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十四歲了不願做什麼事,整天就知道玩遊戲怎麼辦?

用戶2206678052454


14歲還不算太大,家長尤其是爸爸還能管得住,抓緊時間及時行動還來得及!

首先要和孩子講清楚道理,適當玩玩遊戲控制好時間是可以的,但是玩遊戲時間太多,沉迷其中就耽誤生活和學習了…孩子肯定懂,但就是要把這個理告訴他,讓他知道沉迷遊戲理虧,家長講道理時也不要一下子把事說死,可以答應孩子在學習並完成作業之後適當玩一會遊戲,只要能做到就一直執行,條件不算太難,孩子也容易接受,不致於心裡牴觸引發太大的矛盾和後果!

其次就是執行了,家長應該保管手機,只有在孩子完成做到了要求,可以玩一會其他時間不可以玩遊戲,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平時在家也少看手機玩手機遊戲,給孩子做個榜樣也不給他找到藉口!當孩子有鬆懈有無理要求時,家長一定要有底線,不能輕易放棄,還是要做他的思想工作並堅決執行,看到家長決心如此,孩子逐漸也就習慣並遵守了!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出現問題的確難管,講道理,講方法,有耐心,有力度是根本!





虞海棠


題主,你好。你的孩子玩心比較重,自律性比較差,這就不能怪老師了,只能怪你們夫妻倆平時給孩子的關心太少,或者說你們倆平時太寵溺孩子了,以至於你的孩子會肆無忌憚的玩遊戲,因為他知道,自己玩遊戲不會被處罰,自己成績差,爸媽也不會怪罪,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有父母在後面撐腰,都有父母在後面兜底,所以他們可以有恃無恐無法無天。我們小時候沒有手機,但有那些小網吧遊戲廳,讀初中的時候,爸媽說了,不準進入這樣的場所,要是發現你去了,或者有人看到你去了,打斷你的腿,所以那個時候路過網吧和遊戲廳門口的時候,身後總感覺有股陰森森的涼風吹過,不自覺的就加快腳步走了。

所以,孩子的這種壞習慣,你們夫妻兩個要好好檢討,商量一下,誰唱紅臉誰唱黑臉吧。


Emmaglow


你好!我來回答一下你這個問題,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十四歲可以說是一個很敏感的年齡,正處於青春期,作為家長來說管教上是輕不得重不得。很多家長都在為這個年紀的孩子頭疼,其實說實話這也是一種正常現象,咱們都是從那個年齡過來的,這時候的心理應該是一樣的,只是咱們那時候沒有這麼多的遊戲,信息,玩樂的方式而已。所以首先一定要理解孩子,不能用過於強硬的態度對待他。孩子實際上是最辛苦的,不管他們學習怎麼樣,每天都要十幾個小時面對作業,學習早出晚歸,我這麼說對嗎?他們的壓力是很大的,而且他們還不能像成年人一樣去釋放壓力。這時候玩玩手機,聽聽音樂就是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要是過了,就要合理引導不能強行制止。

可以和孩子多交流,如果他不願意交流就用問答的方式來打開話題。比如:你可以問他手機上玩的什麼?好玩嗎?教教我可以嗎?以他感興趣的話題開頭,然後引導出他有什麼想法,或者他想成為什麼人,逐步引導,讓他自己說出來,不要幫他設定目標。如果他能說出來那就開始引導他讓他自己想辦法怎麼才能成為他想要的。

當有了目標你就可以幫助他設定計劃了,開始不要設定太高,一步步來,但是設定了就要督促他完成,告訴他這是他自己想要的,這樣他也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動力,同時規定他玩手機的時間。當他的興趣開始轉移慢慢就會養成習慣,你也就不用擔心了。


沉默中吶喊


我今年帶的八年級,孩子們差不多十四五歲!八年級,十四五歲確實是一個關鍵的成長期!

期末考試前,我們班也出現了一個“遊戲迷”,而且跟他父母說“要輟學打職業”!

父母也很無奈,不過孩子母親還算開明,在老師建議下答應讓孩子寒假去試一試!

孩子情緒穩定下來了,對於學習也不再那麼排斥,最後期末成績還不錯——班裡第三,級部第九!

十四五歲的孩子有很多共同的特點,萌動、好奇、產生主見、自信(甚至自大)……想事情很簡單,成功在他們眼裡動動嘴就可以了!

所以,有的時候面對他們要大膽的給他們機會,嘗試過了就知道路是怎麼走出來的!

當然,作為父母的要把握好這個分寸!面對孩子的所作所為,一定要深入的瞭解孩子的想法,方可從根本上引導孩子!


薄期


您好,根據您的問題,孩子14歲按照這個年齡應該是在初一階段。第一,目前社會常態,孩子叛逆期普遍提前,不論孩子未來方向如何都需要我們正向引導。第二,關於喜歡玩遊戲,首先這是孩子的天性,同時反映出孩子自控力差的社會事實。個人建議:宜疏不宜堵,首先我們要從孩子思想觀念入手,初中階段學習科目增加,學習壓力陡增,所以要結合老師向學習興趣方面引導,使之正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其次,家長要率先垂範,利用假期休息日等時間,加強親子溝通,陪孩子讀書,下棋最好是能多學習有適當能力給孩子予以學習上的一些輔導,更有利於加強和孩子思想上的碰撞。如果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過多的陪伴孩子或是無法輔導,也請家長朋友切勿起到反作用即不好的示範,如長時間刷手機看電視等,避免造成孩子模仿學習。第三,也是最重要一點,鑑於目前學生普遍叛逆期提前,做為家長我們要合理引導,不可操之過急,和老師多聯繫溝通,對孩子多關注交流。以上是個人一點建議,不足之處請見諒!


風之舞者


孩子十四歲了不願做事整天就知道玩遊戲該怎麼辦?

關於這個問題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

一、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步,作為家長要深入瞭解孩子為什麼會沉迷於遊戲無法自拔,是因為學習成績太差自暴自棄還是其他的誘惑因素,這些問題要搞清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個時候家長先不要著急去苛責孩子,先從自身找找原因,是不是作為家長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或者說學習上的問題沒有幫助孩子做出選擇和進步?充分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知道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對症下藥才能解決掉問題。

二、多跟孩子交流溝通

在咱們國內,父母大多數屬於掌控型,這一類父母都想讓孩子聽話,聽老師的話,聽家長的話,他們只想讓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其實這就是家長跟孩子溝通的少了,孩子的唯一依靠就是父母,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需要父母的幫助,這個時候如果父母給予他的是責備的話,那麼他們會很失望,不再信任父母,這就很容易沉迷於虛擬世界給他帶來的快感。

三、父母做好榜樣了嗎?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影響最深遠的,如果父母在家也喜歡打遊戲,拖延,這都會影響到孩子,作為父母,言行舉止一定要注意,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以上就是我對這一問題的全部解答,其中部分內容沒有展開敘述,各位朋友有需要可以百度查閱。

我是未焱老師,一個從事青少兒編程教育的搬磚工,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您帶來一定的幫助!





未焱


首先我認為孩子會整天沉迷玩遊戲是父母責任的缺失。如果父母一開始就能注意到孩子玩遊戲的時候就能加於限制跟引導的話,不至於會整天沉迷於遊戲。

14歲的孩子正處於叛逆期,容易情緒化跟極端化,假如這個時候父母橫加阻止、行為簡單粗暴往往會引起孩子的極度反感、極力反抗,嚴重者甚至會引起家庭悲劇。

據我從教這麼多年的觀察,孩子會沉迷於遊戲無非是以下原因:自制力差、缺乏父母關心想在遊戲中尋找存在感、從眾心理(周邊的同學玩不玩容易被孤立)、父母的影響(有些父母一有空就刷手機)。

那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首先、我覺得父母得做好榜樣,所謂“其身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你父母自己整天捧著手機玩如何教導孩子不玩手機,如何在孩子面前有說服力?

其次、多關心孩子,多跟孩子參加一些親子活動,例如假日一起跟孩子去旅行,一起做家務。

再次、通過良好的溝通跟孩子約法三章,每天規定哪些時間點給玩,哪些時間點不給玩,如能完成以上規定,適當給予物質上的獎勵。

教育孩子是一場艱苦的修行,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一味地以高高在上的立場教育孩子,(特別是叛逆期的孩子、互相尊重很重要)這個時期的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跟關愛,所以溝通最為重要。



齊其奇


作為父母,先調整自己的心態。換一種方法思考問題:我們小孩14歲,整天只喜歡玩遊戲,不喜歡做其它事情。

這是孩子做錯事,我們作為父母,應該有正確的教育方法。

一、孩子做錯事,父母正確的教育方法

① 嘗試著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有時候,孩子故意的搗亂(沉迷網絡遊戲)是為了獲得人的關注。遊戲是有團隊的,有個人的。無論過程、結果輸贏,都有人、電子屏幕回應獎品或字幕,這種時刻被關注的感覺,是刺激、興奮、快樂的,可以說短暫的幸福。

從心理學說,孩子就是希望父母經常關注他們,愛他們。

從今天開始,你們每天抽時間關注他。他做了一件不是遊戲的好事,例如,中午他煮飯菜,你關注他,並表揚他,以後他就會做多一點家務事。

做不對(他玩遊戲)的時候,特別去關注他們的話,那個錯的事也會重複的發生。

你罵他,對他來說也是一種關注。並且,責罵有時會起到反效果。

② 學會適時的表揚孩子,但一定要堅持真實性。

父母的表揚會成為孩子改正錯誤的動力,同時也不要誤導孩子。

因此不要罵他玩遊戲,你甚至可以表揚他:孩子,你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也非常專一,這是很好的事情。如果可以,你可以把遊戲變成特長,以後的工作就做這個,可以創造一些有意義的遊戲,設定時間,讓工作壓力大的人,適度娛樂。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同時,順便賺錢。一舉兩得!

爸媽相信你,就算你不把遊戲當工作,你在其它方面也會做得非常好!每天專注花主要時間認真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日積月累,以後一定會在這方面做得很好的。

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的成功秘訣就是“專注”!前者沉迷專注研究電腦,後者沉迷研究數字遊戲。

二、錯誤的教育方法會讓你失去真正教育孩子的機會。

體罰是一種非常糟糕的教育法。他玩遊戲,我們也不要打他。

你打孩子,他們覺得痛才聽話的,可是當他們覺得不痛的話,根本就不理你了。況且他14歲,處於青春叛逆期。你靜靜地坐下來,認真看著他打,陪他,等他主動跟你說話時,你就溫柔跟他說清楚;玩遊戲的好處和過度玩遊戲的影響。

三、向孩子表達出出你的愛。

① 孩子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有時會說一些謊言。比如:他偷偷玩遊戲,考試考得不好,做家務偷懶,還說謊:自己笨,什麼也不會做,只能打遊戲了。

作為父母,我們要時刻表現:我們對他的愛,對他的期望是不會變的。

② 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告訴孩子你們有多愛他。

同樣他也會明白自己不需要撒謊和逃避,就算有時做不好,爸媽還是可以理解他,也一樣的愛護他。

父母教育小孩不要分工,用百分之百的力量去教孩子,那麼兩個人加起來就是200分的力量。

爸爸可能有一天很累,沒有時間教孩子。可是媽媽是百分之百,那麼孩子就不會有缺少愛。

要是媽媽累了一天,爸爸是百分之百,所以孩子還是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關注。

或許有一天爸爸媽媽都很精神,那孩子就有200分的關注,200分的父母的愛。

兩個人都用全心全力去教育孩子,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教育環境就特別好。他就會天天向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簡理壹


十四歲的孩子正直青春叛逆期,同時又渴望自我價值得到肯定。父母不要孩子玩手機就一味地反駁訓斥,要要多側面去了解觀察孩子情緒變化,要更多陪伴孩子進而在某個方面和孩子有共同話題,自己更要以身作則,父母永遠是孩子最信賴的老師,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願意去同父母表達情感,現實世界如果沒有充實的生活和快樂,只能去網絡世界尋找,所以陪伴關心是最好的方法。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精彩雜談日誌


看到題主的問題我基本上可以想象到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在該立規矩的時候選擇放養,現在到了該放手的時候卻選擇管教。


孩子小時候要培養他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告訴孩子該遵守的規則,該懂得的禮貌,該做的力所能及的事,該理解的恩情。因為此時孩子是張白紙,父母在孩子眼裡是權威,設立的規則孩子願意遵守,新鮮的事自己願意嘗試 ,見人問好,尊老愛幼是基本的素養。父母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影響和教育孩子。

如若此時父母奉行放養政策,孩子愛幹啥幹啥,順其自然,那就錯過了教育的最佳時機。孩子的天性就是吃喝玩樂,倘若不給予正確的引導,或者遇到偷懶的父母,孩子一哭鬧,就用手機哄;孩子一撒潑,父母就投降。那麼到了叛逆期,孩子肯定啥事也不願意做,只顧沉迷於遊戲了。


有句話說的好:孩子不會錯,有錯一定是父母的錯。我很贊成這句話。那麼到了此種地步,正處叛逆期,孩子一副得過且過的態度,父母乾著急,怎麼破?

第一步: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沒有孩子是天生的壞孩子,由於某些原因染上了不好的習慣,此時強行管教適得其反,孩子也聽不進去。每個孩子都有好的發光點,學習不行可能體育好,體育不好可能善良、樂於助人,也許是熱愛自然、喜歡旅行之類,哪怕是看小說,只要給予好的引導,適當的鼓勵,孩子也能改變,關鍵是父母的耐心和態度。孩子只要在一方面獲得了肯定,他的自信慢慢建立了,就會發展到其他方面,直到成為一個自信、樂觀、優秀的孩子。


第二步:控制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初中是很重要的學習時期,不要給孩子配手機,給電腦設置密碼,在週末的時候可以允許孩子玩一會遊戲放鬆,但一定要控制時間。同時父母要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看電視等,可以一起聊天、散步等,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想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性,家長一定要付出極大的細心和耐心,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只要願意改變,一切都來得及。孩子的自尊心很強,父母要小心呵護,千萬不要用打罵羞辱的辦法來發洩自己的憤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