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為什麼感覺太難了,難道是孩子真的不孝順嗎?

林中百鈴


養兒防老的觀念太陳舊了,現在孩子們大多是獨生子女,組成家庭後讓他們照顧4個老人,還有自己的孩子,還要工作賺錢。那你養的不是兒子是超人。最好的辦法,去養老院安度晚年。不拖累孩子,不連累老伴。真心希望出臺安樂死。有尊嚴的活著。比什麼都強。


滿漢全席22620321


曾經的我一直以為自己很孝順,很懂事。

可是當有一個人問我“如果你父母得了一個花30萬要看的病,你治還是不治”之時,

我當時沒有猶豫的說了“不治”。

朋友問我“為什麼?”

我說“不值得,如果我有那麼多錢,我會給我父母治;現在他們馬上70多了,年齡大了,我覺得沒有必要了”

當時我朋友搖了搖頭,對我說“你這想法真夠不孝的,太冷漠了”

“你說花30萬你不治,不是因為你沒錢,而是因為你不敢去想,不敢去拋棄現在舒適的條件,去吃苦”

“因為你的思維固定了,覺得30萬很多,你掙不了,可是你連想都不想的拒絕了,你爸媽聽了得多傷心”

在這一刻,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太不孝順了,對於我爸媽,我太殘忍,太冷漠了。在不知不覺中,我就傷了他們的心而不自知。還自以為很孝順。

我朋友繼續說“如果換做你得了一場需要花30萬看的病,你爸媽就算砸鍋賣鐵也會給你的”

“而你現在竟然這樣說,他們養了你三十年,就算一年一萬,這三十萬都是你欠他們的,你難道不該還嗎?”

有時候真的是,環境限制了思維,我想的是因為沒有錢,而不看病了,覺得三十萬是個不小的數目,卻從來沒有去想,去怎麼樣努力奮鬥給父母掙這三十萬去。

我覺得我錯了,大錯特錯。曾經我回答過一個網友,如果需要賣房才能挽救父母的命時,該怎麼做時,我猶豫的告訴了他可以不賣房。如果現在你還能看到的話,我會堅定的告訴你,賣房。如果賣房能換的父母更多的生存時間,我願意。我願意為了父母去努力奮鬥,哪怕受盡磨難,嚐盡苦楚。

我得命是父母給的,欠他們的一生何以償還。所以如果花30萬能救得父母的命,拼勁全力,我也願意。


隨心09


當你把愛給孩子的時候,他們一定會把愛回贈給你的。

我奶奶59歲那年,得了帕金森症,開始是手和腳顫抖,漸漸地行動出現困難。

我爸是獨子,照看奶奶,全家人責無旁貸。

我爸工作忙,在家的時間比較少,但他只要在家,就會揹著奶奶四處走走看看,因為每天困在家裡的二十米之內,是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我媽除了工作和家務,還要負責奶奶的生活起居,一日三餐,清潔護理全落到了她頭上。

我和我弟弟那時年紀小,我父母安排我每天晚上陪在奶奶房裡,怕晚上起夜有個意外無人知道。我聽到響動就會起床攙扶她。每週需要負責給她洗頭、洗澡。

我弟會攙著她每天遛彎,讓她增強體質。

奶奶年輕時是一個要強的人,即便得了帕金森症,還是很倔強,儘可能地不拖累我們。

年輕的我,晚上睡覺其實睡得很死,她從不叫醒我,悄悄地挪動起床,儘量不發出聲音,甚至不開燈。

症狀初起前幾年,她還幫著做家務,儘管移動很慢,但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

一晃十年,一家人都是這樣過來的。而奶奶的體質,一年比一年差,病症也越來越嚴重。她說她熬不過69歲,老年人對9字特別忌諱,覺得這當口特別容易出事。

果然,那年4月,她摔了一跤,情況很嚴重,醫生拒絕手術。從此後,她再也出不了門了,天天躺在床上。

雖然家裡每個人都花時間輪流照料她,一天給她翻幾次身,但她沒有熬過那年的夏天。因為還是沒逃過褥瘡的惡化。

奶奶去世後,我們並沒有覺得鬆口氣,悲傷多於解脫。

奶奶常說,難為你們這麼多年了。

但我們並不覺得是難為,那是心甘情願的,她身體好的那些年,對於子女的照顧與呵護,成為了我們情感上的支柱。

當你對孩子什麼都不做的時候,那孩子也會什麼都不會為你做。

村上的吳老太,三個兒子,家境不錯,吳老太每天走街竄巷,不是搬弄是非就是數落媳婦,每次孫兒輩去她那裡玩一圈,就被她小兔崽子,小混蛋,討人嫌地罵到走,沒給過一次零食也沒給過一個擁抱。但全村都知道她手上有幾十萬老伴的遺產。

有一天她得了胃癌,手術後,卻沒有一個子女去陪護,三個媳婦一個都沒去醫院看她。兒子倒是來了,但每個人都說沒錢沒時間,讓她請護理。

最後二兒子提出來,要不就用那遺產請人來陪護吧。

吳老太沒有辦法,就自己請了一個護工,24小時護理她。可是,她脾氣差,護工換了一茬又一茬,到最後自己身體越來越不濟,也就湊和了。

每次放療後,人虛弱的氣也撒不出來,越來越依賴護工了。護工知道她手裡有錢,哄著騙著她,這個月幾千,那個月幾千的,沒過多久,醫療加上小護工掏去的錢,她手上漸漸緊張了。

打電話問兒子要錢,兒子們還是兩個字:沒錢!

直到兩週後,兒子們接到社區的電話,才知道他們的老孃,死了兩天了。

他們找那個護工興師問罪的時候,護工講:她上週就把我趕走了!

有沒有趕走,只有吳老太和護工知道,死無對證了。

三個兒子還在相互猜測誰得的好處多,吵架足足吵三天,誰都不管後事。最後居委會上門強制要求了,才草草把她安葬了。

不是孩子們不孝,別把老年的一切拜託到兒女身上!擔子太沉重了,子女也承受不了。相互體諒,相互給予關愛。


飛貓飛貓飛貓


養兒防老是舊的傳統。現代社會。養兒養女都一樣。在我國農村一些地方,有的父母親養了幾個兒子。到頭來沒有防老,反而還無家可歸(只是少數)。有的父母親沒有兒只有女兒。他們的父母也過的幸福快樂。總的來說:不管養兒養女只要子女孝順。我沒有兒子。我養的二女兒。她們都有自己的事業。為此,我們當父母親的很榮幸。


藍藍的天69680591


不是孩子不孝,只是沒有時間和精力,上面老人太多,只要一個有重病就己經團團轉了,趕上倆位老人都重病可咋整。我家姐伍個老媽病重這姐伍個都焦頭爛額。現在的年青人頭上的雷太多,哪個響了都夠嗆。我要是他們能嚇死。單位竟爭那麼激歷,孩子上學那麼緊張,小家都忙得顧不過來,很心疼他們。


大閘蟹217742628


現在與家裡的子女提養兒防老。已經過了。因為,現在的孩子們上班已經很累了。我們應該盡力幫助孩子們克服困難。我們小時候家裡4.5個孩子。我們的爸爸媽媽老了,我們可以排班去照看老人。現在讓兒女照顧我們根本不現實。還是自己照顧好自己吧。有能力多幫助孩子們。我計劃孫子兩歲半上幼兒園了。我們就自駕游去。我們清楚的知道能玩十多年就不錯了。


都鐸王朝dzs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覺得生養孩子最初就不要抱著“養兒防老"的心,說實話,這種說法我是覺得太過功利。難道就是因為想給自己養老才生養孩子?

我自己要孩子就沒想過是要他們來給我養老,而是覺得有小孩生活才更有奔頭,對我來說,養育孩子是人生最大的事業。就跟養成遊戲似的,從懷胎十月到生下他們,然後一手把他們帶大,培養出來,很有成就感。

至於養老,自己趁著還不老,趕緊多賺錢,買好社保醫保,養老基金,然後好好保養自己,實在動不了了可以請人或上老年公寓。兒女有自己的事業家庭,儘量抽時間來看看我就行了。

至於現在養兒防老比較難,並非子女不孝順,而是他們很難。

首先是生活壓力,房子孩子票子,三座大山壓著,他們得去拼搏去賺錢,不然他們自己老了會更慘。

再者現在家裡面一般就一兩個子女,現在又放開二胎,很多年輕夫妻2個人得面對4位老人,2個小孩,有時候真是會手忙腳亂,照顧不到。作為老人,也要體諒,不要過於苛責。

所以,我覺得要養老還是主要靠自己,好好賺錢,養好身體,不給兒女添亂才是。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桃子說事兒


養兒防老真的太難了,難道兒女真的不孝順了嗎?

這是一個千古命題,生老病死,新陳代謝是自然規律。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都逃脫不了這種生老病死命運。

新時代養兒防老,需要兒女有本事立業興家,賢德孝順,就近方便。三者缺一不可為之。兒女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他們拿什麼孝敬父母呢?兒女遠在五湖四海,遠水解不了近渴,最多給點錢讓你自己解決養老問題。兒女不孝順,不管有沒有錢,還是在哪工作,都不可能指望兒女養老。

從農村至城市,養老多種多樣。農村兒女多者父母輪留在各家駐,或大家給點糧錢挑點水備點柴,自力更生。真正病了住醫院,大家輪留照看,或是僱人照看,子女少者沒錢駐醫院,只能抓點藥自己在家慢慢拖。城市兒女們要打工養家餬口,東奔西跑。如果父母老了,條件好點給點錢或隔三差五去看一下,有社保的乾脆住敬老院,也有老父或老母一方病了另一方身體健康者長期照顧病的一方。

養兒防老雖是老觀念,但也要跟上時代形勢發展變化。父母自己要努力做到身體健康,攢點錢養老。兒女能指望上當然好了,萬一指望不上也可救急,上敬老院生活也不失一種下策。


閒雲野鶴143929011


養兒防老難嗎?不難,當然自私的人有點難,極端自私的人更難。其實在城裡養老主要是住房問題。父母一生不容易的,吃過苦受過累年齡大了,安享晚年讓老人有滿滿的幸福感。不能把老人送進養老院,人老怕孤獨。要給兒孫住在一起,享受天輪。父母辛苦啦一生,做兒女的陪伴老人兩三年時間。送老人最後一程。老人七十六歲以後,如果父母雙全,有電話放在跟前就行。有事及時通知兒女。有病住院,老人歸西,讓做兒女的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盡兒女最後的孝心。如果單親做兒女的毎天晚上,用簡易床睡在老人身邊,陪老人最後一程,盡兒女的最後孝心。給老人穿上衣服,走在西天的路上,劃上一個完整的句號。



三亞天漄海角SbI3203


養兒防老,父母在不遠游,真的是過去式。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正在打破這種說教。現在,有很多的農民進入城市,特別是年輕人,他們為了下一代的學習,就要遠離自己的故土和父母,這是一種社會進步。我經常去太行山拍照片,親眼目睹了這些變化,過去還能拍些山裡的孩子在讀書這樣的鏡頭,現在拍不到了。

養兒防老不好做,在某些事情上與老人有關,比如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有窮家難捨的現象,住不貫樓房,出去到公共場所與人溝通不了,老想著回自己的家。

養兒防老不好做,與媳婦的做法不和諧,埋怨不會節儉過日子,讓做兒子的兩頭為難。

現在的兒女們,有自己的家,甚至大學畢業就留在了大城市工作和生活,不可能天天在父母身邊。

所以說,養兒防老是一個社會問題,應該建立一個養老體系,可借鑑發達國家的一些經驗和做法,慢慢地去讓老人適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