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開國將軍,有三個外號:“皮老虎”“皮猴子”“皮騾子”

更多內容請看北京日報客戶端學習頻道:

皮定均,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中將,安徽省金寨縣代家嶺人。皮定均將軍有三個外號,一是“皮老虎”,二是“皮猴子”,三是“皮騾子”。前面兩個很容易理解,是讚揚皮定均打仗既勇敢又機智。後面一個是說他脾氣大,有犟勁。

1946年中原大戰走出大別山後,便是一馬平川的皖中平原。1946年7月13日,“皮旅”六千餘人集合在毛坦廠鎮東山坡上,召開了穿越皖中平原的動員大會。在這個動員大會上,皮定均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要求部隊徹底輕裝,除了武器彈藥和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其他東西一律甩掉!

“皮旅”老兵晁尚志回憶說:“皮旅長令行禁止,決不客氣,決不馬虎,決不猶豫,決不動搖。”軍令如山倒。據“皮旅”老兵回憶,那一天動員會後,“皮旅”官兵的揹包,整整丟滿了一山溝,橫七豎八,花花綠綠。一馱子一馱子的檔案、文件,在火中化成了青煙。

他是開國將軍,有三個外號:“皮老虎”“皮猴子”“皮騾子”

不僅如此,皮定均還對輕裝進行了嚴格的檢查,輕裝徹底到所有的炊事擔子、公文箱子和個人的全部用品,甚至連走不動的牲口也都要精簡掉。部隊進行徹底的輕裝,為的是以後五天五夜的高速急行軍。因為在以後的五晝夜裡,他們要和敵軍圍堵部隊“賽跑”,向東飛奔七百里,衝出他們即將合攏的包圍圈,與我蘇皖解放區部隊會師。

7月15日拂曉,“皮旅”三團一營輕取官亭鎮,俘虜地方民團百餘人。此時,部隊由於連續行軍,格外疲勞,但在該鎮僅停留不到一小時,部隊又出發,向北拐向鳳陽。本來計劃在吳山廟休息,但皮定均聽偵察隊報告,敵人已在淮南路兩側強徵民夫搶修工事,又當即決定:“在吳山廟吃飯,吃完飯立即出發。”一團團長鍾發生提出:“部隊太疲勞了,休息一天吧!”皮定均斬釘截鐵地說:“不能停留,吃過飯馬上就走!”毫無商量的餘地。鍾發生指著皮定均大吼:“你算什麼英雄,怕死鬼! 在這裡休息一天有什麼了不起。敵人來了,老子去打!”

罵歸罵,走歸走。鍾發生不敢違抗軍令,很不情願地帶部隊出發時,還在大街上罵罵咧咧。其他領導也有主張休息的,但皮定均還是那句話:“走,服從命令。”

此時,人稱“政委媽媽”的徐子榮看到部隊官兵實在太疲憊了,也勸皮定均:“是不是稍稍休息一下。短一些,不要一天,三個小時吧。”徐子榮是旅黨委書記,1927年的老黨員,年齡也比皮定均大六歲。

可是,這時皮定均的犟脾氣上來了,連徐子榮的面子也不給。他說:部隊停不得,三個師的敵軍正向我們包圍過來,這裡多停幾個小時,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如果把部隊損失了,我們怎麼交代!

皮定均沒有發火,而是一臉嚴肅,臉色鐵青,加上那上翹的嘴唇,由喜變怒,更加可怕。他要求部隊立即出發的決心毫不動搖。“皮旅”官兵還是按照旅長的命令,準時離開吳山廟,連夜搶越淮南路,進入定遠地區,再向津浦路飛速前進。就在“皮旅”離開吳山廟不到三小時,敵軍四十八師一三八旅乘汽車沿公路兩頭於次日凌晨趕到了淮南路。

“皮旅”老戰士張國治回憶說,當他們趕到時,我們早已越過淮南路,走出幾十裡地了。他說:“如果當時皮定均不堅持自己的意見,在吳山廟休息哪怕只有三個小時,其後果就不堪設想。”

令行禁止,將之始也。否則,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必敗無疑。軍令如山倒,不吃回頭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上下齊一。這是皮定均的個性特色,更是他的治軍原則。

(作者為廣州市文聯原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