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研發出一種“智能”炸彈,比現在的彈道導彈還精準

神風特攻隊,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

1944年,日本行將彈盡糧絕之際,改造零式戰鬥機,掛炸彈直接衝向美國軍艦,以“一人一機換一艦”的代價,攻擊強大的美國艦隊。

這一自殺式特攻部隊,以13世紀中國元軍徵日時遭遇的颱風為典故,命名為“神風特攻隊”,意思希望神風再次天助,幫助保護日本本土。

自殺式神風特攻隊沒有保護住日本,但日本不放棄,很快研發出來了自殺機換代產品——一種效率更高、更快、更小、更節能的特效自殺式武器——櫻花特攻機。

這是一顆插上兩翼的炸彈。

能坐一個人,頭部是引信和1.2噸的炸藥,人坐在中間的駕駛艙,後面是3個品字形火箭發動機。

攻擊時,人只能加油門,以最高每小時630米的速度,瞄準目標俯衝,實現與敵艦同歸於盡的目的。

後人評價,這不是飛機,這是一種裝載了“生物智能化制導系統”,比現在的彈道導彈還要智能的反艦導彈。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最智能的二戰“反艦導彈”——櫻花特攻機。

二戰日本研發出一種“智能”炸彈,比現在的彈道導彈還精準

櫻花自殺機

1.櫻花機的6個特點

它的發明人,是日本海軍405航空隊一個名為太田光男的少尉飛行員。

當時的1944年8月,曾領雄一時的日本零式戰鬥機,已經服役4年,早已被美國研發出來的“P51野馬”“F4U海盜”“F6F地獄貓”等高性能戰鬥機制服。

零式戰鬥機不斷改造,仍然不抵美軍,武士道滿肚腸的日本軍隊,就想出了自殺式攻擊的路子。

這個太田光男突發奇想,要是發明出一種由人操作的滑翔式炸彈,再加上動力裝置,直接瞄準目標,高速俯衝下去,精準制導,那就無敵了。

日本軍部一聽這點子可行,飛行員嘛,總是要死的,但能“一人一機換一艦”,那也值了。

說幹就幹,提案立即通過,太田等研發小組立即上馬,在第一海軍航空技術廠夜以繼日地開始研發、組裝。

二戰日本研發出一種“智能”炸彈,比現在的彈道導彈還精準

僅僅1個月,這個半似炸彈、半似飛機、近似導彈的傢伙,組裝竣工了。

【特點1】它極輕,僅440公斤,且80%的有效載重是頭部的炸藥。

【特點2】它極快,3個火箭發動機,俯衝時最高速度,可達每小時1040米。

【特點3】它極簡,木製機身(後改為薄鋼板),無起落架。

【特點4】它極小,長6米,可掛在飛機下,只能勉強容下一人。

【特點5】它極殘,艙門只能從外打開,飛行員進入就等死,絕無生還希望。

它的目的只有一個,駕駛著它,以最高速度猛衝敵艦,與之同歸於盡,自己化作碎片,敵艦炸燬炸沉。

它還有一個極為壯美的名字:櫻花。櫻花是日本武士道的象徵。在櫻花凋零飄落的一剎那,日本人的兇殘、忠勇、獻身和審美融在一起,故而以櫻花作光榮赴死的象徵。

高精尖帶來強悍攻擊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致命的缺點,那就是:

【特點6】航程短,只有36公里。只能掛在更大的轟炸機下面,把它送到攻擊目標附近進行攻擊。

二戰日本研發出一種“智能”炸彈,比現在的彈道導彈還精準

櫻花技術參數

2、倖存飛行員的恐怖回憶

淺野昭典,是一個倖存的櫻花機飛行員。

戰後,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櫻花是世界上唯一專為自殺而設計的飛機。

“只要你飛過一次櫻花,就意味著半條命進入了閻王殿,從此,你的名字就在特攻作戰計劃裡排上了號,就等著哪一天喝完米酒,奉命出擊送死了。”

喝米酒是日本軍人自殺前的象徵性程序,但遺憾的是,淺野被排上號後,一直沒喝上這口酒——未及出征,日本就宣佈了投降。

他說,他從1945年1月開始進行零式飛機的飛行訓練。練習俯衝時非常恐怖:

教官令他們從1500米或2000米的高空中俯衝,不許收油門,飛機像炸彈一樣從天上直赴地面,就在離地1至3米時,才能拉桿爬升。

每次訓練,感覺都像從閻王殿走了一遭。

二戰日本研發出一種“智能”炸彈,比現在的彈道導彈還精準

櫻花結構圖

5月,終於輪到他進入櫻花進行實戰訓練了。

他們把6米長的櫻花用架子拉到一架“一式陸攻”轟炸機的腹下,掛到轟炸機的鉤子上,用U形抱箍固定好,實戰訓練開始。

“兩臺母機1500馬力的火星式發動機咆哮起來,我匆匆鑽入轟炸機機艙,等待最後的命令。母機抱子機很快升入空中,腳下傳來呼呼的風聲……”

在炸彈艙的艙門上,開有1米見方的小門,其正下方,是櫻花座艙。

接到命令後,他打開小門,用一根鐵棍撥開櫻花座艙,小心翼翼地爬進駕駛艙,風呼嘯著灌入他的脖子。

座艙裡的把手、腳蹬等活動的地方,都被細繩子固定著,他一一解開,然後按動儀表盤旁邊的摩爾斯電碼按鈕,告訴轟炸機機組人員,自己準備好了。

再按一組滴滴答答的摩爾斯信號,表示可以投彈了,母機投彈員鬆開掛鉤,櫻花自由落體。

由於這是一次訓練,沒有裝火箭推動器。淺野只需要把握好方向和目標,找回著落點就行了。整個落體過程就2分鐘。

二戰日本研發出一種“智能”炸彈,比現在的彈道導彈還精準

淺野說,每個櫻花飛行員,也就只有這2分鐘的實戰訓練,下一次,直接就是特攻。

然而,櫻花雖然狠毒,但歷史上並沒有什麼戰績。它唯一有史料可查的戰績,是1945年4月12日的一次特攻。

那天,日軍出動8架母子機攻擊美軍特混艦隊,造成美軍驅逐艦一沉一重傷。

你或許不禁會問:為何飛行員都騎到炸彈上了,還是沒實現精準打擊?

這就要看實際效果了,我們以它的第一次參戰為例,細說一下。

二戰日本研發出一種“智能”炸彈,比現在的彈道導彈還精準

3、首次實戰,卻遭全軍覆沒

1945年3月21日下午,經過多次實驗和充分準備的櫻花特攻隊,終於開啟了肉彈襲擊美軍的首次實戰。

18架“一式陸攻”轟炸機和16架櫻花11型特攻機,母子機疊加,在30架戰鬥機的護送下,從九州大隅半島的鹿屋基地出發,向美國海上機動部隊飛去。

然而,就在距離美軍目標110公里處時,精準的美國雷達哨艦發現了這支龐大的機群,馬上派F6F地獄貓等艦載戰鬥機,前去“迎客”。

戰鬥在14時20分打響。

地獄貓又稱“潑婦”“悍婦”,在空中以及其精湛的技能,朝笨重的母子連體機射擊,僅僅用了10分鐘,18架日本“一式陸攻”全部殞命大海。

二戰日本研發出一種“智能”炸彈,比現在的彈道導彈還精準

母子機

交戰中,日本飛機為應戰、逃命,匆忙間扔掉了腹下的櫻花機,但這樣做仍然沒有躲過美國“潑婦”的追殺。

就這樣,首次出征的櫻花機,和母機一起,全軍覆滅了。

我們從中不難發現櫻花機的致命弱點:

需要母機事先運到目標附近上空,而母子機群很容易被雷達捕獲;母機本身都不靈活,加上腹部的櫻花,更是累贅,一遇美機天敵,只有捱打的份。

後來雖然日軍改變戰術,分化機群,單兵兩三個一起作戰,但致命弱點仍然無法避免。

二戰日本研發出一種“智能”炸彈,比現在的彈道導彈還精準

美軍俘獲未及使用的櫻花

4、原子彈救了飛行員

櫻花在日本二戰歷史上曇花一現,未及大規模應用,就迎來到了戰敗投降,淺野等一批排上號的飛行員,在走到閻王殿的半路上,停了下來,倖免一死。

當時,和櫻花一樣的自殺式武器,日本發明出來了很多種,什麼神風機、櫻花機、海龍袖珍潛艇、蛟龍、迴天、震洋……

其原理與櫻花相同,都是以極其簡單的組裝,搭載炸彈,撞向美國艦船,企圖實現“一人一機換一艦”。

它們的名字一個比一個吉祥好聽,但沒有一個能挽回日本戰敗的命運。

這些自殺式武器的後面,每個都對應一個駕駛員,每個都是一個換代產品,每個後面都是一隊駕駛員在等待叫號入座。

幸運的是,沒等幾個月,大批的駕駛員和淺野一樣,隨著原子彈的落下,日本宣佈了投降,“一億玉碎”的自殺式襲擊被叫停,飛行員的命運得以改變。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原子彈何嘗不是日本民眾的救命彈呢?

二戰日本研發出一種“智能”炸彈,比現在的彈道導彈還精準

5、自殺式攻擊背後的心理分析

櫻花機之敗,表面上看是戰略戰術的問題,實際背後是日美兩國工業發展和國家實力的較量。

日本明治維新迅速強大,但真正的工業文明,日本短短几十年的發展根本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就急於外稱霸、侵略、擴張。

尤其是,其工業匆匆發展了起來,對應的工業文明卻沒有跟上西方發展進步。

日本學過西方的民主,但從來沒有把對人生命的尊重,視為民族價值觀的核心。

相反,以追求極致、鼓勵獻身、表達忠勇為核心的武士道,卻一直是民族的靈魂。它無視生命,踐踏人權,在戰爭中加速形成了賭徒心理,即使亡命也要博弈。這樣的心理,充脹了明治、大正、昭和半個多世紀,使日本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

參考文獻:

孫輝《二戰時期日軍自戕現象探析》(曲阜師範大學2009.4.1)

聞舞《櫻花出擊》(《環球軍事》2007年第02S期)

《神風特攻隊:軍國主義的“人肉炸彈”》(《保密工作》 2014-04-15)

劉怡《日本法西斯的自殺式“本土決戰”》(《澎湃新聞》2015-8.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