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在古代有一萬軍隊向你進攻,你有一把無限量子彈的重機槍,能不能保住命?

今古講堂


你有一把無限量子彈的重機槍,面對一萬軍隊,你能保住命的可能性為零。

你的優勢是重機槍掃射距離遠,1千米左右,子彈不限量。

對方的優勢是人多,人多智慧大,這是毋庸置疑的,一萬人裡不可能都是榆木腦袋。

這有N多可能。我把能想到的都分析一下。


首先你的精力除非也是無限,不眠不休,這本身是不可能的。暫且就認為你的精力無限。

機槍連續掃射,溫度過高,槍管都會融化。你有無數子彈,但是換彈夾也得有個過程。這些都是客觀因素,暫且都給你排除。

這一萬人給你設置在冷兵器時代。如果他們手裡有槍,這遊戲就不用玩了。

假設這1萬人排著隊讓你掃射,你在短時間內也無法消滅光。再說也不能這麼假設,如果能這麼設定,我把你直接設定成神就OK了。

你的機槍只能守住一個方向。1萬人不可能分批在同一方向進攻,這種添油戰術是兵家大忌。

那麼他們從不同方向進攻,你怎麼辦?不管你的機槍怎麼轉向,始終都有空漏的地方。


你的優勢是控制他們不能靠近你,一旦靠近到一定距離你是毫無辦法的。

就像亮劍裡李雲龍用的土工作業方式,他們用挖戰壕的方式,一旦把距離推進到150米以內,你的危險係數立馬就上來了。

我給你設定的是那1萬人不能有槍。可是你不能小瞧古人的智慧,他們早都發明瞭投石機。投石機的距離就是150米,所以用石頭都能把你砸死。

退一萬步講,就算這些人從同一個方向進攻。他們交替前進,用前面倒下的人做掩體。總不能讓人家赤手空拳吧,那還叫打仗嗎?所以就算人家用弓箭,靠人海戰術也能推進到射著你的位置。


機槍掃射也得有個可視位置吧。1萬人不管怎麼做都會分散你的注意力,他們只要稍作遮掩,就會干擾你的視線,9900人從正面攻擊,有100人從側面摸上去就能活捉你。

除卻各種辦法。1萬人就算強攻,你都不一定能守得住。再說那些人又不傻,不可能給你當活靶子。他們要是用抗戰時我們用的土坦克,就是在板車上綁上幾條浸溼的棉被,你的子彈都穿不透。這種情況下輪番攻擊,你又能奈他們何?

所以一個人有天大的本事,也阻擊不了一萬人的部隊。


說史聽濤


以美產M134型加特林機槍為例,這種機槍最高射速高達6,000發/每分鐘,有效射程1000米,被稱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機槍。假設一人一機槍,面對古代一萬軍隊的進攻,能保住性命嗎?針對這種情況,扒一扒古人會用什麼戰術來應對。



地道戰

中國電影史上,抗戰電影《地道戰》曾經掀起了觀影熱潮,地道戰是近代才開發出來的戰術嗎?非也!最早的地道戰發生在戰國時期。

墨翟《墨子·備穴》載:如果敵軍開鑿地道攻城,守軍也應徑直迎敵,針對敵穴方向開鑿地道,以穴攻穴,把敵軍消滅在地下。

孤身一人為了活命,拿著機槍必然會佔領某處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有利地型,敵人只能從正面進攻。古代人只見對方孤身一人,當下便派出一支300人小隊,想著活捉對方,誰知道進入到加特林的有效射程之後,馬上被加特林的強大火力強行壓制,300人已經全部陳亡。


戰事稍為停歇後,敵方將領再派出500人進攻,前鋒盾牌長槍壓陳,後面弓箭手跟著推進,結果毫無意外,大概推進到對方陳地800米處,加特林噴射出瘋狂的火舌,將敵方的盾牌無情射穿,敵人的屍體像牆塌一樣一倒一大片,見勢不妙,敵方將領只好下令撤退,但去時容易回時難,最終逃回本陳的不足50人。

敵方將領這才收起輕視之心,只好在一公里之外原地紮營,商量起破敵之法,發現對方雖然只有一人,但手裡的武器火力兇猛異常,又佔據了易守難攻的絕勢高地,本陳雖然有一萬兵馬,但受地形所限,騎兵衝鋒衝不上,弓箭、拋石機、弩炮全派不上用場,最後決定開鑿三條地道,這樣才有克敵致勝的可能性。

(投石機)

最終挖通地道之後,古代軍隊從三條地道,外加地面進攻分成四拔人同時進攻,結果就是現代機槍手雙拳難敵四手,生存的幾率為零。

夜戰

夜戰也是古代戰術之一。不過這戰術是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出其不意給予對手沉痛打擊。但是在漆黑一片的戰場上,古代的指揮官很難根據時勢發出有效指令,容易驚慌失措漰盤。

(弩炮)

不過對手只有一人的情況下就不同了,機槍手只能據地死守,這古人一萬軍隊目標明確,事先下好指令就行了。古人會趁著夜色掩護想方設法向高地靠近。在黑燈瞎火之下,機槍手也只好向前方瘋狂掃射,古人一萬軍隊在付重相當慘重的代價後,終於靠著後方的投石機或是弩炮殺死了機槍手。

火牛陳

火牛陳最先出現在戰國時期,由齊國名將田單所創。火牛陳具體實施方法是這樣的,在牛身上綁滿利刃,牛尾巴浸油蘆葦,一聲令下點燃牛尾蘆葦,一邊讓眾人在後擂鼓吶喊,疼痛難忍的牛群便會不顧一切向前衝撞,擋者披靡。


只要古代人找來足夠多的牛,依上述方法趕牛群往高地衝,現代機槍手的下場會非常悽慘,難有活命機會。

毒藥煙球

毒藥煙球是一種劇毒煙彈,是古代最早的“化學武器”,中者會瞬間七竅出血而死。

據《武經總要》載:毒藥煙球始於宋朝,主要成份是巴豆、狼毒、砒霜等十幾種劇毒藥物,點燃後產生濃濃的毒煙,可以兵不泣血制敵致勝。

考慮到機槍的強大火力,古代軍隊會揀一個風向往高地吹的時機,用投石機儘可能將是夠多的毒藥煙球往高地上投。就算距離再怎麼遠,這溫柔涼風一吹,機槍手總會吸上一些這致命毒煙,生存幾率為零。

除了以上這些,古人在衝鋒未果後,也會使用圍困戰術,讓機槍手活活餓死於山上。古人也不是傻子,眼見對方只有一個人,開始肯定會先派小隊試探進攻,而不會一開始一窩蜂一萬人全軍壓上,所以,就避免了一萬人一下子被嚇破膽全線潰逃的可能性。也就是說,一個現在人拿一挺無限子彈的機槍,面對古代一萬軍隊的進攻,必死無疑。


小刀刀說史


這個話題好開放啊。

情況一 :如果你給我5.8毫米通用機槍,坐平原上,沒有工事。對面的敵人是環繞的匈奴騎兵一萬人。騎兵的攻擊速度大概40公里/小時,從最遠點突擊到我的位置大概是90秒。所以我必須要在每秒解決4°扇區內0-1000米距離上所有的生物。考慮到一百射擊500-1000發要換槍管。這明顯守不住。

情況二:如果你給我蓋個碉堡,還是5.8毫米通用機槍,平原,被一萬匈奴騎兵環繞。估計比情況一能多撐個40秒,然後就會被騎兵用馬匹的死屍堵住碉堡槍眼,最後被烈火焚燒而亡。

情況三:如果給我個高臺,上來的臺階是環繞的,類似於司馬臺長城那種55°坡度跟爬梯子一樣的。周圍是匈奴騎兵一萬人。臺子上蓋個碉堡。5.8毫米通用機槍。那我應該可以可以撐到換第三根槍管。然後被爬上來的匈奴騎兵從槍眼塞火把致死。

所以這個問題是可以公式化的。可以通過地形、機槍射速、換槍管速度、計算出單位時間內最大截擊數目。假定每分鐘可以射擊600-1000發。本著料己從嚴的原則,設定每分鐘600發的射速。也就是說每秒十發。每1000發換一根槍管。換一根槍管需要20秒。所以每100秒(一根槍管的續航)必須打完一圈。然後從高臺底部到達高臺頂部必須在120秒以上。只要滿足這兩個條件,那底下的士兵就無論如何也打擊不上來的。

考慮到上海有個比賽,大概400米,有人穿著運動服花20分鐘登上去了,平均上升速度為每分鐘20米。設定高臺高度為40米。

每360°是1000發子彈。大概1°是2.9發子彈。料敵從嚴,設定5發子彈死一個人。也就是高臺底部最多佔200人。設定每個人肩寬0.8米,於是塔底部一週就是160米。所以高臺的半徑大概25.47米。結合高度40米。那這個坡度大概57度。

好了,這個臺子搭好以後,放心打吧。

至於多管機槍——不考慮,換槍管慢。

超高射速機槍——不考慮,最好就是無腦旋轉。算上瞄準就太慢了。


軍史奇聞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其實答案是很明顯的,古代一萬軍隊向你進攻,即便你有一把無限子彈的重機槍,你也是必死無疑毫無疑問,原因如下:


一,我們來假設一把最新型的重機槍,的射速裝彈情況。

我們就拿M134型加特林速射機槍來做比較,這種機槍具有射速快的優勢,最高射速達到6,000發/每分鐘,被稱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機槍,也就是說,這種機槍,每分鐘就可以要上千人的性命。


二,再來看看古代一萬軍隊吧

這裡只說明一萬軍隊,並沒有說軍種,要知道在古代,也是多兵種複合的,有騎兵步兵弓箭兵等等,假設,是一萬騎兵,那麼基本不用打了,一陣衝鋒你必敗必死無疑。假設,沒有騎兵,只有步兵弓箭兵的情況下,是否可以一戰呢?


三,我們來多角度多方面來模擬一下吧,一萬古代軍隊vs孤身的你+加特林

角度一:假設一萬軍隊,以八千步兵兩千一組四個方向突擊,兩千弓弩手朝著你的目標萬劍齊發(古代弓弩射殺距離600米以上),就算你可以頂住萬劍齊發,試問你射速6000發每分鐘的加特林怎麼朝四個方向同時射擊,難道轉著圈打嗎?況且還有頭上的萬劍齊發。


角度二:假設,古代一萬大軍的將領是個二愣子,不採取任何計策,只是一個方向強攻,步兵突擊,而你正好,拿著加特林一陣猛掃,有多少掃多少,這能有多少生機呢,也還是沒有,要知道那是一萬軍隊,不是一萬頭豬,即便是一萬頭豬,也夠你殺的了。

角度三:假設一萬軍隊,只圍困不進攻或者說小股部隊襲擾,試問,你的身體是鐵打的?可以不吃不喝不眠不休?都不用進攻,耗都可以把你耗死。


綜上所述,古代一萬軍隊vs你+無限子彈重機槍,你生存幾率就是0,原因很簡單,我們就算忽略重機槍槍管發熱無法持續,就算忽略你的身體可以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只要一萬軍隊,稍微有一點策略,四面突擊,後面萬劍齊發,你就沒有活命的可能。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唯戀無名


抱歉,你必死無疑。

首先,有一挺超級厲害的重機槍,嗯,咱們就給你算作是最常見的馬克沁重機槍吧。子彈不限量,在這裡就給你算作連換子彈的時間都不用,槍管也不會因為一直使用被融化掉。

好,那麼這就是你這一方所有的火力情況了,一挺可以不斷噴吐火舌的重機槍,大概600發射速每分鐘。射程為600到1000米。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對面一萬人的火力情況。

1,假設這一萬軍隊是明清時期

在明清時期,那會鳥銃已經發明瞭,另外我們常在歷史課本上面看到的那一幅圖畫,威遠大將軍炮

對就是上圖這個玩意,這個炮口徑212毫米,在45度的時候,有效射程可以達到2到3裡地。

如果你面對的一萬古代軍隊裝備的是這個玩意,萬炮齊轟,可能你沒打幾發就掛了。

2,假設這一萬軍隊是唐宋時期

唐宋時期其實就已經有了火藥的雛形,不過在這個時候基本沒怎麼運用到軍事,所以你少了一個很大的威脅,可以稍微鬆一口氣。

但是可千萬別以為萬事大吉。在宋代,有一種武器的發展達到了巔峰——投石機。

宋代兵書《武經總要》裡面記載,宋代投石機可以發射45公斤的石頭,射程在150米左右,雖然射程比較短,但完全可以依照地勢或者遮蓋物。

3,假設這一萬軍隊在漢左右

這時候可能軍事技術上沒有太大的發展,但是弓箭已經是相當的成熟了。大家還記得亮劍裡面,李雲龍怎麼打的麼?

對,挖地道

古代群眾完全可以利用這種戰術啊,一萬人,我就挖,你又打不到我,等到了弓箭的射程,我把你射成刺蝟。


4,再早一些

就算再早,也依然有辦法弄死你,用沙袋總可以吧?把樹木捆起來可以吧?你不能啥都穿透吧?你只能打一個方向吧?

遲早到你跟前,打死你。


行話歷史


不能,你最多打死幾百人,槍管就會報廢。因為你給了無限的子彈,卻不能讓機槍變成不出故障。



重機槍的槍管,壽命一般只有一萬發到幾萬發不等,而且這還必須採用間斷性射擊,否則連續射擊幾百發後就會槍管發紅,過千發槍管就會著火。


所以,如果是一個沒有常識的業餘人士拿著槍穿越,估計打不死幾十人,就沒槍可用了。




陶式防務評論


抗日神劇裡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幕,一挺加特林重機槍,“噠噠噠”,槍口開始冒藍火,然後成片的日本鬼子應聲就倒下了,加特林重機槍絕對可以堪稱抗日神器,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這麼一件“神器”帶到了古代,假設有一萬軍隊向你進攻,你這把無限子彈的武器能不能保住命呢?答案是否定的,你肯定保不住命,原因請看以下分解!

一,我們先來看看加特林重機槍的威力,它的優缺點:

1.優點:加特林機槍是一種手動型多管旋轉機關槍,槍頭是由6到10根的槍管“捆”成一圈,在射擊的時候,需要搖動曲柄,讓槍管旋轉起來,這樣可以連續加入彈藥,進行持續輸出。它的射速每分每管可達1000發以上,每分鐘1000發,聽著就恐怖,即便有再多的敵人湧上來,也只能是炮灰,可以說這種機槍殺傷力極大。

2.缺點:這麼一把神器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笨重,重量太重,裝彈時間慢,遠程射基本很難射中敵人,除非是成片的敵人,槍管長時間射擊容易發熱。

二,古代一萬軍隊的威力以及他們的優勢劣勢:

1.優勢:說完了加特林我們再來說說古代軍隊,古代的軍隊一般是由騎兵步兵弓箭兵組合而成,步兵負責攻堅,騎兵移動性強,弓箭兵則善於遠襲。一萬軍隊VS一人(重機槍),人數上佔了絕對優勢,一旦指揮得當,各兵種配合,威力無邊。

2.劣勢:一旦你拿著無限子彈重機槍佔據了有利地形,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比如葫蘆口,只有一條道,三面環山,據險而守。估計一萬軍隊的劣勢就顯現無遺,大片壓上,還不如機槍“噠噠噠”開的快。

三,綜合模擬實戰加特林重機槍VS古代一萬軍隊

此戰 能不能保住命首先看一萬軍隊的主將的指揮,拋去你,不眠不休不吃不喝等不利因素,假如:

在開闊地形下,一萬軍隊四面圍攻,步兵突前,騎兵突擊,弓箭兵萬箭齊發,要知道古代的弓箭射程很遠,全覆蓋打擊的話,你沒有生存可能。

在三面環山,一面迎敵的有利地形下,或許可以做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要守住險要處,來多少,機槍可以突突多少,前提條件下是你必須不眠不休不吃不喝,或許還有微弱保命機會。

綜上所述,古代一萬軍隊VS你(加特林重機槍),你毫無勝算毫無保命機會,即便刨除不眠不休不吃不喝等不利因素,你還要考慮機槍的重量,槍管的發燙等等因素,何況古代一萬大軍是什麼概念,所以說,高下已分勝負立判!

圖: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佳寧談歷史


很有意思的一個問題,一把無限子彈的重機槍能不能打敗古代一萬人的軍隊,說實話,很難,但也不是沒有可能

我們假設我們手裡拿的是一把加特林m134,平心而論,還是這玩意兒的硬氣,7.62子彈、每分鐘六千發的射速,加上這個無限子彈、無需換彈和無需冷卻的baffl,可以說是戰場霸主來,那麼於一萬軍隊到底孰強孰弱呢?我們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就我們的平常的戰場的情況來看,要不是平原大規模團戰、要不就是攻城戰,那麼就這兩個場景來說手持重機槍的小夥子可以抵住千軍萬馬嗎?首先是第一種,平原作戰,雙方在一片地勢相對平緩的地區擺開陣型,然後一二三拿機槍的小夥子被射成了馬蜂窩,古代的弓箭雖然沒有現代的火器厲害,但一萬支羽箭同時射出對地面展開無差別的射擊,你除非是開著坦克車否則是必死無疑。

然後看第二種攻城戰,相對於平面作戰要有優勢一點,居高臨下、有遮擋物,而高處射擊也為重機槍提供了方便,但你以為這樣能贏嗎?錯,還是贏不了,對面只要不是傻的全站在一起就行,假設一下,對面一萬人,其中七千人負責攻城,就是爬著雲梯上去,而這七千人分七十小隊從不同地方一起發起進攻,後面剩下的三千人負責射箭和操作投石器進行敵我無差別射擊。操作重機槍的人根本無力顧及衝上來的七十個小隊,或者說沒有辦法,這七十人不管傷亡有多慘重,只需要兩隊成功爬上去你就完了,你宣佈gg。



也就是說是完全沒有辦法取勝了,我想是的,就算給你加個鐵烏龜殼你都贏不了,但題主問的是有沒有辦法保住性命,答案是有的,還是在城樓山,裝神弄鬼一番就好,穿個大褂,說自己雷神,來懲罰你們的,然後得得得開幾槍,因為槍聲也比較響嘛,一般就都撤退了,實在不行先殺了他們的軍官,殺雞儆猴,加特林的有效射程是一千米,古代指揮所離戰場又比較近,你就算把他們哪兒拆了都行,但然這裡的假想敵不包括明清時代的軍隊。


歷史伶俜者


這個題目有點意思,類似於穿越了,在古代的1萬軍隊,向現代的你進攻,現在的你擁有一把無限量子彈的重機槍,你能不能取勝?


答案是否定的,單槍匹馬,即使擁有一個重機槍,重機槍的子彈還是無限量的,也是不能戰勝古代的1萬軍隊的。


一場戰爭能否取得勝利,決定因素很多。我覺得關鍵的因素是:軍隊的指揮官,是否是精兵作戰,作戰的武器等因素。


(重機槍)


一,雙方指揮官的比拼


指揮官的戰略決策決定著戰爭的勝利與否。比如以少勝多的戰役,指揮員的作用非常大。比如肥水之戰,赤壁之戰,淮海戰役等等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首先得益於戰略決策的正確。


回到題目中,那麼戰鬥的兩方,一方是當今一人,另一方是古代1萬人。


對當今的1萬一人來說,就無所謂戰略戰策了,誰也指揮不了,只能單打獨鬥。要說是戰略決策的話,只能是找一個制高點,架起重機槍,吐吐吐的一直在戰鬥。


對古代的1萬人來說,如果是騎兵的話,善於搞速戰速決,來無影,去無蹤,再加上一個優秀的指揮官的話。指揮官會針對他是一個人在戰鬥,避其鋒芒,前後左右包抄,擾亂他,讓他一人不能顧四方。


閉著眼睛想一想,當今的有重機槍的這個人怎麼也不可能取勝,連馬都打不到,別說打人了。


(淝水之戰)


二,雙方精力上的比拼


對當今的擁有重機槍的一人來說,就算是非常有能力的一個人吧。但是,一個人的經歷怎麼也抵不上1萬人的精力。


特別是遇到對方是精兵的話,戰鬥力比較強。可以輪番發起衝刺。


而對一個人的一方來說,人總有困,總有打盹的時候,總有精疲力盡的時候。


對古代1萬人的精兵來說,他們懂得打消耗戰,打持久戰。1萬人能耗得起,但是一個人就耗不起了,時間長了,即使不打槍也累壞了,也會熬壞了。


(重機槍)


三,雙方作戰的武器上的比拼


在雙方作戰武器的對比上:


1,當今一人擁有一把無限量子彈的重機槍。


重機槍有哪些優勢?重機槍威力大,火力持續時間長。射程可以達到5千米,但是在1千米內效果最好。也就是說,在附近的二里地之內效果是最好的。


重機槍對於低空的飛機和傘降兵也有一定的威力,但是重機槍最大的缺點就是又笨又重,一個人根本扛不動。


而且持續作戰的重機槍,槍身發熱必須換下後進行冷卻,這個也需要時間。如果一個戰鬥要打好多天,幾個月的話,那麼僅靠一挺重機槍顯然是不行的。


(劉公島上的克虜伯大炮)


2,古代的作戰武器有哪些?


古代普通的18般武器,比如刀,槍,叉等這些肯定殺傷力要差一些。但是歷朝歷代都有更加厲害的武器,其殺傷力可是非同一般。


  • 公元前四世紀,中國就有投石機,利用槓桿原理可以把巨石投出去,能把好船打翻,打到人身上更是致命的。
  • 中國的火藥的發明可以用火藥把石頭和金屬碎片打出去,殺傷力也非常強。
  • 三國時期就有諸葛連弩,一次能發射十支箭,火力很強。就是普通的弓箭。但但弓箭手密集射箭的話,殺傷力也是非常強的。
  • 唐朝有唐軍弓弩,分為長弓、角弓、稍弓和格弓四種,其中長弓為步兵用弓,角弓為騎兵用弓,而稍弓和格弓則是禁衛軍專用的遠程投射兵器。
  • 宋朝床子弩非常厲害,將兩張或三張弓結合在一起,加強了弩的張力和強度。張弩時用粗壯的繩索把弩弦扣連在絞車上,戰士們搖轉絞車,張開弩弦,安好巨箭。士兵用大錘猛擊扳機,機發弦彈,把箭射向遠方。
  • 清朝更厲害了,李鴻章引進了德國的克虜伯大炮的威力,炮彈在3000米內可穿透65公分厚的鋼板,每分鐘可發射1-2發炮彈。


綜上,當今一人擁有無限量子彈的重機槍也是無法戰勝古代的一萬軍隊的。


校書郎工作室出品,柒月夏


歷史漫談君


天剛矇矇亮,我其實就撐不住了。

我所在的這塊巨石,背後是絕壁,下方就是大海,是這一帶的最高處,只有正面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可以接近。

這個位置,是用三名戰友的命換來的。

根據2019第8期穿越計劃,我們這個重機槍小隊,應該穿越到1626年元旦的寧遠,我們連的其他兄弟,應該已經在那裡了。

不知是設置錯誤還是操作大媽的手滑,我們踏進那個發著藍光的圓環,一陣眩暈後,發現我們到了一個海島。

準確地說,是個散發著死亡氣息的小島。

遠近到處都是穿著明朝服飾的士兵和百姓的屍體,不遠處的海面,燃燒的戰船冒著一條條煙柱。

三三兩兩的士兵正在打掃戰場,從服色上看,他們,是後金軍。

不是說好去寧遠城的嗎,這又是哪裡?

穿越的動靜實在太大,聲光效果出眾,正在埋頭搜屍的後金士兵們紛紛停下手裡的動作,齊刷刷扭頭看向我們這邊。

這一刻,穿著雪地偽裝服的我們就像幾支動物園的猴子。

最先反應過來的是一名後金軍官,看他的衣甲,應該是驍騎校之類的武官。他拔出腰刀,在十幾個親兵長矛的簇擁下,向我們靠近,口中大聲說著我們聽不懂的滿語。

除了打還有選擇嗎?這時期的後金軍隊就是一支中世紀軍隊,對待漢人沒有仁慈和憐憫可言。

何況,八旗軍本來就是我們此行的對手。

92式手槍一陣槍聲過後,驍騎校和親兵們躺倒了一片,但也成功吸引了目力所及範圍內所有人的注意。

八旗兵們顯然有些困惑,這幾個白衣人的火銃如此之短,卻瞬間就殺傷了十幾人。一時間,他們只是遠遠將我們圍定,並不敢上前。

我們這個重機槍組,除了一挺89式12.7毫米重機槍,和人手一把QSZ92式半自動手槍,為了輕裝,連標配的95式自動步槍都沒有帶。

因為,我們帶著一起穿越的,還有1000箱共計50000發子彈,裝載在一輛SX2190軍用越野車上。

這些,是寧遠守軍重機槍的全部彈藥,原本是打算畢其功於一役,在城下全殲後金軍的。

陰差陽錯,讓我們穿越到了這裡。

旁邊的金胖子突然喊了聲:“覺華島!”

我如夢初醒。

1626年沒錯,後金軍也沒錯,錯的是日子和地點。

這裡是1626年1月26日的覺華島。

努爾哈赤剛剛在寧遠城下遭遇失敗,轉手屠掉的覺華島。

SX2190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發出轟鳴,後金軍顯然被嚇壞了,沒有人敢上來阻攔,低壓越野胎碾過路上橫陳的死人死馬,載著擠在駕駛室的我們五個人奪路而逃。

當越野車繞著這個方圓不到10平方公里的小島轉到第五圈的時候,平時從不罵人的老朱也開始罵起娘來。

這是個海島,沒有船!

覺華島離岸並不遠,在島上就可以遙望到陸地,目測不超過10公里。

這10公里,對我們卻是地獄與人間的距離。

時值隆冬,海面已結冰,根據記載,後金軍就是履冰而來,但冰層厚度,顯然無法承受我們超過20噸的重量。

這時,反應過來的滿洲騎兵漫山遍野緊追不捨,夾雜著箭支徒勞地射到車身掉落的聲音和火銃開火的聲音。

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落到後金軍手裡,有一百種方法讓我們生不如死。

“上高地!”小強大聲嘶吼。

覺華島上有城,但早已被攻克,此時城裡正不知道有多少八旗軍隊。其餘地方一片開闊,如果要固守,憑著我們的89式重機槍和50000發子彈,小島上一個臨海的高地是最好的地形。

越野車轟鳴著衝上這個小島最高處,這裡背靠懸崖,盡頭是一塊巨石,只有一條小路勉強讓車輛通過,平時經常吹噓自己車技一流的小還,駕車的雙手不斷顫抖,背後已經溼透。

好不容易停穩,我們立即佈置機槍陣地,還沒妥當,我們已經損失了一位戰友。

負責瞭望警戒的金胖子,他是被摸上來的八旗兵一箭穿心而死,沒有太多痛苦。

隨著箭支的呼嘯破空聲,似乎突然間,花花綠綠的八旗兵就填滿了視野,他們揮舞著長槍,頂著五花八門的盾牌向我們突進,頂在最前面的,應該是他們的精銳——巴牙喇。

密密麻麻的八旗軍,推著盾車,在軍官和巴牙喇帶領下,大喊大叫地衝殺過來,腦後的金錢鼠尾辮一跳一跳,煞是滑稽。

沒有功夫細想,我和小強尋找岩石樹木作為掩體,拔出手槍射擊,掩護還在裝彈的老朱和小還。

92式畢竟是手槍,兩個人也無法抵擋成百上千湧上來的八旗兵,射倒前面十幾人後,悍不畏死的巴牙喇已經近身。

玩槍的都知道“七米法則”,也叫做“21英寸法則”,即在近戰時,7米以內,刀比槍支更為有效。

小強對這個法則不以為然,我們還做過實驗,我用刀,他用槍,7米之內,我果然佔不到優勢。

然而,他還是太樂觀了,七米法則同樣適用於八旗兵的長槍。

當一根2米5的長槍戳入他肚腹的時候,他立刻渾身癱軟,向前倒了下去。

不過他並沒能立即倒下,因為又刺過來兩根長槍抵住了他的身體。

直到敵人拔槍向我刺來,他才像團棉花一樣倒在了地上,七米法則生效了。

當89式重機槍發出怒吼聲時,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命撿回來了,本來我已閉眼準備受戮。

衝上來的八旗兵像保齡球一樣一片一片被打倒,12.7毫米的子彈毫不留情地收割著這些冷兵器軍隊。重機槍下的亡魂沒有全屍,不到30秒,坡道上佈滿了殘缺的屍體,濃重的血腥味燻得我幾乎要窒息。

死神之鞭的打擊,不是血肉之軀能抵抗的,哪怕是當時東亞大陸上戰鬥力最強的後金軍隊,他們終於退卻了。

還剩下我、老朱、小還三個。

埋葬了戰友,我們清點了一下戰果,道路上的屍體大概有兩百多具,不少是身著棉布鱗甲和布面甲的精銳步兵和軍官,看來八旗兵打仗軍官帶頭衝鋒是真的。

89式的彈藥只消耗了500多發,覺華島之戰,蒙古兵和滿洲兵約有數萬之眾。照這個消耗量,我們只要撐上四五天,就能脫困,因為2月初,毛文龍和遼西的明軍將出兵襲擊永寧,後金軍就將回援。

不過最好,還是希望後金軍見識到重機槍威力後,就此放棄殲滅我們的打算,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我們還是太樂觀了。

約莫兩個多小時後,後金軍就出現在坡下草叢中,影影綽綽,無邊無際。

89式的有效射程是1500米,完全在打擊範圍之內,我們輪流開火,這是一次打靶一樣的射擊體驗,600多發彈藥打出去之後,視野裡再看不見後金軍的身影。

不得不說,這個射擊陣地的位置實在太好了,背靠懸崖,兩邊坡地,陣地就設置在盡頭巨石之上,我們拆卸了越野車上的鋼板作為防護,這樣滿洲強弓也奈何不到我們,三個人操作一挺機槍,角度只要稍作調整,就能覆蓋道路每一個角落。

然而也有問題,問題是沒有退路,面前的道路已經被屍體阻塞,即便越野車也難以通過,要想突圍,除了敵人撤退,就只能跳海了。

第三波攻擊來自入夜後,如果不是某個滿洲兵的腰刀碰到石頭髮出聲響,我們都難以在海風吹動草叢的聲音裡,察覺他們悄悄摸上來的悉悉索索聲。

黑暗中,我們憑藉曳光彈的亮度來識別敵人,一道道光線射出去,傳回的是骨肉碎裂的聲音和敵軍恐怖的喊叫。畢竟是晚上,這次他們推進得比白天近了許多,有幾個甚至已突入到不足50米。

這次,89式消耗了2000多發彈藥。不過我們估計,戰果可能還不如白天,八旗軍顯然學乖了,不再使用密集隊形衝鋒,而是以接近散兵線的戰鬥隊形進攻,殺死一個八旗兵需要更多的子彈。

損失來自凌晨,這已經是他們第四次進攻。

我們無法理解,送了至少六七百個人頭後,這些軍隊為什麼還要如此執著,一遍又一遍重複著無意義的衝鋒,要知道,1873年的時候,數萬阿拉伯騎兵在英國人二十挺馬克沁重機槍的射擊下,短短几分鐘內,這些騎兵就像秋風掃落葉一樣,被打死兩萬多人,而我們手裡,是更加先進的QJZ89式12.7毫米重機槍和足夠的彈藥量。

看上去,這次突擊還不如上一次,後金軍沒有能逼近到50米內,根據我的目測,離我們最近的一隊後金士兵,至少還有七八十米的距離。

意外就是在這時發生的,前排頂著盾牌的幾名後金士兵突然散開,閃出後面的一排持槍的士兵。

“鳥嘴銃!”老朱大喊,急忙示意正操作機槍的小還調整角度向他們射擊。

先開火的是鳥嘴銃,這種火繩槍在當時後金軍中並不多見,之前幾次戰鬥,我們並沒有意識到他們還有裝備鳥嘴銃的士兵。

鳥嘴銃的射程有100多米,我們為自己的大意付出了代價。

十餘杆鳥嘴銃齊射,目標是機槍操作手。

小還毫無防護的頭部被不止一顆彈丸擊中,當場就光榮了,旁邊裝彈的老朱肩膀也掛了彩。

等我們奮力調轉槍口,後金火槍手早已連滾帶爬滾下了山坡——火繩槍無法連續發射,裝彈需要很長時間,再杵著就是等死。

事實證明,後金軍的執著,是有道理的。

打退這波進攻用了5000多發彈藥,付出了一位戰友的性命代價,損失慘重。後金軍的傷亡,加起來估計在1000人左右,相比他們的數量,還不到十分之一,原本看似樂觀的局面,變得黯淡起來。

後金軍沒有再發動進攻,即使這樣,壓力與疲憊之下,我和老朱都已經有點撐不下去。

讓我們睡意全無的,是在天色拂曉時,坡下傳來一陣陣木輪子轉動的嘎啦嘎啦聲。

老朱扶了扶眼鏡,半站著身體,仔細觀察了十分鐘之久,頹然癱坐在地上。

他嘴裡喃喃地說著:“紅衣大炮。”

我們太難了...


一滴、兩滴、三四滴。

下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