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员两升胡椒春节难过,欧洲同行:太气人了,不带这么炫富的

要说国产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绝对算得上是良心之作,自2007年首播以来,以9.7的高评分长期霸占榜首。

既然是好剧,自然有其好的千般道理,万种理由,今天,咱们且抛开剧中波诡云谲的权谋政争和智计百出的阴谋诡计,且说说其中的一宗小物什,这宗物什在剧中仅是一件小道具,但若的眼当时的世界,却引动了无数英雄浪子以满腔的豪情热血义无反顾的扑进那浩瀚无边的大洋,且前赴后继,并由此开创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大时代。

我们先看看究竟是什么物什拥有如此大的魔力。

大明官员两升胡椒春节难过,欧洲同行:太气人了,不带这么炫富的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剧照

剧中,嘉靖45年春节前夕,海瑞出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海瑞出任这一职位其实是被人设计,海大人为官清廉,为人耿直,屡屡不遵守官场潜规则,让他老人家的上官们且是狼狈了几位。于是,便有高人设计他来顶一个大雷,而这个大雷将在他的户部主事任上劈落。春节前三天,京城的官员们便在户部广盈库前排起了长队。他们都是来领这一年来所拖欠的薪俸的。没错,大明的官员不仅薪俸低,而且还欠薪。嘉靖四十五年,朝廷的财政状况十分不乐观,官员欠薪从年初就开始了,虽然户部也竭力辗转腾挪,多方筹措,到年底仍然是欠下了京城官员们半年多的薪俸。而年关已到眼前,户部再无余地拖延,也只有抱着丑媳妇总得见婆娘的念头硬着头皮发放禄米。在有心人的设计下,海瑞便在主持发放禄米的户部官员中。既然铺陈了好久,又有高人设计,禄米发放当然不会顺利喽。剧中借海瑞与国子监司业李清源的对话交代了此次禄米发放仅有

每人两斗米,两升胡椒,十吊铜钱,并交代了这些物什仅值三两纹银(小说中是五两),但李大人的欠薪却达到了二十两之多。于是,李大人发出了就这么点东西怎么过得了年的悲叹,随后带领众官员砸了广盈库并直接引发了后续西苑禁门前众官员与嘉靖帝的对峙等等一系列精彩又刺激的剧情。

抛开米和铜钱不谈,捧着两升胡椒过不了春节,这话若是传到李大人的西方同行们耳中,恐怕得是另一种感觉:都是统治者,炫富至于如此这般的赤裸裸与野蛮吗?!

大明官员两升胡椒春节难过,欧洲同行:太气人了,不带这么炫富的

搅风搅雨的胡椒

我们今天要说的那宗小物什,便是胡椒。此时是1566年,大航海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了半个世纪有多,东(中国和印度以及沿岸诸岛)西(主要指欧洲)方已经建立了直接的海上联系。双方联系的主要方式便是贸易,而贸易的标的,除去中国的丝茶瓷之外便是东南亚的香料,而在诸多香料之中,胡椒又是最重要也最受青睐的物什。

大明官员两升胡椒春节难过,欧洲同行:太气人了,不带这么炫富的

艰难的大航海时代

欧洲自古罗马时期便已经品尝到了胡椒的味道,这种能够引燃味觉的奇妙感觉令罗马人及其后来的统治族群完全不能自拔,而胡椒也一直是陆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之一。但陆路运输的有限运力和长途风险以及无数中间商的层层加价使得胡椒运到欧洲时已经价比金银,在胡椒贸易中甚至发生过往胡椒里面掺杂银屑以增加重量的“弄虚作假”行为。尤其是14世纪奥斯帝国的兴起几乎垄断了东西方贸易的陆上通道,这使得欧洲对于东方商品的需求长期处于极度饥渴状态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巨量的财富被挥霍到了对香料的需求上。迫于巨大的财政压力和对东方财富,尤其是香料的渴求,以西班牙和葡萄牙为首资助的一批又一批的探险家踏上了从海上寻找东方财富之地的征程,这便是大航海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大航海是由欧洲人香料的渴求而被激活的。

15世纪初,他们成功了,并且建立与东方的直接的海上联系。整船整船的香料被运到欧洲,但欧洲人对胡椒的热衷似乎已经烙印到了骨子里。胡椒一度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要评价一个家族是否为真正的贵族,其硬指标之一便是“他家里有没有胡椒”。在社会经济层面,胡椒甚至成为了如金银一样“天生的货币”,在中世纪的欧洲,胡椒不仅被广泛作为市场交易的一般等价物,甚至一些国家的税收也可以用胡椒缴纳,在西方文化中有peppercorn rent的词汇,意为“胡椒租金”。胡椒作为货币的惯例一直延续到上世纪。

1976年现在的伊莉 莎白女王访美,在纽约的一所教堂内接收了279粒胡椒,以此以此作为美国所欠下的279年的租金,租金为一年一粒,算是了结了一桩公案。虽说胡椒租金的仪式大于实际,但也反应了胡椒在西方文化中的超然地位。

大明官员两升胡椒春节难过,欧洲同行:太气人了,不带这么炫富的

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到16世纪下半页,虽说东西方已经有相对畅通的海上贸易线,但由于葡萄牙西班牙与先后崛起的英国和荷兰的利益冲突日益激烈,双方不约而同的以破坏对方海上贸易为手段来打击对方,所以,胡椒这样的高级香料并没有走入寻常百姓家,而是一直延续着中世纪那样的传奇故事。这一局面直到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了香料贸易才得以缓解。

而明朝的中国,胡椒虽然同样价值不菲,但相比欧洲却是另一番光景。

大明官员两升胡椒春节难过,欧洲同行:太气人了,不带这么炫富的

东西方都为之疯狂的香料


中国相当长时期内胡椒也有着相当超然的地位。比如唐朝宰相元载被抄家后抄得胡椒800石,约合现在64吨。64吨胡椒,你倒是准备炖多少肉啊。这一局面到明朝时已经大有缓解。明朝虽然长期奉行海禁政策,但那是对民间贸易的限制。官方所主导的朝贡贸易体系几乎贯穿了整个王朝的始终,而东南亚各国的主要输出商品正是各种香料。

据《明史》载:(洪武)二十年(真腊等)贡胡椒一万斤、苏木一万斤。帝遣官厚报之。

二十三,年贡苏木、胡椒、降香十七万斤。

而郑和下西洋所带回来的香料更是数以百万斤计。

大明官员两升胡椒春节难过,欧洲同行:太气人了,不带这么炫富的

郑和下西洋上货出海

有大量且稳定的香料输入,尤其是明朝与东南亚各国的海上贸易本质上属于一种近洋运输,相对西欧不仅在航程上短得多,更规避了远洋航行的巨大风险,远洋风浪远不是近洋所能比拟的。少了许多损耗成本,其到岸价格当然比欧洲要优惠得多。胡椒在明朝虽然价格同样不菲,但至少不再是所谓“贵族身份的标志”。以明朝社会为背景的长篇巨著《金瓶梅》中便有这样的记载。

李瓶儿:“奴这床后茶叶箱内,还藏三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子水银、八十斤胡椒。”

西门大官人将这批物资变现后得银380两,可见,此时对于寻常富裕人家来说,胡椒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什了。

胡椒,由于其独特的味觉感受在东西方都获得了青睐,又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地缘条件和经济形态,而在富贵中各有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李清源大人们手捧着两升胡椒而悲叹过不了年,而欧洲人则要顿足捶胸大呼奢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