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研发出一种“智能”炸弹,比现在的弹道导弹还精准

神风特攻队,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1944年,日本行将弹尽粮绝之际,改造零式战斗机,挂炸弹直接冲向美国军舰,以“一人一机换一舰”的代价,攻击强大的美国舰队。

这一自杀式特攻部队,以13世纪中国元军征日时遭遇的台风为典故,命名为“神风特攻队”,意思希望神风再次天助,帮助保护日本本土。

自杀式神风特攻队没有保护住日本,但日本不放弃,很快研发出来了自杀机换代产品——一种效率更高、更快、更小、更节能的特效自杀式武器——樱花特攻机。

这是一颗插上两翼的炸弹。

能坐一个人,头部是引信和1.2吨的炸药,人坐在中间的驾驶舱,后面是3个品字形火箭发动机。

攻击时,人只能加油门,以最高每小时630米的速度,瞄准目标俯冲,实现与敌舰同归于尽的目的。

后人评价,这不是飞机,这是一种装载了“生物智能化制导系统”,比现在的弹道导弹还要智能的反舰导弹。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最智能的二战“反舰导弹”——樱花特攻机。

二战日本研发出一种“智能”炸弹,比现在的弹道导弹还精准

樱花自杀机

1.樱花机的6个特点

它的发明人,是日本海军405航空队一个名为太田光男的少尉飞行员。

当时的1944年8月,曾领雄一时的日本零式战斗机,已经服役4年,早已被美国研发出来的“P51野马”“F4U海盗”“F6F地狱猫”等高性能战斗机制服。

零式战斗机不断改造,仍然不抵美军,武士道满肚肠的日本军队,就想出了自杀式攻击的路子。

这个太田光男突发奇想,要是发明出一种由人操作的滑翔式炸弹,再加上动力装置,直接瞄准目标,高速俯冲下去,精准制导,那就无敌了。

日本军部一听这点子可行,飞行员嘛,总是要死的,但能“一人一机换一舰”,那也值了。

说干就干,提案立即通过,太田等研发小组立即上马,在第一海军航空技术厂夜以继日地开始研发、组装。

二战日本研发出一种“智能”炸弹,比现在的弹道导弹还精准

仅仅1个月,这个半似炸弹、半似飞机、近似导弹的家伙,组装竣工了。

【特点1】它极轻,仅440公斤,且80%的有效载重是头部的炸药。

【特点2】它极快,3个火箭发动机,俯冲时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1040米。

【特点3】它极简,木制机身(后改为薄钢板),无起落架。

【特点4】它极小,长6米,可挂在飞机下,只能勉强容下一人。

【特点5】它极残,舱门只能从外打开,飞行员进入就等死,绝无生还希望。

它的目的只有一个,驾驶着它,以最高速度猛冲敌舰,与之同归于尽,自己化作碎片,敌舰炸毁炸沉。

它还有一个极为壮美的名字:樱花。樱花是日本武士道的象征。在樱花凋零飘落的一刹那,日本人的凶残、忠勇、献身和审美融在一起,故而以樱花作光荣赴死的象征。

高精尖带来强悍攻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致命的缺点,那就是:

【特点6】航程短,只有36公里。只能挂在更大的轰炸机下面,把它送到攻击目标附近进行攻击。

二战日本研发出一种“智能”炸弹,比现在的弹道导弹还精准

樱花技术参数

2、幸存飞行员的恐怖回忆

浅野昭典,是一个幸存的樱花机飞行员。

战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樱花是世界上唯一专为自杀而设计的飞机。

“只要你飞过一次樱花,就意味着半条命进入了阎王殿,从此,你的名字就在特攻作战计划里排上了号,就等着哪一天喝完米酒,奉命出击送死了。”

喝米酒是日本军人自杀前的象征性程序,但遗憾的是,浅野被排上号后,一直没喝上这口酒——未及出征,日本就宣布了投降。

他说,他从1945年1月开始进行零式飞机的飞行训练。练习俯冲时非常恐怖:

教官令他们从1500米或2000米的高空中俯冲,不许收油门,飞机像炸弹一样从天上直赴地面,就在离地1至3米时,才能拉杆爬升。

每次训练,感觉都像从阎王殿走了一遭。

二战日本研发出一种“智能”炸弹,比现在的弹道导弹还精准

樱花结构图

5月,终于轮到他进入樱花进行实战训练了。

他们把6米长的樱花用架子拉到一架“一式陆攻”轰炸机的腹下,挂到轰炸机的钩子上,用U形抱箍固定好,实战训练开始。

“两台母机1500马力的火星式发动机咆哮起来,我匆匆钻入轰炸机机舱,等待最后的命令。母机抱子机很快升入空中,脚下传来呼呼的风声……”

在炸弹舱的舱门上,开有1米见方的小门,其正下方,是樱花座舱。

接到命令后,他打开小门,用一根铁棍拨开樱花座舱,小心翼翼地爬进驾驶舱,风呼啸着灌入他的脖子。

座舱里的把手、脚蹬等活动的地方,都被细绳子固定着,他一一解开,然后按动仪表盘旁边的摩尔斯电码按钮,告诉轰炸机机组人员,自己准备好了。

再按一组滴滴答答的摩尔斯信号,表示可以投弹了,母机投弹员松开挂钩,樱花自由落体。

由于这是一次训练,没有装火箭推动器。浅野只需要把握好方向和目标,找回着落点就行了。整个落体过程就2分钟。

二战日本研发出一种“智能”炸弹,比现在的弹道导弹还精准

浅野说,每个樱花飞行员,也就只有这2分钟的实战训练,下一次,直接就是特攻。

然而,樱花虽然狠毒,但历史上并没有什么战绩。它唯一有史料可查的战绩,是1945年4月12日的一次特攻。

那天,日军出动8架母子机攻击美军特混舰队,造成美军驱逐舰一沉一重伤。

你或许不禁会问:为何飞行员都骑到炸弹上了,还是没实现精准打击?

这就要看实际效果了,我们以它的第一次参战为例,细说一下。

二战日本研发出一种“智能”炸弹,比现在的弹道导弹还精准

3、首次实战,却遭全军覆没

1945年3月21日下午,经过多次实验和充分准备的樱花特攻队,终于开启了肉弹袭击美军的首次实战。

18架“一式陆攻”轰炸机和16架樱花11型特攻机,母子机叠加,在30架战斗机的护送下,从九州大隅半岛的鹿屋基地出发,向美国海上机动部队飞去。

然而,就在距离美军目标110公里处时,精准的美国雷达哨舰发现了这支庞大的机群,马上派F6F地狱猫等舰载战斗机,前去“迎客”。

战斗在14时20分打响。

地狱猫又称“泼妇”“悍妇”,在空中以及其精湛的技能,朝笨重的母子连体机射击,仅仅用了10分钟,18架日本“一式陆攻”全部殒命大海。

二战日本研发出一种“智能”炸弹,比现在的弹道导弹还精准

母子机

交战中,日本飞机为应战、逃命,匆忙间扔掉了腹下的樱花机,但这样做仍然没有躲过美国“泼妇”的追杀。

就这样,首次出征的樱花机,和母机一起,全军覆灭了。

我们从中不难发现樱花机的致命弱点:

需要母机事先运到目标附近上空,而母子机群很容易被雷达捕获;母机本身都不灵活,加上腹部的樱花,更是累赘,一遇美机天敌,只有挨打的份。

后来虽然日军改变战术,分化机群,单兵两三个一起作战,但致命弱点仍然无法避免。

二战日本研发出一种“智能”炸弹,比现在的弹道导弹还精准

美军俘获未及使用的樱花

4、原子弹救了飞行员

樱花在日本二战历史上昙花一现,未及大规模应用,就迎来到了战败投降,浅野等一批排上号的飞行员,在走到阎王殿的半路上,停了下来,幸免一死。

当时,和樱花一样的自杀式武器,日本发明出来了很多种,什么神风机、樱花机、海龙袖珍潜艇、蛟龙、回天、震洋……

其原理与樱花相同,都是以极其简单的组装,搭载炸弹,撞向美国舰船,企图实现“一人一机换一舰”。

它们的名字一个比一个吉祥好听,但没有一个能挽回日本战败的命运。

这些自杀式武器的后面,每个都对应一个驾驶员,每个都是一个换代产品,每个后面都是一队驾驶员在等待叫号入座。

幸运的是,没等几个月,大批的驾驶员和浅野一样,随着原子弹的落下,日本宣布了投降,“一亿玉碎”的自杀式袭击被叫停,飞行员的命运得以改变。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原子弹何尝不是日本民众的救命弹呢?

二战日本研发出一种“智能”炸弹,比现在的弹道导弹还精准

5、自杀式攻击背后的心理分析

樱花机之败,表面上看是战略战术的问题,实际背后是日美两国工业发展和国家实力的较量。

日本明治维新迅速强大,但真正的工业文明,日本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根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急于外称霸、侵略、扩张。

尤其是,其工业匆匆发展了起来,对应的工业文明却没有跟上西方发展进步。

日本学过西方的民主,但从来没有把对人生命的尊重,视为民族价值观的核心。

相反,以追求极致、鼓励献身、表达忠勇为核心的武士道,却一直是民族的灵魂。它无视生命,践踏人权,在战争中加速形成了赌徒心理,即使亡命也要博弈。这样的心理,充胀了明治、大正、昭和半个多世纪,使日本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

参考文献:

孙辉《二战时期日军自戕现象探析》(曲阜师范大学2009.4.1)

闻舞《樱花出击》(《环球军事》2007年第02S期)

《神风特攻队:军国主义的“人肉炸弹”》(《保密工作》 2014-04-15)

刘怡《日本法西斯的自杀式“本土决战”》(《澎湃新闻》2015-8.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