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瘦小都是媽媽的責任嗎?

龔鈺璟


流行病學的調查資料顯示:兒童的生長髮育遲緩,特別是矮小、偏瘦主要的原因還是偏食、厭食、飲食習慣、消化吸收不良等為主,大約佔到50%左右;真正因為生長激素缺乏引起的矮小症只佔10%左右。

因此家長不要一看到孩子瘦小馬上就想到要使用生長激素,那樣只能拔苗助長,違反了正常的生長規律。

最近看到了幾個瘦小的孩子,主要原因是飲食行為不良造成的維生素等營養素的缺乏,由於維生素缺乏又造成了貧血、機體酶代謝的障礙等,再次影響孩子的食慾,因此形成了非良性循環。

這裡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矮小、生長髮育低下,先看看飲食行為,例如飲食上應避免甜食與油炸物,因甜食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常吃油炸物,因為熱量高,容易成為胖哥胖妹,可能引發性早熟。同時趁著假期給孩子做個全面的體檢,要提前發現,早期防治。

平時應該鼓勵孩子多多跳繩、打籃球和跑步,儘量讓孩子在晚上10點前就寢,因晚上10點至凌晨2點是生長激素最旺盛的時段,這個時間孩子熟睡,就能幫助長高。


兒科醫生鮑秀蘭


提起孩子瘦小,我真是一汪眼淚呀。我家老大從在月子裡體重就一直在正常範圍內偏低的標準晃盪,每次體檢都會被大夫批評餵養不好,每次體檢都像噩夢一般,家裡人也總說我奶水不發孩子,於是開始了混合餵養,再加上喂上輔食了,孩子開始長點肉,但體重還是中低水平。

等到老二的時候,體重依然偏低,每次體檢大夫也會說體重不足,但這次我會跟大夫說老大體重也是一直偏低,大夫就不再說什麼了。



《西爾斯親密育兒》中將孩子分為幾種類型,其中一種就是香蕉體型的孩子,這類孩子幾乎不會發胖,都是瘦瘦高高的。所以當孩子偏瘦的時候,當媽媽的首先不要焦慮,先看看孩子是屬於餵養不足還是就是這種體型的孩子。如果是餵養不足,孩子不願吃東西,可以給孩子吃一些健脾健胃的食物,比如山楂、山藥等,做一些造型有趣的食物引導孩子吃飯。如果就是這種體型大可不必擔心,肥胖才是需要家長引起注意的。



另外關於指責媽媽這一點,這大概是這個社會的共性,所有人彷彿覺得媽媽是超人,應該承擔起所有責任:賺錢養家、做家務、帶孩子,最好還要貌美如花。而這些人好多都是女人,這些女人好多自己都做不到,她們似乎在指責別人的同時獲得一種安慰:我雖然沒做到,但是她比我還沒做到。對於這種人的話根本不用放在心上,當媽之後內心要學得變的強大,要學會排解。


窮媽富養娃


孩子瘦小,有多方面的原因。怎麼能怪媽媽呢?

原因之一是體質。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有的人易胖有的人怎麼吃也不胖。我就屬於後者,每天瘦骨嶙峋的,好像是營養不良一樣,其實我也特別能吃。

原因之二就是營養不均衡。孩子容易偏食,如果只愛吃某一種或是幾種食物,容易營養不良,造成孩子偏瘦。

第三,沒餵飽。孩子的飯量不一樣,在成長過程中每個階段的飯量也不一樣,所以如果老是按一定的飯量來喂孩子,孩子可能長期吃不飽,也就偏瘦了。

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情況也不一樣,所以按需餵養才是正確餵養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