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外一個人就能帶娃而中國要一家子帶?

小獸媽媽


這是由於家庭和社會的現狀和理念不同。

一、家庭現狀不同:國內好幾個人帶孩子,是因為一個人帶很吃力,光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就是一件巨大的工程。做飯得先去菜市場買菜,買完菜後還得做菜,烹飪方式又多種多樣,這個就得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如果帶個小孩,做這些事情就很困難。

而國外飲食大都是現成品,做起來簡單。比如罐頭產品是外國家庭飯桌上的“家常菜”,買回各種輔食系列產品,菜泥、蛋黃泥、肉泥、魚泥等,節約了做輔食、做清潔的時間。一個人帶小孩也能輕鬆解決飲食問題。

二、家庭育兒理念不同:國內孩子大都由老人帶,容易造成溺愛,如吃飯問題在國內就特耗精力,生怕孩子餓著了,總是追著餵飯。再有,參與育兒的家庭人員一多,容易造成意見分歧,再加上婆媳爭端等家庭矛盾,種種內部因素導致身心俱疲。

而國外父母與老人分開住,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帶,且沒有計劃生育,孩子較多,父母也不會太管制孩子,比較散養,不會寵著誰,大點的孩子還能照顧小一點的孩子,形成孩子內部的生態圈。父母讓孩子儘量早點獨立,如吃飯,在固定的餐桌椅上吃,不吃就算了,不會一直花時間追著孩子吃。其他的穿衣、玩耍等孩子能做的都讓孩子自己去做。而國內父母大都包辦。

三、社會現狀不同:國外的母嬰設施很完善,公共資源非常便利。各種公眾場合都有尿布臺,有母嬰室,父母可以推著孩子到處去逛街、遊玩、看書,包括健身房都有孩子專屬的區域,有專人看管。父母既能做自己的事情,又能帶孩子,心情也能得到調整,不會壓抑。

而國內的母嬰公共設施就特別少,出行人多又擠,在外要喂個奶也要找母嬰室半天,除了很少有之外,衛生狀況還不佳,面積也不大,非常不方便。想健個身或者看個書或者見個朋友提升下自己、調節下心情,帶著孩子也沒地方去,只能整天待在家,心情逐漸變得壓抑。於是想出去工作或者調整心情,那孩子自然又得多個人看管。

四、社會育兒理念不同:國外育兒理念相對開放,要求孩子18歲就要自謀出路獨立自主,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也不會太多管制,太過焦慮和費心,不像國內父母大包大攬,操那麼多心。國內父母總是用勁過度,怕這怕那,怕孩子輸在各種起跑線上,怕自家孩子沒其他孩子聰明,學這學那,操各種心,自然要多些人帶。

總之,由於觀念軟性條件和現實硬性條件的不同,國外很多一個人帶孩子,國內需要好幾個人帶孩子。

【成長路上好陪伴:想學習更多的科學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我,在孩子成長的路上一同陪伴,一起交流】






檸檬成長樹


因為育兒理念不一樣!最核心的一點不同我認為就是美式育兒不焦慮,沒有健康焦慮,也沒有教育焦慮(美國中產階級家長在孩子大點之後還是很在教育上用心的),大大咧咧,有顆平常心。我們雖然不是老外,但生活在美國,帶娃和老外一樣粗放,我們覺得挺好,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們家裡有兩個兒子,老大四歲,老二快一歲了,兩個寶寶在出生三個月的時候就洲際旅行——從美國飛回過中國度假,在飛機上乖巧可愛,神清氣爽,身體狀況完全沒有問題。柔弱苗條的寶媽沒有做過月子,孩子不到滿月,寶媽就開開心心去逛街了,娃帶在身邊,娃餓了寶媽就跑到試衣間去給寶寶喂個奶,寶媽在哺乳期沒有減肥身材就恢復成生娃之前的水平了。


兩個孩子出生半個月就和我們一起出門啦,我們外出的計劃從來沒因為寶寶而發生過任何改變。我們出門的時候,娃外出連體服一穿,往籃子裡面一放,提著就出門了,國內的朋友看到總覺得我們就像提著一個小寵物一樣輕鬆。寶媽生娃之前買過一個尿片包,後來發現根本沒啥用,帶寶出門的時候,寶媽把尿片和溼紙巾放自己小包裡就ok啦。


坐車出門,安全座椅是必須的,抱著孩子,大人不舒服,孩子也不舒服,最重要的是不安全。娃坐安全座椅開始的時候有可能會哭,我們老大哭的時間短些,老二哭的時間長一些,哭就哭唄,這事沒妥協餘地,後來他們慢慢就都喜歡上安全座椅,上車乖乖睡覺或者靜靜躺著,偶爾自己哼哼幾下,就像唱歌一樣。有的時候我們回國偶爾會遇到沒有安全座椅的情況,大人抱著他們,他們才不高興呢,大人的懷抱哪裡有安全座椅舒服啊。在外面需要走動的時候,嬰兒車或者嬰兒揹帶必須要選一樣,這樣一來,大人不累,孩子也很開心。


我們的寶寶都進行過睡眠訓練,老二睡眠訓練尤其成功,只訓過一兩天,就養成了自己入睡,而且夜晚幾乎能睡整覺的好習慣。寶寶們睡小床,既安全,大人孩子又都舒服。我們的寶寶們從一出生就穿睡袍睡覺,所以我們也不用晚上起來檢查他們是否蹬被子或者被被子矇住臉。


我們的兩個寶寶都是母乳餵養,幾乎就沒喝過奶粉。偶爾寶媽不在寶寶身邊,需要給奶粉喝的時候,我們就用涼的純淨水給他們衝點奶粉,非常迅速。到了寶寶需要添加輔食之後,我們有給他們買嬰兒食品,也不介意讓他們和我們吃一樣的。我們從來不求著孩子吃飯,每次都是他們來和爸爸媽媽搶食物,生怕我們不給他們吃。另外,吃飯用的高椅是非常推薦的,孩子坐在上面自己吃東西,不用擔心他到處亂跑。


我們的家裡非常乾淨整潔,有好多好多玩具。只要我們在身邊,大寶自己就在那玩玩具,小寶就自己在屋裡面爬來爬去,探索世界。


我們家大寶兩歲多點就去幼兒園啦,適應非常快,每天出門回家都很高興。二寶看上去對環境適應能力更強,打算一歲多就送幼兒園。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給以了他們充分的自由,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我們通常任他們自由發揮,這樣一來有以下好處:1,娃的自主性極強;2,大人省心;3,大人說的話更有分量,因為我們從來不嘮叨。


我們帶娃雖然大大咧咧,但是卻非常用心。孩子們的成長中的煩惱都被我們看在眼裡,積極尋找應對策略。我們也會不停反思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根據從孩子發展狀況得到的反饋,不停修正自己育兒方法。高效而快樂的育兒從來不是信手拈來的,是需要花費一些心思琢磨才能行的。


韓東燃


我和我太太是留學生,來美30年養大了三個孩子。我們的父母在第二和第三個孩子出生時各來幫我們帶過半年孩子,其他時間全部都是我們自己帶大孩子的。從孩子出生到成人,我們倆從未離開過全職工作。

記得我們第一個孩子出生後,我媽見我們過得很辛苦,就要我去問我太太,要不要把我們女兒放在上海由她幫我們帶大。我太太聽了這建議說:我好不容易(破腹產)把孩子生下來,為什麼要“買了炮竹讓人家去放?”

這話讓我媽氣得要命,就說:誰要放你們這個炮竹啊。

鐵了心要自己帶大我們的孩子,我們就發現這並不是什麼做不到的事情。我太太每天早上很早就起床了,安排孩子早飯送大孩子上幼兒園,小的兩歲以下沒託兒所收留,我們就請一個保姆幫忙在我家看三個小時。我上晚班早上要睡覺,中午起床就接班看孩子,下午兩三點去幼兒園接大孩子回家,然後準備晚飯。等太太一回家我就去上班了,由太太一個人帶三個孩子,檢查作業,唸書學習,安排他們上床。

我們之所以能堅持全職工作獨立養大三個孩子,我覺得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首先是美國這裡的觀念是,小孩子一定要自己帶大才會親近父母。他們幼小時最需要與父母在一起,那也是我們父母最應該與他們分享的階段。

第二,其實帶一個孩子與三個孩子都差不多累的,不象只有一個孩子的父母想象的那樣帶二個孩子會比帶一個加倍的累。有時我們三個孩子玩在一起時,就是我們休息的好機會:他們自己去玩了不來打擾我們了!

第三,美國社會普遍認為孩子很小時,就可以培養他們自立自主的意識和能力。所以我們帶孩子,只要他們不會碰傷碰痛,就仼他們去做。在孩子出生前,朋友送了我們一個價值三百元的禮物,即請人上我家來查看修正任何會傷害到幼兒的隱患,如包上帶角的桌子,封好帶電的插座等。這樣的話我們在孩子開始爬走後,就可放心讓他們自己在嬰兒房裡玩耍,而我們大人就空出來做別的事了。

最重要的是,好多我們中國人認為帶孩子很重要的事,在美國都不算什麼事。我還記得早年在上海,爺爺奶奶端著碗追著餵我小侄兒的情景,而等我們在美國有了小孩,醫生說他除了罕見的厭食症,從沒聽說過小孩子不吃飯的。“餓他一兩頓就會大口吃了。”醫生建議說。

所以我們對小孩要不要吃飯也不大在乎,有一次早上開微波爐,居然發現前一晚熱了準備給老三吃的晚飯,還在微波爐中忘了給他吃。他也不餓就算了。

還有,小孩發燒感冒對我們華人來說是大災難了,而美國醫生根本不當回事,常規檢查沒有發現異常後,醫生會讓我們回家給發燒滾燙的孩子用涼毛巾擦身,關照千萬別蓋被子,涼快涼快燒就會退了。

美國帶孩子最誇張的是小孩很小就自己吃飯。我們都是用一個灌了熱水的保溫碗/盆放在高椅上讓小孩自己吃。他們用(塑料)刀劈叉砍手抓,一頓飯吃下來,一半是扔到地下了,另一半進了他們的肚子,餓了的話連掉桌面上的麵條,他們全會用小手撿進嘴裡。所以我們餵飯的工作是把他們放上桌,結束後把小孩抓去洗一下。

我有次帶才三歲多的兒子去中國旅遊,我在前走他跟後面,啪的一下摔倒了,我一眼𣈴過去見無大礙,就假裝沒看見繼續往前走。那小子倒地上見沒人大驚小怪的,媽也不在身邊,左右看看就自己爬起來了,象是啥也沒發生。同行的人大吃一驚地說:沒想到帶孩子還有這樣帶的!

其實我們認識的美國人大多是這樣帶孩子的。比如說去迪斯尼樂園,我們會問孩子:你們想好了要不要去,去的話要自己走路的。這就是說,這是你自己的決定自己的選擇,如果去了你就要承擔自己的責任。

在這種情況下,帶小孩包括他們今後成長,家長都會輕鬆很多:讀什麼書念什麼專業,都是孩子們自己的責任。家長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決不強求。

綜上所述,我們在美國全職工作帶大三個孩子,受益於美國寬鬆的帶孩子環境,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現在回過頭去想想,那些忙碌的年代,也許是我們生活中最美好的時光。

大女兒很願意唸書給兩個弟弟聽。兄弟倆也是遊戲好搭檔。




ningwang98


國情不同啊,要不中國的錢人為什麼都要移民到國外呢。

我家有個親戚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全家移民到美國。現在他的大女兒已經結婚有兩了孩子,根本不用考慮幫她帶孩子,自己仍然經營生意。

女兒也不用考慮因帶孩子不能上班的事情,兩個孩子每月都有生活費,足夠他們一家四口基本生活的。女婿在一家工廠裡工作,工資夠其他的大開支。

每個月兩個寶寶都有政府提供的牛奶,他們都沒有喝完過,必竟大人的生活習慣還和在中國一樣,吃中餐多。好像是每個月有一張購物卡之類的寄到家中,可以去超市購物。

另外,孩子從一出生,所有的證件包括戶口之類的,有相關部門會打電話通知你準備什麼,然後會去醫院採集各種信息。過不久,就會用快遞把辦好的證件等送到家。

幼兒園他們好像上的是私立的,工資收入可以承擔的了。然後到了小學,就不用交學費等任何費用。還有一項是醫療,從母親懷孕起,醫院就會按時通知去做產檢,孩子出生後,也會每年按時通知寶寶去體檢。有件重要的事情,他們的寶寶發燒從來沒有輸過水或者打過小針。

你想想,這樣的社會,換做誰會累死累活地去工作呢,孩子讓媽媽帶是最好的選擇,多好啊。


七月的雨媽媽


這個和每個國家的習慣有關係,我姐在法國留學,並且定居法國,嫁給了一個法國人,我姐都是自己帶孩子,她和姐夫兩個人換著帶孩子,白天把孩子送到“保姆”家,一個保姆看好幾個小寶寶,姐姐告訴我,在外國沒有老人給帶孩子這一說,自己的孩子要自己帶,爺爺奶奶會偶爾過來看看孩子。

姐姐今年夏天自己領著孩子回來了,當時肚子裡又懷了一個,4個月了,自己抱著孩子可哪走,在國內應該是看不見這種現象,她覺得這都是無所謂的事。

我們家也是父母幫忙帶,晚上我和老公回家自己看孩子,要不然連上班都不行。


壯仔媽寶


導讀:為什麼老外一個人就能帶娃而中國要一家子帶?

放眼全世界,每個國家帶小朋友的方式都不一樣。
老外一般一個人就能搞定家務和孩子。

而中國人是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轉。

我想是因為以下三點不同吧:
一是因為老外的生活習慣和我們中國人不同。
中國人是民以食為天,最好是有四菜一湯,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圍坐在一起吃飯。
每做一頓飯,從買菜洗菜,切菜炒菜,煲湯,做肉食,反正沒一個多小時是做不來的。
老外是比較喜歡吃熱狗、三明治加些飲料就對付一頓的。他們在廚房的時間可以比中國人節省很多。
二是房屋建築結構不同。
老外的房子,除非特別窮的,一般是有獨門獨棟。就是自己有院子,有草坪的。孩子在家裡撒著歡可勁的玩,一般沒事。只要把那些危險的小孩不能動的東西收起來就好了。
中國人口多地方肯定沒有那麼多的房屋面積,孩子要出去玩,要麼下樓去玩。
這種情況要麼由大一點,懂事的孩子陪著,不然就得大人陪著。不然的話路上得車子那麼多,孩子亂跑非常危險。
第三是育兒理念不同。
你比如說孩子吃飯,外國孩子如果敢不按時吃飯,就把他的食物收走,餓上一頓,甚至餓兩頓,他下次就乖乖吃飯了。
中國人不一樣,孩子不愛吃飯,大人端個碗跟在他後面,孩子走到哪大人喂到哪。

都當小祖宗供著,就怕她吃不下飯。不長個不長肉。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一個習慣,吃飯不是自己的事,是大人要我去做的事。他就沒有主動進食的起的習慣。

重點提示:這樣從以上三個方面來看,算起來得多少人跟著一箇中國小孩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外國人帶孩子 ,能比中國人輕鬆很多。
今日話題:你家是幾個人帶一個娃呢?

【一個最有耐心的親子共讀諮詢師,寫得好辛苦喔,點贊私信1可獲得微號,送你價值398的親子共讀手冊。】


格格巫育兒


確實外國人在帶孩子某些方面,是很值得讓我們中國人學習的,外國人能一個人帶好一個孩子,主要還是教育理念和養育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

1.首先表現在吃的方面,國外是習慣去外面買速食,寶寶的米糊、果泥、果汁等等都是已經有生產好的,拿來便吃。而在國內大家都想著天天換著法子給寶寶做輔食,有的媽媽一天都要做4餐。


到了寶寶大一點的時候,國外經常麵包,牛肉煎一下沙拉,吃的東西相對簡單。而國內一天6餐,每天還要給寶寶吃好一點的,還要講究幾菜幾湯,這個人力時間成本就很高了。

2.在國外老人是不幫年輕人帶娃的,都是分開住的。而國外的年輕人都喜歡運動,所以我經常看到,一對年輕的夫妻揹著幾個月的孩子就出門一塊玩兒。

在國外孩子幫忙做家務是天經地義的,國外的人力成本高啊,家裡每個人都必須參與家務事。

有一次我在國外看到一對父母帶著兩個孩子出去,媽媽可能不舒服躺在那兒,爸爸就幫忙準備中午的餐食,全程爸爸都面帶微笑,孩子們在旁邊會幫忙搬桌子椅子,時不時來逗笑一下媽媽。整個場面非常和諧。

而在國內經常看到媽媽或者老人帶孩子,爸爸經常就不見蹤影,回家就是打遊戲。有像網友說媽媽肩背手提的舉著雨傘抱著娃後邊還揹著菜,爸爸不見蹤影。孩子哭了鬧了都是找媽媽,有一次找爸爸,就是問:我媽媽呢?唉!


3.國外從小就培養孩子遵守秩序,有邊界感要獨立自主。

到國外的景點去玩的時候,經常都看到孩子們穿得整整齊齊的在那兒排隊,不會大聲喧譁。

有的小寶寶呢,光著腳在外面玩的時候,晃來晃去,家長也不會過多的干涉,只要不傷害到自己。

而在國內只要寶寶光著腳在外面玩的時候,家長肯定會跑過去說,唉呀,這個很不乾淨啊,太髒了會生病。都是幾個大人寵一個小孩,什麼都覺得孩子小不懂,大部分到了三歲也都是一直在餵飯。

我女兒一歲三個月的時候已經會自己吃飯了,到了兩歲半,就讓她自己吃飯,有一次孩子鬧情緒,不願意吃飯,我就把碗收了,孩子大哭。婆婆就生氣了,說我老公是喂到5歲的。我就回了一句我的孩子我做主,知道什麼對她最好,過了時間點不吃飯的當然要收起來了,不能寵著孩子。

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從小堅定而和善的養育特別重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不僅會讓孩子以後受益,而且自己也輕鬆。

聽說關注我的都是長得好看的,快來留言點贊哦!


兒科醫生雨滴


作為一個在國外一個人帶娃、工作,又唸了第二個碩士學位,並且第二個學位的畢業論文還是A的“一人帶娃的媽媽”,我來說一下為什麼老外能一個人帶娃還搞定別的事情。


西方人一個人能帶孩子,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家認為生孩子是父母自己的選擇,無權剝削祖父母的勞動;同時,祖父母也認為自己無義務給子女帶孩子(何況他們的孫子孫女太多,帶不過來)。除此之外,許多西方國家有三個方面的支撐。


第一,社會的支撐。


基礎設施方面的支撐。西方國家為弱勢群體制造全方位的便利,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無障礙通道,也就是說輪椅和嬰兒車可以自由到達的地方。這裡所有的大城小鎮,即便是最微不足道的社區活動中心,一定都有無障礙通道,非常方便爸爸媽媽帶小孩出行。只要是開門營業的商業機構或者是政府機關,哪怕是一個路邊的麥當勞餐廳,一定也都有母嬰休息室,給嬰兒換尿布的地方。所有的公共廁所,一定有提供給父母帶孩子休息換尿布的地方。公共汽車有專門的升降臺,火車出口和站臺之間也是齊平的。這樣就給帶孩子的父母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


在社會的制度層面,歐美國家也提供了許多的支撐。如果父母中的一方留在家裡帶孩子的話,那麼整個家庭的稅收就可以減免。如果家庭收入不足的話,還會給予各種各樣的補償。同時,很多國家會給新生兒福利金,所以說孩子越多福利金越多。這樣的話有利於安心父母在家帶孩子、帶好孩子。


第二,科技的支撐。

西方家庭極其依賴家用電器。嬰幼兒的衣服都是洗衣機洗的,很少有手洗這一說,有人可能會覺得,消毒怎麼辦呢?西方的父母已經習慣了洗衣機用的消毒液,也沒有聽說過有什麼副作用。 洗碗機是家庭必備電器,省掉了許多清洗嬰幼兒奶瓶和碗筷的勞動。 孩子稍微大一點有輔食製作機。因為歐美家庭有比較多的孩子,父母不太會像中國人這樣事事精益求精,雖然也有很多歐美的父母給孩子手工製作輔食,但是也有非常多的父母會選擇超市裡的罐裝嬰兒食品,這樣就省掉了許多製作輔食的時間。 因為西方家庭汽車非常的普遍,西方的孩子從小就形成了坐嬰兒車座或者是搖籃的習慣,父母到哪裡辦事,只需要把他們放在車座裡就行,為了適應多子家庭的需求,還有可以放好幾個孩子的手推車、提供給雙胞胎的雙排座嬰兒推車,甚至是可以放上2到4個孩子的多層推車,把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全部放到推車上,極大減少了父母的勞動量。

第三,家庭的支撐。

家庭的支撐也可以稱之為個人理念的支撐。整個歐美社會的稅務系統並不傾向於雙職工家庭,以我所在的愛爾蘭為例,超過一定的收入要交50%的稅,同時這裡的人工費用極高,兩個孩子的託管費用基本上等於1個人的稅後工資。所以很多中產階級家庭會留一個父母在家裡照顧孩子。這個時候,個人理念起到了調節作用。因為社會具有相對較高的寬容度,招聘的時候不允許有年齡和性別歧視。所以,很多人選擇花上五六年左右的時間在家裡生上兩三個孩子,等孩子已經進入到學校和託兒所之後,再重新回到社會。


社會承認在家的一個人的價值,在這種保障的情況下,許多人就不再著急,全心全力投入帶孩子,而不需要像很多中國的父母一樣,一邊帶孩子一邊焦慮於自己,和社會脫節,身體累心更累。


myida


從我的經歷來說吧 在國外我和老婆一起帶娃 回國丈母孃帶娃。其實區別還是蠻大的,很多時候我感覺我丈母孃把簡單模式變成了困難模式。1.比如小孩吃飯,我自己帶就是食物放那裡你自己吃(當然這個要大一點小孩)大人吃完差不多了盆就收走了你愛吃不吃,我丈母孃就是追著喂可以喂個把小時。2.比如喝奶,其實很早就訓練了可以自己拿奶瓶,然而老人家總想去扶著。3出門,我態度是要麼自己走路要麼塞嬰兒車,老人家總喜歡自己抱著娃不用車。 ps:當然飲食上區別主要在於中餐本身不適合太小的小孩自己獨立進食。另外,人總是容易犯懶的,曾經在芝加哥飛機場我碰到一個帶了一陣子娃準備回國的上海老太太,她就在吐槽她洋女婿回家不幹活不帶娃就躺沙發看電視了,然後我發現我到國內丈母孃接過娃以後,沒多久我也這樣了(o^^o)…


破面306


相信我越人多帶,事兒越多!



我上班時候一個合作方的客戶經理在北京,經常來我們這出差比較熟,他每次提到他家6個人帶孩子就一腦袋的暈。

他和老婆工作都不錯,而且在北京,本身生活壓力也比較大,誰也不能辭職帶孩子,想著兩家老人現在都沒什麼事兒了,而且都是獨生子女,正好一起都接來帶孩子享受享受天倫之樂吧。安排的也挺好,爺爺奶奶負責買菜做飯打掃,姥姥姥爺主力帶孩子。結果呢,帶了不到半年已經雞犬不寧了。

兩家人的口味和生活習慣大不相同,吃就弄不到一塊去,但為了孩子就忍吧。但孩子的問題也是總有矛盾,雖然都是老一輩,但奶奶就看見孩子哭了馬上得去抱起來,姥姥就覺得孩子小時候總抱,長大了就得一直抱著很累,不能養成這些壞習慣。

諸如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很多,矛盾越來越大,最後他們兩口子沒辦法在附近又租了一套房子,分開住了,兩家老人輪流來帶孩子了,這才緩解一下。



我懷孕的時候確認是雙胞胎之後,身邊的人也都問我以後怎麼帶孩子啊,是不是兩家老人都得來啊,我當時就想避免複雜的婆媳關係還是讓我爸媽來吧。最後也是這麼執行的,但是你們以為是自己的父母就沒有矛盾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我們也是經常吵,比如我讓寶寶們自己吃飯,她們還小嘛就弄的哪都是,姥爺就會使勁兒嘮叨這麼小怎麼能自己吃,吃的這麼髒還慢,要喂啊...我讓孩子滿地爬,姥姥就說地上多涼啊不行...

然後,你就想吧,誰也不能整天都是好臉色的,那時候我就想帶孩子的累其實並不是帶孩子本身累,而是要平衡各種家庭關係累,最理想的方式就是爸爸媽媽能自己帶孩子,不管幾個孩子都能帶,真的。

習慣從小養好,多放手,慢慢你會發現越來越輕鬆。不過這種輕鬆也都是相對的,但還是比一大家子人帶娃要好的多。



像國外,真的是一個大人至少帶三個娃的感覺。其實沒有超人媽媽或者爸爸。只是用對了方法,加上一些育兒小方法。比如歐美一些國家更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更多的給予自由,孩子通常也會更願意合作。懂得合作的孩子帶起來相對更容易啊。

所以,你看,其實帶孩子並不是一定要一大家子人的,這樣反而對家庭關係和孩子好習慣的養成並不利。

能生就能養,每個媽媽都是超人。看看咱父母那個年代,也都是媽媽一個人帶著5.6個孩子啊,不也都養大了,只是到了我們這代全變了。



我是一個混跡育兒圈10年終於得以自己施展拳腳的雙胞胎寶媽,是朋友圈中的輔食達人,育兒小百科,愛生活愛分享,正能量爆棚的我期待與您一起同行,在育兒育己的路上共同學習成長哈。記得幫我點贊關注哦哈,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