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會引起紙幣貶值,那麼紙幣失去的價值去哪了?

濁酒夢寒


通貨膨脹也就是貨幣超發。什麼叫貨幣超發,那就是印刷機沒有停,並用上了核動力了。簡單來說,原先你和隔壁老王一人有5百元,你們兩個是村裡唯有的有錢人。因為是錢主,所以有很強的定價權。那些想從你手裡搞點錢去的人,會接受你提議的價格。後來村裡又有幾個有錢的,老李,老柳,老水,他們也有錢了。他們每人有幾千。這時,你和隔壁老王都覺得村裡的雞蛋都買不起了。也就是說,對於村裡能有的那些雞蛋來說,錢多了。那擁有雞蛋的老周議價能力就上來了。

貨幣超發就是市面上流動的錢多了。原來100億,後來變10000億了,能有的東西還是那麼多。那麼只能多付錢才能換來東西。也就是100億錢的價值稀釋到10000億裡面去了。

都說世界上通脹最厲害的是津巴布韋,實際上委內瑞拉比津巴布韋厲害。只是他們都是小國家,對世界夠不成什麼影響。就大的國家來說,恐怕最大的栗子是俄羅斯。

1991年12月,蘇聯倒塌時,俄羅斯賣掉了公有資產,每人分得3000盧布。實際上是印錢印出來的。因為那些資產並不值那麼多錢,也沒人真的想讓老百姓分走那些公共資產。蘇聯解體後,新成立的俄羅斯政府被迫放鬆銀根,增發18萬億盧布。這是1991年貨幣發行量的20倍,直接導致高達2000%的通貨膨脹,舊盧布幣值急劇下降。1993年,蘇聯政府不得不發行新的貨幣以挽救經濟。1994年11月25日,盧布的官方匯率已降到1美元兌3235盧布。到了2000年,新發行的盧布替換舊盧布為1:1000,也就是說1美元 = 28000舊盧布。要知道,蘇聯解體之前,1990年初,1美元兌0.6盧布。到了年底之前的11月1日盧布第一次大幅度貶值,由貶到1美元兌1.80盧布。現在的1美元兌70盧布,那實際上是70000盧布。對的,要放到蘇聯解體前就是1:70000。從2000年3月24日普京任俄羅斯總統到今天,1美元從28000盧布,走到了1:70000。所以,今天要是去看俄羅斯的房產網站,人家賣的是美元價格。一個大國,一個戰鬥的民族,就貨幣上看,和柬埔寨沒什麼區別。那盧布的價值哪裡去了呢,稀釋了。就那麼簡單。


大舟財經觀


一般情況下,通貨膨脹發源於一個國家的經濟和金融出現了惡化,該國政府想通過印鈔票來稀釋風險。通貨膨脹可不是一件好事情,它主要是一國央行印鈔票太多,就會造成通脹,通貨膨脹會使一些不良商家囤積居奇,市民們也紛紛搶購,最終商品價格上漲了還不算,就連生活必須品都買不到。

現在問題來了,通貨膨脹失去的貨幣價值去哪兒了呢?也就是樓主所說的通貨膨脹導致了購買力下降,存款的價值也縮水了,那麼究竟誰得益了呢?其實,濫發鈔票到通脹之間是有一個過程的,不是某國一濫發鈔票,物價就會上漲。而是貨幣傳導到商品市場上,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究竟誰捷足先登,趁著物價還沒大漲之前,就把商品給消費掉了呢?

一是國有企業,因為國企是最接近銀行的企業,他們貸款非常容易,而通脹到來之前,國企如果從銀行裡貸到款,去投資項目,那麼此時的商品價格還未明顯大漲,國企拿著銀行印出來的錢就直接在市場上購買了大量的原材料,所以,像國企這樣最先獲得貸款的企業,把之後人們得到錢時的價值都透支掉了。因為國企在貸款時物價沒漲,而是拿了超發貨幣後,去購買原材料時,大量貨幣流向商品流通市場,越往後拿到鈔票的人越吃虧。


二是通脹對於貸款的人有利,不管是房貸者,還是消費貸者,都是透支未來收入的群體。對他們來說,已經把房價和商品價格鎖定了,後續只要慢慢償還即可,如果貨幣貶值,房價和商品價格均上漲,那向銀行最先貸款的人,債務壓力減輕了,又拿著之前買比現在還便宜的房子和商品,當然是直接的受益者了。

總之,通脹對廣大老百姓不利,但通脹對於最先能從銀行裡面拿到資金的企業和個人有利,因為物價還沒上漲之前,你已經買斷了它的價值,而普通老百姓是比較往後得到貨幣的群體,對他們來說,物價已經漲了一輪又一輪,拿到的錢再多也是越來越不值錢了。因為錯過了濫發貨幣到通脹抬頭這個過度期,通貨膨脹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猛烈。


不執著財經


通貨膨脹引起紙幣貶值,確切的說應該是通貨膨脹引起貨幣貶值,因為紙幣只是貨幣的一部分,比如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有兩百萬億,紙幣流通量只有十幾萬億,現在大家都用微信,支付寶掃碼支付了,就更不用紙幣了,但是掃碼支付跟紙幣沒有本質的區別,還是貨幣,

也就是說紙幣只是貨幣的代號,這個代號同樣可以用電子數據來表示,在紙幣之前,貨幣是用黃金,白銀,銅,貝殼等表示,不管用哪種方式,都不會影響通貨膨脹的發生,

貨幣本質上其實還是一種商品,只不過是一個特殊的商品,有五大作用,第一,價值尺度,作為一般等價物去衡量其它商品的價值,第二,流通手段,貨幣參與交易進行商品流通,第三儲藏手段,貨幣代表財富,可以發揮儲藏財富的作用,第四,支付手段,貨幣因為代表價值可以滿足各種支付,第五,世界貨幣,隨著經濟全球化,各國聯繫日益緊密,使用世界貨幣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貨幣既然還是商品,那麼他必然滿足商品的一個特性,就是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所謂邊際效用遞減,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在其它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當一個人連續消費某種物品時,隨著所消費的該物品的數量的增加,物品的邊際效用有遞減的趨勢,比如一個人吃饅頭,吃一個就飽了,如果再吃第二個作用就沒有第一個大,

通貨膨脹就是貨幣發行量超過實際需求,在貨幣數量和實際需要相稱的時候,貨幣很好的發揮各種作用,但是如果貨幣數量超過實際需要的時候,這個時候貨幣就會發生邊際效用遞減,發行越多邊際效用遞減越大,如果是極端通貨膨脹的時候,後面發行的貨幣幾乎沒有價值,比如委內瑞拉的紙幣面額甚至還沒有紙值錢,居民用紙幣包裝食物,

因此,通貨膨脹時候,超過實際需求的貨幣並不是失去了價值,而是本身就只具備很少的價值,發行越多,貨幣所代表的價值越小,



萬事皆空70


100個蘋果分配給20個人,每人可得5個蘋果;如果分配給100個人,每人只得1個蘋果。參與分配的人數多了,每人可得的蘋果數就少了。

通貨膨脹時紙幣貶值的道理,跟上述情形是一模一樣的。我們平常是持幣購物的,如果市場上紙幣的流通量過大,那麼同樣的100元人民幣所能買到的東西就自然變少;反之,如果市面上紙幣的流通量變少,那麼同樣的100元人民幣所能買到的東西就自然變多。也就是說貨幣的供應量,與貨幣本身的購買力是有關係的。

我們每年由於經濟發展,市場上商品的供應量都會持續增多,因應的貨幣供應量也會相應增加,因此就需要適當的發鈔,否則就有可能引起“通貨緊縮”;然而如果發鈔過多,則可能引發貨幣貶值,也即“通貨膨脹”。

再通俗地說,如果我們把紙幣本身也看作是商品的話,就會發現紙幣本身也是有“價格波動”的。市場上一種商品如果供應過足的話,這種商品就會變得“不值錢”。

同樣的道理,紙幣也是有可能變“更值錢”或“更不值錢”的,這跟市場上對這種紙幣的供應與需求有關係。而市場上紙幣的供應與需求,一來跟央行的貨幣政策有關係;二來也跟市場上實際的商品供應量有關係。

所以,“紙幣”這種商品,這種貨幣符號,其“價格”也是會隨其“價值”而上下波動的。紙幣的價值,本質上是社會商品的平均價值水平。一個國家的紙幣如果嚴重貶值的話,不僅體現在匯率上貶值,而且體現在購買力出大問題的時候,肯定是這個國家的實際商品價值大幅度貶值了。也就是說這個國家無論是自己生產還是進口商品能力都嚴重下降

了。

因此,紙幣失去的價值,實際上反映的就是生產價值的喪失,比如大規模的工廠倒閉。


建章君


先搞清楚貨幣的含義,再聊什麼是通貨膨脹。


貨幣

貨幣本身是不具備價值的,它可以是紙幣,也可以是純粹的數字貨幣,其背後真正的價值是信用,而這個信用是國家賦予的。


一個社會真正的財富是商品服務和各類資源,這些要不是人類創造出來的,要不是大自然本身就有的。


試想一下,當沒有貨幣的時候,人們是以物易物的,比如你給他一頭羊,可以換5只雞,如果你給了他羊而沒有得到同等價值的雞,你肯定會不幹。


但為什麼當他沒有給你羊而給了你貨幣你會同意了?因為你相信貨幣可以去別人那裡交換同等價值商品資源。


換句話說,他賣出商品資源得到的貨幣其實是欠條,是整個社會欠了他相應價值的商品資源,他有權利隨時換回來。


這就是貨幣的含義:

貨幣是商品價值的儲存媒介,有很多貨幣就是存儲了很多的商品價值,貨幣本質是欠條,擁有貨幣的人可以隨時換會對應價值的商品和服務。

這也是有錢的含義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計量單位和媒介,它提供了一套大家公認的價值標準,所以交易的時候才沒有爭議


因為國家提供信任背書所以大家相信它。



2 通貨膨脹

為了簡單好理解,我們簡化一下模型,設想一個社會只有一種商品,比如雞蛋,當這個社會里有100個雞蛋,總的貨幣量有100元,那麼每個雞蛋的價值是1元。

當貨幣總量變成200元的時候,雞蛋總量還是100個,那麼一個雞蛋的價格就變成了2元。這就是通貨膨脹,貨幣作為計價單位就貶值了,也就是我們說的沒有原來那麼值錢了。

通貨膨脹指的是商品的價格漲了,貨幣貶值指的是同樣數量的貨幣買的價值變少了,他們實際上是一個含義:錢不值錢了。



3 貨幣失去的價值到哪裡去了?

前面說了,貨幣本身沒有價值,所以也就不存在失去價值。所以你應該問:為什麼錢不值錢了?


很簡單,因為商品的價值總量沒有變化,而貨幣發行量變多了,所以錢作為商品的交換媒介,就需要更多的錢來交換。


當一個社會發行大量的貨幣所有商品的價格都上漲的時候,就叫做通貨膨脹。


所以真正的問題是:發行大量貨幣會有什麼影響?誰會失去價值?


一般情況下,貨幣的發行量超過了創造的商品價值,我們叫做貨幣貶值。

比如一個農民用100個雞蛋交換了100元並存起來,當市場上又發行了100元貨幣後,貨幣總量變成了200元,他這100元就只能換回50個雞蛋。


這對於他來說,就是財富的損失,或者說的更直白一點,他的財富被別人奪走了。


那誰拿走了他的財富?當然是沒有為社會提供商品服務,但是卻提供了貨幣的人。



在現實社會里會複雜一些,但是其原理不變。

貨幣創造出來後,是怎麼流通出去的?

一般情況是:

1 貨幣當局—銀行

2 貨幣當局—國企

3 貨幣當局—財政


財富是通過生產創造出來的,但是印刷錢是沒有成本的,如果印錢的速度超過了財富的創造速度,這個情況下就進行了社會財富的轉移。


我們都知道借錢是需要付出利息的,但是靠近貨幣當局的人卻可以很低的利息,甚至不要利息得到錢,比如很多的企業得到了大量的低利息貸款,再轉手借給別人賺利息差,大量的依靠銀行的借貸公司就是這個類型,這是第二層受益的人。


然後那些可以大量從他們這裡借錢的人,比如房地產企業可以借錢去買地,蓋房子,因為房子根本就不愁賣,所以這實際上就是利用資金槓桿賺錢,一個項目動不動就幾個億的利潤。這是第三層受益的人。


最後聊聊通貨膨脹的問題。


通貨膨脹最受傷的是普通人,財富被洗劫一空,企業大量破產,失業會增加,會引發嚴重的問題。

人們不會再相信錢的價值,因為貨幣背後的本質是國家提供的信任,所以會連帶人們不再相信發行貨幣的機構,甚至不再相信發行貨幣的國家。



更多優質財經內容,請關注黑馬財經圈


黑馬財經圈


貨幣首先是沒有價值的貨幣,是由白紙印上的花花綠綠的花紋,被政府認定為自己國家的流通使用貨幣,最後就變成了我們經常使用的“鈔票”。而這些鈔票本身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只是一般的紙張經過印刷之後而已。



貨幣的貶值通常是由於印刷量過大,而市場的貨物流通量不能夠滿足於貨幣的需求而導致的。也就是說,貨幣的發行量或過大,而貨物的供應量過小,從而導致了貨幣的貶值。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貨幣要根據自己的生產力和消費力,市場容量等多方面的經濟數據和生產數據,綜合數據來制定。如果說過分的發行的貨幣,自然就會導致貨幣貶值,這個在世界上是通用的法則。


打個比方說,如果說一塊錢能夠買1斤蘋果,十塊錢就能買10斤蘋果,如果說貨幣增加了1倍,那麼2塊錢也只能夠買10斤蘋果,20塊錢就只能夠買10斤蘋果。表面上看,錢多了,而實際上,購買的物件,卻是相同的多,也就是貨幣貶值的體現。

鈔票越來越多並不是好事,因為它會不斷的貶值,而貨物物價穩定才是硬道理。如果說沒有足夠的貨物供應,光有靠鈔票是不能夠製造貨物的,更不能夠提供貨物的供應量。所以鈔票多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它只能夠越來越不值錢,最後成為廢紙。


我們通常看到的國際上許多國家,如委內瑞拉等國家的貨幣出現嚴重貶值,就是這個道理。她沒有自己的貨物供應量來滿足購買需求,而且貨物的提供量不夠,就以越印刷越多的鈔票,而鈔票越來就越不值錢了,而鈔票最後幾乎變成了廢紙。

其實貨幣貶值是世界上各個國家的通病,而貨物,的供應不足是其主要原因,貨物的供應量和超標的發行量要成為正比,方能夠控制,鈔票的貶值,放著鈔票,越硬的多,那麼鈔票就會越貶值,而最後成為一張廢紙,或者是幾乎成為廢紙。這是血的教訓,不管是在國際上的任何國家,只要貨幣投放量過大,就會出現貶值,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貨幣貶值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就是貨幣發行量過大而導致的。


幸福地帶2


通貨膨脹引起的貨幣貶值是相對的,貨幣的價值被更高的價格所替代。其實看上去貨幣失去了價值,其實並沒有,貨幣存在計價作用,計價的所有商品代表著是商品即時期的價值。怎麼講呢?

貨幣的作用是計價商品,那麼他的價值是什麼?是用商品來體現的,而商品的價格被貨幣計價以後就存在不變化的狀態嗎?並不是,商品的價格由供需關係決定,供給大於需求,價格越低;需求大於供給,價格越高。那麼這樣就好理解了。

我舉例來說明:10年前一碗拉麵的價格為3元錢,月工資1200元。而今天一碗拉麵的價格為10元錢,月工資4500元。那麼,拉麵的價格成倍上漲,月工資也是呈現著成倍上漲。但是紙幣的價值有沒有增長或者減少呢?貨幣的價值沒有增加與減少,但是購買力卻下降了很多。為什麼?價值自己說了不算,給拿價格來衡量,而價格並不是固定的,涉及影響的因素很多。貨幣也是存在供需關係,如果供給多了,那麼勢必價格就會下跌,計價商品的能力也就有所下降,也就是說用更多的貨幣來計價同樣的商品。

也就是說,十年前一碗拉麵價格三元錢,工資水平1200元,但是十年後的今天,雖然拉麵價格上漲至10元錢,但是工資水平也上漲至了4500元。計價的價值並沒有發生太大的折損,呈現約同比例增長的態勢。

也就是說通貨膨脹雖然顯示的貨幣貶值,但是對比現時代的價值並沒有損失。因為計價的價格存在其他類同步概念。要說之前的貨幣價值去哪裡了?只能說是因為貨幣超發而損失了實際價值。


厚金說


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到底是通貨膨脹引起貨幣貶值?還是貨幣貶值引起通貨膨脹呢?抑或兩者兼而有之?

我們先看看通貨膨脹的定義: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上漲。

搞明白了嗎?信用貨幣是神馬?就是紙幣唄,要是黃金就是硬通貨了,不會貶值,這就是為什麼通貨膨脹嚴重的時候,要投資黃金的原因了。

紙幣可以超信用印刷,成本很低,黃金就不行了,資源有限,任何國家都不能隨便造,所以,世界各國都把黃金當做儲備貨幣。

從定義可以看出,信用貨幣供給增加,超過經濟實際需要,造成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這個現象叫通貨膨脹,因此通貨膨脹就是貨幣貶值,他們是並列關係,不是因果關係。

發生通貨膨脹,通俗的說,就是錢不值錢了,相同的錢買到更少的東西,買相同的東西需要更多的錢,那麼,這些錢消失的購買力跑哪裡去了?

找個形象的比喻,請您欣賞。

紙幣就像水,價值就像鹽,紙幣的價值就像水中的鹽,社會好比一口鹽水鍋。

社會生產不斷地創造價值,就相當於不斷生產食鹽,政府不斷造幣,就像不斷的向鍋裡添水,添完水後再舀出鹽水,試圖保持鍋內鹽水的濃度和體積,供老百姓飲用。

老百姓放進鹽後就可以舀一瓶鹽水回家,儲存起來供全家補充鹽分。

總是越加越多,越來越淡,為了滿足身體對鹽分的需要,老百姓只能喝更多的鹽水,剩下的鹽水和以前的儲存下的鹽水都變淡了。


水越來越淡,水裡的鹽到哪裡去了?顯然是在加水的過程中被稀釋了。


同樣的道理,紙幣以前的價值到哪裡去了?在貨幣超發的過程中被稀釋了。

稀釋之後又到了哪裡呢?這個問題就比較複雜了,有的廢棄了,有的流失了,有的揮霍了,有的迴歸到價值的原點。

關注理財,請關注天涯孤行者!


互金直通車


朋友們好!首先闡明一點,對標題的一個異議!通貨膨脹,沒有失去價值!反而是真實價值得到體現:


黃金因價值而流通,紙幣因流通而價值!

看著朋友們也許就明白了!通貨膨脹首先是伴隨著紙幣和人類社會產生!它並不是天然的!是由於人類社會紙幣的印刷,而必然產生!

為什麼這麼講呢?人類之所以印刷紙幣,並非由於其有價值,或方便攜帶!而是可以人為的控制”數量”與”價值”!這明顯的違反了自然界經濟規律!

因此當紙幣的發行量遠遠大於實際的社會價值時,所謂的紙幣就會貶”值”!因為紙幣本身沒有價值,也不創造價值,因而真正的價值不會隨著紙幣數量的增長,而增長!自然的規律開始發揮作用!

綜上所述,通貨膨脹,並不失去價值!反而是真實實際的社會價值,介紙幣的數量得以體現與反應!


因此在當代經濟生活中,如何從宏觀和微觀上,把握好紙幣的發行與社會價值之間的關係,以及社會各個生產環節的銜接,與數量尤為重要!


理財迦


上世紀90年代,物價的漲幅遠遠高過現在,但由於大家的收入增長也很快,因此,我們並沒有被通脹壓垮,反而過上了更富裕的生活。

如果我們沒有穩定的收入增長,或者說沒有有效的理財手段使既得貨幣收益跑贏通貨膨脹,我們就會明顯的感覺到財富縮水、價值蒸發,甚至是滑坡被擠出中產。那麼蒸發的價值去哪了?

要解開這個謎底,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新增貨幣是怎麼流通到社會里的。你在銀行裡存一萬塊錢,一年300的利息,等到你取款的時候銀行不會多給你一分錢,超發貨幣最終還是要以消費的形式流入社會。

超發貨幣的流通是有固定程序的,我們以美元為例做一個說明。美國政府沒錢但又需要錢的時候,通常會通過發行國債或其他有價債券進行籌資,在美國國內購買這些債券的主要是銀行。但銀行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都是儲蓄所得,過度佔用會完成流通性風險,這個時候就會想到印鈔。美聯儲印鈔之後,通過購買債券的形式把錢交給美國政府。

美國政府拿到錢後就會主導消費,最終使得這些貨幣以消費的形式流入社會,這其中包括公務員工資,國家採辦,基礎設施建設及投資等等,最終再以稅收所得贖回到期債券,使得貨幣回到銀行流通。

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到蒸發的價值去向了,比如在基礎建設方面,我們搞過村村通,就是把村和村之間用水泥公路連接起來,修路是有國家補償的,一公里補多少錢都有規定。

這些補償款中就有超發的貨幣,這些錢也確實創造了價值。但這些工程結束後,貨幣依然在流通,通過不間斷的消費輪轉,大家就會發現錢多了,而所需生活資料的總量並沒有變,物價自然就漲了,這就是為什麼通漲的時候漲價最明顯的是民生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