時代,他是當時清朝皇帝裡面比較先進的了,但是已經失去逆挽狂瀾的能力了。


無根樹花正孤


在這裡,我們需要注意一點,溥儀回故宮的時候,是什麼身份?

他還是皇帝麼?

不,他已經不是皇帝了,他只是經過改造的戰犯,叛國背族的罪人罷了,黨和政府可憐他,赦免了他,但他此時的身份,也只是共和國公民的一份子而已。

溥儀沒有資格再稱為末代皇帝,去故宮

要知道,故宮從民國開始,就是國家的了,故宮裡的一切東西,雖然被溥儀和他的根本敗壞掉了很多,但留下的全部都是中國人民共同的財產,而不是他溥儀家的財產,不僅如此,就連所謂的祖宗牌位,也是中國這段歷史的代表,而不是他家歷史的代表了。

這些說起來有些不近人情,但卻是事實,事實就是,滿清已經被推翻,作為叛國投敵,認了日本清和源氏做祖宗的溥儀,沒有任何資格來索要這些東西了。

想一下,如果溥儀可以要牌位,是不是也可以要故宮裡的文物?比如乾隆喜歡的戒指,雍正的鐘表?康熙射殺三百隻兔子的弓?

想一下,要了這些,溥儀是不是還可以去要故宮的所有權?就像現在網絡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宣揚的一樣,可憐的溥儀回自己家還要買票,自己的家啊,那所有權不是他的麼?還有些精神有問題的人真去要求回紫金城去住了,說紫金城是他們家的。

真是的麼??

再想一下,既然溥儀可以要,姓朱的後人是不是也可以要?兩者要不要打官司?

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不是不近人情的問題,而是國家和個人要分開的問題

其實不是這樣,如果你想祭祀自己的祖宗,可以重新立牌位啊,國家已經是人民的國家了,溥儀的歷代祖宗在故宮的牌位,那是國家歷史的一部分,就像當時故宮的工作人員說的那樣:“人家姓朱的都沒有來要”看大家明白的很,這個國家已經不是八旗的天下了,姓朱的都要不成,你姓愛新覺羅的一個前罪犯怎麼要?

這些東西包括整個故宮,都是屬於國家的,屬於全體中國人民的。


關河南望


溥儀稱得上是中國最慘的皇帝之一了,三歲登基六歲退位,別說享受皇帝的九五之尊了,可能什麼都還沒有搞清楚,就被人趕了下來。雖說如此,但是退的時候簽訂了優待條約,生活還算過的去。無論是吃喝都有人伺候,可惜後來命運實在太坎坷。

先是被趕出了紫禁城,後來又被日本人誆騙過去,再到蘇聯飽受多年牢獄之災,回國之後在功德林改造。繞了這麼大一圈,才算是徹底洗白自己的身份。

洗白之後戶口成問題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沒多久,為了民生的考慮,每個人都必須上戶口。放在古代任何一個皇帝,也沒有人敢跟他說要給他上戶口。但是輪到溥儀的時候,主動要去上戶口甚至都成了問題。

首先是所在地,因為溥儀老家在紫禁城,總不能把紫禁城當作他老家吧?當時北京故宮都已經成為了旅遊景區,哪有人住在旅遊景區的?

當年溥儀被放出來之後,暫時居住在五妹家中,所以戶籍人員乾脆把他的家庭地址登記成他五妹家。


雖然清朝滅亡之後,很多的八旗子弟怕惹上麻煩,都紛紛的改名換姓。但是溥儀這麼大的招牌放在這裡,更何況是前朝的皇帝,改名字是不可能的,所以登記的還是愛新覺羅溥儀。

但是在文化程度上面又開始犯難了,因為溥儀並沒有上過學,他接觸的都是一對一的老師教導。如何評估是個問題,當時的戶口人員偷懶,直接給他登記成了初中學歷。

雖然初中學歷在當時已經非常高了,但是溥儀要遠遠高於此。首先四書五經這種必備東西就不多說了,而且溥儀還要掌握外語以及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真正的學識比起來,最起碼也是一個教授級別的水平,都可以去當一所初中學校的校長了。不過溥儀並不在乎這些,他認為有一個身份證就已經很滿足了。有了身份之後的溥儀,終於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動物園管理員。

去故宮遊玩被要門票。

溥儀的工作還算是輕鬆,再加上別人給他說了媒,後來順利的結了婚。沒事的時候還可以帶著老婆去北京城逛逛,難免會勾起自己當年的傷心事。其中最重的則是要屬北京紫禁城。
當時他和自己的老婆李淑賢以及其他幾位好友,準備一同前往故宮遊玩。但是當走到門口的時候,溥儀被攔了下來,告訴他進去需要門票。

溥儀一聽這句話都快氣炸了,這裡以前是自己的家,現在自己連回家都要門票了,可見對他的打擊有多大。他老婆看出溥儀有點不對勁,就趕緊買了門票,急匆匆的走了進去,省得再被賣票員看出來。

進去之後溥儀稍微活躍了一點,帶著他們到處介紹這裡當年是什麼地方,曾經住過什麼樣的人,自己曾經在這裡做過什麼樣的糗事,一時間惹得大家紛紛大笑,氣氛也活躍了不少。

不過相對來說溥儀還是很少回故宮的,因為每回一次對他來說都是揭開了傷疤。

溥儀想要回祖宗牌位

據說當時溥儀遊玩到光緒帝的住處,但是發現光緒帝的屋子裡面掛的不是光緒帝的照片,他把這一錯誤指了出來。旁邊有工作人員呵斥道:你是什麼人?你懂什麼?你難道見過光緒皇帝嗎?

溥儀聽後更生氣了,大聲反駁道:我是光緒帝的兒子溥儀,難道我連自己的父親都不認識了嗎?雖然溥儀並不是光緒帝親生,而且剛登基的時候光緒帝就駕崩了,但是畫像他肯定見過。


工作人員一聽他的身份之後,立刻找人把畫像換了過去。不過這種情況應該不是真的,就算當時認識的人不多,但是分清12個皇帝誰是誰,還是很簡單的。

除了有這樣的一個烏龍之外,據說溥儀曾經還想把之前11個皇帝的牌位要回來。畢竟雖然清朝完了,但是作為子孫的人,怎麼著也得盡孝,給他們建立一座祠堂。

但是當時故宮已經收歸國有,裡面的東西一併都成為了文物。當溥儀把這個念頭說了出來的時候,被故宮的工作人員拒絕了。因為這些都已經成為了文物,並且反駁他:怎麼沒見明朝的後裔問你們清朝要牌匾?

這一句話把溥儀噎得什麼都說不出來,所以溥儀也不會自找沒趣,之後就再也沒有提出過這個要求。不過有的朋友可能會有疑問,溥儀死後應該葬在哪裡?

溥儀死後埋在了哪裡?

正如之前所說,溥儀已經成為了一名普通人,甚至是進故宮都得收票,要祖宗的牌位都被拒絕。那麼作為前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死後應該埋在哪裡?


清朝陵墓比較出名的有清東陵和清西陵,裡面具體埋得誰我就不多介紹了。溥儀作為一名公民,他是沒有權利進皇陵的,因為這些屬於文物。但是他死後還是埋在了清西陵。

因為有了之前牌匾的事情,他也沒有抱多大的希望,只希望自己能夠留個全屍就很好了。根據當時的要求,溥儀死後被火化,埋在了八寶山的革命公墓。

溥儀死的時候是1967年,之後本來是相安無事,甚至很多人都已經忘記了他。但是他的老婆李淑賢,在1995年突然提出了異議。應該把他的骨灰從八寶山遷出來,埋在歷代皇陵清西陵。

最後考慮到各種情況下,認為這個理由並不是很過分。所以最後決定把溥儀重新遷到了清西陵,之前此地埋了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位皇帝,加上溥儀這最後一位,成為了5位皇帝的埋骨之地。

如果有去清西陵旅遊的朋友,不妨到那裡去看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