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義務貨擔郎,把一根利潤0.0008元的吸管,做到了年產值2億

他是被全球公認的“吸管大王”曾憑藉一根利潤只有0.0008元的吸管,做到了年產值2個億,創造了一個蠅頭微利出奇跡的傳奇。幾十年間,一根吸管在他手上的專利高達37項,他就是義務拿著雞毛換糖的其中一名貨擔郎——樓仲平。

樓仲平出生在義烏一個貧苦家庭,有多苦,你絕對想象不到。在他的博客裡有一篇近萬字的日記曾描述:為了生計,14歲就輟學跟著父親“雞毛換糖”走南闖北,從貨郎擔開始了職業生涯。在嚴寒和酷暑中,先後收過雞毛,賣牙刷、搞養殖,十五年時間裡幹過二十多個行業,不僅一事無成,甚至還差點丟了命。那一次養魚時,他被電擊到,燒了3根手指,這個傷疤至今還在。

他是義務貨擔郎,把一根利潤0.0008元的吸管,做到了年產值2億

1991年,樓仲平回到義烏,在親戚幫助下租了一個幾平方的攤位賣吸管。因為吃苦耐勞而且頭腦靈活,他把生意做到了同行中的第一。1994年一次偶然機會,一個企業老闆想把手上的半自動吸管生產線賣掉。樓仲平當機立斷籌了5萬塊錢買了下來。兩間民房加一臺機器,夫妻二人加上一個老父親,廠子開工了,不久後樓仲平給它取名雙童吸管廠。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吸管的原材料價格從4500塊每噸一下漲到近萬元。義烏幾十家生產吸管的企業扛不住壓力,紛紛在產品質量和數量上動起了歪腦筋。包裝上標明是200支的吸管,偷工減料最後裡面只裝了一半,而且質量越做越差,陷入了惡性循環。而同時期的樓仲平卻堅持用好原料,在包裝上明確標明數量,每包只多不少。危機過後,對手倒掉了一大批,而樓仲平的雙童吸管卻越賣越好。

他是義務貨擔郎,把一根利潤0.0008元的吸管,做到了年產值2億

2003年,樓仲平開發日本市場,好不容易聯繫到一個客戶來看廠,結果別人上了個洗手間,連車間都沒進去就走了。日本翻譯告訴他:“你們那麼髒,人家就不看了。”幾番溝通解釋,最後簽到一個單。6個集裝箱運到日本,客人卻投訴裡面發現一根頭髮,採購商要求全檢。

全檢的費用比吸管本身還貴,樓仲平只得在日本就地銷燬產品,還額外支付了17000美金的銷燬費。他氣得吐血,將還未出港的兩個集裝箱運回廠裡,當著所有員工的面,一把火全部燒掉了。從此以後,樓仲平出口的訂單,再沒收到過任何質量投訴。

他是義務貨擔郎,把一根利潤0.0008元的吸管,做到了年產值2億

在其他企業還在想辦法降低吸管價格的時候,樓仲平已經一頭扎進科研當中。他在功能上和外觀上對吸管進行改革,讓吸管不僅僅只是廉價的吸管,還可以是一件藝術品和奢侈品。在3年時間裡,他研究出了37項專利,拿到了全球吸管專利的三分之二。他讓吸管的價值更上一層樓。如今,雙童吸管最高價格可以賣到8塊錢一根。

其實早在2012年,他就意識到白色垃圾已經成為人類公敵,於是研究出以澱粉為原料的可降解吸管。如今歐盟已經禁止塑料吸管,日韓也即將開始“禁塑”,而他的“澱粉吸管”銷量瞬間暴增。現在樓仲平的身家早已經過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