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了你會怎麼處理?

宇璐媽vlog


首先我會先區分性質,要只是同學間玩鬧我不會太放在心上,會跟孩子講同學間玩鬧磕碰是避免不了的,一定要團結同學,但要是那種‘欺負’的話就不一樣了,剛開始不建議孩子先打回去,我會讓孩子先警告對方,比如告訴老師等籌,不過還是要告訴老師,如果事後還是欺負孩子,我會告訴孩子,一定要打回去,那怕對方個頭大也要打回去不要怕不要慌,然後要大聲吵吵對方,從氣勢上壓倒對方(我不怕你),事後告訴老師家長去妥善解決,其實孩子心裡素質培養好最重要。


天一笑王振強


誰家的孩子都不想被欺負,但家長也不必太在意孩子在幼兒園是否被欺負。

當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了,家長一定挺難受的,心疼自己家的孩子,孩子都是每個家庭的寶貝,在家裡都是掌上明珠,容不得半點的委屈。

但是每個孩子都有愛動手動腳的習慣,孩子們在一起玩不可能誰也碰不到誰,孩子們高興的時候就愛動手互相抓一抓,或者動手打人幾下,被打的孩子就會說他打我了,這時家長就認為孩子被欺負了。

首先我們得斷定什麼是欺負人,我觀察過小動物,一群小鴨子在一起玩,總是有那麼幾個小鴨子用嘴不是叨這個就是叨哪個,小動物也愛欺負小動物,人也是一樣愛欺負人的。

但是什麼情況下才能斷定是欺負人呢?我個人認為一個孩子總是看另一個孩子軟弱好下手,就習慣性的總對這個孩子動手,這就不是偶爾一次了,這就是屬於欺負人了,還有就是幾個孩子對一個孩子動手動腳的,這可是欺負人了。但是這種情況在幼兒園有老師的情況下是絕對不會出現的。

記得我童年的時候上小學,我們班有兩個同學被大家欺負過,這倆個同學是姐弟倆,由於這個姐弟倆學習非常好,大家都嫉妒她們,更歧視她們是少數民族,所以大家都起鬨欺負人家,嘲笑人家,用語言侮辱人家,我就是跟著起鬨的那個人。

後來我們班級最有出息的人就屬她們姐弟倆了,她們兩個都考上了名牌大學,現在都是省廳級的官員。

按照佛道講,也許她們兩個人的業障都被我們這些同學給消了,我們欺負人家其實我們是在給人家消業障,所以她們姐弟兩個前途一片光明,我們這些欺負人的人一生都一事無成,什麼都不是。

所以說不怕被人欺負,被欺負是好事,家長不可能永遠都跟著孩子,讓孩子強大起來,讓孩子大度一點,讓孩子快樂健康,別看當下被欺負,看看未來自己的幸福,家長就不怕孩子被欺負了。

愛欺負人的孩子,家長要認真對待,從小就要培養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愛心,不欺負別人,如果你不從一發現孩子欺負別人不管教,等到將來社會來管教的話就什麼都晚了。

所以說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家長不要慌張,陪孩子高興快樂的每一天,孩子心情好了,就不怕被人欺負了。


好外公說事


這個問題我還真遇到過,兒子上幼兒園時,就被班裡的一個孩子抓過臉,而且不止一次,有一次嚴重把眼睛周圍都弄青了。剛好他媽媽我也認識,我就跟他媽媽私下說了。男孩子嘛都很活潑好動,有些小碰撞是難免的,但要每次都是人為的,那說明這個孩子真要好好管束,本身他們家孩子很調皮,她也很抱歉,又買東西又跟我道歉,我覺得沒必要,跟孩子好好說說,下次多注意就行了,道歉我接受了,但是東西我真覺得沒必要!孩子小,慢慢教育就行了😊





我和孩子的那些事


我都是直接教兒子,打回去,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媽媽也不能去打小朋友,這事你跟小朋友自己的問題。第一步,告知他,你不要再打我,很疼!第二步,警告他,再打我,我就不和你玩了,而且我會還手的。第三步,還手,打回去!讓人家明白我也不好惹。第四步,(我兒子自己總幹,我沒教),打不過,當是不要硬來,伺機而動,逮著機會,就報欺負之仇!這招最好用!第五步,告訴老師或家長,幫你出頭!


碧野清秋


這個問題在我之前看到新聞裡幼教打罵孩子的時候,我就跟自己說,要是我閨女在幼兒園裡被老師打了,除非我不知道,否則我會讓這個老師知道一個寶爸怎麼為了孩子而豁出去的。誰家的孩子現在都是個寶,起碼,在家裡都是老的疼,爸媽親的寶貝疙瘩。但是,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只要不是太過分,我覺得還是讓老師來處理好了。唯一的受欺負的情況,無非是老師不作為,個別的孩子長得高大,力氣上強過大多數的孩子,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家長有必要出面,面對面的談下,可一不可二。幸運的,孩子現在的學校的口碑非常好,起碼孩子是不會說謊的,能讓孩子掛記著上學的學校跟老師,是值得信任的。座標諸城~


那年_走過的


我是一名幼兒園老師,每天都經歷這個問題,遇見過各種各樣的家長,我想說孩子之間其實並沒有我們大人想的那麼複雜,尤其是在幼兒階段,他們甚至不知道什麼叫欺負,就是那麼單純可愛,她們上一分鐘有矛盾,下一分鐘就好的像一個人一樣,如果真的有什麼矛盾,可以第一時間和老師反映,老師會解決好的,真的不要和孩子說,“你去告訴她,在打我,我媽媽來打死你”之類的話,可怕了。


美好一一


我的孩子幼兒園欺負了,我會告訴孩子,你自從讀幼兒園開始,你就得學會獨立,學會如何保護自己,如何的跟自己的同伴相處,友好的相處特別的重要,有些孩子性格強跟自己的性格不和,可以遠離之,多一個朋友比一個敵人強,孩子我會覺得你是最棒的,最優秀的


一直奔跑的陳三妹


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做客《開講啦》節目被問及。“如果孩子被打,您支持他打回去嗎?”她給出了肯定回答:“肯定會啊!”李玫瑾教授還拿自己孫女舉例。孫女在幼兒園被小男孩抱起又摔下!李玫瑾教孫女:“可以揪住對方耳朵,直到對方放手。”

其實我是非常支持小朋友在幼兒園受欺負後,打回去的,因為不僅專家支持打回去,俺老爹小時候也教我;別人欺負你的時候,如果你像皮球,拍一下,你彈一下,對他造成不了一點威脅,那麼他下次還會拍你;但是如果你像石頭,別人拍一下手痛,踢一下腳痛,那麼他下次就不敢拍也不敢踢了。

我一直也是踐行這種樸素哲學的,但是直到去幼兒園第一次參加兒子的家長會,我覺得我的觀點稍微有了一些變化,可能成人思維中的有些哲學不一定就適合幼兒園。

參加家長會時,班主任開場白就先說,各位家長,咱們的孩子上了幼兒園小班,這就算正是接觸集體生活了,小朋友之間的相處時特別簡單的,小朋友也沒有什麼心機,家長送自家孩子來幼兒園就是為了讓他更好的融入到集體生活中的,我們的第一目的是要先讓小朋友們交上自己的好朋友,小朋友之間磕磕碰碰很簡單,他們的思維也很簡單,每個家長都教了自己的孩子碰到別人欺負你,一定要打回去,但小孩子是分辨不出來哪些是欺負,哪些是無意的,於是就可以看到我們的小班,每天都有很多打架的情況發生,而且互不相讓……

這班主任的一番話讓下面一陣尷尬的笑,因為什麼,因為幾乎每個家長都是這麼教自家小孩的。

可在孩子心智尚不成熟的情況下,這樣真的好嗎?

其實老師的話值得我們思考,孩子是否能分得清惡意的欺負,還是惡作劇,還是無意的舉動?

打回去其實還是太暴力了,應該是保護好自己的眼睛,臉頰,用大聲吼叫的方式會不會更好點?

老師覺得應該家長應該給自己的孩子,記得被欺負了要先去報告老師,你覺得呢?


尤佩奇與神奇魔方


孩子在幼兒園有時受點欺負也是很正常的,孩子多,有些孩子天生比較頑皮、好動,有的孩子在家裡養成比較霸道的習慣,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佔為己有,等等。因此,幼兒園孩子打架、被其他孩子搶去東西的事,也是時有發生。如果你的孩子受了欺負,不要急著替孩子出頭,應教給孩子怎麼處理這樣的事情,教給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孩子的世界是比較簡單的世界,孩子只要據理力爭,加強交流溝通,很快就能言歸於好,確實不能自己解決,應當告訴老師幫助解決,要使孩子知道再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應當怎麼處理。千萬不要一聽說孩子受委屈,不管輕重、不問緣由,就暴跳如雷,就替孩子出頭理論,這樣會使孩子產生依賴思想,不利於孩子獨立成長。有時候家長出頭替孩子討公道,兩家家長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大打出手,而孩子卻早就言歸於好,一起玩耍去了。當然,如果孩子受到較嚴重的傷害或老是被欺負,就應當出面和家長溝通一下或讓老師給解決。應注意儘量不要直接出面教訓人家的孩子,更不能打人家孩子,打人家孩子就涉嫌違法了


繁星七月


一般情況下,幼兒園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相互之間有打鬧是很正常的,通常是沒有惡意的。

並且,孩子如果在幼兒園裡出現了問題,家長首先會找幼兒園老師討說法,這是老師所不願意見到的,一旦有打架的情況發生,老師會立刻加以制止。

但學生多,老師少,難免有照顧不到的地方,孩子在幼兒園遭受的欺負該怎麼辦呢?


1.首先要告訴孩子,一旦被別的小朋友打了,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同時,還要告訴爸媽!

如果孩子只是輕微被打了,通常情況下,為了避免麻煩,老師不會告訴家長,也會告訴孩子不準告訴家長,這個時候就要看家長的套話能力了,在這裡教給大家兩個簡單好操作的辦法:

第一種是場景再現法。家長可以和孩子扮演老師和學生的遊戲,你來做學生,讓孩子做老師,模擬幼兒園場景,看孩子是怎樣表現的。

孩子心思單純,模仿能力強,一般老師怎麼做,孩子就會怎麼去模仿,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從孩子口中得知學校的情況了。

第二種叫做繪本再現法,繪本源於真實的生活,比如《我愛幼兒園》、《湯姆挨罰》、《大衛上學去》等等,家長們可以在與孩子共度繪本的過程中拓展出幼兒園的經歷,間接瞭解到孩子在幼兒園都經歷了啥。


2.只是教給孩子請求外援還遠遠不夠,時間長了還會導致孩子養成“打小報告”的習慣,更不利於培養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

所以,要適當的引導孩子自己處理事情,比如,當有別的小朋友欺負自家孩子的時候,首先要保持鎮定,並用堅定的語氣向對方喊:“你如果敢動手,我可是要打你哦!”通常情況下,孩子在聽到對方說要打自己的時候,會有所忌憚。

當然,如果對方對方動手了,我們不能只停留在語言恐嚇上。公安大學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給自己的小孫女出主意,告訴她如果有別人打她一定要打回去!

打回去並不是以暴制暴,而是幫助對方不要在暴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3.如果發現孩子情緒不對,或者身上有傷痕,一定要及時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再去和打人孩子的家長去協調溝通,家長切記直接去找對方理論。

因為,通常情況下,家長愛子心切,如果碰到通情達理的家長還好,如果對方也是個護犢子的,免不了發生口角之爭,本來是要幫孩子解決問題,到頭來弄得兩家家長成了仇人。

而且小孩子不記仇,萬一哪天成了不打不相識的好朋友,兩家家長會非常的尷尬。


4.在日本,從幼兒園開始就會專門開設武士道課,一方面為了鍛鍊孩子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防止校園暴力的發生。

我們完全可以借鑑這個辦法,比如給孩子報跆拳道、網球、籃球等課程,提高孩子的身體機能,孩子長得強壯了,才不會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即便是被人挑釁了,也有去勇敢對抗的資本!



我是蝸牛,專注分享0~12歲育兒知識,歡迎關注“蝸牛深度育兒”

做父母可以不考試,也可以犯錯,但一定要不斷的學習,不停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