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為什麼不準挖掘,朱元璋明孝陵到底有什麼祕密?

媽媽說名字越長越好


明孝陵,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及其妻子的陵墓。但是,從古至今一直都有的盜墓賊為什麼沒有盜了這個墓呢?這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傳說,朱元璋在位時,大興暴戾,這樣的行為使得有很多人死亡。包括當時元朝的開國功臣,朱元璋也一個都沒有放過。因為這樣,朱元璋暗中樹敵無數,這使得他對於自己死後的安置問題考慮的特別多,他害怕別人會以洩憤為由將自己的陵墓破壞。所以,他效仿曹操,也做疑棺。


就在朱元璋出應天府的那一天,應天府門一開,出來13輛皇家馬車,馬車同時出發,但目的地又不同,沒有人可以確定朱元璋究竟在哪個地方。就是現在我們所知道的明孝陵也未必是真的有朱元璋的屍體的。

當然,這只是一個逸聞。大部分人還是認為朱元璋是葬在明孝陵了。因為,明孝陵是朱元璋最愛的馬皇后所在的地方,朱元璋不可能到最後會留馬皇后一個人在那裡。但是,那為什麼明孝陵沒有人敢盜呢?大概有幾點原因,這都是歸功於朱元璋早先年最做出的防備。

第一點是因為:朱元璋的陵墓中,佈置了一批鵝卵石,如果亂闖進入,鵝卵石就會砸下來,到那種時候,你就是想逃也沒有辦法逃。


第二點就是:朱元璋設置了迷宮障礙,現在我們玩迷宮遊戲,你可以縱觀全局,但是你還是會走錯,更何況是走一個人家就不想讓你通過的迷宮,這一定要難的多,所以沒有超凡智慧的人,大概是真得不敢去進去那樣的地方吧。

第三,朱元璋建造陵墓蘇記選用的石壁,那都是最後的石壁,就憑人力進行開鑿,還沒有等你開鑿出口子,你就已經要被發現了。


最後呢,就是明朝時期,一定沒有人敢去盜自己朝代的開國皇帝的墓,至於其他朝代,很難有人具備各種的盜墓條件,進去盜墓的。到現在,明孝陵都被保護的很好,還成為了遺址公園。我們可以在明孝陵感受明朝時期的風土人情,也可以瞭解這位開國皇帝為何名聲好壞參半呢?

不管怎樣,我們對於盜墓這種行為,一定是要堅決抵制的。墓葬本就應該清淨,如非必要,就是考古學家,也不會主動去開別人的陵墓。我們應該要抵制這種行為,好好的對我們的文化,好好保護它。


歷史擺渡人


明孝陵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於鐘山風景名勝區內,明孝陵坐落於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於南京鐘山風景名勝區,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合葬墓。同時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國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咱們先說說墓主人,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別名朱重八、朱國瑞、朱洪武、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元璋推翻蒙元統治,恢復華夏政權,結束民族壓迫制度,恢復民族平等,統一中國;廢丞相、設三司、加強中央集權,澄清吏治,發展經濟,恢復生產,開創洪武之治,可謂一代雄主。

在古代,皇帝是九五之尊,君臨天下。他是至高無上的,山河平原,黎民百姓,都屬他所有。他一人主宰著這一切,見慣了奇珍異寶,綾羅綢緞,如雲美眷;所有人都對他俯首稱臣,百般順從。順我者生,逆我者死。幾乎每一個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夠長生不老,一直坐擁江山。古代的帝王為了長享富貴,很多都去追求長生不老的法門。有找仙藥的,有求助於方士的,也有煉丹、服食丹藥的。著名的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人。

但人的一生,從盛年至暮年,都是肉眼可見並且自身可以感受得到的在衰老,因此他們也知道長生不老是無法實現的。於是又開始相信死後的世界與現實無異,他們現世所擁有的一切,都可以死後繼續擁有,陵墓就是為自己在另一個世界打造的宮殿。於是自秦始皇起,皇帝們就都熱衷於大修陵墓了。再加上古人重視風水,深信龍脈一說,建造陵墓一事,也被提到關乎江山社稷的高度,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死後再修建陵寢,恐怕來不及,必須提前修好。歷代皇帝將全國給他的供賦分成三份,一份作宗廟祭祀之用,一份供招待賓客之用,剩下的一份就專門用來修建帝陵和購置隨葬品。由於修陵規模漸大,用銀漸多,專門用來修陵的那一份錢往往不夠,常從國庫開支。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坐鎮應天宮城,指揮大明雄師南征北戰。是年烽火連連,魏國公徐達與西平侯沐英率大軍出北谷口,開拔塞外草原奔逐殘元。北征數月大勝而還後,藍玉沐英調轉馬頭,又馬不停蹄率30萬大軍南征。就在捷報頻傳的時刻,朱元璋的萬年吉地明孝陵也開始動土修建了,10萬工匠先後湧入紫金山南麓造墓。至明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歷時達25年。彼時的孝陵內鐘鼓陣陣煙霧嫋嫋,灑掃享殿侍奉燭火的宮人及守陵將卒就有6千餘人,戍衛森嚴。

故而截止明末,明孝陵保存的都十分完好。然而明亡之後的數百年,明孝陵依然穩如磐石,雖無數盜墓賊覬覦,卻無一人能得手。

明孝陵何以能堅如磐石,深埋山體中的地宮又有何玄機?

其一、探測的範圍與規模大,且史料上對朱元璋墓地的記載不準確;傳說,朱元璋在位時,大興暴戾,這樣的行為使得有很多人死亡。包括當時元朝的開國功臣,朱元璋也一個都沒有放過。因為這樣,朱元璋暗中樹敵無數,這使得他對於自己死後的安置問題考慮的特別多,他害怕別人會以洩憤為由將自己的陵墓破壞。所以,他效仿曹操,也做疑棺。就在朱元璋出應天府的那一天,應天府門一開,出來13輛皇家馬車,馬車同時出發,但目的地又不同,沒有人可以確定朱元璋究竟在哪個地方。就是現在我們所知道的明孝陵也未必是真的有朱元璋的屍體的。

其二、明陵內部設置鵝卵石防盜機關。如果挖了一個洞,鵝卵石會從四面八方滾下來填滿這個洞。考古人員隨時會被鵝卵石砸死。並且結構極其複雜,其蜿蜒的小路像迷宮一樣。即使盜墓賊碰巧進來,他們也很可能在地下宮殿中迷路。在明陵的建造過程中,是將山從內部挖空,建造地下宮殿的,這使得盜墓者不可能從頂部或底部進入地下宮殿,而只能從地下宮殿的唯一入口進入。

作為中國明皇陵之首的明孝陵壯觀宏偉,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五百餘年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佈於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值得研究的方面太多了,是歷史留給後人的寶貴遺產。


那些年那些人和事


明孝陵為什麼不準挖掘,原因大體有四種:


第一:高明的防盜手段,


明陵內部設置鵝卵石防盜機關。如果挖了一個洞,鵝卵石會從四面八方滾下來填滿這個洞。考古人員隨時會被鵝卵石砸死。並且結構極其複雜,其蜿蜒的小路像迷宮一樣。即使盜墓賊碰巧進來,他們也很可能在地下宮殿中迷路。

在明陵的建造過程中,是將山從內部挖空,建造地下宮殿的,這使得盜墓者不可能從頂部或底部進入地下宮殿,而只能從地下宮殿的唯一入口進入。然而,入口被工匠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隱藏起來。考古學家要使用精密儀器才能確定它的位置,那些沒有工具幫助,想找到入口就是痴心妄想。

第二:方位工作到位。


歷代的保護工作做得很好。明朝有駐軍專門守衛陵墓,人數超過5000人。滿清入關後,為了爭取漢族的信任,清政府也積極保護明陵。順治年間,開始派專人看守明陵,並讓僧人修復外牆受損部分。康熙皇帝在陵墓前立了一塊石碑,這也相當於一個保護標誌。在當代,明陵是保護的重點。南京市文物局已投資300多萬元修復部分倒塌的牆體。開展了許多保護項目。

現在,明陵大數據監控預警平臺也已經啟動,明陵的安全得到了充分保護。


第三:位置問題,


一般來說,皇帝的陵墓離他們以前的宮殿很遠。但是明陵卻是例外,陵墓與明皇宮之間的直線距離僅為1.3公里。

並且明陵建在一座山上。這座墳墓建成後,被水平鑽孔並穿入山裡。如果你想挖掘,你必須使用炸藥。然而,會引起連鎖反應。


第四:保護問題

中國的古墓挖掘技術還沒有很發達,沒辦法完整的保存墓穴裡的東西,明孝陵申遺了,世界遺產保護組織不允許考古也有一部分原因。


那麼明孝陵到底有什麼密碼呢?


排除地宮被盜之說


關於朱元璋的地下宮殿建築,由於史書失載,又缺乏必要的工程檔案資料,加之在民間還有朱元璋葬於南京朝天宮或北京萬歲山以及下葬時13個城門出殯等歷史記載和傳說,所以,幾百年來,一直成為人們心目中的一個謎。長久以來,民間還流傳著一個說法,明孝陵的地下玄宮被盜了。一時間,各種猜測紛紜。


探測工作是從1998年12月開始的,採用的就是無破壞性的精密磁測技術,並配合地面調查研究,查明瞭明孝陵地下玄宮的位置,確認朱元璋就葬在獨龍阜下數十米處,而且這座地下宮殿保存完好,排除了過去流傳的地宮被盜之說。

神宮監可能有兩個


古代帝王生前居住的地方叫皇宮,而死後安息的地方叫陵宮,也叫神宮。神宮監,明朝管理神宮的中央專設機構,規定必須靠近神宮但又不能在神宮內。600多年的風雨飄搖,神宮監早已被塵土湮沒。在洪武皇帝的玄宮昭然於世以後,探尋神宮監的具體方位成了又一重頭戲。據透露,在近幾年對神宮監的鑽探研究中,文物工作者們發現了兩處疑似神宮監的遺址。

1999年,研究人員在神宮前金水橋內神道東側鑽探時,發現了磚結構和石構件遺址,附近還有一口磚頭砌成的水井,水井四周有大型柱礎暴露於地表。通過跟已經確定的孝陵別處的磚、石進行對比和比較,研究人員確定該處遺蹟與孝陵屬於同時期的建築。由於該處遺蹟是當時發現的靠近神宮的惟一建築,所以文物工作者猜測該建築很有可能就是神宮監的所在。

然而,到了2000年春,研究人員又在神宮的西南角發現一片建築遺蹟,邊寬一米左右的石柱礎和少量的綠琉璃構件,這些綠琉璃跟孝陵裡發現的一樣。距這片遺蹟20米左右處,他們也發現了一口明代的水井。都有生活設施水井,而且靠近神宮,兩處神宮監,到底誰是誰非?由於沒有文獻對神宮監的具體方位和數量作過記載,所以只有經過鑽探、清理發掘以後才能對此作出正確判斷。


石獸的隱秘。


明孝陵的石獸共24只,都用整塊巨石刻成,線條流通而圓潤,氣勢龐大、風格粗暴,代表了明代前期的雕琢藝術水平。據專家介紹,這批在石獸身上發現的化石有五個特色:

一、類別多。別離歸於低一級集體古植物、原生動物、軟體動物、棘皮動物大類別。二、散佈廣。已先後在悉數石獸和一個石柱上找到了古生物化石。

三、數量多。例如,藻化石在8只石獸身上呈密佈散佈,數量能夠千萬計。

四、個別小。尤其是 類和海百合化石,個別一般只要2~3毫米。

五、隱蔽性強。這批化石憑肉眼不易發現,有的乃至用放大鏡找也很費功夫。在南京明孝陵石獸身上發現較豐厚的古生物化石,不光能為斷定鑿刻石獸岩石的稱號和成巖地質年紀供給根據,並且進步了石獸的文明內在和觀賞價值。


總結:孝陵如此恢弘的建築,對於朱元璋這種將死後看得重如生前的人,地宮一定是非常可觀的。但是,限於目前的科技手段和法律,孝陵是不能發掘的,神秘的地宮,神秘的孝陵,下邊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或許只有等待著墓穴開啟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