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研究生、博士生這麼多卻出不了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

黃蜂二師兄


我們不要刻意追求諾貝爾獎得了多少。中國得不了諾貝爾獎,既有基礎科學能力不夠強的因素,也有中國在諾獎中沒有話語權的原因,還有世界用科技圍堵中國的尷尬!我們真正需要的並不是諾貝爾獎,而是需要像高鐵、核電、電網、5G、軍工、橋樑、網絡、新能源、大數據、量子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基建狂魔、社會和諧穩定、民生不斷改善這種實實在在的東西。


說縱橫馳騁


中國目前還沒有十分適合攻堅科學前沿難題的土壤,但是情況正在變化!

自1977年末恢復高考才開始培養本科生,到1982年初才開始大量培養研究生。雖然近四十年來培養了大批研究生,但是不得不考慮我們國家在期間經歷了什麼!

1982年的中國,百業待興,高校師資、研究機構科研骨幹、軍隊、企業、政府,全面人才嚴重短缺!很多剛畢業的本科畢業生馬上奔赴各個崗位,以及高校的講臺。用人的需求就像個黑洞,容納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校畢業生和研究生。很長一段時期內,高校能夠應付教學和規模擴張就已經不錯了,是不可能形成攻堅科學前沿難題的氛圍和力量。

接下去就是以出國熱潮、離職下海、拉桿子創業、積極從政等為特色的改革大潮挾裹著各路能人滾滾向前。怎麼指望會有多少人安心於實驗室的寂寞呢!

我們的偶像馬雲本該在初級教育領域獲得諾貝爾獎!

我們的名校院士教授們,整天忙於社會活動,他們的研究生要想見他一面討論一下畢業論文都是難上加難!相比之下,普林斯頓的名教授每週五天都在實驗室裡默不作聲地做實驗。

以聲稱制成了金屬氫的哈弗教授艾薩克·席維拉和團隊為例,他堅持40餘年,只為一個目的,就是研製金屬氫。這樣的教授在中國的大學怎麼能夠生存呢!先不說學校會不會同意他的團隊做這個項目,也不說學校是否有經費給他,就說他自己40年如一日反覆努力失敗再努力再失敗堅持下來,怕是很難想象的。

現在好在經濟的調整期來了,房地產價格開始企穩,高校瘋狂擴張也停下來了,各項指標都在平穩過渡,我們可以喘一口氣進行思考了。教育質量、教育觀念、嚴格要求大學生、知識產權、創新能力、大學該怎麼辦、理論和工程技術的關係等等都進入了我們的思考範圍。

整體看來,我們一個一窮二白的貧窮落後的國家,總是要經歷一個發展的過程,不該犯急躁病,拔苗助長不可取,只要我們不犯路線錯誤,少犯錯誤,引領世界科學發展的那一天並不遙遠!


深藍ME


1.基礎科學一般不賺錢,不能養家餬口。搞科研是比較奢侈的事。歐洲以前大多是日子過得去的人愛搞科研。

2.中國的應試教育確實容易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喜歡樹立標準權威。繁重的學業讓人無暇思考和思想政治課的統一思想洗腦。哪有時間有條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有能力從事推動社會進步的科研和科技的人才僅有5%,對於剩餘95%的人裡面如果有興趣願意主動接受專業性強的知識的人則應任其發展,其餘的大部分沒有興趣的普通人沒必要強加要求,畢竟買菜根本用不著英語和微積分。對於處於中小階段的學生因材施教興趣引導就行。大部分普通人終其一生是無法涉及尖端領域的,快樂的童年以培養健全的人格才是其人生幸福的關鍵。

3.整體社會功利主義價值取向的大環境下,你搞科研不賺錢那是不務正業,讀那麼多年書上那麼好的學校還沒發財被認為沒有本事,即使你專於科研甘於清貧。所以中國搞技術的多,不過搞技術的也沒有當娛樂明星的賺得多,對科學與技術人員缺少敬意。網絡大肆宣揚情商比智商重要,傳達一種"索取"的價值觀,甘於奉獻是傻子的表現。

4.探索真理推動文明造福人類是一種高尚的情操,從事於此也是一門相對枯燥的工作。所以大多數真正醉心於科研的人員多為內向木訥不諳人情世故的性格,在官僚主義全面滲透的環境下這種人很難。

物質匱乏趨於利,自由缺少好求權,這歸根結底是基於bpd下的窮。

沒有什麼比發現或者發明能造福全人類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更為有意義的事,炸藥獎是莫大的榮耀!中國不是沒有能得炸藥獎的天才,只是沒有適合其萌芽的土壤!

並非惡意抨擊社會~我覺得只有某一天世界科研中心移立於我泱泱中華,我們才能真正算得上世界第一強國,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遊客5209


讀研究生,考博士的目的就是今後能靠公務員,能進入體制內,工資不愁,旱澇保收,仕途順利的話,能混個一官半職的,事業,前途無量,風光無限。


紫曉天宜


獎是外國人的,評委是外國人的,憑啥發給我們。每當看到這種問題,一群人開始反思教育不行,反思科研不行,中國這四十年的發展,主要還是當年第一批高考的人到現在畢業的這些人以及中間的人在起作用吧。然而就是在這些所謂的教育不行,科研不行的人的努力之下,讓中國四十年飛速發展,諾獎不重要,重要的是民族有自信。


佛系英語


諾貝達獎一般都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前的研究成果。日本這幾年連連獲獎,是戰後日本抓教育結出的果實。不用急!像這樣穩步發展,中國拿諾獎會滾滾而來的!


老陶


科學和古代的幫派門派一樣,要師出名門,沒有個世界級的導師帶入門,自己根本沒有辦法走出一條路出來,科學研究更講究傳承,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的更遠,只有融會貫通前人的東西,才能在某個領域創新成為大家,畢竟每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


GAMEOVER35887047


諾貝爾獎對中國人來說,有什麼用?莫言得了文學獎,能讓中國人吃飽肚子?能讓中國人變得聰明?屠吆吆獲得醫藥獎,但瘧疾在中國基本上己經根治,對中國人有多大用,我們的國家發展日新月異,沒有諾貝爾獎就不發展了?不需要它,我們發展的更好。


年青的老知青


不是智商不行,只是制度…


七代長老


一樣的道理,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多卻不是世界強國。這個足球球員那麼多卻沒有一個世界頂級球員。看懂了吧!是憑實力說話,而不是拼數量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