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孩子小學成績好,中學就不行了?隱患在這裡

自己小的時候遇到過一個非常不解的事情,身邊的某個小同學莫名其妙的在某個時間段學習成績忽然超過了自己很大一截。

當時的自己可能沒有太多的想法,可能就是單純的認為他聰明。

後來自己長大了,有了孩子了,也開始注意孩子的學習了,當自己再去思考“某些孩子為什麼突然學習成績上升”這個問題時,我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這學習成績好與壞,與聰明無關,與學習的刻苦程度無關。

在中學學習中,有一個學習怪圈: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為什麼很多孩子小學成績好,中學就不行了?隱患在這裡

如果深入瞭解,就能發現很多學習的奧秘。

初二分化的實質是深層次思維的缺陷

上小學的孩子,其實沒有特別明顯的成績分化,只要孩子學習認真,聽老師和家長的話,有個好成績真的不難。

如果看小學的考試試卷,數學、語文雙滿分的再平常不過,90分以下的就算成績差了。

然而,就是在這種“一片大好”的環境中,孩子的學習生涯在潛移默化的發生著改變。

小學知識相對直觀,有些知識不需要深層次的理解透徹,只需要死記硬背就可以,甚至用某些錯誤“特殊的學習方法”“新概念學習”等,把正常的知識,曲解成了孩子容易記憶的知識。

這種錯誤的學習,就造成了孩子的“智力分化”,不是學生不聰明,而是思考問題的方式和習慣出了問題。學習的實質並不在於知識量,而在於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知識並不僅僅在於存儲,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用已知知識去解決自己未知的問題,對知識的簡單應用是“淺層次思維”,進行抽象邏輯思維是“深層次思維”。

而初二以後的知識理解就越來越偏向“深層次思維(邏輯思維)”,而學生,在小學時候,沒有有效的發展邏輯思維,學習的時候必定會變得特別吃力,從而最直接的就是學習成績的分化。

為什麼很多孩子小學成績好,中學就不行了?隱患在這裡

如何應對這種分化

1、改善學習方式

肯動腦筋,善於思考,善於提出問題。提出問題,往往是成功的一半,這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思維導圖模式”的學習。

知識的積累,不是直接告訴孩子知識,而是讓孩子在學習這個知識的過程中,通過思考、探尋、總結得到這個知識。

2、知識面要儘量寬闊

教育部也有新的規定,鼓勵孩子展開更多的課外閱讀,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所以家長要注重孩子的知識積累,為孩子創造課外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環境和條件。

3、關注學習成績的“智力含量”。

家長不要太關注孩子的學習分數,放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不要再用題海戰術挑戰孩子的學習能力,學習是一個思考的過程,讓孩子擁有“成長型學習潛質”。

為什麼很多孩子小學成績好,中學就不行了?隱患在這裡

學習的興趣與毅力是初中以後孩子成長的關鍵

興趣是為了讓孩子自主學習,興趣也可以理解為好奇心,而好奇心就跟食慾一樣,是人類無法抗拒的。

但是,很多家長逼迫式的教育方式,自孩子學習開始就在抑制孩子對知識的好奇心。

學習興趣沒有,毅力就很難維持,很多孩子都是在求知的路上沒有了支持自己走下去的動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與毅力

1、正確認識“快樂學習”

知識來源於生活,讓孩子在生活中體會知識的趣味性,例如:和孩子一起製作風箏,讓孩子理解空氣的浮力,飛機能起飛的原理。教孩子學自行車,讓孩子探索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自行車上的人不會摔倒。

2、培養孩子的忍耐力!

忍耐力的培養很多,嬌慣肯定是不行的,而鍛鍊忍耐力的往往可以參考一些體育運動,爬山、跑步、游泳,都有鍛鍊忍耐力的機會。

3、不要迷信天才,天生聰明。

世界上沒有誰從一出生就智商高,在所有成功的表象後面,都有別人的努力與奮鬥。

家長不應該給自己的孩子貼上“笨”的標籤,也不應該拿別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做對比。

為什麼很多孩子小學成績好,中學就不行了?隱患在這裡

個性與人際關係影響孩子的人生

人際關係對人的每個階段都有獨特的影響,對於學習中的孩子,人際關係影響學習成績,有些孩子因為心理不成熟,也會因為孤獨產生心理疾病。

引導孩子正確處理與親人、與老師、與同學的關係。一般來說,成天對他人意見一大堆的人,往往比較狹隘、偏激。家長應教導他學會“換位思考”,去緩解心理上的不平衡。以愛心、寬容之心去包容他人,善待他人,體諒他人,友好相處。

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為他人服務,多幫助他人,多與人交流,多交朋友。心裡有事要向朋友向師長傾述。家長要經常和孩子溝通,做孩子的朋友,瞭解孩子思想動態,及時給予開導。必要時,可以帶孩子看心理醫生,接受專業人士(醫生)的指導。

家庭關係不和睦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儘量保持家庭的和諧、穩定,儘量不改變生活狀態。如:不發生父母離異、父母不長期遠離孩子、不讓孩子知道大喜大悲的事情等等。

為什麼很多孩子小學成績好,中學就不行了?隱患在這裡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受教育的過程,正確的育兒觀念會對孩子的成長有極大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