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當愛變成了情感操縱,如何迴歸正常地愛與被愛?


《囧媽》:當愛變成了情感操縱,如何迴歸正常地愛與被愛?

前幾天,在今日頭條上免費觀看了徐崢的賀歲電影《囧媽》,感觸很深。看到很多網友發表評論說看哭了,多多少少應該都在電影裡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想電影裡面所呈現的問題也是很多中國家庭關係的縮影。電影始終貫穿的一個主題是——愛。母子之間的愛,夫妻之間的愛。但是這種愛似乎有很深的矛盾,甚至可以說有些病態。明明是想要愛對方的付出,可是為什麼對方感受到的卻是傷害,渴望的是逃離?就如影片中徐伊萬的妻子所說:有時候就算付出,也難免相互傷害!這也是本文想要討論的主題:如何正常地愛!

影片的主線是徐伊萬為了從母親蘆小花那裡取護照,最終卻意外地跟母親坐上了開往莫斯科的列車,展開了六天六夜的旅程。中國式的家庭矛盾,夫妻之間的病態關係,在這段旅途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爆發這些衝突的源頭似乎都指向了一種叫“控制慾”的東西,無論是母親對兒子的控制還是丈夫想把妻子變成自己想象中的完美對象。

其實這個世界,誰還沒個控制慾?上到國家政府,下至平民百姓,都因為控制而有秩序。女人對男人有控制慾,母親對孩子有控制慾,反過來,男人對女人就沒有了嗎?那麼大男子主義是如何而來。孩子對母親就沒有了嗎?都一樣有。

控制慾就像細菌,有一些,是有益的,過多,就是有害的,不能一點沒有,人也會失去平衡感和協作感。就看你要根據情況,給對方多大的一個圈,是地球那麼大,都看不到聽不到對方的心聲,還是呼啦圈那麼小,勒的對方喘不過氣來?同時愛是接納和尊重。愛一個人,是接受他,而不是改變他。我們和父母或者愛人的矛盾根源,在於我們覺得是對他們好的真理,卻從不被他們接受。那我們如何做到真正被對方所理解的愛?


《囧媽》:當愛變成了情感操縱,如何迴歸正常地愛與被愛?


一、用愛激發心有靈犀的積極共鳴,缺乏安全感是愛的一大障礙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愛是如何產生的。簡單地說,當以下3個緊密相連的條件同時發生、就會產生愛:其一,你和他人之間具有某種或多種共同的積極情緒其二、你與這個人的生物化學反應以及行為動作產生了同步效應;其三,你們兩人之間具有映射性動機、彼此在意對方,相互關注。

我將這3個條件同時發生的情況稱為“積極共鳴”。每當人與人之間發生情感關係的時刻到來(同時具有共同的積極情緒、生物行為同步、相互關注等),人們之間就會產生令人振奮的積極共鳴。這種情感聯結是短暫的、斷開在所難免—這是情緒的正常表現。在短暫的情感聯結斷開之前,積極能量能夠循環往復、自我維持甚至逐漸增強。

我把積極共鳴比作鏡子。因為在發生積極共鳴的瞬間,就其本身的定義來說、包括3個不同層面一定程度的鏡像反映:你與另外一個人彼此都表現出積極情緒“模仿”對方的姿態與生物化學反應,反映出相互關心的衝動。因此、在產生積極共鳴的時刻,彼此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對方的映像。當然,照鏡子的時候,我們在鏡中只能看到自己。試想,你面前的鏡子中映射的是另外一個人。

在積極共鳴產生之前,你們兩人互不相干,只是感受自己的情緒,忙於自己的事情,遵從自己的意願。但是,在心靈相通的一瞬,你們的感覺、行為和意願產生了共鳴。僅僅是那麼一瞬,你們不再只是自己。這樣的一瞬非同尋常,在對自身狀態的鏡像反射與拓展中,你發現了更多的信息。一種強有力的能量反覆穿梭在你們之間,就像是電荷一樣。就像伊萬和張璐在剛開始在一起的時候,倆人是那麼的相愛,就是在積極共鳴的狀態。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共鳴都在逐漸消失,才導致他們走到了離婚的境地。

《囧媽》:當愛變成了情感操縱,如何迴歸正常地愛與被愛?


普通的積極情緒不會產生如此奇妙的共鳴不會在你身上出現映像。雖然其他積極情緒的力量同樣可以拓展思維、激勵成長,讓你更加容智、更加靈活,但只有愛才能夠在人與人之間產生如此深刻的共鳴。因為在愛的瞬間,你內在的積極性一一你的溫暖與坦誠和另一個人的溫暖與坦誠相互激盪。由於同步的生物化學變化,這種共同的積極情緒會更加明顯。你們的身體會同時感受到相同的變化,你們會對彼此表現出關注比如微笑,靠近、做出充滿關切的語言或非語言表達。這是振奮人心的有力瞬間。你的身體生來可以駕馭這種愛的力量,並從中汲取生存的動力。理解他人、產生共鳴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擁有持續不斷的積極共鳴,智慧、靈性和健康的獲得也遵從此道。

積極共鳴不是隨意產生的。它需要源自特殊思維與行動的特定條件。愛有其先決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安全感。如果你感到周圍存在威脅或危險,你就不大可能會感受到愛。畢竟,人類的天腦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不斷進化的結果之一便是對威脅異常敏感。我們體內與生俱來的威脅探測系統甚至在我們的意識感受不到的情況下仍默默地工作。即使你正專注於談話或傾心享受在樹林中奔跑,你還是能夠立即發現在路上爬行的蛇。雖然真正能夠稱得上威脅的情況少之又少,可並非每個人都能以這樣的視角看待世界。缺乏安全感是產生愛的第一大障礙。影片中,無論是作為兒子的伊萬,還是作為妻子的張璐,都是因為被對方的情感操縱,失去了安全感,才會想要逃離,甚至覺得崩潰。伊萬在最後時刻,還是

想通過搞砸妻子在美國的生意的方式,以達到控制妻子不離開自己的目的,由此可見在平常的相處當中應該有不少這些類似的小動作。這樣的行為在普通家庭現實生活中也無處不在:只要對方哪一點不順自己的意了,就採取冷暴力或者其他一系列方式企圖讓對方屈服。其實這是讓人極度不安的行為,只會讓對方遠離,在夫妻的相處當中最不可取。愛,一定要給對方足夠的安全感。


《囧媽》:當愛變成了情感操縱,如何迴歸正常地愛與被愛?


二、愛需要聯結,用有愛的微笑和肢體語言感染對方

影片開頭的時候,伊萬的妻子就對他說:你能不能多陪陪自己的母親?伊萬不以為然說自己上個禮拜才剛去過。妻子諷刺道:去開電話會議嗎?以後你見到自己母親的時候可不可以把電話放下?可不可以抱抱她?你還記不記得上一次給你媽媽的擁抱是在什麼時候?得到的是伊萬的不屑一顧,是否很多人的想法也跟伊萬一樣,覺得長大後跟母親的擁抱有點不可思議?實際上,愛的先決條件是一種聯結,那種那種與另外個人之間短暫的感官聯結。與所愛的人分隔兩地,你肯定會想方設法地與對方保持聯繫。你打電話、發語音、寫短信、登錄社交網站,而這樣做也是很重要的。然而,你的身體畢竟是幾千年以來自然選擇的產物,它不會僅僅滿足於“無語”或是“大笑”等網絡表情所傳遞的抽象的遠距離之愛。你的身體渴望得到更多。

當兩個人或者多個人“同步”(行動如步調一致)的時候,他們就會產生合一感。你與陌生人或是終身伴侶之間,都會產生這種共鳴當你與另外一個人之間產生了積極共鳴,你們就會彼此模仿對方的姿態與動作,甚至可以默契地說出對方還沒有說完的話。此時,你們就產生了合一感。當你與其他人有了特別的共鳴,即便對方只是你剛剛相識的人,你們兩人也已經處在同一生物波長上。你的身體與大腦會有同步的生理反應,你和對方的動作也會相互呼應。

真正的聯結也是愛的先決條件之一,因此我們才會說世上沒有無條件的愛。真正的聯結不是抽象的,也不是間接的。它必須實實在在地存在、發生,有血有肉地展開;它需要身體之間真真正正的感覺,哪怕是短暫的,甚至轉瞬即逝的。科學家認為感官聯結的主要模式應是眼神的交流。其他形式的實時感官交流,無論是身體的接觸、聲音的交流或對彼此身體姿態和動作的模仿,也能夠在人們之間產生聯結,有時甚至可以代替眼神交流。不過,眼神交流可能是觸發聯結與合一的最強力量。


《囧媽》:當愛變成了情感操縱,如何迴歸正常地愛與被愛?


微笑也許是情緒表情中最引人注意的。可影片接近兩個小時的時長中,我們幾乎很少看到人物有微笑的表情,包括眼神的交流。一旦和他人有了眼神交流,你就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揣測,以此指導你的思考和接下來的行動。如果你們沒有眼神交流,你就會誇大或忽視他人微笑的友好程度,從而更有可能產生誤解、傷心或被人利用,同時,你還會錯過許多體驗令人振奮的愛的機會。如果你可以通過眼神交流從那些出於禮貌的微笑,或是別有用心、故意吸引你注意的微笑中,甄別出真誠、親切的微笑,那麼愛就是不盲目的。

微笑、點頭以及其他表達積極情緒的肢體動作不僅發生在你的身上——當我們四目相對時,所有這些肢體語言與積極情緒我也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在幾毫秒之內,我開始與你產生積極共鳴。這樣的情況發生得越多,我就能體會你的感受,彼此更加欣賞,思想更加契合。在極短時間之內,我的臉上就會流露出這些積極情緒,並通過我的聲音與動作傳達出來。我們繼續對視,你的大腦和身體也會開始出現與我的情緒反應類似的一系列變化,由此“平行模仿”進程便發生在你的身上,積極共鳴就這樣在我們之間延展開來。

隨著每一個逝去的瞬間,我們兩人漸漸有了相同的感受。我們進入同步狀態,彼此合拍。當我們的思維活動與生物化學反應逐漸同步、合一,積極共鳴在我們之間建立起聯結。此時,我們的心中充滿了積極情緒,它們交織於一處,科學家將這種暫時性狀態稱為“主體間性”。更重要的是,在我們的情緒短暫融合的時刻,我們彼此間的情感交流是暖心的、開放的、坦誠的,我們彼此間有著真摯的理解與關心。


《囧媽》:當愛變成了情感操縱,如何迴歸正常地愛與被愛?


愛是需要聯結的。也就是說,當你在獨處的狀態下,想起你所愛的人,回憶過去曾有的愛的時光,渴望獲得更多的愛,甚至是書寫一封字裡行間溢滿情感的情書時,你也不算進入了體驗真愛的時刻。當然,你在獨處時體會到的這些強烈情感至關重要,對於你的健康和幸福而言也必不可少;然而,你沒有與他人共享這些情感,因此缺乏關鍵的、無可辯駁的共鳴實體部分。共鳴實體的存在,是愛和積極共鳴的密鑰。

現在的問題在於,你並沒有用足夠的時間去與他人建立起這種真正的聯結。當代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與繁重的工作迫使人們每天都在匆忙中度過,這與情感聯結所需的條件背道而馳。每天都要完成更多任務的壓力讓人備感緊迫,於是大家都為了維持生活而疲於奔命。你隨時都在思考下一步的行動:永無窮盡的待辦事項清單中的下項是什麼?你需要從誰那裡得到什麼?你更多地通過電子郵件、手機短信、朋友圈留言和其他各種不需要講話的方式與他人“交談”,面對面的溝通方式被拋諸腦後。然而,所有非面對面的方式都無法滿足我們的內心對於聯結的渴求。愛,需要你全身心地投入,也需要你放慢腳步。


《囧媽》:當愛變成了情感操縱,如何迴歸正常地愛與被愛?

三、結語

愛是人類至上的情感,掌控著我們的感受,思想,行為,將我們推向合一感更高的精神維度。愛也是一種極其個人化的情感。它存在於你的思維與身體內,隨著每一個情感聯結——你與他人分享的每一個微笑、每一次大笑或是每一次心照不宣的眼神交流——一而得到提升。

透過電影《囧媽》所演繹的中國家庭關係所暴露出來的典型問題和對愛的探討,我們還需要不斷學習,學著更多地去發現、發掘愛,使自己能夠更好地瞭解、欣賞自己的身體和大腦如何為愛而生、如何從愛中受益。愛的大樹枝繁葉茂,只有你願意思考才能讓自己從中汲取養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