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順產難熬在產前,剖腹產難熬在產後?

琴親27


我這裡有一句跟“順產難熬在產前,剖腹產難熬在產後”異曲同工的話:順產是短痛,剖腹產是長痛。我兩個孩子都是剖腹產的,但在生老大時經歷過宮縮痛,算是體驗了1/5的順產,還是有發言權的。



順產難熬在哪裡?

順產作為人類一貫以來的首選生育方式,有經驗者眾,隨便找位長輩,都能跟你說出一段“血淚心酸史”。分娩產程分為三個階段:宮頸擴張期、胎兒娩出期、胎盤娩出期,歸納起來,順產的難熬主要集中在前兩個階段

1、宮頸擴張期度日如年——整個產程需要3小時至12小時甚至更多,其中第一產程就佔了絕大多數,宮縮疼痛是最痛苦的,會讓產婦有度日如年的感覺。

2、胎兒娩出期撕裂側切——我問過很多個順產的媽媽,她們說,在當時強烈的陣痛下,其實會陰撕裂側切的疼都被蓋過去,感受不明顯了。這種傷口更多的問題在後期,影響夫妻生活質量。

除了這兩點之外,順產後,產婦的身體恢復很快,所以才說順產是短痛、難熬在產前。



剖腹產難熬在哪裡?

剖腹產是近20年以來逐漸興起的生育方式,普及率越來越高,主要是因為現代女性大多缺乏運動,身體素質較弱,順產條件不足。我經歷過兩次剖腹產,總結起來,剖腹產的難熬確實在產後,包括:
1、產後宮縮疼——那種疼痛,相當於產前宮縮的1/3吧。

2、產後刀口疼——剖腹產是要將腹部切開個大口子,再裡三層外三層縫起來,刀口癒合至少需要3個月,在此期間,前期疼,後期癢。

3、產後排氣難——打開腹腔、半身麻醉,都會導致剖腹產後腸道紊亂,所以,在通氣(放屁)之前,不能進食。我表妹生孩子時,足足等了2天半才通氣,也就是2天半都沒吃飯,餓得手抖。此外還有因為插尿管導致尿瀦留的風險,以及便秘的困擾、

總而言之,剖腹產後待在醫院的5-6天確實很辛苦,回家坐月子期間也有更多禁忌,所以叫長痛、難熬在產後。



綜述

兩種生育方式各有利弊,如何選擇,應該以保證安全健康為宗旨,謹遵醫生建議。不論選擇哪種,都需要產婦有更好的身體,所以平時要適度鍛鍊,做好保養;產後都需要悉心照顧。如果沒有把握家裡人能照顧得好,最好花些錢請專業月嫂護工。



[我是@家庭治療師蘭娘娘,每日播報育兒趣聞,定期分享育兒乾貨。關注我,親子教育路上,我們一道同行!]


對於我這種順轉剖的產婦來說,這個問題有話語權。產檢時醫生預估寶寶六斤多,說我身體條件也挺好適合順產。整個孕期我也做家務,走路,爬樓梯,一直都以準備順產的。預產期頭三天晚上十一點多突然感覺像尿失禁一樣有水樣東西落下來,一查度娘說應該是羊水破了。趕緊起床洗頭洗澡,準備東西去醫院,凌晨一點多到醫院,備產科護士檢查後說不會那麼快,晚上安心睡覺,那天晚上的確不怎麼痛,不規則宮縮。第二天上午也沒有很痛,下午就掛催產素,痛感明顯加強,就感覺腹腔裡有人在掏內臟,五臟六腑都痛得揪在一起,到下午六點多一內檢才開兩指。又掛一瓶催產素,到晚上十一點多才開三指,我也已經痛到懷疑人生,這時胎心監測也不好了,醫生說羊水已破,開指慢,胎心監測也出現異常,符合剖腹產指標,建議剖腹產。簽字,告知剖腹產可能會遇見的危險:大出血,麻醉風險,羊水栓塞等,備皮,進手術室,腰麻後就感覺不到痛了,此時有醫生會一直聊天,感覺肚子上有拉扯,一會就聽到孩子哭聲嘹亮如天籟之音。之後縫合傷口。兒科醫生抱寶寶出去之前會將寶寶和媽媽碰碰臉。在手術室觀察半小時,推回產房住院部。

之後就是痛苦的開始。麻藥過後,傷口飭拉飭拉地痛,又掛了一個止痛泵。打各種消炎針;沒通氣之前泵不能吃任何東西,可以用棉棒蘸水溼潤一下嘴唇;通氣後也只能吃一些易消化的粥麵條之類,前三天都必須清淡飲食;所以剖腹產開奶慢,有的人甚至因為打了太多消炎藥奶水一直不好影響母乳餵養。24小時拆除導尿管後,就要慢慢嘗試下床,那真是一步一步慢慢挪,牽扯一下傷口就痛到咬牙切齒。

說順產吧,順產的孕婦,在產前,宮縮的時候,的確疼痛難忍,不過,等到孩子生出來,產婦就輕鬆了,吃喝都不妨礙,立刻就能給孩子餵奶。跟正常人沒有什麼區別。住院2-3天后就可以出院。 剖宮產的產婦呢,就不一樣了,從手術室出來,醫生的第一道醫囑就是:“去枕平臥6小時。” 什麼意思呢?就是這時,產婦要平躺在床上,頭上不能墊枕頭,平躺6小時。 除了去枕平臥6小時,給手術後的產婦按子宮底,也是有疼痛感的。按摩宮底,目的是加速排除惡露、血塊,促進子宮的恢復,如果不立即進行這種主動的干預,產婦身體內惡露很難排出。而且拔除導尿管後必須儘快下床,痛也要動。一般需要住院5-7天才能出院。


大樂小歡


順產產婦在產前都是先經歷陣痛、開宮口,再到生孩子出來,產程順利的話,幾個小時就完成了,不太順利的產婦,大多也是歷經一天一夜左右的時間,也該生完寶寶了,生孩子的過程,如果出現會陰撕裂或側切,傷口一般在產後7-10天就完全恢復了。


而剖腹產呢?在醫生動手術劃開腹部時,因為產婦在手術前打過麻醉,所以手術時不會疼痛,但當生完孩子,麻醉失效後,傷口的疼痛隨之而來,無論產婦什麼樣的工作,都會牽拉到腹部的皮膚纖維,產婦皆會感覺到疼痛的。

更重要的是剖腹產產婦腹部的傷口並不像順產產婦會陰撕裂/側切在產後7-10天就會恢復,它至少需要經過3個月的時間恢復,甚至產婦在一年內不得搬重物品,在剖腹傷口恢復的這段時間,若傷口照顧不佳,它還會再度出血、化膿、感染等,令人超級難熬,所以普通家庭的女人做剖腹生產,最好是在產前做好這一切的準備。


楊謐說


雖然說每個人經歷不同,體質不同,但這句話是很準確的。

順產前從發作到十指全開要經歷數天的煎熬,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肚子裡像有團火頂著,憋著堵著疼著,像斷十根肋骨那種疼痛等級。這個過程從身體到心理都是巨大的令人心生絕望的考驗。要不然也不會有太多生著生著要求剖腹產的例子了。但生完就輕鬆了,當然也有個別撕裂嚴重的也不輕鬆。

而剖腹產,事先選好了日子,不用等發作,直接到時間做好備皮、術前準備,十幾分鍾就把孩子拿出來了,輕鬆得好像沒有生過孩子。然而等四五個小時麻藥勁過了,酸爽疼痛就來了,刀口疼,宮縮頂的肚子裡翻江倒海,還要不停按壓肚子排惡露,最痛的是七八個小時醫生就要求下地活動,肚子一下空了,重量全壓在傷口處,再加上尿管牽扯,那感覺簡直讓你懷疑人生。


苗媽談育兒


一直都有題主這樣的說法,順產難受在產前,剖宮產難受在產後。怎麼講呢?這樣的說法,我覺得多是指產婦本人疼痛的時間。

先說順產吧,順產最難捱的莫過於宮縮陣痛了,從開始陣痛,到宮口全開分娩是一個過程,需要時間的,有的產婦產程少則幾個小時,產程長的甚至痛一兩天的都有,有人比喻分娩的痛相當於二十根骨頭同時骨折,你可以想象有多難受。但是分娩結束後,肚子就不再痛了,也可以下床活動了。

而相對而言,選擇剖宮產的人很多產前陣痛就經歷不到了,因為很多選擇剖宮產的人提早看了日子,多是在肚子還沒有發動的時候就進行手術取出胎兒了。但隨之而來的就是下手術後麻藥效果消失,傷口開始疼痛,而且需要等排氣才可以吃東西,好幾天不能下床,要等傷口恢復。剖宮產最難受的相信好多人經歷過,就是為了幫助子宮收縮和促進惡露排出,醫生或者護士會在你產後給你壓肚子,很多人說壓肚子那種痛比宮縮還要痛。

當媽媽真是不容易啊,當然選擇何種方式還是要看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最後想要提醒各位準媽媽,要注意產後乳腺的暢通,要不然漲奶真的是會痛不欲生啊,現在想起自己的經歷都覺得是一把辛酸淚啊😂😂


昕語昕願


因為順產的話,你要經歷完整的生產過程,要長時間的經受宮縮的痛苦,尤其是初產婦產程長,要忍受宮縮十幾個小時,宮縮從開始的每隔20~30分鐘出現一次,之後兩次宮縮之間的間隔時間逐漸縮短到每次間隔15分鐘、10分鐘甚至5分鐘。宮縮持續時間最初持續大約20秒,之後宮縮持續時間逐漸延長,增加到40秒甚至1分鐘。孕婦會覺得一波接一波的疼痛一直沒有盡頭,會越來越無法忍受,很多孕婦都痛哭流涕。不過現在有無痛分娩,減輕了很大一部分的疼痛。但順產的好處是產後恢復快。生產當天就可以下床走動。一般3天左右可以出院,花費較少。產後可立即進食。僅有會陰部位傷口,併發症少。腹部的恢復也快。

剖腹產不用忍受長時間的宮縮痛,手術過程有麻醉感覺不到疼痛,但術後傷口癒合時間長,恢復慢,傷口疼痛持續時間長。並且剖腹產產前要插尿管,剃陰毛。產後又不能立馬進食,要排氣後才能進食,產後不能立馬下地,住院時間長,花費也高。


小白衣的惶恐


您好,我是「京媽說」,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順產和剖腹產是現如今兩大重要分娩方式,按正常來說,產婦首選的就是順產,只有不符合順產或者順產中途出現異常情況才會選擇剖腹產的。但其實,不管選擇哪種分娩方式,都是為了產婦能夠安全、順利的生下寶寶。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很多順產的媽媽在產後聊起順產,就會說到順產之前有多難熬,而剖腹產的媽媽在產後聊起剖腹產,就會說剖腹產前面是輕鬆,到了後面就難熬了。

為什麼說順產難熬在產前,剖腹產難熬在產後?

一、我們先看順產產前的情況:

1. 順產

① 等待胎兒發動。 順產是等待胎兒自然發動的,在接近預產期的那段時間,準媽媽就特別緊張,因為要隨時注意自己身體變化,以預防胎兒突然發動而自己沒做好準備。

② 到了預產期。 如果胎兒發動,準媽媽就能放心的去醫院待產,如果沒發動,準媽媽又要開始擔心,總覺得寶寶不出來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③ 分娩時。順產一共是三個產程,從臨產徵兆到分娩出胎兒,大概需要12個小時左右,其中第

產程陣痛這個環節是順產時最難熬的時候也是所有產婦最害怕的事情。陣痛主要是子宮收縮時,整個腹部發出的疼痛,陣痛的同時也是宮頸口慢慢打開的時候,準媽媽經歷陣痛還要經歷內檢,以確保在宮頸口開全時讓產婦及時上產床待產。

熬過了第一個產程,胎兒終於順利出生,產婦也精疲力盡,這時候還不能回病房休息,還要等待胎盤娩出。胎盤一般是在胎兒出生後30分鐘內自行脫落,如果不能脫落,還要靠醫生手動剝離。等一切處理好後,還要在產房觀察2小時後產婦才可以回病房看寶寶。

2. 剖腹產

剖腹產一般都是預約型的,通常安排在孕38-39周。因為它是一種手術,在產檢時就評估出產婦不能順產的,所以不用等待胎兒發動了才來動手術。

剖腹產手術的前一天晚上產婦需要禁食,手術前只需要插導尿管、備皮、皮試等幾種簡單操作就可以了,一切準備就緒就可以推到手術室等待手術。手術開始前會打麻藥,所以手術時不會有痛感,整個手術過程也就1-2個小時,胎兒一般在手術開始10分鐘就能取出來了,剩下時間就是觀察子宮和縫補傷口了。

總結:通過以上的對比,順產的產前確實是比剖腹產難熬很多。


二、再來看順產和剖腹產的產後對比

1. 順產

生完寶寶,產婦回到病房休息後,就可以開始吃些簡單的食物了,甚至有的產婦已經下床走動,只要沒有其他併發症,順產的媽媽2-3天就可以出院了。

2. 剖腹產

剖腹產的產婦回到病房,因為經歷了一場手術,整個人沒了精氣神,還可能因為麻藥的關係,整個人覺得冷,發抖。手術後24小時內還會拔導尿管、打點滴,產婦還要忍著劇痛翻身、開奶等。

到了第二天,看著隔壁床同一天生產的媽媽已經吃吃喝喝,說說笑笑,而自己卻疼痛難忍,不能吃喝,還要在醫院待上4-5天,這區別就明顯的出來了。

總結:這樣一對比就很明顯了,剖腹產產婦的產後要比順產產婦難熬的多,注意事項也多。

其實,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當媽媽的就沒有輕鬆的時候,只要寶寶順利出生,一切的辛苦、疼痛都是值得。

京媽說:醫學專業、營養師媽媽,多平臺母嬰原創作者,分享專業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歡迎關注,學習更多育兒知識。

京媽說


為什麼說順產難熬在產前,剖腹產難熬在產後?

一提起生孩子,很多準媽媽一想到的就是分娩時的疼痛,有些年輕的準媽媽為了避免順產的疼痛,就選擇了剖腹產,殊不知,剖腹產也要經歷疼痛,只不過順產是前面疼,剖腹產的疼痛是在後面。

順產最難熬的是開宮口的過程

總的來說,順產最為難熬的是開始宮縮到寶寶娩出的這段時間。只要宮縮在進行,準媽媽就會感覺到疼痛。剛開始的時候,只是隱隱約約的疼痛,慢慢的,準媽媽會感覺類似於來例假的那種疼痛,但這時還能忍受得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疼痛越來越強烈,疼痛的間隔時間也越來越短,到了宮口即將開全的時候,宮縮越來越厲害,準媽媽會感到越來越痛,這種疼痛讓人難以忍受。這個過程,寶寶也在往下擠壓,有時壓迫到直腸,會讓準媽媽有種大便被堵住卻又拉不出來的感覺。

但是生完寶寶後,新媽媽會感覺到一種難以言說的輕鬆,身體可能還會一些側切或撕裂後的輕微疼痛,但和之前的宮縮痛比起來,根本不是事。而且生完孩子後,新媽媽會恢復得比較快,很快就可以下床活動了。

剖腹產是前面不痛,後面痛

1、麻醉消退後的刀口疼

剖腹產的媽媽在手術之前,會打脊椎麻醉,在寶寶取出來之前是不會有痛感的。然而生完孩子後,麻醉消退,會感覺到一波一波疼痛襲來。疼就算了,後期的護理才比較麻煩,要特別細心,不能扯傷,不能沾水,還要提防著感染。

2、剖腹產後要去枕平臥6個小時

剖腹產後,需要去枕平臥6個小時,這會讓新媽媽很難受。但是沒辦法,我們都知道,剖腹產是半麻醉的,在麻醉的過程中,針管要刺破產後腰椎的硬脊膜。而不能用枕頭,是為了讓頭和軀幹保持在一條水平線上,保持腦脊液壓力的平衡,有利於麻醉後硬脊膜的癒合。在這幾個小時裡,新媽媽還不能頻繁抬頭,否則容易出現低血壓、大腦缺血缺氧、嘔吐等。

如果新媽媽感覺難受,可以讓家人幫忙按摩腿部,防止血栓的形成。

3、按壓肚子的痛

很多剖腹產的媽媽從手術室出來,還沒緩過氣,就會有護士過來幫忙按壓肚子,說是促進子宮收縮,儘快排惡露。

有過剖腹產經驗的媽媽就知道,帶著剛縫合的傷口,被護士按壓肚子,那種疼痛不亞於順產時開宮口的疼痛,更要命的是,一天要按壓三四次。

曾經的理科女文青,現在是兩個男孩的媽媽,堅持一手寫作,一手生活,專注孕嬰育兒知識分享,歡迎大家關注頭條號@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謝謝!

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3f9000078dc812a8fe8\

愛吃豬頭肉的蟲子


想起我的生產經歷都是淚啊😭😭破了羊水之後硬生生在醫院疼了四天啊!四天都沒有開指!直到最後上了催產素四個多小時才開了三指!我已經精疲力盡又疼又餓,感覺意志力已經用完了,就算這時候宮口全開我也沒力氣生了。 於是我大喊了一聲,我要剖腹產! 醫生很冷酷的問,你確定了嗎?百分之百確定了嗎? 我當時慫了,我說你還是叫我老公來商量一下吧。 誰知道我老公更慫,一進門看見我疼的涕泗橫流渾身哆嗦臉白如紙的樣子就嚇著了,忙不迭地說我們剖吧,不受這個罪了。然後醫生在我的哀嚎聲中撤掉了催產素,世界清靜了。我終於能擦乾淨臉冷靜的聽醫生跟我分析順和剖的利弊。


總結來說,順,可能大出血、撕裂、難產(需要上產鉗或者吸盤助產),剖,可能大出血,麻醉風險,瘢痕子宮短時間內不能要二胎。我一聽,那趕緊剖吧還等啥呢?我老公一聽紅著個眼圈跟我說我們不要二胎了,就這一個寶寶我們好好把他養大。 於是我們呼呼在文件上籤了字,然後就有護士過來三下五除二撤掉了我身上的輸液、胎心監護等七七八八的管子,推過來一個窄床讓我挪上去,然後迅速的蓋好被子把我推出產房,去手術室。一進手術室我就覺得,真他孃的冷啊!然後我就被扒光了衣服……麻醉師給我原本打無痛分娩的地方加了麻藥,然後拿了一個冰球依次放在我胸口、肚皮、大腿、小腿,問我冰不冰,我說都冰,他說一樣冰嗎?我說一樣。

接著他就嘆了口氣說,來來來上腰麻。 此時我的內心充滿了期待,因為打無痛的經驗告訴我,一打上麻藥世界就美好了,什麼痛都沒了。 腰麻還是很給力的,打上之後也就五分鐘吧,一切都鎮靜了下來。我也沒有想吐之類任何不舒服的感覺,就是身體止不住的抖,我企圖用呼吸平復一下顫抖,還被醫生表揚了。 我臉上被蓋了一塊布,所以我啥也看不見,意識逐漸有點朦朧,我一直告訴自己別睡別睡,等聽到寶寶的哭聲確定他一切正常再睡。醫生的動作很快,我感覺到肚皮被劃了一下,又劃了一下,又劃了一下,我還納悶為什麼要劃這麼多次(事後才知道有好多次是在備皮),接著就是一陣忙忙叨叨的操作,怎麼還不把寶寶拿出來呢,我好睏啊……


等了半天,終於聽到醫生說“我拿出來了啊?”緊接著就聽到一陣溫柔的啼哭,我以為是個閨女,正要高興,就聽到醫生說,“哎哎哎,你別抓我鉗子,你這是以後要做醫生啊?可別可別”然後大家都在哈哈笑,😂😂氣氛很輕鬆。過了一會一個醫生跟我說,來,睜眼看看,男孩,都正常,七斤四兩,來親一下,啊,你這個姿勢不好親,那就貼貼臉吧😂。 然後他把寶寶的腦袋湊到我跟前,跟我貼了貼臉,就抱走了。

醫生可能是開始清宮,縫針了吧,我的意識有點朦朧了,但睡不著,可能太冷了,一直不停的打擺子。過了一會聽到有人在數“1.2.3.4.5.6.7”,然後又數了一遍,又數了一遍,重複的數數好催眠,我終於眯了一會兒。 沒幾分鐘又醒了,針已經縫完了,兩個護士把我挪到另外一張床上,蓋上被子。我還是不停的抖,護士給我被窩裡塞了一個管子,裡面吹出呼呼的熱風,吹了有二十分鐘吧,終於不抖了。麻醉師說術後觀察差不多了,可以送回病房了。


出院後。為了寶寶的口糧,下奶的湯啊,水啊。飯菜啊,一次也不能少,飯量大的驚人,一碗粥,一個饅頭,一碗菜,一份湯,喝水還多,以為月子裡體重會下去,結果一斤沒掉。我也有一個所有媽媽都苦惱的事情,就是產後大肚子,圓屁股,在產後42天覆查的時候醫生給我說的一種用來束縛,的衣服, 我看著不錯就拿了兩套

拿回來的第二天就開始用了,剛開始的那個月每天堅持起床開始,一直氚到睡覺,我一直期待自己會有所變化,沒想到一個月下來真的少了16伒,看到效果後更加有信心一直穿了差不多兩個多月,每天除了洗澡睡覺都穿著,終於快三個月的時候,我掉了近30想想還好我直接拿了,當時他們還說不用來著,女人就是要多愛自己一點,不然不知道要什麼時候才能瘦下來。 現在婆婆老公也都說瘦了人都變漂亮了,帶著寶寶出門很多人都說我不像剛生了孩子的身材這麼好,美得我呀!感覺每天心情超好。


順產疼痛在產前,剖宮產,難受的在產後,也不輕鬆呢。

先說順產吧,順產的孕婦,在產前,宮縮的時候,的確疼痛難忍,不過,等到孩子生出來,產婦就輕鬆了,吃喝都不妨礙,立刻就能給孩子餵奶。跟正常人沒有什麼區別。

剖宮產的產婦呢,就不一樣了,從手術室出來,醫生的第一道醫囑就是:“去枕平臥6小時。” 什麼意思呢?就是這時,產婦要平躺在床上,頭上不能墊枕頭,平躺6小時。

除了去枕平臥6小時,給手術後的產婦按子宮底,也是有疼痛感的。按摩宮底,目的是加速排除惡露、血塊,促進子宮的恢復,如果不立即進行這種主動的干預,產婦身體內惡露很難自行派出,身體會有長久的損害。 但是,這種按宮底的治療,對於剛生產完,身體還很虛弱的產婦來說,痛感很強,雖然,按一下只是幾秒鐘的時間。但是,那種疼痛,不亞於分娩的宮縮痛。 而且,一天要按四次。很多產婦都說,這種按宮底的疼,很折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