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後來結局如何?

雲緋


1904年8月,魯迅從東京到了仙台,在仙台醫專學習西醫。

當時藤野先生在該校任教,負責教授解剖學。

藤野先生本名藤野嚴九郎,生於1874年,是日本福井人。家中世代行醫,受家人的影響,他從小立志學醫,先後在愛之醫學校和東京帝國大學學醫。畢業後,應聘進了仙台醫專擔任解剖學講師一職。

魯迅到仙台醫專時,藤野先生才由講師升教授兩月餘,正好擔任他的老師。

或許就像魯迅自己寫的:“大概是物以稀為貴吧。”由於他是整個學校唯一一箇中國留學生,因此受到了先前在東京不曾得到的優待,學校不僅減免了他的學費,老師們還對他的食宿操心不少。

(藤野先生舊照)

魯迅在仙台醫專學習了1年,時間並不算長,遇到的老師自然也不算少,可是唯有藤野先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直到去世前還念念不忘。那麼,藤野先生為何讓魯迅念念不忘呢?

魯迅在《藤野先生》中給出了答案。

一、訂正講義。

魯迅選擇學醫,緣於父親當年重病。

當時,魯迅家境已經敗落,父親的病更成了拖垮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由於經濟窘迫,他不得不幫助母親,把家裡稍微值錢的東西一趟一趟地送到當鋪去,又把拿到手的錢,換成一包一包的中藥,希望能使父親的病得到痊癒。

為此,他飽受了不少白眼,嚐盡了人間冷暖。然而,就算這樣,也沒能留住他父親。在他接觸了西醫後,認為正是中醫延誤了父親的病情,所以他到了日本後,選擇了學醫。

魯迅上了一週時間的課,便被藤野先生叫到了研究室。

藤野先生叫他來的原因:一是擔心語言的問題,導致魯迅無法抄錄講義;另一個原因,就是幫助魯迅查漏補缺。

所以,當魯迅拿回講義後,看到藤野先生不僅把他記錯的地方訂正過來,還把講義替他作了完善。

自那以後,每週藤野先生都會把魯迅的講義收去檢查一遍。一方面,幫助魯迅修訂錯誤,另一方面,考查他的掌握程度,如此一直堅持到教完所有的課程。

魯迅自然是“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

“吃了一驚”是因為藤野先生對學術的認真的緣故。“不安和感激”是為自己“不太用功”的緣故。

(魯迅舊照)

二、解剖實習。

解剖實習了一週後,魯迅又被藤野先生叫了去。

原來藤野先生聽說中國人是信鬼神之說的,因此一直擔心魯迅不肯解剖屍體。通過觀察,藤野先生髮現他並沒有對解剖屍體產生排斥的態度,因此非常欣慰,為此特意叫了他來,誇讚和鼓勵他。

由於得到藤野先生的指點,魯迅在學校的考試,雖沒有名列前茅,但也及了格。不曾想,這卻讓本就歧視清國留學生的日本學生們,認為是藤野先生故意漏題給魯迅,才使得魯迅得以及格。

藤野先生為了公正,幫助魯迅找學校斡旋,消除流言。

如果說這件事傷害了魯迅,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讓魯迅再也沒有辦法繼續學習下去了。

原來,到第二學年,新增了黴菌學。

由於仙台醫專沒有像樣的實驗室,通常是以電影的形式來顯示細菌。

日本為了宣傳軍國主義,在影片中大多是日本和俄國的戰爭,通常也是日本大勝的結局。然而在影片中,往往有中國人充當俄國人的間諜,被日本人抓捕槍殺。而且,影片中又通常圍著一群中國看客。

每當這種鏡頭出現,日本學生無不連呼萬歲,可是電影中的場景卻使得魯迅羞憤不已,又怒其不爭。於是明白,中國落後的根源是中國人思想的問題,學醫能救人,卻不能救人的思想。所以他經過思考,決定用文學改變中國人的“劣根性”。

當魯迅向藤野先生告別時,藤野先生心裡是悲哀的。一方面,他為魯迅不能在醫學上堅持下去感到惋惜;另一方面,他同時又同情和尊重魯迅的愛國心理。

(魯迅畫像)

自此,魯迅和藤野先生再也沒能見過面。那麼,藤野先生後來的結局又如何呢?

1911年,日本拿出與中國簽定的《馬關條約》時所獲得的鉅額戰爭賠款的部分錢款,在仙台建立了東北帝國大學。

仙台醫專被合併後,成為東北帝國大學的醫學部,到1915年,醫學部又分解出來,獨立成為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

學校升級後,藤野先生由於學歷不夠,不得不主動提出辭呈,離開了任教多年的學校。

藤野先生先在三井慈善病院耳鼻喉科做義務醫生,後來回到故鄉下蕃,做了一名鄉村醫生。

在行醫期間,藤野先生的夫人病逝。在朋友的介紹下,他又和文子小姐結為伴侶,並在下蕃開設了耳鼻喉醫院。

藤野先生一直在醫學上非常勤奮努力,因此他不僅治耳鼻喉方面的病症,還為所有的患者治病。由於在他醫學上的嚴謹認真,再加上他醫術高明,因此他備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

魯迅歸國後,對藤野先生念念不忘。

1935年,《魯迅選集》日譯本在日本即將面世。

出版之前,日本出版社徵求他的意見時,他再三叮囑,務必把《藤野先生》收入書中,希冀能通過文章,得到藤野先生的消息。

除此外,魯迅還數次在和日本友人的信函中,提到藤野先生,希望能借助他們打聽到藤野先生的下落。

然而,由於藤野先生已經離校,誰也不清楚他的去向,所以,魯迅只能把藤野先生當初分別時送給他的照片釘在牆上,以解懷念之情。

1936年,魯迅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當時翻譯《魯迅選集》的譯者增田涉專程到上海去探望他。

魯迅又向他打聽藤野先生的下落,可惜依然沒能得到想要的結果。魯迅悲傷良久後,才緩緩說道:“藤野先生大概已經不在世了吧。”

魯迅去世後,藤野先生的次子藤野龍彌正在福井中學讀書。有一次,藤野龍彌的老師菅先生問他,是不是仙台醫專藤野先生的兒子?

(魯迅和藤野先生)

這才算找到了藤野先生。

消息傳出後,增田涉等人找到藤野先生,並將《魯迅選集》帶給他。

藤野先生這才知道當年的學生,已經成了一名偉大的文學家。他在書中看到魯迅的照片時,仔細辨認了一番,連連感嘆:“這就是周君呀,真是有出息了!”

當藤野先生得知魯迅去世的消息後,他無比悲痛地寫下了《謹憶周樹人君》的文章,以表達他對魯迅的思念之情。

1937年,九一八事變掀開了日本全面侵略中國的帷幕。

當時藤野先生依然在鄉村行醫,他曾就日本侵略中國事件對朋友說:“中國是給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和先生的國家發生戰爭,是十分愚蠢的事情。這樣的戰爭必須趕快停止。”

然而,當時的日本國內,民眾深受軍國主義的影響,藤野先生的聲音實在是微不足道。隨著日本侵略戰爭的全面展開,他的長子藤野恆彌也和眾多日本年輕人一樣,報名參軍,上了戰場,不久便戰死在異國他鄉。

1945年,71歲的藤野先生在行醫治病的途中,突感不適,至夜病情惡化,不治身亡。

(參考史料:《謹記周樹人君》《藤野先生》)


張生全精彩歷史


答:藤野先生是一個天性善良的人。

他出生於醫學世家,小時候跟隨福井藩校畢業的野坂先生學習過漢文,極其仰慕中華文化。長大後就讀於日本愛知醫學校(現名古屋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仙台醫科專校任教。

魯迅先生是仙台醫科專校的第一位外國留學生,同時也是仙台醫科專校唯一的中國留學生。

因為魯迅先生的中國人身份,藤野先生對他另眼相看,他後來說:“我學習過漢文,我很尊敬中國人的先賢,同時也感到要愛惜來自這個國家的人們。這大概就是我讓周君感到特別親切、特別感激的緣故吧。”

魯迅先生是1904年9月入的學,1906年7月就離開了仙台。

藤野先生和魯迅相處的時間不足兩年,卻給予了魯迅莫大的關懷和幫助,讓魯迅心存感激,銘記永遠。

魯迅先生在仙台看到播放時政新聞的電影,震驚於影片中觀看殺人的中國人的麻木不仁,深感到醫治肉體不如醫治靈魂。

於是,他有了棄醫之想,專門到藤野先生家話別。

藤野先生依依不捨,一再囑咐要別後經常聯繫,並送給了魯迅一張照片,背面寫有:“惜別藤野謹呈周君。”

但魯迅先生這一走,竟成永別,而且沒寫過一封信,沒寄過一張照片。

漸漸地,藤野先生心中就沒有了魯迅先生這個人的影子了。

實際上,魯迅離開仙台醫專後沒多久,即1911年,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成立,仙台醫專被併入其中,藤野先生因為文憑不達到要求,被迫離開了教學崗位,為生活所奔波勞累。

藤野先生先是到東京的一家慈善醫院擔任實習醫生,後因妻子去世,便回到了家鄉福井縣的蘆原町鄉下,開辦了一家自己的耳鼻喉診所,成了一名鄉村醫生。

1936年10月,魯迅先生逝世,《魯迅文集》被翻譯到了日本。

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恆三郎無意中看到了《藤野先生》一文,心裡直犯嘀咕,想:這個藤野先生是不是就是叔叔藤野嚴九郎呢?

他拿著書找叔叔求證。

藤野先生讀了文章,大腦的閥門一下子打開,塵封多年的記憶,猶如潮水一般湧了出來,他激動不已,喃喃自語道:“這就是周君嗎?真有出息了!”

這時,距離當年兩人話別的時間已經過去30年!

知道了魯迅先生已經故去,藤野先生有些悲傷地對侄子說:“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聯繫上的話,周君會該有多麼歡喜啊。”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藤野先生非常憤怒,認為中國是傳授文化給日本的“先生”,日本不應該發動這種“愚蠢”的戰爭。

但是,藤野先生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鄉村醫生,他只能表達自己的憤怒罷了,有誰能聽得進呢?

甚至,他的長子藤野恆伲自日本東北帝國大學畢業後,還被分配到軍隊,成了一名軍醫,去了中國。

戰爭結束那一年,即1945年元旦,藤野恆伲在前線暴病身亡;8月,藤野先生也患病身亡,享年71歲。

藤野先生去世之後的第4天,日本宣佈投降。

隨著魯迅先生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日本政府漸漸注意到了藤野先生,於1964年4月,在其故鄉建造藤野嚴九郎碑,碑上鐫刻著《藤野先生》中提到的他所贈給魯迅的照片及背面的“惜別”二字。碑上“藤野嚴九郎碑”六個字,為許廣平所書。

後來,東北帝國大學設置了藤野先生紀念獎章,用以獎勵優秀的中國留學生。

藤野先生的故鄉蘆原町與魯迅的故鄉紹興市,也結為了友好城市。


覃仕勇說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結局不錯,善終的。

藤野嚴九郎生於1874年,是醫生世家,祖先早在江戶時代初期就開始行醫。

藤野嚴九郎出生於敦賀縣(後為福井縣蘆原町下番),這裡非常保守。

作為知識分子,都要學習朱子理學為基礎的舊藩學。

藤野嚴九郎故居一層客廳正中,掛著一幅將近2米高的掛軸,是《孝經》十八章的全錄。

藤野嚴九郎自己能夠寫一首灑脫的漢字書法(但他不會漢語)。

也許因為是對漢文化比較喜愛,藤野嚴九郎本能的對後來的中國學生魯迅有好感。

藤野嚴九郎早在1897年就考到醫生執照,然而他更需要教書。

在東京帝國大學進修以後,在1902年入職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今日本東北大學醫學部)擔任講師,直到13年後的1915年藤野辭職。

至於魯迅是1904年進入仙台學習醫學。

說起來,藤野嚴九郎其實只比魯迅大7歲。

為什麼魯迅對藤野嚴九郎的印象比較好,因為他並不僅僅是講師,還負責在外租房學生的生活。當時魯迅是全校唯一的留學生,當然是藤野嚴九郎主要的關心對象。

魯迅先是“佐藤屋”旅館,條件不錯,“但一位先生卻以為這客店也包辦囚人的飯食,我住在那裡不相宜,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說。我雖然覺得客店兼辦囚人的飯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難卻,也只得別尋相宜的住處了。”(語出《藤野先生》,這裡的“一位先生”就是藤野。)

然而,當時藤野嚴九郎在學校地位不是很高。他的年齡不大,資歷不夠,教學也才二三年時間。由於來自小地方,藤野嚴九郎說話有著比較明顯的口音,被學生們譏笑為鄉下漢。

他的薪水也是全校最低級別。其他講師可以做人力車上學,藤野只能步行或者乘坐公交車,因為衣著寒顫還被當做扒手。

然而,藤野嚴九郎治學很認真,有著日本人特有的嚴謹。

其實後來藤野嚴九郎回憶,不認為自己對魯迅有什麼特殊待遇。

只是魯迅是留學生,日語水平不高,恐怕他聽不懂課程,所以藤野曾經給他批改過課堂講義。

然而,當時也不是針對魯迅一人如此。

當時仙台醫專沒有指定教學用書,學生將老師的課堂講義抄下以備後用,老師負責通過批改學生課堂筆記來掌握學生的學習近況。

所以藤野認為,為魯迅批改講義筆記,本來就是他的本質工作。

其實為魯迅批改講義的絕非藤野一個人,還有其他老師。比如負責講授骨學、韌帶學、內臟學、感覺器學的敷波教授,也批改過魯迅的筆記。

而其實魯迅還因為藤野倒黴過一次。

藤野治學很嚴謹,尤其對解剖學看得很重,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不借。

當時仙台學校規定,只要2門不及格,就會被留級。

於是,魯迅60個同學裡面,竟然有20人留級,魯迅的解剖學也不及格。

他們對藤野嚴九郎極為惱火,就開始搞魯迅,指責他將考試題目洩露給魯迅。

然而,幸好魯迅這門也是不及格,不然還真是解釋不清楚。

魯迅因為這個事件,感到中國人被日本人歧視,深感憤怒。

另外,魯迅成績並不好。在全年級142人中,魯迅排列68位。然而,魯迅各科平均分只有59.3分(及格是60分)。

雖然魯迅沒有出現2門不及格的情況,但也是非常危險的。

如果不是三好愛吉講師的倫理學高達83分,他肯定是要留級的。

而倫理學其實同醫學技術沒有關係,類似於今天學生的道德品質課程,考的再高對醫學沒有什麼用處。

隨著下面學年會取消倫理學,魯迅求學前景是很不光明的。


1906年3月魯迅就退學了。

臨走前他到藤野家辭行,藤野送給他一張寫有“惜別”的照片。

隨後,藤野嚴九郎又在學校工作了長達9年。然而,1915年,仙台醫專併入東北帝國大學,升格為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

誰都知道,東北帝國大學是日本最強的大學之一,今天也是現在被認為是日本東北地區的最高學府,是日本五大名校之一。

大學對於醫學的教師要求特別高,沒有留學經歷的一律不再聘用。

於是,醫學部的16個教授最終只留下6個人。

藤野嚴九郎無奈,只能離開大學,開始自己行醫。

藤野此人天性淡泊,對於財富、名利沒有什麼興趣。

在東京等地醫院行醫以後,他覺得這不是自己需要的生活,就回到老家開了一個診所,行醫長達15年,然後退休在家。

藤野嚴九郎很長壽,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4天才去世,當時71歲。

藤野是反對侵華的,曾說“中國是將文化教給日本的先生,這樣的戰爭必須早日停止。”

然而,他的兩個兒子都被徵召進入部隊做軍醫。其中大兒子在1945年1月積勞成疾病死,比父親死的還早,也是戰爭受害者。


有意思的是,直到去世,藤野不認為自己對魯迅有什麼特殊照顧,認為自己只是做了該做的事情。


薩沙


1902年4月,22歲的魯迅懷著救國救民的理想,東渡日本留學,在東京的弘文學院學了二年日語後,於1904年9月,轉赴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藤野先生(1874——1945)是這所學校的教授,負責教魯迅的解剖學課程。

藤野先生出生於日本福井縣,其家族世代為醫,從小學過漢文,仰慕中華文化,因為魯迅師從於他,所以他給予了魯迅更多的關懷和幫助,這在魯迅的心裡留下了永遠的記憶。



魯迅離開仙台時,曾專門到藤野先生家拜訪,為了安慰恩師,魯迅故意說:“這次我想學生物,先生教的學問也還是有用的。”藤野先生送給魯迅自己的一張照片,背面寫有:“惜別藤野謹呈周君。”這一分別,兩人再無相見,二十年後魯迅深情寫下了《藤野先生》一文,作為永久的懷念。


魯迅離校不久,仙台醫學專門學校被併入日本東北大學,由於藤野先生文憑不夠,42歲時離開了教學崗位,失去工作後,一度心情非常鬱悶,輾轉多次後,最終在東京的一家慈善醫院擔任實習醫生,由於妻子的突然去世,使他心灰意冷,於是辭掉工作重回仙台。幾年後,他又迎娶了第二任妻子文子女士,在文子的幫助下,開辦了一家自己的耳鼻喉診所,1945年,病死在家鄉仙台,終年71歲。

由於魯迅先生在文壇的巨大影響力,《魯迅文集》被翻譯到了日本,結果被藤野先生的侄子看到了,他的侄子想,魯迅提到的藤野先生,會不會是叔父藤野嚴九郎呢?於是到叔父面前求證,這一下打開了藤野先生多年的記憶,讓他激動不已,這時他才知道,昔日教的中國留學生周樹人,已成為中國的大文豪魯迅。後來他得知,魯迅在去世時還在打聽自己的消息,這讓他不由的感慨:“我如果能早些和周君聯繫上的話,周君該有多麼歡喜啊!”不管怎麼說,藤野先生最終還是知道了,昔日的學生魯迅在想他念他,並將他的照片時時掛在書房就夠了,大家認為如何呢?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這就是周君嗎?真有出息了!”

說這句話的人,正是魯迅筆下《藤野先生》的主角,藤野嚴九郎。

此時,已經是1936年,距離魯迅辭別藤野先生已經過去32年,距離魯迅寫出《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也整整過去了10年。兩人最後一次見面,亦是魯迅辭別藤野先生的那一天,換言之,兩人已有32年未見。

辭別之後,魯迅再也未曾給藤野寫過信,《藤野先生》裡講到:

“一直到現在,竟沒有寄過一封信和一張照片。從他那一面看起來,是一去之後,杳無消息了。”

不過,從《藤野先生》這篇文章裡可以看出,魯迅從未忘記藤野先生,還將他當做在日本留學時代的“恩師”——在日本仙台學院,部分日本學生都歧視從中國來的學生,認為他們能力不行;唯有藤野先生不斷鼓勵魯迅,並且出面維護魯迅的“尊嚴”。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魯迅如此對待恩師,倒也無可厚非。

那麼,被魯迅當做恩師對待的藤野先生,又是如何“懷念”魯迅這位學生的呢?

1936年,時隔30年之後,藤野先生終於如願獲得了一張魯迅的照片。不過,此時的周樹人已經不再被世人稱作周君,樣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看到魯迅的照片,藤野不敢相信自己的學生能有如此出息。

藤野發出這樣的感慨,一方面是肯定魯迅的成就,另一方面,是對自己忙碌而無甚成就的一生做了一個小小的總結。

(魯迅手繪、藤野修改)

魯迅辭別藤野先生、離開仙台醫專之後,藤野先生又在這所學校待了6年。

1911年,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成立。次年,仙台醫專被併入東北大學,成了這所日後排名第二的知名大學的一個分部;醫專裡的所有師生、校舍,也整體併入東北大學,藤野先生成了東北大學的教授。

從一個專科學校併入top5的知名大學,對教師的要求也更加苛刻。

最初,藤野先生還能夠勉強適應學校的教學環境。在帶完醫專的原有的學生之後,在教學方面,藤野先生就顯得異常吃力。

很快,藤野先生就無法適應這種高強度的教學工作,不得不辭職(被解除)。

從此以後,藤野先生再也未曾踏上教學崗位,轉而投身為一名一線醫務工作者,兜兜轉轉於不同的醫院就業。

1919年,藤野先生45歲,再也不想過那種遊離他鄉的生活,遂回到故鄉,成了一名鄉村醫生,不問世事。就像他在回憶魯迅的散文《謹憶周樹人君》一文所寫:

“我退休後居住在偏僻的農村裡,對外面的世界無甚瞭解,尤其對文學是個完全不懂的門外漢。前些天從報紙上得知周君魯迅去世的消息,讓我回憶起上面所說的那些事情。”

如果沒有魯迅,沒有魯迅寫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大抵會像一名普通的“鬱郁不得志”的學者一樣,在老家終老。

不過,自始至終,藤野先生有一點沒有變,那就是他作為一名醫者的初心:仁慈。

在鄉村當一名醫生,與在大城市不一樣。因為,你不知道看病的村民身上有沒有帶錢,可是看著他們可憐巴巴又病懨懨的眼神,又不忍心他們遭受病痛的折磨。於是,在很多時候,藤野先生又是貼時間、又是貼藥,免費為貧苦的村民治療。

久而久之,藤野先生在老家一帶成了小有名氣的醫生(好歹也是大學教授),周圍很多村子的病人,都會找他看病。村民為了答謝藤野的無私奉獻,特意給他起了個尊敬的外號“為庶”,意思是:對待病人一視同仁。

可見,藤野真真具有醫者父母之心。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此時,藤野先生仍舊在鄉間行醫。當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國的消息,傳入藤野所在的小鄉村時,藤野非常憤怒:

“國是給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 和先生的國家發生戰爭,是十分愚蠢的事情。這樣的戰爭必須趕快停止。”

藤野這種無足輕重的角色所說的話,在日本國內連一絲“漣漪”都未激起。


更讓藤野先生惱怒的是,他的大兒子藤野恆伲自日本東北帝國大學畢業。畢業之後,被分配到軍隊,成了一名軍醫,一同來到中國,藤野根本無力阻止。

直到戰爭結束的那一年。

1945年元旦,藤野先生的大兒子藤野恆伲在前線染病,不治身亡。

8月10日,藤野先生在去往自己診所的小路上,因酷暑難耐,倒在半道。他剛剛倒下,就被附近的好心村民救下,並立即送往附近的其他診所。可惜的是,藤野先生因為年紀太大、加之操勞過度,第二天凌晨不治身亡,享年71歲。

藤野先生去世之後,僅僅過了4天,日本宣佈投降。

故事的主角,至此,都已作古;但是,他們的故事並沒有到此結束。

1964年4月,為了紀念藤野先生,日本政府在其故鄉建造藤野嚴九郎碑,碑上鐫刻著《藤野先生》中提到的他所贈給魯迅的照片及背面的“惜別”二字;而碑的正面“藤野嚴九郎碑”六個字,則是魯迅的第二任夫人許廣平所書:

“建立惜別之碑,以紀念兩位先生不可泯滅之緣。”

後來,東北帝國大學設置了藤野先生記念奨勵賞,用以獎勵優秀的中國留學生。藤野先生的故鄉蘆原町與魯迅的故鄉紹興市,也因為兩人“不可泯滅”之緣,結為友好城市。

沒有魯迅,藤野先生不會有這麼大的名氣;不過,即便沒有魯迅,藤野先生依舊會是受人尊敬的醫者,總有人會將他記起。


祗樹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後來結局如何?(關注葛大小姐,天天看歷史故事!)

初中時候我們學過魯迅的《藤野先生》,裡面的有一個“八字須、戴著眼鏡”的黑瘦先生,他就是魯迅的老師——藤野嚴九郎先生,日本仙台醫學專門學校教師。

1874年出生於日本福井縣的藤野嚴九郎是家裡的第六代醫生,小學時候曾經學過漢語,27歲的時候受聘到仙台醫科專門校任解剖學講師,1904年魯迅成為藤野嚴九郎的學生,1906年魯迅離開了仙台,兩人有兩年的師生之誼,藤野先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中國學生的友好之情對魯迅產生了很深的影響,讓在異國他鄉備受欺凌的魯迅感受到了一絲安慰。

藤野嚴九郎贈送給魯迅的照片

當魯迅要離開仙台的時候,藤野先生贈送魯迅一張照片,背面寫著“惜別藤野謹呈周君”,據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恆三郎說過:“周君是個好學生……但不是當醫生的人。看來是為研究生物學才學生理學和解剖學的。”從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對這個學生的瞭解和關心,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異國學生會成為一代文豪。

魯迅是1909年從日本回到中國,開始還和藤野先生有過聯繫,後來,國家處於一片混亂之中,魯迅先生輾轉各地,兩人便失去了聯繫。

魯迅回國3年後的1912年,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併入了東北帝國大學醫學專門部,仙台醫專原來有16名教職工,只有4名教授被編入,後來2名教授降職為副教授也編入了東北帝國大學醫學專門部,包括藤野先生在內的其他10人因為學歷不夠,而被解除講師職務。

當不成老師的藤野先生曾經到慈善醫院幹過一段耳鼻喉工作,後來幫助二哥明二郎給人看病,他的夫人患結核病去世後,藤野先生與文子再婚,並在老家開設了耳鼻喉科診所,從一個骨科大夫轉變成耳鼻喉科大夫,學究氣十足的藤野先生很長一段時間並不適應,曾發生過把前來治肚疼的病人怒斥走的故事,後來,在大家的勸解下,他逐漸轉變成了一個傳統的日本鄉村醫生,在家鄉行醫三十年,一直到最後一刻。

藤野先生任教時在研究室拍攝的照片

《藤野先生》這篇散文是魯迅於1926年10月12日在廈門大學圖書館完成的,主要是回憶在日本的留學經歷,最重要的是和藤野先生之間的情誼。

一直到1935年,《魯迅選集》被翻譯成日本並在日本出版,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藤野先生的兒子藤野恆彌從老師那裡看到了《魯迅選集》,覺得其中的藤野先生應該就是自己的父親,就把這本書拿給父親看,藤野先生看到這本書後才知道,自己的學生周樹人,如今已經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大文豪了,他感到非常開心,但是此時的日本已經加進了侵略中國的步伐,藤野先生試圖聯繫魯迅,也沒有結果。

然而就在一年後的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病逝。

當年的某一天,出生於福井的新聞記者坪田利雄得到了一份刊登魯迅先生去世的雜誌,他了解魯迅和藤野之間的友誼,便帶著這份雜誌拜訪了藤野先生,藤野知道自己最優秀的學生去世的消息後非常傷心,這次談話被做成了訪談錄以“謹憶周樹人先生”為題登載在《文學嚮導》,傳播非常廣,大家可以從網上搜索到,藤野先生深情的回憶了和魯迅相處的那些歲月。

很快,中日戰爭爆發,藤野先生反對戰爭,希望戰爭早日停止,他的大兒子藤野恆彌從父親以前任教的東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後被徵召入伍,成為一名軍醫,結果1945年1月1日在廣島陸軍醫院病死,長子的去世對藤野先生打擊很大。

1945年的8月11日,藤野先生出診後在去好友家的路上昏倒,當天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一歲,四天之後,日本戰敗投降。

新中國成立後,魯迅在中國和日本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藤野先生作為魯迅的恩師也被很多人熟知。

1960年,仙台建立了“魯迅之碑”,受該碑的啟示,1964年福井縣足羽山上建立了“惜別”碑,碑名就出自藤野先生贈魯迅照片上的簽名。

周海嬰夫婦和兒子周令飛出席揭幕儀式

1980年在藤野先生的出生地蘆原下番建立了魯迅先生兒子周海嬰書寫的“藤野嚴九郎碑”,因為兩人的關係,蘆原町與魯迅的故鄉紹興市結成了友好城市。藤野先生的故居也被改造成了藤野嚴九郎紀念館,他也成了曾經解僱他的東北帝國大學引以自豪的人物,該校設立了“東北大學藤野先生獎”。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對於魯迅先生來說,一生中對其影響最大的事情中,在仙台醫科學校,因為在這學校學習期間,魯迅意識到:學習醫學救不了中國人。因為中國人需要思想解放,於是魯迅有了文學救國的想法,並且,將這個想法付諸實踐,直到魯迅先生去世為止。而在仙台醫科學校對他影響最大的人裡,莫過於藤野先生。甚至多年後,魯迅還專門撰寫了《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來回憶在學校和藤野先生相處的這段歲月。至少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到本世紀初年,這篇文章曾是中學語文課本的重要課文(不知道當下還在不?),以至於《藤野先生》成為若干代中學生的共同記憶。

只是,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其結局如何?

藤野先生,既藤野嚴九郎,於日本明治七年(西曆1874年)出生。似乎學醫的家庭,往往有一代學醫,數代子承父業的習慣。藤野先生是藤野家第六代從事醫生的人。出生於世代從醫家庭的藤野先生,在良好的家庭環境薰陶下,有著較好的品格。因此,藤野先生對魯迅這位“清國留學生”,也做到了一視同仁。

魯迅前往仙台醫科學校學醫是在明治三十七年(西曆1904年),在這一年,魯迅和藤野先生有所交集。也是在這一年,日俄戰爭爆發。魯迅有感於日俄戰爭時期,中國人的麻木,最終選擇在明治三十九年放棄學醫,由此,和藤野先生分開。

日本大正四年(西曆1915年)仙台醫科學校和其他大學合併,藤野先生由於學歷不足以支持其在這所大學教書,於是選擇辭職。此時藤野先生已經年過不惑。這時候失業,屬於中年下崗的範疇。不過,作為醫學從業者,具備這樣無以倫比的優勢:那就是可以自己開診所。因此,藤野先生在不當教師以後,改行做了專門的診所醫生。

日本昭和十一年(西曆1936年)。在日本做醫生的藤野先生得知昔日的學生魯迅於這一年去世的消息後,藤野先生深為惋惜。雖然魯迅沒能在醫學上有所造詣,但是自己的學生能成為中國影響力深厚的作家,這也算是藤野先生的一種榮耀。於是,藤野先生在百感交集之下,寫有懷念魯迅先生的文章——既《謹憶周樹人君》。

昭和十二年,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對於這場戰爭,藤野先生持反對態度。但作為一個小醫生,藤野先生的態度改變不了什麼。而隨著戰爭的深入,日本的民生也大打折扣,這讓藤野先生的生活,也變得十分窘迫。

終於在昭和二十年(西曆1945年)的八月十一日左右,藤野先生在貧病交加中去世。藤野先生去世的四天後,中日全面戰爭結束。

雖然藤野先生和魯迅先生離開我們已經幾十年了,但是,藤野先生的孫子藤野幸彌和魯迅先生的孫子周令飛,有著一定的互動。這算是一件值得讓大家感到欣慰的事情。


藤樹先生


我們都在初中語文課本中看過魯迅的《藤野先生》,印象中的他是“八字須、戴著眼鏡”的黑瘦先生,被視為一個稱職偉大的老師。其實藤野嚴九郎生前並不順遂,在魯迅離開仙台返回東京的第六年藤野先生就因為學歷不夠在帝國大學醫科大學降職,後被解僱。
藤野先生失業後一度任職於三井公司的慈善醫院耳鼻喉科,1919年回故鄉開設私人診所。1945年日本投降前,藤野嚴九郎去世。但誰都沒想到,這個默默無聞的普通日本人在死後因為曾經的學生魯迅的一篇《藤野先生》搖身一變,成了解僱他的東北帝國大學(今日本東北大學)引以為自豪的人物。
戰爭結束後,中日兩國重修舊好,藤野嚴九郎被認為對中日友好做了貢獻。1961年,藤野的家鄉福井市為他建立了紀念碑;1983年,魯迅故鄉紹興市和藤野先生故鄉蘆原市結為友好城市;1984年,藤野先生故居被改造成藤野嚴九郎紀念館,他生前任教的東北帝國大學設立了“東北大學藤野先生獎”。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就是他在日本仙台醫學專科學校留學時的解剖學老師藤野嚴九郎,藤野先生對待魯迅非常好,魯迅回國後非常想念他,曾經寫過一篇散文《藤野先生》。建國後這篇散文被選入中學教科書,藤野先生隨即成為幾代中國人熟悉的名字。 藤野嚴九郎

魯迅先生1904到仙台醫專讀書,在這裡讀了大概一年左右的時間。當時魯迅是仙台的第一位中國留學生,他的解剖學老師藤野嚴九郎對他非常照顧,魯迅在《藤野先生》中也提及這些往事。當年學習這篇課文時,印象中的藤野先生年齡很大了,其實他生於1874年,當時剛滿30歲,比他的學生魯迅大7歲。

在日本留學時的魯迅

魯迅在仙台醫專讀書期間,成績不是特別突出,其他幾門功課還行,唯獨解剖學不及格,所以藤野先生對他很是關照,經常為其修改筆記和講義,這在魯迅文章中也有涉及。

後來魯迅回國成為一名著名作家,他的散文《藤野先生》也傳到日本,傳到藤野先生那裡。但當時藤野先生因為學歷的原因,被學校辭退,後來回鄉開診所,所以也就沒有回覆魯迅。直到魯迅去世後,他此與人談起此事:“如果當時與周君聯繫,周君會多麼高興啊!”

2004年,魯迅長孫周令飛(左)與藤野嚴九郎之孫藤野幸彌在仙台魯迅像前合影

因為魯迅的緣故,藤野先生在日本成為中日友好的名人。他於1945年8月11日在日本福井去世,享年71歲。





民國年間那些事


魯迅先生是個怎樣的人?他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是著名的文學家。他寫下了許多著名的篇章,讓越來越多麻木的中國人開始清醒起來。因此很多人都對他尊重有加。大家都很清楚他原本是學醫的,最後卻從了文。1902年3月,他選擇到日本留學。1904年9月,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就是做這一次小小的求學,他邂逅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恩師藤野先生。據說魯迅成名後,一直都在託人找藤野先生的下落。令人惋惜的是,直到他死也未能找到他的這位授業恩師。那麼藤野先生最終的結局如何呢?


㈠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是位平易近人的好老師,對中國沒有任何的敵意

當時的中國是亞洲出了名的“東亞病夫”,很多國家都看不起中國,包括日本。很多日本人都輕視中國,認為中國人都是弱雞。後來據說“幻燈片”事件後,魯迅因為不能忍受中國人的麻木,而堅決踏上了從文的道路。藤野先生確實稱得上是位好老師,他對他的任何學生都很尊重。魯迅在他那裡感受到了許多溫暖和愛。據說藤野先生從小就在學習漢文化,就連算盤都會。想必這也是他對中國沒有敵意的原因之一吧。


㈡藤野先生被學校炒了魷魚,後來他選擇自己開診所了

滿打滿算魯迅與藤野先生相處的時間也不過只有一年半的時間。雖然時間很短暫,但二人的情誼是永遠都沒有變的。魯迅先生在他身上學到了很多,讓他更堅定地去朝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1907年,藤野先生所在的仙台醫專學校被吞併,由於他本身的學歷沒有別的老師那般光鮮亮麗,因此他被炒魷魚了。工作沒了,再找就是了。自己本就是學醫的,後來他就決定去開家診所。由於其自身性格好,再加上醫術也不錯,診所生意還可以。


㈢1945年,藤野先生大兒子因為戰爭而失去寶貴的生命,同年他自己又因身體衰竭而死

魯迅先生一直都想找到自己的這位恩師,可惜造化弄人,二人沒有相見的機會。魯迅最終只能抱著遺憾撒手人世。藤野先生是個命苦的人。為何會這麼說?中日戰爭爆發後,他的大兒子就被迫去參戰了。戰爭從來都是殘酷的,他的大兒子也因為那場戰爭染了重病,而不幸離世。這可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啊,藤野先生聽到這個噩耗後,也不知受到了多大的打擊。就在這一年裡,他也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