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入關是不幸還是萬幸?為何說沒有清朝我國連漢地18省也難保?

靜夜史


清軍入主中原,弊端挺大,好處也有,談不上幸與不幸。沒有清朝的改土歸流,明朝後期的改土歸流也一直在進行著。清朝鞏固版圖,也不過是承襲明制,把國策繼續執行下去而已。所謂的漢地十八省,也有很多的少數民族居住,例如貴州、雲南、廣西。所謂的滿洲、蒙區、藏區也有漢人居住。我國現在有960萬,是來之不易的,最關鍵的功勞,在於毛主席。真正完成改土歸流,實現實控領土最大化的是新中國,只有毛主席才有這個政治智慧與魄力,徹底解決了土官世襲的問題。

元朝的建立,解決了唐朝的一些領土弊端,嚴防藩鎮割據。清朝的建立,也解決了明朝的一些領土弊端,進一步加強了對土司地區的管理。但是有個問題,清朝雖然在邊疆的駐軍數量增加,但是邊疆土司還是對明朝更加認可,小土司懾于軍事壓力,不服也得服。但是大土司,朝鮮、越南、日本,對清朝就是嚴重的陽奉陰違了,都看不起清朝,從國王至於百姓,都一個態度。

要說墊定版圖,元朝的功勞最大,明清都是沿襲。但是到了清末,列強紛爭,國際形勢變化很大,如果沒有解放軍的雷厲風行和文明威武,中國面臨著很大的分裂危險。大英帝國,3000多萬,一個二戰打的就剩幾十萬。那個時期,真是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挑戰。新中國能保住邊疆,一方面是領袖的仁德、智慧與氣魄所致,另一方面這個版圖在700年前就形成了,而且一直總體穩定,700年對西方來說是很悠久的。如果元明版圖都很小,只有清朝的版圖大,那在聯合國是很難用“自古”兩個字的。

如果沒有清朝,中國到近代很有可能會走上日本的那種政治體制。其實在明朝後期,中國就已經是內閣制了,皇上不管事,國家也能運轉,只是那時候皇上的提名權比較大,選舉制還沒有興起,但是政黨已經興起了。元朝以前,都是立黨為私,到了明朝出現了立黨為公,非常的先進。元朝以前的黨,是指官場上的派別,但是到了明朝,黨變成了積極參政議政的學術團體。中國在明朝的時候,各方面,不論制度還是商業、科技,都是世界領先的。但是到了清朝,由於文字獄,導致文化、科技都不進反退。

正因為少數民族建立了清朝,正因為清朝逆水行舟,不進而退,越來越落後,中國的帝制才順利地推翻了。如果武昌起義的時候,還是漢族政權,少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那恐怕不是那麼好成功的。可以說,清朝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為推翻帝制做了鋪墊。清朝如果不建立,那肯定是被明朝或其他的漢族政權剿滅了。造反割據的聲勢那麼大,一旦被剿滅,滿族很有可能像鮮卑、契丹、党項那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中國的版圖,還有一方勢力做出了貢獻。對於這個貢獻,毛主席是給予充分肯定的。沒有這支軍隊在東北亞爭霸,清朝很有可能保不住東三省。縱觀歷朝歷代,清朝末年是最沒有骨氣的,但是也沒造成太大的危害,因為列強彼此之間都在相互抗衡。

說實在的,雅利安人很早以前,幾千年前就侵略過中國,但是從來沒有成功過。五胡十六國的時候,都沒有成功過,那時候進入中國的白人被殺的一個不剩。漢朝時,月氏族、烏孫族帶有白人血統,匈奴都對他們採取強烈措施,進行驅逐。突厥族有白人血統,曾佔領過整個蒙古草原,但是後來也被全部逐出草原了,最終西遷到了東羅馬。只有清朝,把貝加爾湖以東蒙古的祖居地,把混同江女真族的祖居地,那麼一大片的領土都讓給了白種人。


秦客逸民


客觀事實沒有必要否認。

清朝對我國疆域領土的歷史貢獻,是建國以來的領導人們廣泛認可的。例如,周恩來總理在1957年的青島全國民族工作座談會上,就明確提到這點:清朝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漢各朝,都沒有清朝那樣統一。

如果沒有清朝,我們的國土肯定是遠遠到不了960平方公里。

以這張《大明一統之圖》為例,我們可以看到明朝的天下是非常狹窄的,東北只統治遼東地區,更遠處標註為“女直”的所在地。

不僅如此,北方還有兀良哈、北狄(蒙古),西面的最遠處是哈密(哈密衛後來撤銷內徙),再西邊的西域(新疆)以及西蕃(青藏高原)都不在統治範圍內。

總而言之,沒有清朝的300年經營,我們肯定是遠遠湊不夠960萬這個數字的。

如果沒有清朝,我們能不能守住十八省的地盤呢?

十八省也就是指內地中原,包括明朝的兩京、十三布政使司。這個問題是無法假設,我只能說情況很危急。

譬如北方的俄羅斯,之所以在19世紀中期前無法侵略黑龍江流域,就是因為有清朝抵擋著。但如果沒有清朝的武力,俄國出入東北恐怕就如無人之境,比歷史提早兩百年將勢力滲透到東三省,下一步進軍內地也不是沒可能的事。

17世紀初,新疆、蒙古和青藏高原都被各種各樣的蒙古人佔據。

像是準噶爾汗國這樣的政權,會不會因為生存空間受到俄國擠壓,而往內地大規模入侵,明朝能不能抵擋住,這也很難說。

當然,以上情況都不考慮其他西歐國家的影響因素。但是,即便如此,沒有清朝想要保住十八省,其實也是十分困難的。


HuiNanHistory


這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回答:清軍入關對於我們領土和民族大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一個問題:前清的問題。

1、前清滅亡時,疆域面積仍有1135萬平方公里。我國政府對外申明中,往往都有“自古以來‘’幾個字,這不僅意味“自古”還要“一直以來”。對於前清以前的失地是很難再去找法理依據!

2、反對者有這麼幾個理由:那是祖先的,那是解放軍浴血奮戰而來的。這兩個是事實,但不是否定前清的理由。阿三隻有900畝地,自己沒把祖先的土地開墾,甚至最後只有350畝地,但他反覆強調阿四開墾的和阿四沒關,都是祖先的,是前人的。當解放軍真的收復失地的時候,卻和前人一點關係沒有???這種觀點的人是選擇性忽視。

3、西亞病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902年的面積是630萬平方公里,最後只剩下七十幾萬,這個時間橫跨明清兩代的帝國,不能完全說明明朝延續300年會怎麼樣,但至少說明前清政府在最後的貢獻!!!

4、有段歷史不得不提一下,隆裕太后和溥儀,一個女流,一個童子,我們不得不慶幸。在最後的時間裡,南方革命政府為什麼要同意談判,原因,而且最大的原因,就是對方還有資本,馬雲會和你談判嗎?假如遇到一個剛愎自用,不服氣的,我可以說滿清政府會輸,但對雙方來說就是一場慘烈的結局。不管滿清政府出於什麼樣的目的,這對我們的國家是件幸事。

第二個問題:漢人或明朝的問題。

銘記歷史就是不背叛歷史,就是尊重歷史。喜歡明朝是個人的自由,但尊重歷史就應該尊重歷史事實!我是漢人,我也喜歡明朝,但這不是明朝偉大的原因。

1、明朝的內閣和西方的內閣根本不是一回事!西方的內閣權力來源議會,向議會負責。明朝的內閣向皇帝負責,是廢除丞相後,對政治形式的一種補充,比唐宋的的丞相權力要小。只有票擬權,什麼意思呢?根據皇帝的旨意,擬定好具體的處理方式,有時只是文字匠!擬定好之後,還要經過批紅,也就是要皇帝修改或簽字(最後要司禮監蓋章),然後交付給六部執行。有張居正這樣的人,皇帝小,有太后支持,還和司禮監關係好,所以權力很大。但大多數時候內閣首輔是比不上唐宋丞相的。因為內閣不是中央一級政府,說的更明白一點,在制度上,內閣不是六部的上級單位,只是皇帝的秘書班子。

之所以說這麼多,是因為有網友認為明朝快要接近君主立憲了!

2、東西方比較上來看,明朝已經開始落後了,西方的文藝復興、資產階級的誕生,資本主義的革命都比明朝領先很多,而且基本上發生在明代這一個階段。明成祖的神機營的火器原本是世界級別的,但明末的火器基本上都在澳門從荷蘭葡萄牙人手裡購得。這也可見一斑。

之所以說這兩點,是因為封建制度已經進入了末期,而17世紀,明朝又進入了本身的週期末期。要一個快三百年的王朝中興,這基本是不太可能。但縱觀大明境內,沒有一隻新興的,在政治文化上可以和大明媲美的漢族勢力。

明朝之後,會發生什麼,大家都不可以去假設。也許更好,也許更壞!但只有一個事實,前清在維護領土和民族統一上是有巨大貢獻的。


zhuzhiyan614


這是屁話

清軍入關,經過順治、康熙、雍正、乾隆4朝的精心治理和與蒙、藏遊牧民族的結盟,擴大了中國的地盤。

第一、這個歷史事實,需要尊重。但反過來說,清朝是一個少數民族入關,一小撮主子統治幾億漢族,天然不信任人民,不能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改革圖強,造成落後捱打,各地賠款。

第二、如果是漢族當政,自然不存此問題,肯定在曾國藩、李鴻章、張子洞等大臣的擁護下,實行君主立憲改革,中國就走向了日本的道路了。不但漢地十八省可以保住,而且還可以大肆擴展,不但什麼新疆、西藏、內蒙,包括東北、外西伯利亞,甚至朝鮮也跑不掉。因為只要實行改革,進行工業革命,按照中國漢地十八省的體量,不知道強日本幾十倍。

第三、漢地十八省是中國的核心,分析一下目前中國的GDP和人口結構,可以說,十八省只少了佔據了80%以上。這是中國的根本,說實話,有了這個根本,就有了一切。

最後,可以得出結論,用地盤輪來說明清朝對中國有絕對貢獻的,是站不住腳的。


任重雛


清軍入關,對漢民族來說,是一場空前大災難。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清軍所過之處,屍橫遍野,殘垣斷壁,可謂血雨腥風,人間地獄。隨後剃髮易服,更讓無數的抵抗者人頭落地。可以這麼說,漢民族的血性、骨氣被徹底禁錮,造成了萬馬齊喑的死寂局面,也是近代中國落伍世界的重要原因。


但清軍入關,不能說是什麼好事,是偶然中的必然。他結束了群龍無首、各自為王的局面,從而避免了國家再次分裂,使中國又一次走上統一正軌。

至於說沒有清朝我國連漢地18聲也難保,不免誇大其詞,有為清朝歌功頌德之嫌。自秦朝以後,大一統思想已經深入漢人的血脈中,成為歷代仁人志士的最高追求。漢隋唐明這些大一統王朝莫不是如此,就連最弱的宋朝,也為國家的統一奮鬥過,只不過遇到了強大的契丹,不得不半途而廢。但統一始終是中國的主旋律,即便沒有清軍入關,漢民族經過若干年的內鬥,一定會再次出現像朱元璋一樣的雄主,一統華夏。

對於閻崇年所謂東三省是清朝帶來的嫁妝之說,真的不敢苟同。東北很早就有漢人活動,自漢朝以來,東北一直在朝廷的掌控中。特別是明朝,若非朱元璋、朱棣父子苦心經略東北,它很有可能被朝鮮吞併,豈能有努爾哈赤崛起於白山黑水的機會?

中國今天有如此廣袤的領土,清朝的貢獻不可埋沒。但這也幾千年來,華夏祖先奮鬥的結果。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不邀自答。

答案很明顯,要是沒有大清別說十八省,不用等到鴉片戰爭就被洋人瓜分成殖民地了。所以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大清不入關,中國變斯坦。

先說一下洋人為什麼會在1840年那會兒侵華,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直到19世紀洋人才完善其在非洲、印度洋、南亞以及東南亞的殖民據點,為其日後大規模東進提供了前進基地以及補給基地。比如英國就利用印度的物力和人力來為其侵華服務。

另外,歐洲內部還經常打的不可開交。遠的不說,三十年戰爭、反法同盟等就打了幾十年,而且英國佬還先後打了兩次英美戰爭,一直到鴉片戰爭前才基本消停,此時才能騰出手來侵略中國。
三十年戰爭

但是就英國來說,其本身對中國本土沒什麼野心,而且也沒有那麼好的牙口去消化、改造,畢竟消化一個印度就讓英國佬付出了很大的成本,所以歷史上英國侵略中國,從來都是要求中國讓出一塊土地作為英國傾銷商品的據點,比如說香港以及公共租界。畢竟以若干個殖民據點以點帶面的去影響中國部分地區、扶植利益代理人才是最划算的手段,至於完全吞掉並消化中國,英國佬還沒有那個牙口,畢竟中國比印度大多了。

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一個因素,那就是俄國。不同於英國以傾銷商品和方便投資等目的,俄國則是對土地充滿了野心,即便是今天骨子裡也是劣等的強盜基因。
所以,如果大清不入關的話,那麼關外就是小國寡民的滿洲以及四分五裂的喀爾喀蒙古,還有那個新興的準噶爾汗國,這樣的話俄國會輕易將其各個擊破,並納入自己的管轄範圍,並強迫滿洲人、蒙古人俄國化。而以俄國人對土地的貪婪,其必然會繼續染指關內。俄國人不像英國那樣講究盜亦有道,還知道改造殖民地使其更好的為其服務,以俄國人強盜的本性,則不會像英國人那麼講究,而且歷史上俄國下三濫的事幹的一樣不少,其對中國造成的傷害比英美多的多。

而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歐列強,其以商業立國,重視的是市場,而非一味的掠奪土地。如果俄國染指關內,英國絕不會坐視這個龐大的市場被俄國獨吞,必然要橫插一腳進來。那時候來華的可能就不是英國了,還有法國、西班牙、荷蘭、奧地利等歐洲國家,那樣的話中國的土地絕對會被瓜分乾淨,那對於我等漢族人來說將會是亡國滅種的災難。
所以,如果清朝不入關,就沒有日後清朝大規模開疆拓土;如果沒有清朝大規模開疆拓土,就沒有今日至中國。清朝入關除了締造現代中國的雛形之外,更是極大的拓展了古典中國的邊界,並整合了內地和邊疆為內地留下了足夠的緩衝區。

正因為大清的地盤足夠大,所以洋鬼子沒有那麼好的牙口去給吞掉,也沒有那麼大的胃口去消化,只能姨殖民據點、扶植利益代理人這種方式。所以正如我所說的那樣,大清不入關,中國變斯坦。大清能夠入關,簡直是中國之大幸。

而我們後人要做的,就是珍惜當下,為國家的未來而努力。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下,什麼是漢地十八省。

明朝時期,全國一共設置了兩京十三個布政使司,後來清政府將湖南和湖北從湖廣承宣司分離出來,南直隸分為安微和江蘇,陝西分離出甘肅,一共成為了十八個省。而這十八個省則是漢人的生活區。

回到題目,討論清軍入關是萬幸還是不幸。

國人對這個問題一直都有很大的爭議,雖然清軍入關對漢人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思想的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清朝所做出的兩個貢獻。

一、確定了中國現代的版圖

滿清政府在鼎盛時期的國土面積超過了1300萬平方公里,即便後期割讓多處土地,但依舊保持了1000萬平方公里土地。

二、實現了真正的名族大融合

清朝政府將各名族的融合達到了新的水平,尤其是邊疆等各少數名族,中央對其加強了聯繫,我們現在的各名族在清朝時已基本形成。

再繼續題目,為何沒有清朝我們連十八省都保不住

在清軍入關之前,中原被分成了三個政權,南明政權、李自成的大順和張獻忠的大西。雖然農民軍攻破京城,逼死崇禎帝。但南遷的明朝政府沒有了關外的壓力且盤踞在江南富裕之地,李自成不會那麼容易攻破,按李自成的性格能和明朝分開治理土地,對他來說已經足夠了。

張獻忠,在四川站住了腳,基本上蜀地全在他的掌控之下,傳統的漢地成了三足鼎立之勢。而這三股力量都沒法打破其他兩股勢力,此刻的中原大地很快將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

這看似互不傷害的三角關係,只要再過些年就會被洋人打破,因為洋人處理好了歐洲內部的戰爭,就會在1840年騰出手來攻打中國。

為什麼洋人會在這一年侵略中國。

原因無他,洋人在19世紀才完善非洲、印度洋、南亞和東南亞的殖民地,為以後大規模東進提供基地和補給。

但對於英國來說,他們對土地反而沒什麼野心,也沒有那麼好的胃口消化中國這麼大的土地,所以英國在侵略中國後只要求中國讓出點土地作為他們傾銷產品的據點。

但不能因為英國沒野心,就忽略了俄國。他們不同於英國只是為了銷售商品獲得利益,俄國是對土地充滿了慾望,他們骨子裡有著最為劣等的強盜基因。

貪婪的俄國

如果清軍不入關,那麼關外的滿洲、喀爾喀蒙古、準噶爾汗國等這些小國,將被俄國各個擊破吞併入俄國國土。以俄國人的貪婪,肯定會染指關內,歷史上俄國幹下三濫的事不是一件兩件,他們對中國造成的損害比英美法等各國可是多的多。

而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列強,他們注重的是商業和中國龐大的市場,對土地他們並不感冒。但如果俄國染指關內,肯定會掠奪土地,到時候英國必定不許俄國獨吞中國市場。那時候就不會只有英國和俄國了,還會有法國、西班牙、荷蘭、奧地利等歐洲各國。那時中國的地盤必定會被瓜分的一乾二淨,這對漢人來說將是徹頭徹尾的滅族災難。

所以,清軍如果不入關,就沒有以後的開疆擴土;就沒有今日的我國領土雛形;也沒有內地和邊疆的整合及各少數名族的融合。

因為大清打下來的地盤足夠大,歐洲列強沒有那麼好的胃口吞併和消化,他們只能以殖民地為據點傾銷商品,所以清軍入關也算是一件幸事。

以上是紅塵純個人觀點,如有不足之處還希望留下你的經常評論,我將改進。


歷史紅塵


沒有清朝我國連漢地18省也難保?這種說法很明顯太高估清朝的歷史作用了。

從整個歷史發展來看,17世紀的世界,全部的農耕民族都給了遊牧民族滅絕性打擊,只有明朝和李自成、張獻忠等漢族政權被清朝滅了。這是歷史的偶然,更是中國的大不幸。

沒有清朝,中原大概率會建立一個怎樣的王朝?

這是一個完全架空的假設,我們不妨簡單來看,李自成、張獻忠和明朝殘餘勢力,是絕對沒有能力,沒有機會實現統一大業的,如果想要實現統一大業,最需要的是哪一種人?

這種人,必然要有強大的軍隊、廣闊的世界眼光、還要有向世界其他民族學習的謙虛態度。這樣的人,漢族政權中暫時沒有,但如果經歷50多年或者更長的動亂,應該會出現,而且會出現很多!

這50年,中原大地極有可能是四分五裂,軍閥混戰,但進步勢力也在萌生也在崛起。這種假設中的情景,好一點的話與戰國時期相似,差一點的話就是五代十國,再差一點就是民國年間。

民國年間,軍閥混戰,四分五裂,漢地十八省沒有保住嗎?不僅保住了,而且蒙、藏、疆等地都保住了,而保住這些地方的,恰恰也主要是漢人!

所以,清朝的正面作用,很大程度上是被高估了。

反觀來說,清朝的負面作用,有沒有被低估呢?

嚴重低估了。

清朝,給我們帶來了遼闊的疆域,長達100年以上的大一統(從清準戰爭結束到鴉片戰爭,其實不到100年)。這100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封閉最愚昧的時代。在中國各個朝代,農民和工人的造反很常見,唯獨在清朝,別說造反,就是告御狀都要先打100大板。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動亂而活躍的軍閥混戰,或者是穩定而愚昧的清朝,哪一個對近代中國命運是好事?

俄羅斯擺脫了金帳汗國,走上了土地擴張大國崛起之路;荷蘭擺脫了西班牙殖民統治,一躍成為海上第一強國;普魯士從一個小小的城堡出發,建設起強大的第二帝國。漢地十八省任何一個地方,都比這些歐洲小國本錢大,如果中國境內有十幾個割據政權,至少會有一個勵精圖治走上近代化道路吧!

很多人認為,軍閥混戰和內訌會讓蒙藏疆等地丟失,完全是杞人憂天。三國時期,軍閥混戰,中原十室九空,可是曹操、公孫瓚照樣把鮮卑烏桓等少數民族打的滿地找牙;唐末軍閥混戰,華北藩鎮混吃等死也照樣吊打契丹;民國時期,張作霖守住了滿洲、楊樹增守住了新疆。當軍閥把某地當作自己地盤時,不僅不會對外割地,反而有可能開疆拓土。

清朝末年,我們在滿洲、新疆和外蒙損失了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很大程度上說,這是因為清王朝的“禁止屯墾”政策造成的。清朝不允許漢族移民邊疆,防範自己人像防賊,卻很大方把土地給了外人。明末如果內地軍閥混戰,軍事技術一定大大提高,較為普遍使用火器後,邊疆地區根本不存在被蠶食鯨吞的可能。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俄羅斯從北面打來的時候,漢族早早成了滿蒙藏疆等地的主體民族,自然會有張作霖那樣的軍閥出現。外蒙早晚會有徐樹錚那樣的軍閥出現,沙俄從這些軍閥手裡搶地盤容易,還是從軍閥手裡搶地盤容易?

我們在清朝看到的怪現象是,如奕山、完顏崇厚這樣的滿洲貴族在簽訂條約時,完全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甚至是懵懵懂懂就出賣了幾十萬上百萬平方公里土地。別說有沒有清朝,但凡是清朝能派出一個正常的漢族人,都不會幹這種出賣祖宗的事情。

清朝出賣土地是仔賣爺田心不疼,可是自從清朝滅亡後,誰也不敢輕易出賣土地和主權。段祺瑞想和日本建立軍事同盟,把中國軍隊託管給日本,結果很快就被趕下臺;蔣介石和日本勾勾搭搭,又是滅福建十九路軍,又是滅察哈爾西北軍,但從來都是儘量不簽訂紙面條約。

沒有清朝,中國近代化會更早開始,清朝滅亡的早一些,中國近代化速度會更快一些。這就是我們基本結論。

日本在軍閥混戰中完成了明治維新,轉眼就騎到了清王朝的頭上,你現在告訴我沒有清朝中國會更慘?沒有清朝,軍閥混戰中的漢族各部都是明治維新,哪個更成功,哪個就能成為中國主宰,最差不會比日本更差吧?

戰國時期的大改革,建立了偉大的秦帝國,你敢說沒有清朝的近代化,不會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國嗎?


歷史知事


我覺得這個命題十分可笑,簡直滑天下之大稽,在此我不想細說滿清政府那些驚豔世界的屢屢戰敗,也不想細說那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割地賠款,更不想說圓明園藏盡五千年中華的國寶被誰所丟。滿清後期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屈辱磬竹難書,1900年,八國聯軍兩萬多人,竟能在一個幾億人口的滿清大國,長驅直入,瞬間征服,之後一統的華夏被瓜分豆刨,滿清再無主權,其最高統治者慈禧居然喜形於色,量中華之物力,足與國之歡心,此時的中國之所以沒被列強完全佔領,是因為列強都想獨吞,而不想別國染指,相互制衡的結果,而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滿清也不要臉了,中國一切一切只要列強喜歡,絕對滿足,要啥給啥!什麼國土山河金銀財寶。慶幸的是1912年腐朽的滿清終於被退翻,否則如果滿清再延續二十年,日寇全面侵華,滿清除了舉手投降還有別的結局嗎?到那時不僅中國要成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整個世界也許會翻天,二戰歷史就要改寫,你想日本戰領中國從南東兩面進攻,希特勒從西方進攻,蘇聯戰鬥民族還有勝算嗎,踏平蘇聯,既使遠隔重洋的美國如何倖免?滿清不死,帶來的災難是世界性的,整個地球

都要遭殃,這樣的政府能守護國土傳承文明?這樣的笑話胡弄幼兒園的小孩兒吧!


一探乾坤靜觀萬物


滿清入關當然有期正面作用,但用萬幸來形容,明顯是過了。讓落後的遊牧文明統一先進的農耕文明,歷來就充滿了血腥,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對文明傳承有了極大破壞。


滿清促進了民族融合

從皇太極娶了蒙古科爾沁草原的博爾濟吉特氏(又名哲哲),也就是後來的孝端文皇后開始,滿清貴族和蒙古貴族就長期保持頻繁的政治聯姻,這使得即使到了晚清,蒙古諸部都是清朝政權堅定的支持者!

此外,想要用文化融合遊牧民族是一件極為漫長的事情,漢朝用了那麼久,也只是讓一小部分匈奴人真心歸順,更多的則是寧願遠走漠北,去尋找新的天地。而宗教則不同,宗教不需要一個人會讀書會寫字,只要你相信就可以!

而且在普遍迷信的古代,人們對於宗教有著天生的敬畏,科技上較為懵懂的遊牧民族更甚。通過宗教賦予的“信仰”力量,可以讓原本野蠻血腥的鐵騎,瞬間變為視死如歸的騎士!

沙俄著名的葉卡傑琳娜大帝,就深諳此道,讓麾下的哥薩克騎兵和蒙古汗國分裂後的蒙古騎兵,成為沙俄開疆拓土的兩把利刃!後這些征戰沙場的騎兵家屬,則在莫斯科接受最全面的基督教教育,成為虔誠的信徒。

後來的康欣也發現了宗教的美麗,於是在蒙古草原大力推廣喇嘛教。康熙頒佈旨意,凡除蒙古族長子可以不去當喇嘛,其他男孩都需要去廟裡,而且一去就是一輩子,再也回不來了。就憑這一手,康熙讓蒙古人口劇減,到了清朝末年,僅剩下171萬人。


綜上,清軍入關對中國影響很大,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但什麼所謂的18省也難保就有有點危言聳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