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專注教育45年,國士無雙,卻欠下千元藥費,死後無棺木,無遺產

“從排滿到抗日戰爭,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從五四到人權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他是中國文化界的卓越先驅者,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一生清廉,為人正直不阿。為民族革命,他殫誠畢慮;為民主自由,他竭盡所能;為民主教育,他嘔盡心血。他所提出的“兼容幷包,思想自由”,讓民國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此人便是“人世楷模”——蔡元培。

“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

在蔡元培赴北大上任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北大首開國內大學設科研機構的先河,成立了文、理、法9個研究所。當他所聘請的教授們因語派而產生爭論時,他專門開設一門課程讓這些學者同臺爭論,故而有了這樣一句話:當時的中國有多少學派,北大就有多少學派。他還曾放話:“不管有沒有學籍,都可以來聽課”,以至於北大出現了旁聽生比正式在校生還多的情景。

他所辦的教育,不僅重新構架了中華文化,還對後世的中國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也就算是這樣的能人,在男婚女嫁方面,也與常人一般。從包辦婚姻到婚姻自由,他一生經歷了3次婚姻,他的思想變革可以說與他的人生歷程息息相關,其中便包括了這三段姻緣。

他專注教育45年,國士無雙,卻欠下千元藥費,死後無棺木,無遺產

圖 | 蔡元培

少年得志

眾所周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就蔡元培而言,他既是一匹傲嬌的千里馬,也是一位惜才的好伯樂。

1884年,17歲的蔡元培考中秀才。1889年,22歲的他中舉人,並於次年進京會試考取貢士。若是提起他這取中貢士的經歷,那就說來話長了。

當時,23歲的蔡元培一從會試考場出來,便馬不停蹄地帶著自己謄寫好的文章去給鄉試考官李文田看。李文田一看,便搖頭否決了蔡元培的文章,在他看來,蔡元培所著的八股文在寫法上不合規矩,是不能被取中的。蔡元培一聽,有些許不悅,但也無可奈何,只好收拾行李準備南返。

可就在蔡元培打算歸鄉時,他收到了自己考中貢士的消息。原來,是當時的考官王頌蔚很欣賞蔡元培的文章。與李文田的想法不同,王頌蔚覺得蔡元培的文章頗有一番新意,他說:“則淵博無比,乃並三場薦之,且為延譽”。

於是,在王頌蔚這位伯樂的讚賞下,蔡元培通過了會試。按理說,蔡元培下一站本應是兩個月後的殿試的,可他卻選擇了放棄,放棄這十年寒窗的最後一關,放棄那成為天子門生的最後一步。在其他人看來,蔡元培這一決定著實是愚蠢至極。

可他本人卻不這樣認為,對於放棄殿試的原因,他是這樣解釋的:“因殿試朝考的名次均以字為標準,我自量寫得不好,留待下科殿試。”簡而言之就是:我蔡元培的字寫得不好看,等我回去練一年再來考。

大多數人考試怕的都是自己考不中,腦子所有知識難以應付考試大綱要求,可蔡元培卻是大多數人中的另類,他擔憂的是自己的字,而非學識,果然是少年得志,卓爾不群。

放棄殿試後,蔡元培並沒有忘記當初賞識自己的王頌蔚,他在回家前便去了王府行了拜師和謝師之禮。於一年後,蔡元培在複試上再獲王頌蔚讚譽,順利地通過了殿試,中二甲三十四名進士。

都說“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於蔡元培而言,王頌蔚便是他的伯樂,懂他的詩,懂他的文,懂他的才。而蔡元培,可以說是青出於藍,繼承了王頌蔚的慧眼識珠,一手提拔了許許多多的青年才俊,比如文豪魯迅、新文化運動倡導人陳獨秀、國學大師梁漱溟、教育家羅家倫……

可以說,民國的人才輩出,少不了蔡元培的慧眼識人。

他專注教育45年,國士無雙,卻欠下千元藥費,死後無棺木,無遺產

圖 | 1902年的蔡元培

高山流水

美國哲學家杜威曾說:“世界上著名大學的校長很多,如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等,但還沒有一個校長像蔡元培先生一樣,能對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產生如此大而深遠的影響,先生無愧是培養大師的大師。”

他是培養大師的大師,萬流景仰,人世楷模。

1894年,蔡元培27歲,通過館試的他被授職到翰林院編修。可以說,進了翰林院就等同於有了入閣拜相的資格,蔡元培的未來完全是一片光明。

可偏偏天不如人意,就在這一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清政府損失慘重,再加上後來戊戌變法的失敗,蔡元培頓覺清政府制度的腐朽,接觸了大量西學的他,覺得清政府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不先培養革新之人才”。於是,為了培養有新思想的人才,蔡元培果斷地選擇了辭職,回紹興出任紹郡中西學堂的校長。

他這一舉,無疑是給自己招來了許多謾罵聲,世人都覺得蔡元培不正常,無大志,竟然拋棄大好前程而去小地方當教書的,簡直是浪費才華!可殊不知,謾罵聲越多,蔡元培就越加堅定自己推行新式教育的決心。

為了新式教育改革的成功,蔡元培不僅親自拜訪當地名流,請他們出任教師,還特意組織所有老師編寫《切音課本》等一大批新教材,以及要求學生們養成寫日記,關心時事的習慣,以形成新思想。

就這樣,在蔡元培的帶領下,紹郡中西學堂在短短几年內便成為當時紹興藏書最多、教學儀器設備最好的新式學校,而且,這所學校的學生都是有著新思想的新式人才。其中,便有未來同樣會擔任北大校長的蔣夢麟。

說起北大校長,就不得不提一下蔡元培在時任北大校長時的惜才之舉。

他專注教育45年,國士無雙,卻欠下千元藥費,死後無棺木,無遺產

圖 | 1920年,蔣夢麟、蔡元培、胡適、李大釗(由左至右)在小院門口合影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受命擔任北京大學校長。要知道,在那個時候受任北大校長,可不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畢竟,當時的北大官僚主義作風特別嚴重,不僅教師們是官員,就連學生,都是為了以後能做官才來讀的大學,而上課講的內容,剛好就是為做官服務的,不是講忠君文化,就是忠儒思想。

好在,天降大任於斯人,蔡元培穩穩當當地不辱使命。一上任,蔡元培就主張“思想自由,兼容幷包”,支持新文化運動,提倡學術研究,實行教授治校,勢必將北大改造成為一座“囊括大典,網羅眾家”的學府。

而“網羅眾家”,首先就要廣納人才。這不,世人皆知,蔡元培求賢若渴。

首先,被蔡元培看中的便是陳獨秀。當時,陳獨秀正在創辦《新青年》,並沒有什麼時間去教學,也不想去,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蔡元培的邀請。可蔡元培並不氣餒,他雖然很看好《新青年》這本雜誌,但他更看好身為雜誌主編的陳獨秀。因此,陳獨秀一天不答應,他就一天不放棄,天天搬個小板凳守在陳獨秀家門口。

陳獨秀看蔡元培如此倔強後,非常不解,他覺得“像他這樣一個沒學位,沒資歷,要啥沒啥的窮書生,一個堂堂北大校長為啥非得請我?而且還要我去當北大的文科學長。”可蔡元培就是看中了他,無關學位,無關資歷,僅僅因為他有才能。

看蔡元培如此“三顧茅廬”,陳獨秀不得不拿出正在辦《新青年》一事來推託,誰曾想,蔡元培居然說:“那沒關係,把雜誌帶到學校辦好了。”

在蔡元培看來,為了人才,一切好商量。

除了陳獨秀之外,蔡元培還格外看重魯迅。早在他就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時,他就曾給魯迅伸過橄欖枝。

他專注教育45年,國士無雙,卻欠下千元藥費,死後無棺木,無遺產

圖 | 魯迅先生

那時的魯迅正深陷家道中落的窘境,身為無業遊民的他,不得不前往上海發展。可就算是這般落魄樣的魯迅,蔡元培依舊認為他前途不可估量,於是,他給予了魯迅一份工作,助他出水深火熱之地。

過後,待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時,他又再次聘請魯迅,請他來北大任教。除此之外,蔡元培還在後來擔任國民黨新政府大學院的院長時,專門為魯迅安排了一個“大學院特約撰述員”的職位。可以說,魯迅的文壇領袖之位,多虧了蔡元培的一手提拔。

當然,蔡元培之所以如此做,不僅僅只是愛才,還是因為北大。要想創辦一流的學校,便要從其根本入手,而教師,便是其根之一。不管是大力推薦後起之秀的胡適,還是破格錄取風雲人物羅家倫,蔡元培都是以為北大好和招納賢才的目的出發。

而也正是因為他這樣的思想,當時的北大可謂是百家爭鳴,活力無限,無數顆新星正在蔡元培的指引下,冉冉升起。

他專注教育45年,國士無雙,卻欠下千元藥費,死後無棺木,無遺產

圖 | 1908年蔡元培在德國柏林

伉儷之愛

縱使他是“學界泰斗”,一旦遇上愛情,他不過也只是一介凡夫俗子。

生前,她曾問過一句:人死後之幽靈當居何處?

死後,他在輓聯答道:有子二人,真靈魂所宅耳。

1889年,蔡元培奉父母之命,媒約之言,迎娶舊式女性王昭。雖然蔡元培熱衷西學,提倡新思想,可他也難以避免包辦婚姻。

在和王昭結婚前,蔡元培並不知道她的相貌為人,可以說,結婚那一天,是兩人的初次見面。

身為舊式女子,王昭的行為和思想都比較傳統。她提倡節儉,花錢特別省,性格也很淡泊安靜。可蔡元培就與之相反了,生性豪放的蔡元培從不拘泥於細節,比較大男子主義的他不是很看得慣王昭的一些行為。再加上蔡元培忙於功名和事業,兩人聚少離多,感情並不好,經常會吵起架。

直到1900年,開始思考起女權問題的蔡元培開始審視起自己的婚姻。受西方思想的影響,他提倡男女平等,並寫出了轟動全國的《夫妻公約》。而身為公約的撰寫人,蔡元培必須以身作則,他開始調整自己與王昭的相處模式,以修復感情裂痕,他還告訴好友:“伉儷之愛,視新婚有加焉。”

於是,對於王昭經常稱呼自己為“老爺”,並自稱“奴家”這一習慣,蔡元培決意讓她改正過來,儘管王昭總說:“唉,奴家都叫慣了,總是改不過來呢”。

可惜,就在蔡元培和王昭感情漸漸融洽之時,王昭患上了肝病,半年來常常低燒不退,整日嗜睡,還經常口乾舌燥,可飲水後又馬上吐出來。而忙於辦學的蔡元培只能在異地乾著急,無法陪在王昭身邊。

於同年6月5日,王昭因病逝世,年僅35歲。對於愛妻的離世,蔡元培傷心欲絕,自責道:“早知君病入膏肓,當屏絕萬緣,常相廝守,已矣,如賓十年,竟忘情乃爾耶?”

十年婚姻,彈指一揮間。

他專注教育45年,國士無雙,卻欠下千元藥費,死後無棺木,無遺產

圖 | 坐者為英俊的蔡元培

情投意合

自王昭逝世後,前往蔡家上門提親的媒婆可謂是絡繹不絕,有待嫁女兒的人家都想要蔡元培這個新晉名流來當女婿。

蔡元培看多了媒婆們那提親的陣仗,越發覺得煩擾,因此,他寫下一則徵婚啟事,條件有五:

一、是不纏足的女性

二、是識字的

三、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

四、如果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

五、意見不合可以離婚

這徵婚啟事一出,媒婆們個個都退避三舍,還了蔡元培一個清淨。據說,當時紹興城內有一位專講程朱理學的老先生認為蔡元培這擇偶條件是“叛道離經”,“淆亂綱常”,為此,這老先生還特地坐轎子跑去和他辯論。因為辯不過蔡元培,他還嘆道:“子不可教也!”

或許,在當時的人們眼裡,哪都找不到符合這樣條件的女性。誰曾想,緣分說來就來,蔡元培剛好就撞上了。

1901年,蔡元培在餘杭辦學時,應朋友邀請去其家中做客。在那裡,蔡元培被一幅工筆畫所吸引,一經打聽便知曉其作者是江西大名士黃爾軒的千金黃仲玉,湊巧的是,黃仲玉完完全全符合蔡元培的擇偶標準。

許是命中註定,天降奇緣,兩人在朋友的介紹撮合之下,很快就在一起了,並於1901年11月22日在杭州結婚。

說起蔡元培和黃仲玉這婚禮,可謂是格外有創意,他們以開演說會的形式代替了鬧洞房。據說,蔡元培的好友陳介石在那晚特地引經證史,說起男女平等的理論,而另一位好友宋平子則拿新婚夫婦來做了個例子:“倘若黃夫人的學行高出於蔡先生,則蔡先生當以師禮待黃夫人;反之,若黃夫人的學行不及蔡先生,則蔡先生當以弟子視之,何從平等呢?”

對此蔡元培答道:“就學行言,固然有先睛之分;就人格言,總是平等的。”一字一句,有理有據,眾人皆心服口服,鼓掌贊同。

他專注教育45年,國士無雙,卻欠下千元藥費,死後無棺木,無遺產

為了在婚姻中貫徹男女平等,蔡元培婚後每次寫信給黃仲玉時,都會寫上她的姓氏,而非“蔡夫人”也非“蔡黃仲玉”。而黃仲玉也全力支持蔡元培的事業,不僅支持他開辦愛國學社與愛國女學,還親自上陣,幫他負責女學的教育課程。就連後來蔡元培到歐洲遊學以及因出任北大校長一職而被軍閥威脅時,黃仲玉也陪著他一起,同富貴共患難。

而且,在黃仲玉的陪伴下,蔡元培已經從最初的大男子主義徹底變成了追求男女平等的民主鬥士了。可惜的是,紅顏早逝。

1920年9月,就在蔡元培準備赴歐美考察教育時,黃仲玉抱病在身,腹部經常脹痛,身體時而不適時而健康。蔡元培見此狀況,本來是想放棄歐洲之行的,可黃仲玉卻不同意了,她不希望因為自己而拖慢了蔡元培的大業,她也不希望因為自己,而毀了丈夫的心血。於是,蔡元培只好聽黃仲玉之言,按原計劃出行。

可是此去時間漫長,蔡元培依舊放心不下黃仲玉。在乘船赴法的第五天,他還專門致電蔣夢麟詢問黃仲玉的病情,雖然蔣夢麟告訴他情況還好,但蔡元培只當那是安慰,經歷過一次逝妻之痛的他,不敢再以樂觀心態看黃仲玉的病情。

因此,到達法國後,蔡元培又致電給李石曾,得到的回應則是“久不得復”。對此,蔡元培心中不由得越發擔憂起來,可他又不得不繼續他的行程,直至收到黃仲玉的噩耗。

1921年1月9日,蔣夢麟致電報給蔡元培,告訴他黃仲玉已於1月2日病逝,享年45歲。

一時之間,蔡元培悲痛欲絕,卻無法立即回去,只好先作《祭亡妻黃仲玉》一文,以洩傷心之情。他除了讚揚黃仲玉“善書、善畫、善為美術之天才,孝於親,睦於弟妹,慈於子女”之外,還在文中寫了自己將會為她做的事情:“汝所愛者,威廉也,柏齡也……我回國以後,必躬自撫養,使得受完全教育,為世界上有價值之人物,有所貢獻於世界,以為汝母教之紀念。”

黃仲玉“愛他以德,無微不至”,而蔡元培能為她做的只有完成她生前未盡之事,以及等待那“地下聚首之日”。

他專注教育45年,國士無雙,卻欠下千元藥費,死後無棺木,無遺產

與君相知

年過半百,他於人海中,再次邂逅命中之人,他說:“惟卿第一能知我。”而她則答:“天荒地老總不磨”。

1921年蔡元培歐美考察之行結束,剛踏上故土便被昔日故友徐仲可邀請去赴宴。表面上為宴會之邀,實則是詢問蔡元培的續娶之意。

茶餘飯後,徐仲可一直在遊說蔡元培應當找個人照料自己,蔡元培聽多了又不勝其煩,不予回應。然而,沒過幾日,徐仲可又約蔡元培會面,聊的還是那話題,蔡元培為了耳根清淨,再次提出自己的擇偶條件:

一、本人要具備相當的文化素養;

二、年齡略大;

三、熟諳英語而能成為研究助手者。

與以往他人聽到條件後的退避三舍不同,徐仲可聽完後反而一臉燦爛,還給蔡元培增多了幾個條件,他說:“沒問題,沒問題,並且我還可以給您增補幾個條件:第四是賢惠且極富愛心;第五相貌可人,親切,勤勉;第六……”

蔡元培沒想到徐仲可的人選竟如此符合自己的標準,便隨了他的意,開始詢問起對方的籍貫。這一問,他才發覺,原來徐仲可口中之人便是自己很看好的學生——周峻。

他專注教育45年,國士無雙,卻欠下千元藥費,死後無棺木,無遺產

周峻雖然比蔡元培小了24歲,可卻仰慕了他十年之久,還曾立誓不嫁。這不,若是沒有遇上蔡元培續娶,33歲的她仍然待字閨中。

於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和周峻舉行了在蘇州舉行了婚禮,簡樸,卻十分新式。為了不讓人詬病兩人的年齡之差,蔡元培還在婚禮上詳細說明了兩人結婚的原因:

“一、我年已五十七,且系三娶,所欲娶者為寡婦,或離婚之婦,或持獨身主義而非極端者,惟年齡須在三十歲以上;二、我熟悉德文,略通法文,而英文則未嘗學好,故願娶一位長於英文的女子;三、我不信宗教,故不欲以宗教中人為妻;四、我嗜好美術,尤願與研究美術者為偶;五、我既辭去北京大學校長,即將去比利時或瑞土繼續求學,有志願留學歐洲的女子,有所歡迎。再是,希望是原有相應認識者。恰巧,周峻女士年三十三,原上海愛國女校畢業,曾改名為周怒清,有反清革命思想,學英文多年,非宗教中之人,亦嗜美術,油畫作品有相當水平,有志遊學。介紹人徐仲可先生認為周峻是一位‘才、學、識三者具備之閨秀也’。”

這一字一言,著實讓人難以找出其不妥之處,在場之人紛紛獻上祝賀的掌聲。

他專注教育45年,國士無雙,卻欠下千元藥費,死後無棺木,無遺產

婚後,蔡元培和周峻的感情也十分融洽。一旦蔡元培外出辦事,他都會做到每天寄信給周峻,而周峻,擅長油畫的她則常常為蔡元培描摹全身像。至於日常閒暇時,兩人經常會吟詩作對,在彼此的生日會上,還互贈起賀詩,格外有趣。

到了晚年後,周峻對蔡元培更是十分愛護,有時在客廳坐著坐著,會跑進臥室拿大衣出來給蔡元培披上。若是蔡元培想出門散步了,她還會先去查看室外氣溫,給蔡元培整理好衣服,偶爾也會陪著他一起外出,可以說是形影不離。直到蔡元培病逝,周峻依舊伴隨其左右。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逝世,享年72歲,世上再無他這般大師級的人物。

他專注教育45年,國士無雙,卻欠下千元藥費,死後無棺木,無遺產

圖 | 蔡元培與夫人周峻

蔡元培的一生,可以說是完全獻給了中國的教育。他嘔心瀝血辦學,倡導“學為學理,術為應用”,“學為基本,術為枝葉”的觀點,其勳勞卓著。可也就是這樣一位偉人,在生前還欠著醫院千餘元費用,死後既無遺產,也無棺木錢,僅僅只有一句遺言:“科學救國,美育救國……”

國士無雙,縱使他已離世近80年,但他依舊是北京大學永遠的校長,依舊是“學術”與“自由”之風的領頭人。

文 | 千拾

圖片參考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