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的分裂,是俄羅斯導致的嗎?

姚振博


這個事情有點複雜,其實這兩家都是表兄弟。

曾經有一回。烏克蘭議員提議讓俄羅斯改名為“莫斯科維亞”,而“俄羅斯”這個名字是屬於烏克蘭的。

(烏克蘭議會日常,交手雙方是烏共產黨跟烏自由黨議員,從出拳上,我似乎可以分出其黨派)

估計普京大帝的表情是這樣的。

但這個提議是不是信口開河呢?

還真的不是,這要從烏克蘭跟俄羅斯之間的歷史說起。

在公元862年,在中國大概是唐末黃巢起義那段時間。斯拉夫人陷入了內亂,他們決定請一個人過來主持公道。

這個人就是諾曼人留裡克,這位仁兄帶著兵馬來的,來了之後,就把不服的全打服了,然後建立了一個以斯拉夫人為主的國家:羅斯王國。

這等於外族入侵嘛,不過,據介紹這位留裡克最後被同化了,王室成員都採用斯拉夫名。

而到了第二代,羅斯王國進行了擴張,最終把首都搬到了現在烏克蘭的首都基輔。羅斯王國由此稱為基輔羅斯,這時候還沒有莫斯科什麼事。

從此以後,斯拉夫人就此團結在基輔周圍,就像童話裡說的,過得幸福的生活,直到蒙古人來了。

蒙古的欽察汗國西征,打敗了羅斯人,從此,羅斯就等於滅國了,基輔也就成為蒙古人的收藏品。

自從成吉思汗暴走之後,就歐亞大陸一片汗了。

就像中國的五胡亂華一樣,有一部人就開始遷走,有一些羅斯人往北遷,最後有一支在莫斯科發家,建立了莫斯科公國,最終還打敗了欽察汗國。

最後,莫斯科公國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自稱全俄羅斯沙皇,國名也變成了“沙皇俄羅斯”。

所以,俄羅斯其實是從羅斯分出去的,俄羅斯的根在羅斯這裡,也就是在基輔這裡。

而在基輔人的眼裡,他們的文化才是最正宗的,包括語言,宗教甚至血統。

這裡只說一點,俄羅斯其實是一個混血民族,是西方的斯拉夫人與蒙古人的結合,所以有一個說法,剖開一個俄羅斯人,裡面就藏了一個黃種人。

我詳細看了一下烏克蘭美女

再觀察了一下俄羅斯美女

果然,俄羅斯的有東方氣息一些。

其實,還有一個國家認為自己才是最正宗的羅斯人,這個國家就是白俄羅斯。白俄羅斯的意思就是純的羅斯人。

(據說白俄羅斯美女是白俄羅斯的戰略資源,要出國,必須拿到特別的證書,也就是嚴禁“出口”)

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其實都是基輔羅斯的三大分支。

而俄羅斯這個詞可以說是從基輔羅斯發展而來的,所以佔據基輔的烏克蘭雖然被稱為小俄羅斯,但他們不想做小了,他們認為自己佔有基輔,就更有資格繼承這個詞。這跟中國的中原人宣稱他們才是正宗是一樣一樣的。

而現在的俄羅斯人最好稱為莫斯科維亞,也就是莫斯科人。

烏克蘭的議員宣稱,俄羅斯說自己是俄羅斯,是在向烏克蘭展示一種“不友好的帝國政治”。

這是兩國的淵源,再看兩國的現狀。

大家都知道在2014年發生了一次事情,烏克蘭克里米亞共和國發起了一個公投,就留在烏克蘭還是加入俄羅斯進行表決,最終結果,超過百分之九十多的公民投票願意加入俄羅斯。

為什麼烏克蘭這個地方的人要加俄羅斯呢?

這其實不只是俄羅斯跟烏克蘭的問題,而是老蘇聯留下來的系列問題中的一個。

我們先看一下克里米亞這個地方。

這裡原本叫克里米亞汗國,是蒙古人建立的汗國。當年蒙古帝國橫掃歐亞,留下了四大汗國。當時的莫斯科公國就是蒙古汗國的附庸。而此後俄國開始了逆襲,通過怒懟四大汗國,吞食四大汗國的地盤成為歐亞大國。這其中克里米亞汗國就是其吞併的對象之一。克里米亞汗國原本是金帳汗國分裂出來的地盤之一,先是被奧斯曼帝國征服,而在俄國打敗奧斯曼帝國之後,克里米亞汗國歸屬於俄國。後面自然也是蘇聯的領土。

到了1954年時,蘇聯決定把這塊地劃歸烏克蘭管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一年是俄羅斯與烏克蘭合併三百週年。

這個事情關乎到一個內鬥,就是斯拉夫人的內鬥,斯拉夫分為東斯拉夫、西斯拉夫、南斯拉夫。

東斯拉夫就是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因為最開始以基輔為中心,所以也叫基輔羅斯。俄羅斯常被稱為大熊,烏克蘭稱為二熊,白俄羅斯稱為三熊。這三熊後面當然分家了,到了三百年前,二熊烏克蘭突然向大熊求援。

原來,那會烏克蘭被另一斯拉夫統治著,就是西斯拉夫的波蘭。烏克人不堪壓迫,發動起義,被鎮壓後就向大熊發出求救信。俄國當時正是強大的時候,抓住這個機會出兵,跟烏克蘭(主要是東部的哥薩克人)締結聯盟。最後連波蘭也瓜分了,烏克蘭當然就納入到了俄羅斯帝國之內。

這是他們合併的事情,三百年後,蘇聯決定把克里米亞劃到烏克蘭加盟國內。為什麼這樣幹呢?一是烏克蘭對俄國有大貢獻,要人有哥薩克騎兵,要糧就給糧,搞得擁有世界最大沃土之一的烏克蘭還爆發大饑荒。

俄羅斯人可能覺得還是虧欠烏克蘭人。

另一個原因,也是要在烏克蘭內放進一個俄羅斯人為主的區域,使得這個加盟國能夠多融合一下。

這一劃當時覺得問題不大,畢竟都是一個大家庭嘛,不過是把東西從一個房間搬到另一個房間。但蘇聯解體,大家分家,這個問題就是問題了。

克里米亞成為了烏克蘭的領土。如果烏克蘭還像白俄羅斯一樣,緊緊跟著俄羅斯大哥的腳步,那問題也不大,偏偏烏克蘭開始靠向北約,跟老大哥開始離心。這當然不能忍。

克里米亞就成了俄羅斯關注的地點。

克里米亞公投加入俄羅斯,原因也很簡單,這裡的俄羅斯人佔多數,烏克蘭人很少,不足十分之一。而且這塊地方原是福地,影響發展的因素就是不穩定,與其夾在烏克蘭跟俄羅斯中間,不如找個大腿抱。所以,絕大多數人同意回到俄羅斯。

另外,可能還有一個很隱秘的原因,當年的克里米亞汗國的經濟支柱很特別:抓奴隸。他們經常抓烏克蘭人當奴隸賣掉。那留在烏克蘭,這些歷史老問題總是很尷尬的。

這是克里米亞的問題,但這個問題不是特例,而在很多前蘇聯加盟國都有。因為在很多加盟、後面又獨立的國家中,都有俄羅斯人為主的州。這些地方,也是其國比較敏感的地方。

比如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他們以前就是蘇聯加盟國。是獨立後,跟俄羅斯保持距離最堅決的三個國家,也沒有加入後面的獨聯體,甚至要修長城跟俄羅斯隔開,他們的國家也是相當富裕的。但是,他們國家也有大量的俄羅斯人,比如愛沙尼亞,俄羅斯人就佔了百分之二十五。

還有一個國家,可能也面臨著烏克蘭的問題,這就是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但他的很多領土原本也不是自己的,而是俄羅斯均過來的,像哈薩克斯坦內的一個湖:巴爾喀什湖,原本是中國跟俄國的界湖,清後期被俄國划走了,但現在成了哈薩克斯坦的湖。還有哈薩克斯坦的北部地區,原本也是俄國人為主的區域,都是在蘇聯大家庭時分到了哈薩克斯坦。蘇聯解體,這些地方當然就是哈薩克斯坦的。

蘇聯的想法,當然是為了促成哈薩克斯坦的俄羅斯化,這個效果當時很好的,哈薩克斯坦一度以俄語為主,很多地區也是俄羅斯人為主。

分家後,哈薩克斯坦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就想了一個辦法:遷都。

哈薩克斯坦把首都從當時繁華的阿拉木圖遷到北方的阿斯坦納。

阿斯坦納當時就是一個邊疆城市,以前是俄國的勞改營所在地,以前叫阿克莫拉,是白色墳墓的意思。這裡除了偏僻,還特別的冷。一年有半年溫度在零度以下,三個月時間都在零下十度,最冷是零下四十度,是世界上最冷的首都。當時說要遷都,哈薩克斯坦一半的公務員離職,不要工作也不去阿斯坦納。

可為什麼要遷呢?就是因為阿斯坦納以及附近地區是俄羅斯人為主,想像一下,要是以後還是俄羅斯人為主,沒事還好,要是有點事,萬一這個地方的人也要公投回到俄羅斯呢?於是,哈薩克斯坦決定遷都。遷都後,這裡成為了大城市,哈薩克人跟著來到這裡,成為了主要人群。北方地區的哈薩克人多了,自然就解決了類似克里米亞的問題。

這樣看來,哈薩克人還是很聰明的,現在哈薩克斯坦可是一個富裕又安寧的國家,國民收入比中國要高,加油也便宜,只有中國的一半,全民十一年免費教育,是全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腦洞歷史觀


烏克蘭的分裂,是俄羅斯導致的嗎?

對此“大正”認為烏克蘭分裂這個鍋甩給俄羅斯,俄羅斯表示不背,烏克蘭今天四分五裂的完全是自己一步步的作死造成的,誰都怪不著。俄羅斯只是在烏克蘭作死的過程中拿回曾經屬於自己的東西(2014年俄羅斯出兵佔領克里米亞)。



說烏克蘭一步步作死導致分裂的理由:

(一)烏克蘭從前蘇聯獨立,家底非常豐厚,但慢慢敗光。

上個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後,原來15個加盟國紛紛獨立,而蘇聯留下來的遺產,除了俄羅斯外,烏克蘭就是最大收益者,烏克蘭在蘇聯的框架下,領土擴大了不少,西部烏克蘭有著原來波蘭的領土,東部烏克蘭有著原加盟國俄羅斯聯邦的領土,包括克里米亞半島也是在蘇聯時期,從俄羅斯聯邦划過來的。

烏克蘭因為豐富的煤鐵資源,被蘇聯重點建設成大型的重工業基地,可以製造各種先進武器,還擁有可以製造航母的造船廠,另外還擁有核武器,可以說烏克蘭是最被蘇聯眷顧的加盟國,獨立後也是最賺便宜的國家。

烏克蘭如此豐厚的家底,如果上臺領導人非常睿智的話,努力融合東西烏克蘭,好好治理烏克蘭,烏克蘭定能一躍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強國,在世界上也是一個有核的軍工大國。

但事與願違,烏克蘭上臺領導人在這幾十年裡來回瞎折騰,特別是被西方忽悠的找不著北了,核武器銷燬了,與俄羅斯出現一樣的狀況,寡頭橫行,烏克蘭的軍事工也在折騰中慢慢凋零,最終烏克蘭內部矛盾大起,分裂不可避免。

(二)經濟寡頭變身政治寡頭,烏克蘭被這些封建寡頭所割裂。

烏克蘭上臺這些領導人,原本就是東部或者西部的經濟寡頭,在某一個地方擁有類似封建領主式的影響力,在經濟控制足夠強的時候,開始謀奪烏克蘭的政治權利,為擴大瓜分烏克蘭國家利益服務,早期以尤先科、季莫申科與亞努科維奇為代表,三個勢力在烏克蘭政壇上演“三國演義”,後來三人都不行了,亞努科維奇政權也被政變推翻,受美國支持的波羅申科上臺出任烏克蘭總統,而波羅申科也是烏克蘭經濟寡頭之一,巧克力大王。

所以說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後好運就走到頭了,上臺的領導人都是為自己謀利的封建寡頭,沒有一個為著烏克蘭這個國家整體考慮的,一系列愚蠢的政策,導致國內矛盾愈演愈烈,最後走向分裂也是必然結果,正如烏克蘭前總統庫奇馬所說“烏克蘭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只是一個地圖拼湊出來的國家,烏克蘭領導人胡搞也印證了這一點,分裂也和俄羅斯沒有太大的關係。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烏克蘭的分裂是烏克蘭內部原因和國外勢力干預的共同結果,並不單純只是因為俄羅斯而導致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俄羅斯的行為也是促使烏克蘭加速分裂的原因之一。

歷史上烏克蘭民族和俄羅斯民族同根同源,二者的早期歷史都起源於公元882年建立的東斯拉夫人國家基輔羅斯。導致烏克蘭和俄羅斯走上各自不同的發展道路的是蒙古西征:當時基輔羅斯絕大部分領土都被西征的蒙古人佔領,只有西南邊陲的加利西亞一沃倫公國在波蘭等國支持下保持著獨立,恰恰正是這個加利西亞一沃倫公國在日後逐漸演變出烏克蘭。事實上烏克蘭在古羅斯語中的意思是邊地,意指烏克蘭位於昔日基輔羅斯國家的邊陲地區。1480年莫斯科大公國脫離蒙古人的統治並逐漸征服其他羅斯公國,於是以莫斯科大公國為基礎合併其他羅斯國家逐漸演變成今天的俄羅斯民族。而這時的烏克蘭還處於波蘭的統治之下,隨著俄羅斯的崛起烏克蘭就一直處於俄羅斯和波蘭的爭奪之下。1648年春烏克蘭爆發了波格丹·赫米爾尼茨基領導的反波蘭起義,1653年沙俄應赫米爾尼茨基之邀以保護和支持烏克蘭為名向波蘭宣戰。1686年沙俄在驅逐波蘭人後宣佈合併烏克蘭。從此烏克蘭就開始被俄羅斯統治,但烏克蘭人內心深處始終認為自己才是繼承了古羅斯民族的正統,而俄羅斯則是高度蒙古化的民族。烏克蘭這種民族自尊心使其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始終處於一種糾結狀態。

由於歷史上烏克蘭曾分屬波蘭和俄羅斯統治的原因導致西烏克蘭受西方文明影響較深並生活著大量信奉天主教的波蘭等族裔;而東烏克蘭則表現出明顯的親俄意識。事實上在烏克蘭東部生活著佔烏克蘭總人口17%的俄羅斯族,他們早就對烏克蘭表現出來向西方靠攏的跡象深感不滿。烏克蘭國內的民族分裂在克里米亞問題上表現得更為明顯:克里米亞的250萬人口中俄羅斯族裔佔60%,而烏克蘭人只佔約24%,這使當地表現出明顯的親俄心態。自烏克蘭獨立以來就面對在俄羅斯和西方勢力之間選邊站隊的問題,而這一外交政策的選擇也同烏克蘭國內的民族問題糾結在一起: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東部等俄語人口聚居地區普遍表現出明顯的親俄心態,而西烏克蘭地區則表現出向西方靠攏的跡象。

隨著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蘇東劇變中以蘇聯為核心的華約組織的消亡作為其戰略對手的北約的勢力得以擴張:1990年9月24日民主德國國家人民軍正式退出華約組織,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後北約和華約的分界線由以前的東西德分界線推進至德國波蘭邊境線。1991年7月1日華約正式宣佈解散。1993年3月北約首先將捷克、匈牙利和波蘭三個前華約成員國吸納為會員。2002年11月21日北約布拉格首腦會議達成了第二波的東擴決定:接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7個國家加入北約——在這其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六國都是前華約成員,尤其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更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這意味著西方勢力的擴張已逼近到俄羅斯的家門口。2008年4月北約布加勒斯特峰會同意克羅地亞和阿爾巴尼亞加入北約。2017年6月5日黑山正式成為北約第29個成員國。西方勢力的東擴一直是兩條腿走路:一條是北約這一政治軍事組織,另一條則是歐盟這一經濟組織。和北約一樣歐盟也進行了持續的東擴:2004年5月1日馬耳他、塞浦路斯、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十國正式加入歐盟,這其中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八國均為前東歐陣營成員。2007年1月1日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兩個前東歐陣營的成員正式成為歐盟成員國。2013年7月1日克羅地亞正式成為歐盟第28個成員國。

北約和歐盟在完成上述東擴目標後進一步將目光鎖定在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試圖以此進一步擠壓作為戰略對手的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與此同時烏克蘭國內的親西方勢力趁機抬頭:2004年作為烏克蘭國內親西方勢力代表的尤先科在烏克蘭總統大選中勝出,烏克蘭開始執行親西方的外交路線,這引起了烏克蘭東部親俄勢力的不滿。另一方面烏克蘭國內的親西方勢力試圖以全盤西化的方式對國家進行改革,然而西化改革在烏克蘭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最終並未能解決烏克蘭面臨的實際問題。於是在2010年,作為烏克蘭國內親俄勢力代表的亞努科維奇上臺執政,烏克蘭的外交路線隨即由親西方180度地轉向親俄,這自然又引起了親西方的烏克蘭西部地區民眾的反對。2014年2月亞努科維奇遭議會彈劾而被罷黜總統職位,取而代之的是親西方的波羅申科。波羅申科一上臺就已強硬的姿態表示:自己的目標是加入歐盟和北約。

對俄羅斯而言: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既是其戰略縱深空間,也是傳統的市場範圍,涉及俄羅斯的國防安全和經濟安全。烏克蘭在前蘇聯結盟共和國中更是顯得尤為重要——烏克蘭在地理位置上直接毗鄰俄羅斯中心腹地,又扼守俄羅斯進出黑海的要道,更何況俄羅斯民族的發源地還是烏克蘭境內的基輔羅斯,無論從民族情感或是地緣戰略上而言:俄羅斯都無法接受烏克蘭倒向西方的潛在可能。這意味著俄羅斯將千方百計阻止烏克蘭倒向北約和歐盟以免對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和傳統市場造成進一步的擠壓。這時烏克蘭國內民族的分裂問題恰好為俄羅斯干預烏克蘭局勢提供了機會:2013年11月底在矛盾持續日積月累的發酵之後烏克蘭國內的親俄勢力和親西方勢力之間終於爆發大規模衝突,到了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地區舉行公投宣佈加入俄羅斯聯邦,俄羅斯隨即接收了克里米亞地區。同年5月11日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舉行公投,宣佈成立“人民共和國”,至此烏克蘭已處於分裂狀態。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有關烏克蘭危機因何而起、克里米亞是迴歸還是被佔領的問題,有很多爭議。但從蘇聯解體後烏俄關係發展的過程以及兩國在黑海艦隊財產劃分、塞瓦斯托波爾海軍基地歸屬及租借關係的確認來看,俄羅斯最初並沒有重新取得克里米亞所有權的想法,也不希望破壞與烏克蘭的關係。

事實上,克里米亞公投回歸、頓巴斯地區宣佈獨立,更多的是美國為首的西方不顧俄羅斯強烈反對堅持北約東擴、在冷戰之後繼續推行冷戰策略遏制和擠壓俄羅斯的結果,是烏克蘭親西方政客不顧民族感情、國家利益,實行向西方“一邊倒”外交政策、讓俄羅斯感到無路可退而被迫採取行動的惡果。

烏克蘭在東部展開軍事行動

1. 在俄羅斯電視臺拍攝的紀錄片《克里米亞:迴歸祖國之路》中,普京這樣闡述俄羅斯當時做出接收克里米亞迴歸決定的過程:

烏克蘭的局勢非常嚴峻,時任合法總統亞努科維奇面臨生命威脅,俄羅斯應其請求組建特別行動小組展開營救,同時制定了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的目標——克里米亞問題的決定權掌握在當地居民手中,如果他們謀求在自治條件下留在烏克蘭,那麼俄羅斯將尊重他們的意志;如果他們做出另外的決定、即迴歸俄羅斯,那麼俄羅斯就不會拋棄他們。

2014年3月18日克里米亞領導人與普京在克里姆林宮簽署克里米亞加入俄聯邦條約

普京強調:烏克蘭極端分子針對克里米亞俄族居民的暴徒不斷升級,克里米亞居民的處境非常艱難。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產生了不能拋棄他們、不能讓他們身陷苦難之中的想法。

2. 蘇聯解體之後,雖然在黑海艦隊財產劃分上確實出現過分歧,但俄羅斯當時並未就克里米亞向烏克蘭提出領土要求,儘管深知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俄羅斯選擇租借塞瓦斯托波爾,同時開始在黑海東岸的新羅西斯克為黑海艦隊建設新基地以防萬一。

1997年5月31日,在烏克蘭已經開始接近北約的情況下,俄烏兩國還是簽署了《友好合作與夥伴關係條約》,兩國議會分別於1998年1月14日和12月25日予以批准。2008年,該條約自動延期十年。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右)與烏克蘭總統庫奇馬

在庫奇馬擔任總統期間,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關係是既有分歧也有合作,總體上甚至還保持著傳統的“兄弟友情”,至於民間、特別是烏克蘭東部與俄羅斯之後,就更難分彼此了。但這種局面在後庫奇馬時代發生了轉變。

在2004年年底的總統選舉中,“美國女婿”尤先科和“美女政治家”季莫申科在西方勢力的扶植下,通過“橙色革命”推翻了親俄政治家亞努科維奇勝選的結果,成為烏克蘭新的總統和總理。在尤先科任內,烏克蘭推行親西方路線,並且明確謀求加入北約。尤先科(右)與季莫申科在集會上

與此同時,尤先科於2005年4月17日表示,將重新考慮俄羅斯黑海艦隊在塞瓦斯托波爾的地位問題;烏克蘭外長塔拉修克的立場更為明確:相關協議於2017年到期之後不會延長。這也就意味著,從2017年之後烏克蘭不會再將塞瓦斯托波爾軍港租借給俄羅斯。2006年,尤先科下令開始為俄艦隊撤離做準備。

3. 在親俄的亞努科維奇於2010年捲土重來贏得大選之後,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係大為改善。2010年4月21日,俄烏兩國總統簽署《哈爾科夫協議》,同意將俄租借克里米亞各軍事地基期限在2017年到期後延長25年、之後可以再延長5年(即2043-2047年)。

與此同時,烏克蘭也調整了與北約和歐盟的關係,明確在俄黑海艦隊存在於克里米亞期間不會加入北約。作為回報,俄羅斯則同意以相對優惠價格向烏克蘭供應天然氣,並承諾向烏克蘭提供大規模直接經濟援助。

2013年11月21日,烏克蘭政府推遲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一切因此而改變:首都基輔和其他城市發生大規模抗議,對推遲協議簽署的不滿迅速演變成反總統和反政府活動。隨著政治危機的不斷升級,烏克蘭議會於2014年2月22日罷免了亞努科維奇的總統職務,後者視此舉為“國家政變”,俄羅斯也質疑烏議會決定的合法性,並於2月23日召回了駐基輔大使。2月27日,亞努科維奇請求俄羅斯領導人保障其人身安全。

烏克蘭新政府的反俄立場助長了境內針對俄族居民的民族主義極端活動,導致俄族人聚居的東南部地區(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拒絕服從基輔當局,開始自治、自衛。矛盾最終發展成武裝衝突。在克里米亞則舉行了全民公投,並於3月18日在克里姆林宮簽署了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協議,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4. 烏克蘭局勢惡化是美國西方長期不顧俄羅斯反對堅持東擴並扶植反俄勢力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烏克蘭各派政治勢力不能正確處理與俄羅斯和美國關係造成的惡果。

北約經常與烏克蘭和其他東歐國家舉行聯合軍演

美國並未蘇聯解體放棄冷戰思維,反而繼續保持遏制與擠壓,不斷挖俄羅斯的牆角。早在烏克蘭之前,西方已在格魯吉亞策動“顏色革命”;在烏克蘭之後,美國又開始在東歐地區駐軍,美其名曰“保障安全”,實質卻增加了地區不穩定因素。

烏克蘭地處西方與俄羅斯兩大利益集團之間,在西方與俄羅斯關係緊張的情況下,最好的選擇應該是保持“中立”,而不是與其中任何一方關係過於接近。如果處理得當,可以充當雙方溝通的橋樑,扮演重要的平衡角色。反之,則可能成為雙方對抗的橋頭堡,進而在對方的反擊中首當其衝。

當然,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過程中的應對也有失誤,並且也因此推動了烏克蘭反俄情緒的升溫。但客觀上說,俄羅斯在西方的攻勢面前一直局面被動,接受克里米亞迴歸是無奈之舉,也是必然的自救手段。


Andrei青山碧水共雲天


這個問題讓烏克蘭非常尷尬。

作為歐洲名副其實的糧倉,烏克蘭有著極其輝煌的歷史,蘇聯解體後,其軍事實力一度排名世界前三。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歐洲大國,卻在今天走向了四分五裂行將崩潰的局面。

很多人說,俄羅斯是烏克蘭分裂的罪魁禍首,尤其是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的爆發,推倒了烏克蘭分裂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但地球人都知道,烏克蘭的分裂,本質上是因為烏克蘭極端尷尬的地理位置,俄羅斯在某種程度上只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因為烏克蘭西向西歐、東靠俄羅斯、南望土耳其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烏克蘭特立獨行的歷史,並直接影響了今日烏克蘭的內外政策,成為烏克蘭分崩離析悲劇的根源。

作為東斯拉夫民族的起源地,烏克蘭的前身基輔羅斯是整個東斯拉夫文明的源頭。而從12世紀開始,東斯拉夫民族逐漸分裂為俄羅斯、烏克蘭和白羅斯三個支系。

隨著蒙古第二次西征對基輔羅斯的征服,烏克蘭東西部開始走向不同的道路。

包括基輔在內的烏克蘭東部地區,在金帳汗國的統治下,和俄羅斯民族一道,擁有了鮮明的蒙古化特徵。

而第聶伯河以西地區,由於距離西歐較近,因此和白羅斯一道,不斷遭受日耳曼人和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14世紀起則陸續成為立陶宛大公國和波蘭等國的一部分,在波蘭和立陶宛合併後,西烏克蘭又成為波蘭立陶宛聯邦的組成部分。

烏克蘭的東西撕裂,就是在這一時期埋下的禍根。

1654年,東烏克蘭哥薩克首領赫梅利尼茨基與沙俄簽下《佩列亞斯拉夫和約》,標誌著東烏克蘭和俄羅斯正式結盟,第聶伯河以東地區成為俄羅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東烏克蘭和俄羅斯結盟後,為有效控制東烏克蘭,俄羅斯除割取東烏克蘭周邊大片土地,極力壓縮其生存空間外。還在東烏克蘭地區大量移民,不斷提高俄羅斯裔的人口比例,推動了東烏克蘭地區的俄羅斯化。

隨著俄羅斯實力的不斷增強,以及波蘭立陶宛聯邦和奧斯曼帝國的不斷衰落,俄羅斯將勢力不斷向西擴張,並在1795年佔領了除加利西亞以外所有的今烏克蘭領土。

但由於西烏克蘭靠近西歐的地理位置,使俄羅斯難以在第聶伯河以西進行民族改造。加上此時的沙俄相比於西歐列強而言實力較弱,因此不可能鞏固對第聶伯河以西地區的佔領,因此西烏克蘭地區保留了鮮明的西歐特徵。

1917年,沙俄在一戰的硝煙中徹底崩潰。十月革命後,為鞏固革命成果,列寧力排眾議,與德國簽訂了屈辱的《佈列斯特和約

。除了60億馬克的鉅額賠款,蘇俄還不得不承認烏克蘭等的獨立,使蘇俄喪失了32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5000萬居民。

雖然1918年德國戰敗後,蘇俄旋即撕毀合約,並派兵奪回割讓的土地,但由於1920年蘇波戰爭的失敗,蘇俄未能奪回西烏克蘭和西白羅斯地區,烏克蘭在事實上被再次分裂。

直到1939年8月23日蘇德簽訂《互不侵犯協定後,兩國在瓜分東歐勢力範圍問題上達成默契。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後,蘇軍隨即於9月17日出兵波蘭東部,奪回西烏克蘭和西白羅斯地區,將國界推進到一戰前的寇松線,至此烏克蘭終於統一。

但因歷史原因造成的民族隔閡,卻使烏克蘭平靜的外表下暗流洶湧,尤其是烏克蘭統一後的蘇聯時期。

雖然烏克蘭同俄羅斯一樣歸屬於蘇聯大家庭,但30年代的烏克蘭大饑荒、二戰期間蘇德雙方對烏克蘭的蹂躪以及斯大林時期確立的“大俄羅斯”主義政策,使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矛盾不斷激化。

等到戈爾巴喬夫上臺,推行所謂的政治改革時,烏克蘭作為蘇聯二哥,也成為謀求獨立、肢解蘇聯的急先鋒。

而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矛盾更加激化。

先是因為蘇聯的遺產繼承問題,烏克蘭和俄羅斯因黑海艦隊的分家而劍拔弩張;

再者因為長期受蘇聯斯大林模式的毒害,本就不發達的烏克蘭經濟發展更加滯後,根本沒有能力維持繼承自蘇聯的3000多枚核武器。為了自身發展,烏克蘭主動銷燬了這些恐怖的大殺器,同時也為國家的分崩離析埋下了伏筆。

因為沒有核武器的貼心保護,烏克蘭成為俄羅斯與西方世界博弈的棋子,甚至說是刀俎上的魚肉。

在沒有核武器傍身的情況下,烏克蘭想要保證國家安全,就必須要找到強大的靠山。毫無疑問,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再合適不過。

自蘇聯解體後,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更加鞏固,對俄羅斯這樣的大國變本加厲地圍堵。如果烏克蘭選擇靠近俄羅斯,就必然成為西方世界的靶子。

所以看起來,擁抱西方似乎是正確的選擇。

但烏克蘭忽視了一個本質問題,那就是烏克蘭是東西迥異的國家,東西方勢力勢均力敵且親近不同陣營。

在這樣的情況下,烏克蘭向西則會惹惱東部地區,向東則會讓西部地區不爽,2013年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的下臺,就是因為烏克蘭當局暫停同歐盟簽署聯繫國協議,引發了西部地區的嚴重不滿。

所以,夾在中間的烏克蘭,左右逢源似乎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左推右擋中爭取利益最大化。

但烏克蘭領導人很明顯沒有學會打太極,而且從烏克蘭面臨的內外現狀來看,左右逢源的中立路線是根本吃不開的。

首先,烏克蘭東西部極端分化,根本無法調和,烏克蘭領導人只有“向東和“向西兩個選擇,中間路線根本沒有市場;

其次,俄羅斯近在咫尺而西方國家卻遠在天涯,如果俄羅斯發怒,比如奪取克里米亞,西方國家是不敢為烏克蘭出頭的,所以烏克蘭的位置本身就不適合玩中立路線;

最後,烏克蘭對鄰居俄羅斯而言意義重大。一個親俄的烏克蘭,能夠有效保護俄羅斯西南方向的安全,尤其是黑海區域。

所以對於強勢的俄羅斯而言,烏克蘭當局有且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追隨俄羅斯,跟著俄羅斯繼續過苦日子。

因為關乎俄羅斯的根本利益,所以烏克蘭幾乎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所以在烏克蘭表現出親西方的意向時,俄羅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克里米亞,給了烏克蘭和西方世界一記重拳。

對於俄羅斯而言,克里米亞不僅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殺雞儆猴,更是俄羅斯全面撕裂烏克蘭的開始。

雖然從俄羅斯角度考慮,一個統一的親俄烏克蘭最好不過。但由於歷史和地理因素,烏克蘭的分裂難以逆轉。所以抓住當下,奉行“搶一塊夠本,搶兩塊賺一塊”的覺悟,才是俄羅斯最靠譜的選擇。

將烏克蘭所有親俄土地納入俄羅斯,縱然不能發揮當下烏克蘭的緩衝作用,但總比讓西方勢力打到家門口強。畢竟對俄羅斯而言,領土越多越安心。

所以烏克蘭的分裂是一系列地理、歷史和現實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烏克蘭之所以不能像白羅斯那樣在夾縫中活得瀟灑自在,就是因為烏克蘭體量較大,所以對東西方陣營而言價值都不小,這是烏克蘭國家分裂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

都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烏克蘭分裂原因太複雜,不能用一種解釋說清楚所有問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始發緣由來自於烏克蘭內部。

獨聯體國家自蘇聯解體之後,有一個主要通病:國家模式極力模仿西方,政治上寡頭橫行,政府官員腐敗透頂。

烏克蘭在以上三點的基礎上在加上一點文化迷失。一個主權國家民族文化的不自信是導致整個精英階層徹底迷失和混亂的根源。

烏克蘭在蘇聯時期奉行社會主義蘇維埃文化。一夜之間失去舊的東西,而在沒有新的民族文化接棒下的情況下,徹底迷信西方至上。精英階層自發盲目崇拜和奉行西方路線。按照西方要求徹底改造烏克蘭。

更為不可取的是,烏克蘭一部分精英採取“敵視”俄羅斯政策來討取西方“歡心”。其後果將給俄羅斯地緣安全帶來致命的威脅。

這也正是美國希望烏克蘭做的事情。瓦解俄羅斯西方門戶,把槍口頂著四莫斯科大門。2014年烏克蘭最終還是再次選擇做了美俄之間選邊站,而非美俄關係的橋樑。

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和鼓動東部烏克蘭地區獨立,直接半肢解了烏克蘭國土。即便在這種結局下,烏克蘭繼續選擇與美國合作,繼續採取與俄羅斯的敵視政策。

可以預見的是,在短時期內,烏克蘭民族分裂造成的國家分離狀態,不可能得到解決。烏克蘭是一個非常先進的國家。重工業產值世界第4,國民教育水平很高。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可惜選擇了一條不是獨立自主的道路。未來前景暗淡。而且會長期動盪不安。


核子獵潛艇


俄羅斯不希望烏克蘭分裂!



俄羅斯希望看到烏克蘭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最好的結果是烏克蘭全面倒向俄羅斯,如果烏克蘭不願意也沒關係,保持中立,俄羅斯也是可以接受的。

烏克蘭位於歐洲東部,東部連接俄羅斯,南部瀕臨黑海,西部與波蘭等國接壤,北部則是白俄羅斯。烏克蘭是俄羅斯通往西歐的交通要道,對俄羅斯的國防安全至關重要。


北約一共有29個成員國,除了美國和加拿大以外全部是歐洲國家,而北約最重要的目標就是俄羅斯,因此對於軍事實力相對弱小的俄羅斯而言,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成為最後的屏障。

白俄羅斯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十分融洽,兩國甚至有合併的可能,因此對於俄羅斯而言,烏克蘭成為國防安全上的唯一漏洞。

烏克蘭南部是黑海,而黑海一向被俄羅斯看作是自己的勢力範圍,克里米亞半島的軍事基地,有助於俄羅斯加強海軍建設,為了佔領克里米亞半島,俄國在歷史上曾與奧斯曼土耳其進行了長達200多年的戰爭,鮮血流遍黑海沿岸,所以俄羅斯從心理上也不願放棄克里米亞半島。

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或者全面倒向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俄羅斯的國防安全將會受到直接威脅,因為烏克蘭與俄羅斯接壤,而且兩國邊境距離莫斯科只有460多公里,在短程導彈的射程內。此外,俄羅斯還會因為失去烏克蘭而失去對黑海的掌控能力。

烏克蘭東部地區長期受俄羅斯的影響,無論是人種組成、語言和文化,都與俄羅斯無二,所以也更願意親近俄羅斯,加上烏克蘭內部矛盾不斷激化,最終導致內戰。



烏克蘭對俄羅斯太重要了,所以當烏克蘭決定投靠西方那一刻開始,今日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如今的俄羅斯既不可能被西方國家所接受,也不可能親近俄羅斯,總之,烏克蘭把自己的路走絕了。


視野新觀


烏克蘭的分裂,跟俄羅斯有關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大部分是他們自己的錯。第一:自斷臂膀;第二:瞎折騰;第三:民族分裂;第四:外國勢力干涉。

這首先要從蘇聯解體說起:蘇聯解體之前,烏克蘭是蘇聯一個聯邦,和俄羅斯關係很好,所以在蘇聯時期烏克蘭承接了蘇聯時期很多項目,烏克蘭是最富有的加盟共和國。所以才會有俄羅斯把克里米亞地區給烏克蘭。在烏克蘭繼承的蘇聯遺產就可以看出,1、世界最大型, 最重的 巨型運輸機安225,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及製造廠,烏克蘭境內。2、蘇聯解體後,留在烏克蘭有 10幾架圖160戰略轟炸機(人類歷史上最重的轟炸機), 和百多架圖22M戰略轟炸機。3、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生產的"瓦良格號航母\


拔刀削評


烏克蘭的分裂不是完全是俄羅斯造成,歷史上他們兩國合併了非常長的時間,以至於我們無法想象在一起數百年的兩國現在的關係這麼僵。這其中的原因,除了西方國家在後面操縱外,也有自己兩家自身的利益問題交纏不清。畢竟蘇聯解體的結果是俄烏分家,兩家都想要“啃老”,所以才有了現在的矛盾所在

烏克蘭向西化轉型

在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在美國的要求下自毀大批先進武器,為了向西化發展,而烏克蘭的行為讓俄羅斯對它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因為俄羅斯想加入西方集團沒有得逞,但西方國家卻對烏克蘭極為歡迎。從戰略意義上講,烏克蘭正在轉變為波蘭和羅馬尼亞那樣的國家,將會成為俄羅斯的威脅。

黑海艦隊的利益

如果從實際利益來說的話,克里米亞俄黑海艦隊無疑是烏克蘭和俄羅斯最大的爭執原因。這支歷經滄桑的艦隊是在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保持著黑海最大軍事力量。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想要這支艦隊,而黑海艦隊駐泊的港灣又剛好在克里米亞半島,於是雙方又對克里米亞半島開始了爭奪。

克里米亞曾經是獨立的國家,後來被俄羅斯兼併,且烏克蘭以前也是被俄羅斯兼併的。蘇聯時,克里米亞被降為州,為了慶祝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友好300週年,蘇聯又把克里米亞劃為烏克蘭管理,當時的想法挺簡單的,都是“自家兄弟”,這些都無所謂,於是克里米亞就跟著烏克蘭了。

克里米亞問題

但是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又想讓克里米亞回來了,因為黑海艦隊駐泊在這裡且克里米亞深入黑海深處,戰略意義極為重大。由於先前俄烏關係很好,所以俄羅斯承認克里米亞歸屬烏克蘭,但在兩家鬧掰了,而克里米亞的公投後,民眾又表現更向往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向俄羅斯表達自己的想法後,選擇加入俄羅斯聯邦。俄羅斯對此當然求之不得,迅速接納了這個夢寐以求的成員。

由此可見,克里米亞的問題很複雜,烏克蘭的分裂歸根與歷史遺留問題,以及當下的國際格局變動影響的結果。俄羅斯也不曾明搶過克里米亞,是克里米亞資源選擇了加入俄羅斯的。歷史上俄羅斯佔據過克里米亞,今天之所以會出現分裂,無非就是利益分配不均的原因。

如果蘇聯解體的時候烏克蘭和俄羅斯沒分家,就不會出現這麼多的事情了。


大國布衣


烏克蘭的分裂同俄羅斯的關係,有些像小弟在老哥的保護下,日子過的太舒服了,還以為自己的翅膀有多硬,要擺脫束縛創江湖去,結果,讓人刷了,只好乞討為生。還不清醒認為這後果都是“大哥”一手造成滴!比喻是否恰當,請指正!

烏克蘭1991年獨立後,小日子過的最滋潤了。讓獨聯體國家羨慕嫉妒恨。繼承了前蘇聯的36%的軍工企業和軍事裝備研究機構。名符其實的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軍備出口第三大國。工業門類齊全,教育,醫療,科研特別是農業都特別發達。當時的總統克拉夫丘克,揚言要超過法國,稱雄歐洲這不是說夢話,實力在那擺著呢!可是美歐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烏克蘭橫空出世啊!當時的俄羅斯民眾吃飯都成問題,美女出國“坐檯”就是那時期的事情,普京不出現俄羅斯早分崩離析了,美女回國潮大概2005年左右吧!/那時的烏克蘭是美國人的女婿尤先科執掌大權,石油大王季莫申科正與尤先科不清不楚,火熱的結合期。2010年前尤先科之流開始“走西方民主之道,經濟私有化”,烏克蘭已經埋下了分裂的定時炸彈。/2010年亞努科維奇執政左右搖擺最終選擇俄羅斯。點燃了烏克蘭東西分裂的導火索。俄羅斯就是趁勢收回了,本該屬於自己的克里米亞而已。烏克蘭的分裂是自種惡果自己吃,按理說,誰都不能埋怨,只怨當時的“精英”們,不顧民眾利益瓜分國產,向西方轉移財產,為了保住財產必須依靠美國和歐洲而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與俄毛有半毛關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