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長大後沒主見、不懂拒絕、遇渣人,都因為你小時候逼TA這麼做

帶孩子去小區裡玩,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場景:孩子帶著玩具出去,總是被別的小朋友看上,想玩你家孩子的玩具,這個時候,你會怎麼做?

我們小時候,可能都有被逼分享的經歷,似乎不分享,就不是好孩子。現在輪到我們自己養孩子,你是否還在重複上一輩的養育經驗。

那現在就要和媽媽們說,千萬別逼3歲以前的孩子分享,為什麼?因為他還沒有“分享的能力”。瞭解了孩子心理發育歷程,也許你就能理解,為什麼讓3歲前的孩子“分享”是強人所難。

寶寶長大後沒主見、不懂拒絕、遇渣人,都因為你小時候逼TA這麼做

3歲前,強迫孩子分享

真的有點殘酷

美國兒科學會、耶魯大學數十年針對孩子的分齡研究都發現,孩子對於“分享”這件事的理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隨年齡增長慢慢從無到有的

2歲以內:

“分享”對這麼大的孩子來說是個毫無意義的詞兒,每個孩子都認為自己才應該是“世界的中心”,而且對屬於他的玩具,有非常強的佔有慾,會經常爆發爭奪玩具和關注的衝突。

2-3歲:

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天生更關注自己的需要,只從自己的需求和慾望出發看世界,甚至表現得很“自私”,經常拒絕跟人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

他們甚至認為,每個人的想法和感覺都和他們一模一樣,因此,用“如果他這麼對你,你會怎麼想?”之類的話去約束孩子,是完全沒有作用的。

3歲以後:

到了3歲以後,孩子已經不會像2歲時那麼“自私”了,自我意識正在完善,在與他人的遊戲過程中,會開始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3歲多的孩子,有時候已經可以用輪流玩耍或交換玩具等方式,自己解決跟夥伴之間的紛爭。

寶寶長大後沒主見、不懂拒絕、遇渣人,都因為你小時候逼TA這麼做

芝加哥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吉恩·迪賽會也說:“幼兒從天性上來說是自私的。行為學研究告訴我們,慷慨的行為會隨年齡的增加而形成。

所以,3歲以前的孩子不分享,不等於自私,“分享能力”的發展有一個過程,如果強迫孩子分享,就相當於強迫一個還沒有走路能力的孩子走路一樣,可能會給孩子以後的發展帶來很大隱患。

寶寶長大後沒主見、不懂拒絕、遇渣人,都因為你小時候逼TA這麼做

強迫孩子分享

長大後TA更容易自私、沒主見

如果媽媽一味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寶寶,要求寶寶分享,長此以往,寶寶長大後容易有下面的人格特點:

1.容易沒主見

從小被強迫分享的孩子,容易逐漸喪失自主性,成年後會變成一個很容易依賴別人做出決定的人。

2.容易養成討好型人格,遇渣人:

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 讓·皮亞傑 說過:

“被迫的無私、分享,對於孩子而已,通常是以犧牲自我需求而終結的。很容易讓孩子潛意識裡認為自己的心理需求不重要,導致孩子自我價值感低。甚至形成討好型人格,認為只有順從和討好,才會讓別人喜歡自己。”

也就是說從小強迫孩子分享,容易導致孩子對別人的不合理要求不敢拒絕,犧牲自己的利益去討好別人。這就容易給居心叵測的人可乘之機,容易被人利用。

3.可能會讓孩子更加自私:

強迫孩子分享,會讓他覺得什麼都不是自己的,從而沒有安全感,更加恐慌,反而什麼都想佔為己有,走向另一個極端,變得不尊重別人的物權,喜歡搶奪、侵佔別人的東西,成為人見人厭的小霸王,自私鬼。

寶寶長大後沒主見、不懂拒絕、遇渣人,都因為你小時候逼TA這麼做

與其讓孩子分享,

不如用這3個辦法和夥伴友好相處

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難免會有因為玩具而起爭執的時刻,這個時候為了孩子間的友誼,媽媽們可以嘗試下面這些比“強迫分享”更好的辦法。

1.輪流,先到先得:這主要針對的是公共玩具,如果一個孩子正在玩,另一個小朋友也想玩,可以和後來的小朋友說:現在是他在玩,等他玩好了,就輪到你了。”

2.找到相似玩具:如果兩個人同時想小火車,可以提示其中一個小朋友:“看,這還有一個小火車,你要不要玩這個?”

3.交換玩具:如果想玩別人的玩具,可以用自己的玩具和別人去交換,互相玩彼此的玩具,一般小朋友都很願意。

寶寶長大後沒主見、不懂拒絕、遇渣人,都因為你小時候逼TA這麼做

對了,還要提醒家長,在跟孩子說我們輪流玩的時候

丨千萬不要這麼說哦:

要友好一些,懂得分享。

我們要與朋友分享。你的朋友現在想玩這個。

你們可以一起玩這個玩具。

你玩的時間夠長的了,讓他玩一下吧。

你不需要這麼多,給他一個吧。

丨把這些話換成:

如果你不玩了,你願意跟他說一聲嗎?

寶貝,我看到你不玩了,去告訴某某吧!他還在等著呢。

寶寶長大後沒主見、不懂拒絕、遇渣人,都因為你小時候逼TA這麼做

學會分享是自然而然的事

重要的是要先允許孩子“自私”

早期教育專家艾達·勒善說過,“要讓孩子學會慷慨,就要先允許他們自私。”

威廉·戴蒙是一名兒童道德發展專家,他指出,孩子要等到上小學時才會有“真正無私的分享”這種概念。小於五歲的孩子有時會與人分享,但更多的時候他們是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才這麼做。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同理心也會逐漸被激發,分享意識也會逐漸萌生。

媽媽應該尊重寶寶自我意識發展特定時期的這種表現,承認一些東西的確是寶寶的,讓他感到安全。這樣更有助於寶寶樹立良好的“自我”意識和邊界感。

畢竟,一個擁有良好自我和清晰邊界感的人,長大以後才會更樂於真心分享,獲得真正的友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