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家更在乎生命的長度還是更關注生命的質量?

苦行僧超哥


如果可以,我兩樣都在乎。

不過相比之下,我更在乎生命的質量。因為生命只有一次,如果無法選擇長短,那就讓它盡我所能過得充實有意義且多姿多彩。不要浪費這一次,不斷提高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不留遺憾。同時,努力讓自己活的更久一點。


莫愁的人間茶館


答:在人類的共同災難面前,人完全有理由更在乎生命的長度。請允許以我太太為例。我太太於2007年3月確診為腦癌,同年4月在天壇醫院開顱手術。但她又做了11年另8個月的頑強堅持!最後不幸於2018年12月去世。在這11年多里,我們在乎的是,她在基本的生活質量保證下延續了生命的長度,並且為後人找出了一些寶貴的抗癌經驗。我們事後反思時才知道,如果能早點具備必要的護理知識,太太能活得更長久。不妨把太太的抗癌經歷簡述如下:抗癌就像一場接力賽。跑第一棒的是現代化的儀器發現和醫生確診。跑第二棒的是先進的腦神經外科手術(由天壇醫院王忠誠弟子掌刀)。第三棒是現代化的放化療。一般為期三個月到半年。第四棒呢?提醒注意,許多癌症患者的第四棒直指太平間了,但我們不是。我們的第四棒是我國的一種特色中醫。我們後來發現,這應是《百家講壇》的中醫專家曲黎敏教授提過的一種古中醫抗癌術。沒想到這種古醫術居然還存在,而且居然把太太手術後復發的腦瘤又治沒了(用現代醫學儀器觀測的)。第五棒是我們之後多年的護理。雖然太太在2018年12月腦瘤再次復發去世了,但使她生命延續的方法仍能夠供許多同類病人借鑑(太太從腦癌晚期竟又變為像正常人一樣買菜活動,有時抱著西瓜爬4層樓)。說以上這些是為了表明,當一個人在乎了生命的長度,他就有可能成功,至少也會為人類解決共同難題時提供借鑑。但如果關鍵時刻這個人放棄了,則可能對這個人會有一個“高質量”的死。但是這種選擇對人類的貢獻何在?


陳若V06


我的一位同事家住某地一山區。都八十年代了,每年回家探親下了公共汽車,還得步行三天才能到。到家後,全家人如同見到救星一樣待他,給了叔叔5元錢(那時正常工資月40~70元),叔叔感動給他叩了一個頭。家裡人睡炕,炕上無蓆,糜子草上睡覺,爺爺無褲子穿,下身用兒孫結婚時包衣服用的紅包袱裹著,全家人生活別提了。老人們一生沒見過火車,沒坐過汽車。同事的爺爺90多歲了,父母親也70歲左右了,這種生活有數量沒有質量。感覺是一個人一生既要延長生命,但更重要的是生命要有質量。


黃土地148300923


生命之長短,又豈容我們自己說了算。這幾天一直關注疫情,本來我躲在自己的小家裡,不給社會增加負擔。但是昨晚凌晨二點四十分,姐姐的電話裡已經語無倫次,母親病危,我瞬間大哭,馬上收拾行李,用了四個小時時間回到老家,看到奄奄一息的媽媽,我的眼淚一直忍不住。母親2001年的時候,中風腦梗,搶救過來後半身癱瘓,父親細心照顧,這十幾年來母親病情很穩定。這次是二次腦梗,面積擴大,我昨夜一直到現在沒有閤眼,一直守在母親身邊,期望母親能再次戰勝腦梗,甦醒過來。

這個時候,作為女兒,我只想母親的生命能更長一些,別無他求。


西窗翦燭渾如夢


我在乎生命的長度,更在乎生命的質量

人們都希望生命的長度越長越好,希望長壽。但有個前提得健康地活著,生活自理,這樣的長壽才有生命的質量。

否則的話,生活不能自理,吃飯靠人喂,成天躺在床上,翻身讓人幫,以至窩拉窩尿,被褥衣服到處是糞便,一點尊嚴都沒有,生不如死。還有的小腦萎縮,嚴重痴呆,人事不知,儍裡傻氣,令人可憐。患癌或其它不治之症,高昂的醫療費,全身插滿管子,在極端痛苦聲中,延長生命,這種長命還有什麼價值?這三種情況的生命一點質量沒有,莫不如早點結束生命,對家人對自已都是解脫。

我到了生命的最後,如果是這三種情況之一時,我會選擇生命質量的那種。


用戶6096一帆風順


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其實是很複雜的,是在乎生命的長度還是更注重生命的質量,不同的時空和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理解,注重生命長度即長壽的人主要是受自古以來好死不如賴活著這句話的深深影響,活著就好,至於質量可以放在其次,在現實生活中不難看到人的求生慾望,有不少老年人生活境況並不是很好,有的甚至生活狀況及差,吃飽穿暖都難以保障,但他們對長壽的追求絲毫不減,有的人健康狀況很不好,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一日三餐都得靠人侍候,他們一樣無比珍惜能夠活著,極少數人常年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在一張床上,活得毫無尊嚴,可是他們還是想活著,這大概是受螻蟻尚且偷生這句話的感染吧。偏偏現實生活中確有極少數人對生命的不珍惜,當生活上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暫時的不開心不如意,就採用各種方式結束生命,把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古訓拋在腦後,與前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實屬不應該。芸芸眾生大都想生命即有長度又具有質量,但此事兩難全,在現實面前確有不少事情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想是可以的,但一但理想與現實相差太大時,也應坦然面對,欣然接受,生命有長度又有質量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則是在承受著痛苦中離開這個世界的。既然我們來到了世間,就要學會接受和包容一切,充滿享受生活的幸福與快樂,不怨天不尤人,活出精彩!

生命貴在有質量,

長壽全靠保健康。

隨遇而安心坦然,

不可任性好稱強。


西出陽關楊時明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們常常祝福老人們健康長壽,兒孫滿堂,也體現了生命的重要性,是任何物質都換不來的......

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是個永恆的話題,當談到人的生命長與短時,任何人都無法控制和無緣無故掌握別人的生命......

但是生命是有意義的,是為人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還是被判了人民結束了生命......

為了他人的幸福生活和人民利益獻出生命的人,無論長短都是最貴的,

損害人民利益和破害他人生命安全的人是可恥的,`即使他活到100歲又有什麼意義呢?


真實記錄成功創業故事


2016年2月10日晚,英國BBC播出了《如何死亡:西蒙的選擇》紀錄片,再一次引起全球關於安樂死的討論。片中的主人公,57歲的西蒙·賓納(Simon Binner)在2015年1月被診斷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後,選擇以安樂死(Assisted dying)的方式結束生命。伴隨著與妻子黛比的多次衝突和親朋至友的溫情陪伴,西蒙與病魔展開了近10個月的抗爭,之後前往瑞士的一家機構進行了安樂死。

《西蒙的選擇》劇照

但是,西蒙的選擇並不簡單,其中涉及到法律、道德、情感等各個層面的重重困局。時至今日,西蒙的做法仍然不能蓋棺定論,有人認為西蒙的選擇是對自己生命質量的維護,有人則認為西蒙的選擇是對自己責任的放棄和逃避。生命的長度與生命的質量,我們希望能二者兼備,但很多時候卻不得不面臨兩難的抉擇。

《西蒙的選擇》劇照

自決權

2011年浙江大學醫學院博士陳作兵,在父親身患惡性腫瘤晚期後,沒有選擇放療、化療,而是遵從父親的意願,把父親送回他出生、長大的諸暨老家,讓他和親友告別,和做豆腐的、種地的鄉親聊天。陳作兵的父親度過了最後一個幸福的春節,吃了最後一次團圓飯,還拍了一張又一張笑得開心的全家福……最終,在2012年3月,平靜地離世。

《西蒙的選擇》劇照

陳作兵的父親走了,陳作兵手機卻被打爆了,無數人打電話去指責和謾罵陳作兵不孝,但是面對謾罵、質疑,陳作兵卻說:“做出這個選擇的不是我,是我的父親。如果時光重來,我還會這麼做。”中國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只要讓自己站在一個道德的制高點,披上“仁義”的外皮,就可以肆意恥罵那些“非主流”的思想和行為,卻對自己無知又無恥的行為視若不見。本月,一位80多歲的蕭山老人,因動脈閉塞未及時就診,右小腿在半個月內變黑潰爛,嚴重感染並伴有劇烈疼痛,必須截肢才能保命。但老人決定——保全肢體,放棄生命。老人的子女在醫院裡商量了兩天,雖然痛苦,但最終決定尊重老人的決定。

對此,部分網友的評價卻是

“截肢救活了又不知道幾個兒女要伺候多少年。久病無孝子。心一狠,冠冕堂皇的要全屍。這是讓親爹死啊!”

“感覺家人是不想繼續照顧了,找了個自以為合理的理由而已。”

圓滿人生平臺想說的是,這應該就是所謂的“以己度人”吧,在家屬作出這個艱難的選擇時,本就面臨著內心巨大的折磨,卻還要承受他們不該承受的責難。《西蒙的選擇》完整展示了西蒙作出決定的過程,我們都知道他是自願甚至迫切地想要死亡,但西蒙的妻子黛比仍然會經常陷入,是不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夠好,才讓西蒙不願留在人世的自我懷疑和愧疚中。

《西蒙的選擇》劇照

尼采說:“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當面對生命的長度與生命的質量二選一時,該怎樣選擇?這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也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選擇題,但是不管我們局外人作何評論,只希望當事個體可以選擇自己想要選擇的,正如《西蒙的選擇》影片最後,西蒙的媽媽在追憶中說,“是的,他很勇敢。但我們也要記住,那些堅持到最後的人也同樣勇敢。


悅心英文美文朗誦


其顧臺妹是韶關仁化縣人,今年已有108歲了。一般人到了這個高齡,早已滿頭銀髮、口齒不清、步履蹣跚了,但這個自然法則在顧奶奶身上卻完全不適應。108歲高齡的顧奶奶面色紅潤,頭頂略有銀絲,其它地方的髮絲依然烏黑亮麗,思維十分清晰,腿腳也非常利索,每天還要照顧照顧自己的小菜園,看起來最多也就七八十歲,如此健康的身體,著實讓人羨慕。

  當問起了長壽秘訣時,顧奶奶道出4個字:隨心所欲!

  顧奶奶的4點長壽秘訣,很容易學會,她一直在“堅持”

  1、早睡早起

  顧奶奶一直以來都堅持著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每天6點鐘,顧奶奶就會跟著生物鐘起床,然後給家人做做早餐。

  總是說早睡早起,早睡早起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研究發現,早睡早起有益於延緩大腦的衰老,讓精力更為旺盛,同時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身體和皮膚的衰老。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甚至發現,早睡早起有益於讓人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幸福感更強。

  2、多動

  108歲的老人應該是什麼樣?步履蹣跚,一步三搖,走幾步路就氣喘吁吁,這可能是大多數老人的常態。但這完全不能套用在顧奶奶身上,顧奶奶除了每天早上給家人做早餐,還要打理打理自己的小菜園。子孫也多次勸阻過顧奶奶,讓她不要太勞累,但顧奶奶卻把這當成了自己的愛好,一天不打理菜園就感覺渾身不舒服。

  樹挪死,人挪活!人必須要動,哪怕是走路,活動可以加速血液循環,預防各種心腦血管疾病,還能夠提高身體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對身體的益處數不勝數。

  3、愛玩

  兒孫繞膝的顧奶奶可謂是家裡的一個寶,凡顧奶奶的需求或指示,兒孫都會盡量的去滿足。顧奶奶是一個愛玩的人,除了每天在村子裡走走,偶爾還會去旅旅遊,就近幾年,顧奶奶的兒子還帶顧奶奶去北京和澳門旅遊了一趟。為什麼一個100多歲的老人依然對未知事物保持好奇心?這主要源於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一個積極樂觀的人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在遇到挫折時保持平常心,最終擁有幸福的人生,而好心態是一個人健康長壽的必備。

  4、每天梳頭3分鐘

  每天起床後,顧奶奶都會認真的梳頭3分鐘,人體的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其實都有著相互協作的作用,其連接的通道就是氣血和遍佈全身的經絡。若氣血能夠通達全身,那麼就會保證器官組織的營養,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達到抵禦外邪,保衛身體健康的效果。而經絡的匯聚點就在頭部,通過梳頭可以疏通氣血和經絡,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對美髮極有好處。

你的關注和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櫻桃番茄GO


在生命的長度和生命的質量上,人們都是一直這樣看,實際上,更在乎生命的質量。如果一個沒有質量的生命,要那個長度幹什麼呢,比如說,癱瘓了,沒有意思,所以更在乎生命的質量。中國傳統文化裡,《文天祥的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價值觀。當然,最理想的是既有生命的長度,又有生命的質量,那是更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