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二戰時戰鬥傷亡如此之大,而現代戰爭,特別是敘利亞內戰傷亡如此小?

張必聰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因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還沒有發生過世界範圍的大戰,也沒有發生過兩國之間你死我國的民族戰爭。

其實,如果將二戰割裂為某一個戰役,很多戰役傷亡是有限的。

比如雙方出動兵力高達三四百萬的波蘭戰役,波蘭不過傷亡20萬人,德軍才傷亡5萬。

至於蘇德戰爭、抗戰之內,他們特點是兩國投入全國國力,持續多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這樣才會有巨大的傷亡,尤其是平民傷亡很大。

但二戰以後,這種情況就不存在了,都是局部戰爭。

以打的最激烈的中東戰爭為例,第三次中東戰爭只打了6天,最為激烈的第四次也不過20天。

這麼短的時間,難以有什麼特別慘重的傷亡。

但是,一旦出現持續多年的局部戰爭,尤其是是民族戰爭,傷亡仍然是很大的。

以蘇聯入侵阿富汗為例,蘇軍始終保持10萬規模。

但到蘇聯10年後撤軍時,阿富汗軍民傷亡總數超過200萬人,也是非常慘重了。

越南戰爭也差不多。一般認為南越北越平民死亡總數超過200萬。

不過,隨著這種戰爭逐步減少,尤其是軍事科技的發展,比如發現就摧毀體系,大量使用精確制導武器,空地一體化,無人武器化等等技術的發展,人員傷亡逐步減少,尤其是平民死傷較少。

今天的精確制導武器,已經可以做到炸燬一棟建築物,但不波及周邊其他建築物的水平(密集居民區就不同)。

以第二次海灣戰爭為例,在戰爭進攻階段,聯軍報稱有139名美軍和33名英軍戰鬥人員陣亡。伊拉克武裝分子被打死的也不到1萬人,就徹底潰散了。

不過,敘利亞戰爭則是另外一種性質的作戰,屬於低強度的戰爭。

敵我雙方都已很弱的方式廝殺,胡亂炮擊,使用坦克胡亂衝鋒,步兵瘋狂朝著空地掃射等等。

這種低強度作戰,造成的傷亡不可能很大。

但即便如此,敘利亞內戰仍然有不少人員傷亡。

一般認為,僅僅巴沙爾的政府軍就已經有接近10萬人被打死,這個數字也相當不小了。

隨著科技的發展,軍事作戰會侷限於對敵方軍事目標的打擊,儘量不會將平民拖戰爭。

所以,未來的戰爭的傷亡還會降低,逐步變為職業軍人之間的作戰。


薩沙


說敘利亞戰爭傷亡很小,是一個錯誤概念,相反敘利亞戰爭造成的傷亡是非常大的,從人口比例來說,敘利亞戰爭造成的傷亡與二戰造成的傷亡相比只多不少。

敘利亞總共只有1800萬人口,還有500萬逃亡國外,現在在敘利亞境內的人口就只有1300萬,造成的傷殘人員就已經達到了180萬,死亡人數也有36萬。一共算下來傷亡已經達到了216萬人以上。

占人口比例的已經達到了16%,這種傷亡比已經超過了二戰很多參戰國人口的損失比。在敘利亞戰場上的陣亡者已經超過18萬以上,要知道在抗戰日軍死在我國的士兵為40多萬。以敘利亞戰場那麼小的面積來說。

戰鬥的激烈程度和傷亡率已經可以想象,在敘利亞戰場上敘軍損失的坦克和裝甲車早就超過了5000輛,論坦克的損失率,也是非常高的。

7年敘利亞戰爭,光是敘軍消耗掉的武器彈藥,也已經有200萬噸以上。這在二戰任何戰場,都是一個客觀的數字。就連東歐一些國家當年儲備打第3次世界大戰的彈藥都被打光了。

敘利亞戰爭是非常殘酷的,光是死亡和傷殘就有216萬人,如果統計輕傷,那數量就更加巨大了。現在的敘利亞軍隊和開戰以前,其實已經換了一撥人了。


深度軍事


單看問題的論述是沒問題的,二戰以從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開始計算,世界範圍內6年死亡7000多萬人,而敘利亞內戰6年死亡了四十七萬人。

但是仔細看就發現問題了,在世界範圍內死亡7000萬人和敘利亞一個小範圍內死亡了四十七萬人,是差不多嚴重的。畢竟敘利亞內戰目前的死亡人數比較侷限,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敘利亞內戰還沒有向外擴散,頂多擴散到鄰國伊拉克和土耳其一帶,並沒有形成世界範圍內的大混戰。如果最終由敘利亞內戰釀成世界範圍內的大戰,死亡人數絕對會比第二次世界大戰要多。

還有一個原因是敘利亞內戰主要戰場上戰爭烈度其實並不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捲進來的人口也不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多。就以二戰時期歐洲死亡人數最多的蘇德戰爭戰場來看吧。

蘇德戰爭中光軍隊的死亡人數就十分驚人,蘇聯軍隊死亡870萬人,德國軍隊死亡418萬人。這還不包括在納粹德國的侵略下被屠殺的蘇聯人民,蘇聯總的在二戰中死亡的人口大概有2660萬人,這些基本上都是在1941年到1945年蘇聯和德國的戰爭中。

蘇德戰爭戰場很大,捲進來的國家很多,中東歐基本都捲了進來

二戰之前,德國在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之後,總人口大概有8000萬左右,蘇聯在與德國作戰之前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等,人口也擴充到了1億8000萬人左右。加上被德國捲進來的各種僕從國,蘇德戰爭可能捲進了將近3億人口,而且這3億人口基本上都是工業化之後的人口,開動著各國的戰爭機器,有著強大的工業能力。

蘇德戰爭機械化程度很高,體現了雙方很強的工業能力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蘇聯在蘇德戰爭中犧牲了總人口的將近15%,死亡比例高得可怕,也是因為蘇聯和德國進行的是總體戰,德國是以滅亡蘇聯為目的的,而且德國在東線屠殺也是從不手軟,犯下了嚴重的罪行。

而敘利亞僅僅有兩千兩百萬人口,而且工業化程度不高,其內戰的工業武裝狀態也並不是很高,所以即使打了六年,敘利亞的人口死亡率2%也並不如蘇聯和德國打了4年。但是2%的淨死亡人口率(去年還在增加)也已經非常可怕了。

總之,敘利亞內戰死亡人數並不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方面是因為交戰的範圍比較侷限,參與的人口比較少,另一方面是敘利亞的工業化程度並不如二戰時候打的比較狠的那幾個國家,所以死於戰爭的人口並不是很多。


地球知識局


而是推翻某一政權

而一旦戰場態勢明朗,那麼對方內部很可能會有人選擇投誠

導致對方政權瓦解

二戰中投誠的意義不大,即便投降了也是淪為他國的奴隸

而現代戰爭中由於世界的多極化,即便投降也可以通過和多個國家構建友好關係來平衡戰勝自己的國家,使本國仍然保有顏面和實際權力

另外一方面,現代戰爭大多是非對稱作戰

戰爭一方往往對另一方有壓倒性優勢

以伊拉克戰爭來說,由於美軍的滲透和電子壓制

伊拉克空軍沒有進行任何抵抗,也無法進行任何抵抗

所以美軍的傷亡可以很小

但是相應的,伊軍傷亡並不低

另外一個例子是當時美軍的一個機步營遭遇伊軍一個裝甲師

然而當時上空有美軍的B-52轟炸機

美軍呼叫了兩發末敏彈的支援

伊軍的裝甲師就減員三分之一

一般認為減員三分之一就是大敗,甚至要考慮解散該部隊

於是這支伊軍裝甲師被迫向一個營投降

在這種情況下優勢方的傷亡可以非常小,甚至可以追求零傷亡

當然,劣勢方的傷亡則依然很大,只不過由於戰爭目標比較小(相比於國家的徹底毀滅)

所以投降的傾向也更容易產生,這點可以參考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的觀點


瀚海一扁舟


在上個世紀二戰爆發,世界人民受到了很大的傷亡。據統計,死亡人數達到六千多萬人,而受傷人數更是達到上億人。僅我們中國在抗日戰爭中,就有150多萬士兵死亡,1650萬民眾死亡。然而在7年敘利亞戰爭,傷亡只有200多萬人,那對於敘利亞而言,傷亡算很少的嗎?

答案是:不是的。

對於敘利亞這個國家而言,總人口僅僅才1800萬人,除開因為逃亡在外的人口500多萬,剩下的僅僅才1300萬人左右。而這場戰爭就傷亡多達200萬人,全國六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已經是很大的代價了。而且戰爭導致經濟損失也達到484億美元,甚至達到了2010年敘利亞國內生產總值的81%,所以這對於敘利亞損失是巨大的。

但與二戰的大部分國家相比,死亡人數算很少的,其主要原因是武器裝備的提升。從上世紀二戰到21世紀,武器發展速度超乎人們的想象,從上個世紀有時還需要拼刺刀的年代,現代化戰爭已經實現精確制導,可儘量減少誤傷民眾。

此外,國家上人道主義的監控遠比而戰嚴格得多。如果某組織在戰爭中肆意造成大量民眾的傷亡,也就會在媒體的報道下,受到世界人民的抨擊,ISIS就是因為違反人道主義而成為眾矢之的,到現在幾近滅亡。因此說,敘利亞戰爭中最大限度的確保了平民的安全,這是傷亡人數較少的主要原因。


利刃號


二戰全稱是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傷亡怎麼會是區區一場內戰可以比的,就拿人口來說,二戰被捲入的人口達十幾億,敘利亞才幾千萬人,戰爭規模根本不在一個等級。



而且傷亡慘烈程度,為什麼敘利亞內戰要遠小於二戰,主要原因還是這兩個。

  1. 敘利亞內戰已經演變成了大國博弈場,所以敘利亞政府軍和反對派都不是主角,而是背後的幾個大國。而且因為這個原因,政府軍和反對派不敢爆發大規模的會戰,因為一旦集結,馬上有人用飛機導彈招待你。這種只會兩敗俱傷,而且都是死敘利亞人的會戰,敘利亞人不會做,也不敢做。
  2. 敘利亞內戰,反對派實力遠不如政府軍,是靠背後大國支持才得以支撐。而且實力一直處於勢均力敵,都不敢造次。所以別看打了這麼久,基本都是小打小鬧。而二戰動不動就是幾十萬人以上的廝殺,僅僅一個斯大林格勒戰役,就有一百八十萬德軍被消滅。這怎麼能是敘利亞內戰可比的。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武器裝備的改變,一旦發現有部隊集結地,立馬就是飛機加導彈。這就不像二戰了,集結上百萬人廝殺。


小司馬遷論史


第一 現在裝備好了,士兵有防彈衣,裝甲車,坦克,GPS,等等,有效的增加了單兵的作戰防護能力和危險規避能力.比二戰時期的裝備護甲好很多,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士兵的死亡。



第二 現在醫療設備好了,以前二戰的時候很多死亡的士兵是因為醫療技術跟不上,導致的傷亡.


第三 現在武器先進了,都是精確打擊,所以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附帶傷亡. 從而減少了平民的死亡。


第四 現在戰術好了,經過這麼多年的戰爭積累的經驗,有了系統的軍事教程,優化了戰術戰法,,有效的避免的不必要的傷亡. 比如二戰時期的波蘭採取的戰術,以及法國採取的戰術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


第五 現在一般發動的基本都是局部戰爭,很少有實力相當的大軍團火拼,都是不對稱戰鬥居多,所以也減少了人員傷亡.比如敘利亞以及阿富汗戰爭。


第六 現在法制逐漸健全了,都講人道主義,優待俘虜(撐死了被虐待一下,不像小日本那樣屠殺俘虜),所以一般情況下,看情況不對就整師整軍的投降(伊拉克為例).很少有像二戰時期一樣拼死戰鬥,打消耗戰的情況了,這樣也大大減少了人員傷亡。


雜書筆記


現代戰爭同二戰時期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這不代表現代戰爭的傷亡就很小,這裡需要區別對待,具體問題具體區分。二戰以後的戰爭也有傷亡較大的戰爭,比如:越南戰爭、兩伊戰爭。綜合起來整體傷亡都與二戰不可同日而語,這要從一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點,現代戰爭的整體規模都很小,雖然參加的國家可能很多,但是並非大規模軍事集團的對抗,很多都是多國針對一國的戰爭,這間接決定了參戰人數十分有限。第二點,現代戰爭大規模的作戰持續的時間對比二戰時期都很短,也是戰爭傷亡較小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雖然二戰以後也有戰爭持續時間很長的戰爭,但是大規模的進攻作戰持續時間都不是很長(兩伊戰爭除外,現代化裝備打一場低水平戰爭)一般都為非對稱的作戰。
第三點,重視人道主義,針對非作戰人員以及平民的傷害減少,二戰傷亡之所以很大,主要一個原因是非區別對待非作戰人員,導致大量傷亡,尤其在被入侵國。第四點,作戰樣式已經有很大不同,精確制導武器的大規模應用以及特種作戰的普及,針對敵方的指揮系統的打擊遠比全面進攻要划算,使戰爭的烈度明顯降低。

第五點,防護與醫療水平的提升挽救了大量生命,現代戰爭避彈衣與鋼盔的普及,使得常規武器對人體的傷害大大降低,加之各種急救措施和藥品的保障,使得傷害能夠得到很好的救治。

敘利亞戰爭是一場內戰,戰鬥的雙方僅僅是因為政見不同而對抗,針對的對象是對方的戰鬥人員,並非針對平民,人道主義工作做的很好,並且敘利亞境內有大量的外國觀察員和新聞媒體,戰鬥雙方的任何不當行為都會招致各種國際壓力,政治鬥爭遠勝軍事對抗。
本文圖片來自百度圖片,1為兩伊戰爭,2為衣阿華級戰列艦上發射的戰斧式巡航導彈,3敘利亞內戰中的人道主義援助。


古姿


你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來回答,我先說敘利亞的內戰。

你覺得敘利亞內戰人員傷亡小很有可能是種錯覺,導致這種錯覺發生的原因,大概是覺得攻擊部隊的人員傷亡數量小。

我個人感覺,敘利亞內戰的七年間,戰場形勢犬牙交錯,參戰的勢力又多達政府軍、數十隻反對派軍隊、庫爾德人、伊朗僱傭兵、伊拉克什葉派民兵、黎巴嫩真主黨和IS。

在這種多方混戰的局面下,人員傷亡的統計數據又能有多準確?

所謂傷亡幾十萬人的數據很有可能是被低估的,另外,如果算上敘利亞因為戰爭而損失的人口數量,這就是一個極為驚人的數量了。

目前,從其國土上流失的人口已達到數百萬人之多。戰前敘利亞的人口一共只有2000萬多一點,現在已經損失了三分之一,這還不算損失慘重嗎?

但如果和二戰比起來,敘利亞內戰死亡的人口比例確實不算很高,這就要說到現代武器和二戰時武器技術性能上的提升。

二戰雖然也是現代化的戰爭,但所使用的武器依舊是非制導型的,尤其是當時曾經一度流行過所謂戰略轟炸摧毀敵方鬥志的概念。

這導致盟軍在德日兩國領土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戰略轟炸,事實可以證明,這種戰略轟炸對於德日兩國軍民兩方的人員殺傷,遠遠超過了投在廣島、長崎的核武器。

現在的武器精確指導為主,在投放上各方都有嚴格的限制,儘量減少平民的傷亡,畢竟以現在媒體的發達程度,一副兒童死亡的照片能夠改變世界輿論的導向,這對參戰各方(除了IS以外)都造成了一定的壓力。

另外戰爭的形式上,也不是二戰時的國家戰爭,戰爭的目的也不是滅亡對方國家為出發點。

所以,有時候你不得不感慨,人類科技的發展前端一直在研究如何快捷、精確而又低成本的殺死更多的同類。這是不是就是人類的悲哀?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因為二戰是許多個國家參與的大規模的戰爭,傷亡自然要比敘利亞內戰大得多,如果考慮到敘利亞的人口數量,這樣高得死亡率其實也不算少了。我記得的一個數據,大概是說許利亞內戰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了50萬。

要說傷亡最少的,大概是北約發動的科索沃戰爭。北約創造了一個空前的紀錄,40多天的戰爭中沒有一個士兵陣亡。雖然被擊落了一架f117隱身戰鬥機, 但那名跳傘的飛行員被被北約成功的救回。

美國和其他國家一起對伊拉克進行的兩次戰爭。開始的時候傷亡也並不多,後來戰鬥狀態結束,成為軍佔領的時候,傷亡也就上去了。當然和伊拉克相比美國及其盟友的傷亡還是要小得多。

之所以會讓人覺得現代戰爭人的傷亡比較小,是因為現在進行的多半是局部戰爭。人們相對容易的逃離發生戰爭的地區,這樣就減少了傷亡。還有就是,一系列國際組織的成立。特別是聯合國,在衝突地區的救助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有效的減少了世界上發生戰爭地區人員的傷亡。

還有就是現代戰爭作戰方式和形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戰爭的主要形態也不是儘可能的消滅對方的武裝人員。減少對方的軍人和平民的傷亡,還能有效提高己方的道德形象。增強在輿論和談判時候的籌碼實力。

現代戰爭中,軍人數量已經不是衡量一支軍隊是否強大的最重要的因素。軍人之間的較量,更多的體現的是雙方的科技水平,工業水平等綜合國力的較量。摧毀對方昂貴的武器,遠比殺傷只持有簡單武器、對己方威脅也不是太大的人員對敵方的打擊更沉重。

昂貴的武器是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和金錢製成的,可以這樣說,摧毀了對方的昂貴武器。等於讓對方巨量的勞動投入化為了烏有,間接的也可以說是殺死了對方大量的人口。所以現在戰爭一般不予消滅對方的武裝人員為主,而是以摧毀對方的戰略目標和高價值的武器來達成戰爭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