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從出生到滿月期間,需要注意什麼?

貓爸育兒成長記


寶寶剛出生時,會給每個家庭帶來無盡的歡樂,但當寶寶從醫院回來之後,由於太小,很多新手爸媽還不會照顧寶寶,因此,就會出現各種育兒問題,如寶寶哭了是哪裡出了問題?寶寶屁股紅了怎麼辦……今天我們就講一講寶寶從出現到滿月期間的護理常識。

1、臍帶

寶寶出生時醫生都會剪短臍帶,在寶寶身上留下一個臍帶殘端。一般寶寶出生6-8天后,殘端就會脫落,在臍窩處形成結痂,12-15後痂皮就會脫落,寶寶肚臍就會形成。每個寶寶體質不同,具體時間也會不同。

在此期間,寶媽們一定不要拉扯寶寶的臍帶。並且這段時間裡,要保持臍帶乾燥、清潔、透氣、不要貼護臍貼,更不要塗抹護膚品,寶寶穿紙尿褲時儘量在臍帶下方,不要蓋住臍帶。若寶寶臍帶處不小沾水了,最好用乾淨棉籤將水吸乾;若臍帶處出現輕微發紅及有少量分泌物,可使用碘伏,每天2-3次;若情況比較嚴重的話,甚至有膿液流出,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

2、餵養

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配方奶餵養的寶寶,都必須按需求餵養,而不是定時餵養。畢竟寶寶不是精密機器,會準確幾點就餓了。有的月嫂會說寶寶要定時餵養,在餓的時候要延遲,在不餓的時候非要灌,寶寶飢飽不定,自然也就會對胃不好,硬灌不僅會將寶寶胃撐大,還會影響寶寶健康。

既然是按需餵養,那麼一定要知道寶寶飢餓時想信號。一般來講,若寶寶哭的比較厲害,同時小嘴還做出吸吮反射,手指一碰到嘴邊就到處尋找,那麼這明顯就是餓了。

3、洗澡

有少數寶媽認為,寶寶出生後身上還會有一些皮脂等,就常常給寶寶洗澡,想通過這種方法來保證寶寶皮膚的清潔。殊不知,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由於寶寶剛出生,皮膚還比較嬌嫩,經常洗澡會破壞原有的皮膚平衡。再加上有的寶媽在洗澡時,喜歡用沐浴露等,這樣就更加會損傷寶寶的皮膚。

4、紅屁股

由於寶寶從出生到滿月每天排便會比較頻繁(大約3-6次不等),就會刺激皮膚,長期刺激寶寶皮膚,就很容易產生“紅屁股”。對於預防寶寶“紅屁股”,家長可以在寶寶每次排便後,用溫水清洗擦拭屁股,另外,平時可使用柔軟、舒適、通氣性比較好的尿布,還需勤換尿不溼。

5、睡眠

對外在環境還沒適應的月子寶寶,經常需要媽媽抱著才能睡著,所以為了防止寶寶睡覺有“不下懷”的習慣,平時寶媽可嘗試和寶寶面對面躺下,一邊輕拍寶寶背部,一邊輕輕哼歌,有助於寶寶入睡。


母嬰參考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我二寶終於順利來到了我身邊,加入我們這個溫暖的家庭。我要重新經歷把一個寶寶從出生養育到她生活能自理的過程。

今天再次重溫一下寶寶從出生到滿月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

1.首當其中的當然就是餵養問題。純母乳餵養要注意按需餵養。早開奶,多吸吮,多補充水分與營養,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另外,訓練寶寶學會運用正確的銜乳姿勢,還有媽媽運用正確的哺乳姿勢也是讓純母乳餵養更好地堅持下去的重要手段。

2.便便問題。寶寶出生後會拉出胎糞,通常三天左右胎糞就會拉乾淨。要注意留意便便的次數與性狀,來判斷寶寶的健康。

3.黃疸問題。要注意區分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一般在24小時內黃疸值升高,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寶寶出生兩到三天開始出現,七天左右達到高峰,然後逐步消退,寶寶沒有什麼不適症狀。如果對寶寶的黃疸值有疑問的話,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錯過治療的時機。

4.肚臍護理。寶寶出院後在家要繼續用75%的酒精對寶寶的肚臍殘端進行消毒,一天兩次。注意保持創面的清潔和乾燥,注意觀察創面是否發膿發炎的症狀。

5.拍嗝。一般來說,寶寶吃奶後要將其豎立拍隔五到十分鐘,預防寶寶溢奶或者腹脹。

6.身體護理。新生寶寶的皮膚很嬌嫩,所以要注意保持身體的清潔,尤其是寶寶在便便後,最好用溫開水擦洗乾淨。

新生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有很多事情還是要注意的,如果你有什麼要補充的話,歡迎在下面評論區留言參與討論。

如果你贊同我的觀點,記得點贊哦!關注我是對我的最大鼓勵!還可以獲得更多的育兒資訊哦!


熙媽育兒


剛出生的寶寶,帶給了每個家庭無盡的歡樂,但與此同時,各種問題也接踵而來,寶寶哭了,是哪裡出現了問題?寶寶紅屁股了,怎麼辦……一大堆育兒問題讓年輕的父母手忙腳亂,無所適從,難免灰心。好在網絡發達、育兒書籍豐富,新手寶媽可以通過很多途徑學習。

寶寶從出生到滿月護理注意事項:

1.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一般出生3天后出現黃痘,正常的黃痘一般在7--10天后自行消退,父母不必擔心,如果寶寶出生24小時內出現黃痘,或者黃痘發展過快體溫不正常等,屬於病理性黃痘,需要就醫。

2.臍帶護理

新生兒臍帶會在出生後7---10內脫落,脫落前父母可以用消毒棉籤、濃度為75%的醫用酒精,幫寶寶消毒,以避免感染;

保證寶寶臍帶乾燥,避免汙水、尿液浸溼,防止感染。

3.排胎便

出生2天內,新生兒排出的大便是暗綠或者黑褐色的,這就是胎便,3--4天后,胎便就會變成黃色,說明胎便排盡,寶寶腸道通暢。

4.體重減輕



寶寶出生後一星期內,由於胎便排出和吮吸能力不好等原因,會導致體重減輕,一個星期後,寶寶正常進食,體重就不會再減輕。

5.乳房腫大

受母體激素影響,新生兒會出現乳房腫大,有的還會分泌乳汁,民間有不科學的育兒經驗,認為必須給寶寶擠壓乳頭,尤其是女寶,否則日後乳房是“瞎奶頭”不會分泌乳汁,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治療,也不要擠壓。

6.脫皮

大部分寶寶都會脫皮。脫皮是因為新生兒皮膚角質層發育不完全,脫皮是正常現象,會隨著寶寶的發育逐漸好轉。

7.紅屁股



寶寶皮膚嬌嫩,如果不及時更換尿不溼,或者尿不溼不透氣,大便小便就會刺激寶寶皮膚,長時間刺激寶寶皮膚,就會產生“紅屁股”。

預防紅屁股的辦法:

  • 使用柔然、舒適透氣性好的尿布,同時用淺色;
  • 尿不溼需要勤換;
  • 寶寶每次大便後,用溫開水擦拭屁股,擦乾後塗抹護臀膏、凡士林等;
  • 經常讓寶寶的屁股曬太陽、保證通風。

8.拍嗝

寶寶每次吃飽以後,媽媽不要立即把寶寶放在床上,這樣寶寶容易溢奶,可以把寶寶豎抱起來,讓寶寶頭趴在媽媽肩膀上,然後輕輕拍打寶寶背部,幫助寶寶打嗝。


丁媽親子時光


新生兒降生後的第一個月是死亡率最高時期,所以寶爸寶媽要精心護理寶寶,尤其是新手爸爸媽媽,那麼在這個期間,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1、餵養的問題。我們常說,吃飯七八分飽,對人的胃是最好的,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在剛出生的寶寶身上,剛出生的寶寶的胃容量是非常小和平的,奶水喝多了,容易吐奶,所以寶媽餵奶要有分寸。

另外餵奶時,寶媽須注意讓寶寶多含乳暈,不容易吸入空氣,導致打嗝、脹氣,和按住乳房對著寶寶鼻孔的地方,避免寶寶口含乳頭,鼻子又被捂住,無法呼吸,導致窒息。


2、寶寶便便的正常變化。剛出生的寶寶的便便的特點變化是:(胎便)黑色、黏稠、瀝青---(過渡便)黃綠色、顆粒樣的---(此後)黃色、稀糊狀、輕微的酸臭,這時候,寶媽最好不要 吃太油膩的食物,避免寶寶出現脂肪瀉。


3、預防黃疸的問題。10個寶寶,9個得黃疸,剩下一個,也許在得黃疸的路上,黃疸的特點是寶寶的臉色變黃,寶寶之所以得黃疸,是因為體內的膽紅素沒有排清,安利我家寶寶預防黃疸的小小經驗:在寶寶剛出生的那三天裡,給寶寶喂點益生元葡萄糖水和開水,有助於寶寶排清體內的胎毒,能有效預防黃疸。

4、關於睡眠。如果是寶寶獨自睡小床,建議控制臥室的溫度保持在26-28°,周邊不要堆積過高的柔軟衣服,避免掉落到寶寶身上,捂住口鼻的呼吸;如果寶寶是和寶媽一起睡,寶媽的睡姿很重要,若家中沒有空調,天氣又冷,不建議讓寶寶獨自睡覺,以寶寶目前無法調節自身恆溫,晚上容易著涼,到了白天,也許寶寶就會出現流鼻涕和發燒。


5、肚臍護理。定時給寶寶肚臍處使用酒精或碘伏消毒,保持乾燥,特別是洗澡的時候,要先貼上肚臍貼,洗完之後,輕輕撕掉肚臍貼,避免出現蒸汽,流到寶寶的肚臍裡,導致感染、發膿。


6、採足跟血。採足跟血的目的是為了查苯丙酮尿症(PKU)和甲狀腺功能減低症(CH),因為這兩種疾病若是沒有及時治療,容易造成寶寶智力低下;有的寶寶並不是在剛出生那天就被醫生才好足跟血的,所以如若沒有,寶爸應在3天內帶寶寶到出生醫院採足跟血。

我是自由撰稿人,也是一位全職媽媽,每天和萬千孕媽分享、交流孕期知識、產後護理,歡迎關注我,一起分享孕期和產後那些煩惱事~

楊謐說


一個月內的新生寶寶該如何護理?全是乾貨!

1. 著裝

寶寶穿衣不出汗的話,小手溫熱為準。出生後,寶寶穿著的衣服以透氣性好、舒適吸汗度佳的純棉、棉麻織物、毛織品。不過夜晚室內外溫差大,要適當調節寶寶衣物的數量。

2. 洗澡

剛剛出生的寶寶,護士一般是一天給他們洗一次,室溫為26-28度左右,水溫40上下為佳。用嬰兒專用的浴液,仔細清洗擦洗頸部,腋下,腹股溝等皮膚皺摺處,並在每次大便後用溫水擦洗臀部以及會陰部,以保證新生兒舒適,乾淨。

每次洗澡的時間安排在餵奶前或餵奶後來1到2小時,以免引起吐奶。


3. 皮膚

選擇適合嬰幼兒肌膚的護理產品,清水就是最好的清潔劑,給寶寶選擇面部或身體的清潔用品呢,就要選擇功能比較簡單的產品,除了清潔之的功能越少越好,尤其是不要有殺菌等功能的,免得刺激寶寶幼嫩的皮膚,引起過敏,另外,可以給寶寶配備一些專用護臀膏和身體乳等等。

4. 排便

兒科醫生是說只要寶寶生長正常,排便次數和形狀不用太關注。寶寶胃腸發育尚不成熟,就易出現邊吃邊拉的現象,且大便偏稀,其中還有不消化的顆粒。注意:大便中是否帶血,寶寶體重增長或掉體重,如果沒有問題,不必擔心。


醫生媽媽的育兒經


寶寶從出生到滿月期間,需要注意什麼

很多新手爸媽不知道如何照顧寶寶,下面幫媽就給大家說以下,寶寶從出生到滿月期間的注意事項。

1.黃疸

大多數寶寶都有黃疸,從出生後2-3天左右,開始出現。但很多都是生理性的,影響不大,只有少部分是病理性的。

如果寶寶屬於生理性的黃疸值偏高,家長可以多帶寶寶曬曬太陽。

2.臍帶護理

新生兒出去後,臍帶還不會立馬完全脫落。通常1周左右才會脫落,也有晚些的。在臍帶完全脫落前,家長要避免寶寶臍帶見水,同時可以用消毒棉籤沾取適量碘伏,幫助寶寶消毒,加快恢復。

3.接種疫苗

在寶寶出去24小時內接種乙肝和卡介疫苗。降低寶寶患預防乙肝和結核病的機率。

4.保證充足的睡眠

小寶寶剛出生,還沒完全適應新環境,加上體質弱,所以非常嗜睡。家長要包住寶寶有充足的睡眠時間,新生兒一般一天的睡眠時間不低於18個小時。

5.抱姿

3個月前的寶寶是不適合豎抱的,容易傷到脊椎。而且也不建議多寶,如果抱的話,要橫抱,一手託著寶寶的屁股和背部,另一隻手護住寶寶的頭部和頸部。抱的時間不要太長,儘量讓寶寶躺著。


新手爸爸,媽媽們,快來看看,自家寶寶有沒有睡眠不足的情況吧。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孕嬰幫幫媽


 (一)新生兒的護理自母體娩出到出生後四周(28天)以內的小兒叫做新生兒。新生兒期是人類死亡率最高的時期,因此,要注意精心護理。

  第一、注意居住環境。新生兒臥室應安靜清潔,佈置優雅,陽光充足。有條件的話,寶寶內溫度可控制在21度24度之間,溼度為60-65左右。

  第二,注意冷熱護理。因為新生兒體溫調節機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溫,平時要根據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第三、注意皮膚護理。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損傷,因而接觸動作要輕柔,衣著要寬鬆,質地要柔軟,不宜釘釦子或用別針。要用溫水擦洗皮膚皺摺處,每次大小便後清洗,並用毛巾擦乾。

  第四,注意臍帶護理。在新臍帶未脫落時,每天用75%的酒精擦洗臍部一次,然後用消毒紗布蓋上,不要放盆內洗澡。臍帶脫落後,可以不用紗布,但必須保持臍部乾燥清潔。發現臍部有紅或有膿性分泌物,則應進行消炎處理。

  第五,要保證充足睡眠。經常變換新生兒的睡姿,以防止頭顱變形。

  第六,正確處理好特殊生理現象。如所謂的新生兒馬牙、女嬰出生後數天內陰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紅尿、乳房腫大、紅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黃疸(出生後2-3天出現)等,這些過幾天后就會自然消失,不必特殊處理。

  如果時間較長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則應去醫院檢查。

  (二)寶寶的哺育

  1、母乳餵養好處多 母親的乳汁是嬰兒的最佳食品。母乳餵養好處有:

  ①母乳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鈣、磷、維生素、內分泌激素及免疫抗體等,它們的比例適宜,易於消化吸收和增加機體抵抗力。同時,母乳中各成份之間的比例能自然隨嬰兒生長髮育的需要而改變。

  ②母乳餵養衛生、簡便、經濟和節省時間。

  更多早教育兒資訊,請關注“小評果快樂育兒”。


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你好,我是兒科醫生小果,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寶寶從出生到滿月期間,需要注意這些情況:

注意點一:睡多少

美國睡眠基金會推薦0到3個月的睡眠時間是14-17個小時。

而這個睡眠時間不是連續的,會被吃奶、玩耍分割成很多個小睡眠。

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一樣,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是沒有白天、黑夜的概念的。

所以在月子裡的寶寶給人的感覺就是:不是在吃奶,就是在睡覺,或是在睡覺的路上。

注意點二:吃多少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寶寶只有吃的多,才能長得好。

但是寶寶這麼小,又不會表達,我怎麼知道他有沒有吃飽呢?

月子期間,寶寶的胃內容量很小,排空也很快,母乳餵養的寶寶一般兩三個小時左右,奶粉餵養的寶寶一般三四個小時左右就需要第二次餵奶。

寶寶吃多少其實,還要寶寶說了算,也就是我們要:按需哺乳。

如果寶寶一天小便次數5到6次,體重增長良好,吃奶之後能安靜的睡覺2到4個小時,說明寶寶吃的已經夠了。

如果寶寶每天小便次數很少,顏色很黃,吃奶之後沒過一會兒又要吃奶,體重增長也不好,那麼寶寶可能吃的就不夠,需要增加奶量。

注意點三:知道新生兒獨特生理現象

帶新生兒期,寶寶有一些比較獨特的生理現象,看似異常,其實正常,對於這些,爸爸媽媽要提前瞭解,以免碰到時驚慌失措。

比如假月經:女寶寶常見,一般在生後兩三天出現,會自行消退;

比如乳腺腫大:不管男寶寶還是女寶寶,生後可能會發現了乳腺腫大,無需特殊處理,也會慢慢消退;

比如馬牙,:幾乎每個寶寶都有,千萬不要去挑破,否則,會繼發感染。

等等。

如果還想了解其他更多的特殊生理現象,關注小果哦,小果在以前的文章中有寫過哦!


我是小果醫生,三甲醫院兒科醫生,從醫十年餘,二寶媽媽,歡迎關注瞭解更多育兒知識。

兒科醫生小果


滿爸來答:

新生兒從出生到滿月是最難照顧的時期,而且,在不同季節,護理新生兒的注意事項也不相同。

春季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季一般氣溫不穩定,要隨時調整室內的溫度,儘量保持室溫的恆定。北方風沙大,揚塵天氣時不要開窗,以免沙土進入室內,刺激寶寶的呼吸道。春季天氣溼度小,室內要24小時開加溼器,保持適宜的溼度。

夏季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脫水熱是夏季新生兒易患的疾病,室內溫度不要高於28°,要給新生兒補充足夠的水分。母乳餵養的家庭,媽媽要多飲水,寶寶也要適當飲水,防止脫水。另外,

寶寶出汗後要用溫水洗澡,清洗乾淨皮膚褶皺處。

秋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秋季是寶寶最不容易患病的季節,秋季出生的新生兒,因為很快就要進入冬季,在北方冬季寒冷,不能把孩子抱出室外,接受陽光的照射。所以,在秋季要及時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出生後半個月就可以開始補充。

冬季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北方的冬季雖然寒冷,但是有很好的取暖設備,反而不容易造成新生兒凍傷。主要的問題是室內空氣質量差,容易滋生細菌。南方冬季氣溫溫和,但陽光少,大多數家庭又是使用空調取暖,容易造成室內空氣乾燥。所以應該爭取每當太陽出來的時候,就抱孩子到室外曬太陽。

溫馨提示:我們都是從新手爸媽走過來的,相信我,育兒沒有想象中那麼困難,孩子會像小樹一樣自然生長;當然,育兒也不簡單,孩子的成長需要您不斷的關心和引導,在一年四季裡。

祝您和寶寶永遠健康快樂!

我是滿爸,多平臺簽約作者,歡迎你能關注我。每天分享育兒內容,助您培養優秀孩子。

滿爸育兒經


我第一次當媽的時候也是一臉茫然,家屬也是不給力,啥事都要叫護士,一個抱被包不好,叫了護士好幾遍,直接被護士當場訓一頓。都怪自己孕期沒好好學習,今天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說幾個照顧新生兒比較重要的事項:

學會正確的拍嗝姿勢

新生兒胃淺,加上未發育好,很容易吐奶。家裡人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拍嗝方式。第一步,在自己的肩膀上搭塊毛巾;一手拖住寶寶的屁股,一手扶住孩子的脖子,把寶寶放進懷裡,頭靠在毛巾上;手掌成空心狀輕輕的在孩子的後背上由下到上的拍。


學會正確的抱娃姿勢

手託法:左手托住寶寶的背、頸、頭,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

腕抱法:把寶寶放在左臂彎裡,肘部護著寶寶的頭,左碗和左手護住背和腰,右臂從寶寶的身上繞過去,護住孩子的腿。

月子裡的新生兒儘量不要去豎抱,容易傷到孩子的頸椎。

正確的吃奶姿勢

坐著餵奶,媽媽坐在床上,可以在孩子的身下墊上厚墊子,讓寶寶可以輕鬆的吃到乳房,寶寶吃奶的時候,一定要把整個乳暈含在嘴巴里,寶寶吃奶姿勢正確,媽媽是不會有疼痛感的,如果姿勢不正確,會出現乳頭皸裂。

剖腹產的媽媽可以選擇躺著餵奶,讓寶寶躺在自己的側邊,可以在寶寶背後放上東西,讓寶寶身子稍微偏向媽媽,

媽媽在餵奶的注意壓住乳房,不要讓乳房擋住了孩子的鼻子。如果晚上想躺喂,切記一定不能睡著。

正確的餵養方式

母乳餵養的寶寶按需餵養,1-2小時餵養一次,奶粉餵養的寶寶可以定點按時餵養。母乳寶寶切記不可用奶瓶來喝奶,很容易讓寶寶乳頭混淆。

肚臍的護理方式

月子裡的新生兒,肚臍護理很重要,要避免未脫落的臍帶見水,容易引發感染,每天可以用醫用酒精在肚臍周圍進行消毒,一定要等待臍帶自行脫落,正常情況7天左右寶寶的臍帶會自行脫落。

這些都是基礎的育兒知識,新手爸媽可以存起來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