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施坦因指揮的哈爾科夫反擊戰對蘇軍的打擊有多嚴重?

川軍團機槍手迷龍


1943年初的德國東線戰場景象慘淡。德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災難。第6集團軍被蘇軍包圍在斯大林格勒,曼施坦因組織的援救行動也沒能成功。蘇軍利用這個有利的形勢,對德軍烏克蘭集群進行窮追猛打,企圖一鼓作氣解決戰爭。

就在這種情況下,德軍在不斷進行遲滯作戰的情況下,準備進行反擊。反擊的指揮者是德國最優秀的指揮官埃利希*馮*曼施坦因。

他曾經制訂了入侵法國的戰役計劃,在侵蘇戰爭中屢建奇功。因為他以少勝多,奪取了易守難攻的克里木半島,獲得了元帥軍銜。現在,他負責烏克蘭地區的德軍軍事指揮。

在當時,蘇軍的進攻十分凌厲,德軍將它最精銳的三個黨衛軍師調來增援。由於時間緊迫,第一批援軍在防禦哈爾科夫時遭受了重大損失。黨衛軍指揮官豪塞爾違背希特勒的命令,將部隊撤出哈爾科夫,哈爾科夫因此失守。

隨之,撤退的德軍將裝甲部隊集中起來,對尾追的蘇軍進行了反擊。這就是後來被德國吹噓的“北頓涅茲的奇蹟”。猝不及防的蘇軍遭受了重大的損失,被迫撤出哈爾科夫,撤過了北頓涅茲河,雙方以此重新構建了防線。

據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統計,在這次反擊戰中,他們共摧毀蘇軍坦克567輛,火炮1072門,還有超過一千門的反坦克炮。收復哈爾科夫的時候,還在拖拉機廠繳獲了大批的部分完工的t-34坦克。同時,他們還打死40130名蘇軍,俘虜了12430名蘇軍。

從上面的數據統計,我們可以看到,蘇軍遭受了極為重大的打擊。實際上,參與進攻的蘇軍四個集團軍遭受了重創和殲滅,一時失去了戰鬥力。只是因為泥濘時期的到來,德軍才終止了進攻。

這次戰役,被很多人吹噓為曼施坦因的傑作,但是,真實情況並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樣。這次戰役成功的最大的原因是,德軍投入了它最精銳的三個黨衛軍裝甲師,警衛旗隊師、帝國師和骷髏師。它們組成的黨衛軍裝甲軍是這次戰役的主力。

在這次戰役中,這些優秀的黨衛軍官兵,不但在戰鬥中浴血奮戰,以少勝多,而且還審時度勢,機斷行事。在哈爾科夫防禦戰時,在即將被敵人包圍的情況下,它們的指揮官敢於違抗希特勒死守的命令,撤出哈爾科夫。這一舉動為曼施坦因保存了一支重要的力量,三個裝甲師形成一個裝甲鐵拳,用以完成曼施坦因的設想。

而且,在當時的情況,並不是象有的人描述的那樣,是曼施坦因胸有成竹的佈置。當時,情況十分危急。蘇軍離德軍在第聶伯河上的重要橋樑只有一步之遙。如果蘇軍奪取了這些橋樑,德軍會因為補給線被切斷而崩潰。

在這種危急情況下,前來增援的德軍第15步兵師採取了一次冒險行動。他們直接坐火車衝過橋樑,殺入敵陣,擊退了敵人,保證了後方補給線的安全。

可以說,是德軍的主動精神,挽救了德軍在烏克蘭的局勢,保證了曼施坦因反擊的進行。尤其是這三個黨衛軍裝甲師,他們是當時德軍最精銳的師,所有的官兵都精中選優。是他們的犧牲換取了反擊戰的勝利。

在整個哈爾科夫之戰中,三個黨衛軍裝甲師共陣亡、負傷或失蹤365名軍官,11154名士兵。這些經過嚴格選拔嚴格訓練的官兵是無法彌補的。隨後補充的兵員素質大大降低,使得部隊的戰鬥力隨之下降,嚴重影響了後來的庫爾斯克會戰。

【資料來源】

《回憶與思考》蘇 朱可夫元帥

《畢生的事業》蘇 華西列夫斯基元帥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蘇12卷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納粹德國步兵上將蒂佩爾斯基希

《失去的勝利》 德 曼施坦因元帥

《坦克戰》 德 梅林津

《黑色閃電》 美 哈特

《最後的勝利》 美 小喬治*尼佩等。


歷史笑春風


哈爾科夫反擊戰是德軍在東線最後一次輝煌,也是曼施坦因軍事生涯中又一經典戰役。在哈爾科夫反擊戰中,曼施坦因指揮十萬德軍擊潰蘇軍五十萬人,最終挽救了東線岌岌可危的局勢。雖然蘇軍在哈爾科夫戰役傷亡十餘萬人,但這對於當時的蘇軍來說根本無足輕重。

▲曼施坦因

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後,德軍元氣大傷,蘇軍趁勢反攻。蘇聯沃羅涅日方面軍在三百餘輛坦克的支援下,衝向了烏克蘭重要的工業重鎮——哈爾科夫。德軍在哈爾科夫的兵力嚴重不足,而德軍增援部隊卻還在來哈爾科夫的路上。儘管德軍殊死抵抗,但哈爾科夫還是很快就被蘇軍收復。得知哈爾科夫失守的消息後,希特勒暴跳如雷,他命令曼施坦因務必重新奪回哈爾科夫!

▲德軍裝甲部隊

斯大林格勒的勝利也讓蘇軍西南方面軍司令瓦圖京衝昏了頭,他不顧後勤補給線增長,急切地催促部隊向前突進,最後距離後方補給基地已達300公里。長時間的追擊戰早已讓蘇軍士兵疲憊不堪,而蘇軍補給線過長的問題也開始漸漸暴露,蘇軍的進攻勢頭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弱。

在蘇軍實力變弱的同時,德軍的實力卻在不斷增強。德國援軍源源不斷地向哈爾科夫集結,而且新的武器裝備也以補充完畢,德軍漸漸從上一輪失敗中恢復了元氣。希特勒警衛旗隊、帝國師以及髑髏師等精銳裝甲師的到來讓曼施坦因的底氣越來越足,於是一個精妙的反擊計劃開始在他的腦海中形成。

▲髑髏師機槍手

哈爾科夫雖然是曼施坦因的最終目標,但哈爾科夫附近的西南方面軍始終是一個威脅,如果解決了西南方面軍,那麼拿下哈爾科夫也就易如反掌了。1943年2月19日晚,在空軍的掩護下,曼施坦因以黨衛裝甲師為先鋒向蘇軍陣地發起了反攻。德軍的進展很順利,開戰沒多久就在蘇軍的防線上撕開了口子,蘇軍的形式變得越發不妙。蘇軍大本營接到德軍反攻的消息後,立刻曾派兵增援,但後勤補給問題卻嚴重影響了蘇軍的部署。最終西南方面軍還是未能抵擋住德軍的進攻,不得已只能撤退!

▲髑髏師裝甲縱隊

解決完西南方面軍後,曼施坦因立刻向駐守哈爾科夫的沃羅涅日方面軍發起了進攻。沃羅涅日方面軍在支援西南方面軍的戰鬥中蒙受了很大的損失,這導致蘇軍的實力嚴重下降,此時防守哈爾科夫已顯力不從心。3月10日,黨衛軍三大精銳從三個方向,向哈爾科夫發起了進攻。蘇軍的外圍防線很快就被突破,德軍成功突入城內。在市區內,蘇德兩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14日,蘇軍主力被迫突圍,德軍又再一次奪回了哈爾科夫。

在哈爾科夫反擊戰中,曼施坦因利用對手急於冒進的失誤,反戈一擊,成功扭轉了戰局,穩住了德軍防線。然而大局已定,納粹德國的滅亡早已無法挽回!


看更多軍事資訊,請關注歷史文齋!


戰情解碼


蘇軍損失確實不小,但並不像曼施坦因在他自己回憶錄所說的那樣。

這場戰役發生在1943年2-3月間,按照曼施坦因的回憶錄,德軍在1943年2月底首先對蘇軍西南方面軍一部進行了反擊,造成蘇軍第6集團軍和近衛第1集團軍重創,蘇軍遺屍2.3萬,被俘0.9萬,德軍繳獲坦克615輛、火炮424門。1943年3月5日將蘇軍在哈爾科夫的坦克第3集團軍(2個坦克軍、1個騎兵軍和3個步兵師)合圍。德軍戰報稱蘇軍死亡12,000人,被繳獲坦克61輛、火炮225門、車輛600臺。 3月14日德軍重新佔領哈爾科夫和別爾哥羅德。

蘇軍戰史記載則是德軍1943年2月19日出動第4坦克集團軍對西南方面軍第6集團軍和快速集群(近衛坦克第3和第4軍,坦克第10和第18軍;4個坦克軍只有坦克137輛)展開反攻,先後合圍兩部,蘇軍損失慘重,退守北頓尼茨河,暴露了沃羅涅日方面軍側翼。

隨即德軍3月在哈爾科夫西南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左翼(第40和第69集團軍,坦克第3集團軍)當面集中了第4坦克集團軍和“肯普夫”戰役集群。3月4日德軍發起進攻。到3月10日,蘇軍第60集團軍和坦克第3集團軍之間出現60公里缺口。3月9日蘇軍最高統帥部抽掉了3個坦克軍來封閉缺口,仍然無法阻擋德軍進攻。3月14日德軍合圍哈爾科夫,防守城市的坦克第3集團軍被迫放棄城市在3月17日突圍。3月18日德軍佔領別爾哥羅德。此後,德軍向沃爾昌斯克和奧博揚方向的進攻被蘇軍調來的第21和第64集團軍以及坦克第1集團軍所阻。

綜上所述,德軍的反攻使得蘇軍原計劃的1943年春季總攻計劃中的擊潰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沒有實現,蘇軍再次喪失戰略主動權。為了扭轉不利局面,蘇軍最高統帥部取消了計劃中的機場反攻,將重兵集結在庫爾斯克區域。這樣,雙方在整條戰線形成了巨大反S型,蘇軍在庫爾斯克佔據一個向西突出部,而庫爾斯克北面的奧廖爾與南面的哈爾科夫在德軍手中。幾個月之後的庫爾斯克會戰則讓蘇軍真正獲得戰略主動權。


榮華之武器堂


哈爾科夫反擊戰

1943年2月19日爆發的哈爾科夫反擊戰,可以說是最能反映德國元帥曼施坦因高超指揮技藝的。在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曼施坦因抓住蘇軍部署存在的漏洞,運用裝甲部隊打了一場暢快的反擊戰,消滅了大約52個師的蘇軍部隊,挽救了瀕臨崩潰的德國東線戰局。

第6集團軍向蘇聯投降

1943年1月在斯大林格勒,納粹德國遭遇了二戰以來最慘重的失敗,陸軍元帥保盧斯率領精銳的第6集團軍向蘇聯投降,這極大地打擊了德軍士氣。而獲得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的蘇聯紅軍氣勢如虹,大範圍反攻,收復失地,以圖徹底消滅德國南方集團軍群,整個德軍南翼面臨滅頂之災。

在哈爾科夫反擊戰之前,德國已經在東線戰場傷亡超過250萬人,能夠投入戰鬥的坦克也從3300輛降到495輛,最重要的是很多士兵沒了鬥志,在漫天的冰雪下德軍東線搖搖欲墜。面對蘇聯的反攻,希特勒主張德軍原地堅守,戰鬥到最後一人;德國陸軍高層提議大踏步撤退,以便集中剩餘兵力,以空間換取部隊修整的時間,就是這種情況下曼施坦因提出了自己的反擊計劃。

曼施坦因

逆境中最能看出一個將領的能力,曼施坦因就在德軍的潰退中看到了克敵良機。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軍雖然獲勝了,但德軍不是軟柿子,蘇軍損失也很大,特別是坦克、火炮等重裝備來不及補充;另外蘇軍上下盲目樂觀,認為德軍已經潰不成軍,不顧後勤問題狂飆突進七百公里,物資補給和空中支援都跟不上,蘇軍西南方面軍等跑的快的部隊深陷德軍包圍卻渾然不覺,因此曼施坦因覺得可以一戰。

曼施坦因經過三天時間終於說服了希特勒同意自己的計劃,並得到了增援。由里希特霍芬指揮的第4航空隊重組,每天平均出動1000架次,令德軍取得空中優勢;由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第2帝國裝甲師、第3骷髏師組成的黨衛軍裝甲軍歸曼施坦因指揮,更是極大的加強了德軍的裝甲突擊力量,在總兵力上蘇軍佔優,但是在技術裝備上德軍更強。

哈爾科夫反擊戰

1943年2月19日,曼施坦因宣佈“頓涅茨克行動”開始,實際上使用的還是德國傳統的閃電戰,以霍立特集團軍正面防守,然後黨衛軍裝甲軍、裝甲第四十集團軍等裝甲部隊分為兩翼,合擊位於第聶伯河和頓涅茨河之間的蘇軍的側後方,最後將敵軍驅趕到哈爾科夫圍殲。

曼施坦因的計劃是很成功的,蘇軍被打蒙了,蘇聯西南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直接被打崩潰,到3月14日蘇軍全線潰退,可惜受限於德軍兵力不足和蘇聯惡劣的天氣,德軍沒能繼續擴大戰果,徹底扭轉東線的戰略態勢。

哈爾科夫反擊戰

因為不久之後蘇德之間爆發了更大規模的庫爾斯克會戰,因此在哈爾科夫反擊戰中雙方傷亡如何一直沒有準確的數字。

當時德國官方公佈的數據,在1943年2月到3月的“頓涅茨克行動”中使蘇軍損失52個師,傷亡8萬人,1.2萬人被俘虜;而1993年的時候俄羅斯發佈過一份資料,稱到哈爾科夫反擊戰結束的時候,蘇軍死亡、失蹤、被俘10萬人,受傷和患病近14萬人。反正不論哪個數據,哈爾科夫之戰給蘇軍造成了重大傷亡,用了三、四個月的時間才恢復元氣。

而對於德軍在此戰中的損傷,因為當時屬於潰退中的反擊戰,很多部隊編制混亂難以統計損傷,只能從增援曼施坦因的黨衛軍部隊傷亡中窺探一二。戰鬥結束後,參戰的黨衛軍裝甲軍365名軍官和1.1萬士兵陣亡,其中包括第3骷髏師師長西奧多·艾克,還損失了60%以上的坦克,也是傷亡慘重了。

曼施坦因和希特勒

哈爾科夫反擊戰的勝利為曼施坦因帶來了巨大的聲望,連他的對手蘇聯元帥朱可夫都對其欽佩不已。同時哈爾科夫反擊戰的勝利給了納粹德國重整東線戰局的時間,避免了全線崩潰的發生,甚至有專家推測沒有這場勝利,蘇聯紅軍在1943年就能擊敗德國,讓歐洲戰事提前兩年結束。

哈爾科夫反擊戰是二戰中德國在東線戰場的最後勝利。因為曼施坦因和希特勒長期以來三觀不合,曼施坦因不認同希特勒越級指揮部隊、胡亂制定戰術;希特勒認為曼施坦因常常不聽命令,不尊重自己。

兩個人的爭執甚至於影響到了庫爾斯克會戰的進行,讓德國錯失戰機,喪失了戰略主動權。最終在戈林、希姆萊等人的挑撥下,希特勒於1944年3月31日解除了曼施坦因的指揮權,並強制其退出現役,這個結局讓人唏噓。


當狗容易做人難


發生在四三年二月的哈爾科夫反擊戰,是德國在東線的最後勝利,當時德國的局勢很危險,第六集團軍的覆滅,造成整條東線戰局勢若危卵,戰前德國軍方的意見其實是大踏步的後撤,玩以空間換時間那一套,包括一向樂觀激進的元首,這時堅持的意見也是原地堅守,只有曼施坦因元帥,花三天時間說服了元首,把包括黨衛軍在內的部隊,交由他指揮,成功的組織了哈爾科夫反擊戰,暫時穩住了東線,給德軍贏得了調整部署的時間,形成東線德軍即使在一場場的失敗,也都是有所準備,基本上一步一步有序的敗退回德國,到戰敗投降,都一直是消耗戰,沒有產生崩潰局面。



說到哈爾科夫反擊戰對蘇聯造成的傷害,一直在軍迷圈裡有爭議,一是說哈爾科夫反擊打垮蘇聯方面五十二個師,使蘇聯暫時在這一方向上根本沒有可用的部隊,而戰後蘇德雙方公佈的蘇聯淨損失人數,都在十萬左右,區別不是很大,所以這個數據還是很可靠的,爭議就此產生,即使按蘇聯紅軍八千人的小師編制,加上附屬部隊,五十二個師怎麼也得有三四十萬人,怎麼可能因損失十萬人就號稱打垮了五十二個師?!

其實這不矛盾,因為哈爾科夫反擊戰,德軍已經不是剛進蘇聯時的德軍了,即使是那些一路勝利過來,沒打過敗仗的部隊,也基本沒有完整編制,從官兵人員,到技術裝備,都有很大缺編,所以在看似酣暢淋漓的哈爾科夫反擊戰時,已經力有不逮,只是打了一場傷其十指的擊潰戰,而且因為惡劣天氣,連最後的擊潰都沒完成,暫時來說,蘇聯方面確實是損失了五十二個師,因為在潰退中編制完全混亂,根本沒有成建制的部隊可以指揮,技術裝備和重武器也基本損失殆盡,這在參謀指揮上說,就是沒部隊可用了,不過因為是擊潰,跟戰爭初期屢屢被德軍大範圍圍殲相比,哈爾科夫被反擊擊潰的蘇軍所缺乏的,其實只是重新組織的時間而已,這時的蘇聯,已經從最初的懵圈中醒過神來,後遷的工廠已經開始開足馬力生產,兵員連遠東地區的部隊都已到達,在哈爾科夫地區,受傷的十根指頭,只是暫時沒法握成拳頭,並不是真的損失了兩個拳頭!哈爾科夫對蘇聯來說,反倒是一劑清醒藥劑,讓他們從剛取的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的狂熱中清醒過來,知道法西斯德國依然還是一隻兇狠的餓狼,依然不能對它掉以輕心!


李三萬的三萬裡


哈爾科夫反擊戰蘇軍3個集團軍外加第4個集團軍的一部,還有一個完整的坦克集群被德軍殲滅。12個軍或旅被擊潰,52個師和旅從蘇軍指揮部的作戰態勢圖上消失了,其中包括25個坦克旅。蘇軍在哈爾科夫附近已經沒有了該可以稱得上有戰鬥力的部隊了,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的中央方面軍面臨的被合圍的危險,那裡有整整5個集團軍,如果被合圍那將意味著蘇軍南翼戰線的全面崩潰。


德軍已經佔領了別爾哥羅德,將據守在那裡的蘇軍第69集團軍擊潰,這是一個重要的交通中心,這意味著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已經獲得了進攻庫爾斯克的前進基地,已經沒有什麼部隊能阻擋德軍了。被擊潰的蘇軍第69集團軍已經沒有像樣的作戰力量了,他們沒有一輛坦克,大炮只有100門,沒有一個師的兵力超過1000人。以第340步兵師為例,這個12000人的師只剩下275人。

蘇聯的官方記錄描述了哈爾科夫的慘敗帶來的巨大威脅:敵軍向別爾哥羅德的推進,威脅到我中央方面軍的整個後方。向庫爾斯克的推進,再加上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從奧廖爾突出部南面發起進攻,可能會導致大批我軍部隊被圍。如果沒有新銳部隊投入,這種情況會非常嚴重。顯然蘇軍最高統帥部也認識到了形勢的嚴峻性,他們將最後的預備隊(近衛第1集團軍和第21集團軍)調上了前線,甚至連遠在600英里外斯大林格勒修整的第64集團軍也被命令立刻增援哈爾科夫,這個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損失嚴重,足見情況有多麼危機。



幸運的是,德軍對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軍中央方面軍的鉗形攻勢並沒有發動,泥濘季節已經到來,大規模作戰行動已經無法繼續,同時中央集團軍群並沒有協同作戰的意思,理由是部隊急需修整,無力執行這一攻勢,最終蘇軍南翼的危機得以度過,庫爾斯克突出部也得以保留。100天后德軍才對這一突出部發起了攻勢,但是形勢已經大為不同,蘇軍的實力已經恢復,甚至更加強大,德軍的攻勢無疾而終。


戰略論


螢火之光而已,被吹噓的哈爾科夫反擊戰,蘇軍實際損失並不大,最多3-5萬人。與1942年幾次戰役巨大損失相比,傷亡只能算輕微。

主要原因是德軍本身兵力不足,並沒有實現合圍,蘇軍很多有生力量僅僅是被擊潰,大半兵力都逃脫了。德軍只是取得戰術優勢而已。

曼斯泰因吹噓的所謂蘇德師級單位數量比為8:1,這個很有迷惑性,好像是蘇軍八倍的優勢。但事實恰恰相反,德軍才是兵力多的一方。



蘇德戰爭中期,蘇軍人員編制是嚴重不滿編的,尤其是步兵師,兵力1000-2000人幾乎是常態。坦克旅也是如此,一般只有30-40輛坦克,只相當於德軍坦克營。所謂坦克軍,一般轄2-3個坦克旅,滿編也只有一百多輛坦克。

而且,蘇軍此時處於冬季攻勢後期,部隊編制更是嚴重不足。作為主力的波波夫集群,號稱四個坦克軍,實際只有137輛坦克。更關鍵的是,推進速度太快,油料和彈藥跟不上,故障坦克更是大量丟在路上。

在這種情況下,曼斯泰因指揮的南線德軍以精銳的黨衛裝甲軍和第57、第48裝甲軍為尖刀,坦克上千輛,總兵力約70萬,是有絕對優勢的。



德方宣稱蘇軍有340多個旅級單位,但明眼人都知道其中都是空架子,相當於三百多個營還差不多。僅以兵員數字看,德軍可能有兩倍優勢。

戰役損失也說明了這一點,俄羅斯90年代公開資料稱兵員傷亡3萬(陣亡十萬那個數字是加上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一月攻勢),與德軍第四裝甲集團軍交戰損失的坦克才200輛。即使是德軍戰報,也只打死四萬多蘇軍,俘虜才一萬兩千人,這個數字連第一次哈爾科夫戰役(俘虜24萬)的零頭都沒有。(陶慕劍)


陶式防務評論


哈爾科夫反擊戰可以說是反攻中的反攻,是斯大林格勒蘇聯全面勝利並對德軍發起反攻後,為了挽回被動局面,希特勒委任曼施坦因指揮第1(第40及第57裝甲軍)、第4裝甲集團軍(48裝甲軍及武裝黨衛軍裝甲軍)發起的一次凌厲攻勢,旨在打亂蘇聯的反攻勢頭。這個配置可以說是相當豪華的,相當於一把尖刀無往不利;相比之下,蘇聯此時並沒有將裝甲集團軍集中起來應對。所以儘管這些裝甲集團軍下面的裝甲師因為之前的作戰損失而缺編,但仍然是極為強大的。在局部,甚至對蘇聯的裝甲力量形成了絕對優勢。

哈爾科夫戰役形勢圖

哈爾科夫戰役行軍中的德國裝甲部隊

所以儘管人數劣勢,但是最終獲得的卻是1:10的戰損,德國傷亡11000人,蘇聯陣亡,受傷和被俘超過10萬人,而德國在這場戰役投入的人數卻只有蘇聯的1/2,所以在戰術上,這是一場大比分勝利,大規模的裝甲集團軍的威力再一次凸顯出來。當然了,與斯大林格勒戰役,莫斯科戰役和後面的庫爾斯克戰役比起來,這次戰鬥的規模和戰果都算不上太大,但這次反擊主要的意義在於,暫時打亂了蘇聯的反攻陣腳,使蘇聯由戰略反攻重新變成守勢,併為後來的庫爾斯克戰役開頭德國主動的進攻創造了條件。這一系列連鎖反應將二戰東線戰場的進程整體推遲了幾個月的時間。當然了,哈爾科夫反擊戰和後來的庫爾斯克戰役也並沒改變二戰的基本盤,非但沒有反攻成功,反而進入了蘇聯戰略反攻的階段。


紙上的宣仔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軍全線潰敗。但德國元首曼斯坦恩阻止了一場大戰,戰勝了蘇軍,止住了德軍潰敗的態勢。這場對整個二戰具有重要意義的大戰叫什麼名字呢?曼斯坦因在潰敗的情況下,是如何轉敗為勝的呢?

(曼斯坦因舊照)

1943年2月1日,被包圍在斯大林格勒多時的德軍第六集團軍,在司令員保盧斯的帶領下向蘇軍投降。至此,持續200多天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終於畫上了句號。

在取得斯大林格勒的勝利後,蘇軍乘勝追擊,繼續向德軍發起了猛烈進攻。在不到20天的時間裡,蘇軍先是攻佔了庫爾斯克,接著又佔領了別爾哥羅德。到2月16日,沃羅涅日方面軍,以三個集團軍的兵力,重新攻佔了烏克蘭重鎮哈爾科夫,形勢可謂一片大好。

從德軍的角度來看,曼斯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正遭到蘇聯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的雙向壓迫。甚至蘇軍已經打到了曼斯坦因的司令部門口,形勢已經非常危急了。但曼斯坦因卻並沒有表現出多少慌張。

在他看來,儘管蘇軍的突擊集團已經攻到跟前,但蘇軍畢竟是孤軍深入,他們的兩翼,早已經完全暴露在了德軍強大的裝甲火力之下。並且就當時的情況來看,這支突擊部隊似乎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身陷險境,還在一個勁地悶頭猛攻。

曼斯坦因的判斷並沒有錯。實際上,自蘇軍守衛莫斯科成功,並在斯大林格勒重創德軍後,蘇聯上下似乎都已經產生了一種盲目的自信。

在西南方面軍指揮官瓦杜丁看來,德軍在經歷斯大林格勒的失敗之後,早就被嚇得屁滾尿流,完全喪失了戰鬥意志。只要蘇軍加緊追擊,就能夠不停地擴大戰果,德軍最終肯定會被迫逃向第聶伯河。

(瓦杜丁舊照)

偏偏更可怕的是,斯大林當時的想法,竟然和瓦杜丁完全一致。

於是,蘇軍氣勢洶洶地攆著德軍不停撤退,一路又推進了幾百公里。到哈爾科夫被攻下之後,蘇軍的後勤補給已經完全跟不上前線部隊的進攻速度了。

對於哈爾科夫的失守,希特勒大發了一通脾氣。他命令曼斯坦因不惜代價,要立刻收復哈爾科夫。但曼斯坦因卻認為希特勒的計劃有問題,拒絕執行命令。他認為,德軍應該暫不理會攻佔哈爾科夫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反而應該首先解決掉冒進的西南方面軍。並且儘管己方的補給燃料已經十分匱乏,但曼斯坦因斷定,蘇軍的後勤問題肯定更加嚴重。

最終,希特勒同意了曼斯坦因的冒險計劃。

隨即德軍向西南方面軍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激戰之後,蘇軍第六集團軍和波波夫集團的八個軍、十個步兵師遭到了沉重打擊。但由於天氣原因,德軍始終未能對蘇軍進行有效包圍,這就讓西南方面軍得到了撤退的機會。

就在西南方面軍轉危為安後,剛剛攻佔哈爾科夫的沃羅涅日才發現,自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遭到了德軍的多面夾擊。

(斯大林舊照)

為了援救沃羅涅日方面軍,斯大林迅速抽調了三個集團軍趕往支援。但他的命令才剛剛下達,德軍攻下哈爾科夫的消息便傳了過來。而別爾戈羅德也在德軍“勞斯”軍的進攻中失守。

攻下哈爾科夫後,德軍繼續向敗退的蘇軍發起了猛烈進攻。一直到3月20日,斯大林派遣來增援的第一坦克集團軍、第二十一、六十四集團軍抵達戰場後,德軍才停止了追擊。

此時蘇軍已經退過了北頓涅茨河,他們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的正南面,建立起了陣地,隨時應對著德軍的突然襲擊。不過此時的德軍也是筋疲力盡,短時間內無法再發起進攻了。雙方進入了短暫的休戰期。

這場哈爾科夫戰役,以德軍的勝利告終。根據德國公佈的數據,他們在這場戰役中消滅並俘虜的蘇軍有5萬多人。但根據1993年俄羅斯公佈的數據來看,蘇軍在這場戰役中,最少損失了十萬人。不過,德軍自身也是損失慘重,儘管兵力損失並不多,但坦克損失卻高達六成。

哈爾科夫戰役,是德軍在東線戰場的最後一場勝利,對整個二戰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德軍潰敗的情況下,曼斯坦因力挽狂瀾,成功止住了頹勢,最終避免了東線戰場的崩潰。

有二戰專家推測,如果沒有這場戰役,德軍很可能會一瀉千里。蘇德戰爭也大概率會在1943年便畫上句號。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對於哈爾科夫反擊戰來說,直接打掉的蘇軍和開戰之初那種動輒消滅蘇軍幾十萬人的殲滅戰相比,簡直不值一提,不過對於戰局的影響可遠遠不是像蘇軍的傷亡人數那麼不值得一提了。

對於蘇軍來說,哈爾科夫反擊戰結束了蘇軍自從斯大林格勒會戰以來的高歌猛進,使得蘇軍開始轉入防禦停止了繼續的進攻。而對於德軍來說,從斯大林格勒會戰的潰敗中終於緩過了神來,通過曼施坦因的出色指揮,以少勝多,使德軍的戰線南翼穩定下來。

蘇軍從斯大林格勒開始反攻打到3月,雖然向西前進了約有300公里,收復了大片的國土,消滅了大量德軍,但是同時蘇軍自身的力量也已經消耗很大,可以說已經達到了克勞塞維茨說的進攻的頂點,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不過蘇軍和德軍相比兵力還是佔有優勢,當時德軍有55萬人左右,而蘇軍有100萬,不過德軍的坦克比蘇軍稍多一些,德軍有坦克877輛,蘇軍有坦克755輛,而且德軍的坦克都是已經是換裝了長身管75炮,這種情況下蘇軍原來的T34技術優勢已經蕩然無存了。

德軍的打擊首先輪到了蘇軍的西南方面軍,新銳的黨衛軍裝甲軍首先打垮了西南方面軍的第6集團軍,隨後向佔領哈爾科夫的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側翼打了過去,並且一舉將沃羅涅日方面軍擊退了100到150公里。黨衛軍在3月16日又奪回了哈爾科夫,隨著蘇軍新銳部隊的到達,並且春季泥濘開始出現,德軍也停止進攻,轉入防禦。

按照俄羅斯公佈的數據,蘇軍在哈爾科夫反擊戰期間,損失8.6萬人,坦克322輛,飛機110架。這對於蘇軍來說,人員和裝備上的損失和開戰之初的幾次大敗根本不算什麼,不過對於蘇軍來說,德軍給蘇軍上了一堂戰術課,大縱深的進攻要在一定的地方停下來,補充損失等待補充,就算有再好的戰機如果沒有可靠的保障,也不能冒險。

而德軍則是通過哈爾科夫反擊戰,結束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後的大潰敗,使戰線穩定下來,並且把蘇軍的戰線發出來,一個大坑形成了巨大的庫爾斯克突出部。並且通過哈爾科夫反擊戰,傳統的德軍軍官認為找到了對付蘇軍的辦法,就是集中德軍的精銳裝甲部隊作為反擊力量,對於突出冒進的蘇軍進行反突擊,大量消滅蘇軍的有生力量,消耗蘇聯,使蘇聯的人力資源枯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