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為什麼會短缺?


口罩為什麼會短缺?

《人物》記者向多位尋求捐贈的醫護人員諮詢,他們均表示,很多醫院的醫用外科口罩庫存量大概在一個星期左右,「平常有時口罩也戴一天,如果不去視察病房,有的科室沒有戴口罩的需求。」用得不多、存量少,脆弱的庫存和供應系統很快被疫情沖垮,導致各地醫院亮起紅燈。


文 |林秋銘 鄭丹 俞禾 曹原


口罩告急

「我們這兒什麼都沒有了,一天接了幾百個問口罩的電話了。」北京金象大藥房的員工翁芳在電話裡告訴《人物》記者。她記得,臨近年關的時候,肺炎的相關報道蔓延開來,隨之來店裡買口罩的人數劇增。

每天早上藥店一開門,門口就聚集了一群等著買口罩的人。店裡設置了限購的數額,N95的口罩一人限購3個,但庫存一上架就會售空。售空後,其餘顧客也不散去,眼巴巴地等著下一批貨。除夕那天,翁芳還在庫房裡拉貨,「都在那兒等著呢,全亂套了。」

口罩的價格也飆升,《人物》記者發現,去年12月份時購買30只N95口罩只需要138元,1月21日頁面價格漲到了698元,仍舊賣斷了貨。口罩惡意漲價經由市場監管總局大面積查辦後,得到了一定控制,但家中日益減少的口罩依然是稀缺品。

一夜之間,口罩成了硬通貨,人們學會了如何快速辨認N95和普通醫用口罩。戴著N95口罩出門,會引來旁人的詢問:「你這口罩哪裡買的?」各地的口罩數量吃緊,電商平臺不斷的補貨仍不及公眾的搶購速度,剛補足的貨源秒秒售罄。

更急迫的是醫用口罩的緊缺。

1月23日,湖北省中醫院、華科大協和醫院、湖北省兒童醫療中心、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第三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等8家醫院相繼發出公告,向社會各界徵集捐贈N95口罩、外科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等防護物資。同時,武漢市周邊的各縣市開始在志願組織的幫助下,自制求援的圖片,向外求救。

湖北省恩施州巴東縣人民醫院的護士接受《人物》記者採訪時稱,物資在疫情前期就瀕臨殆盡,檢驗科和呼吸科只能用醫用外科口罩。吃飯時摘下收好,飯後再繼續戴上。N95的口罩只能讓給身處一線的感染科,為了僅剩的物資,科室主任們發生了爭執。醫用外科口罩庫存不足1000只,恐支撐不了2天。截至26日受訪,該醫院仍然沒有接收到捐贈物資。

緊接著,湖北以外其他省市的醫院也陸續發出公告。北京安貞醫院、海南省三亞市人民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鍾南山團隊所在醫院)等都在各個平臺上求助。

口罩為什麼會短缺?

圖源微博@新浪湖北

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公告,此前有網友提供信息稱該院醫生沒有護目鏡,用文件袋製作塑料隔板替代

河南南陽一家三甲醫院的基層護士告訴《人物》記者,她所在的醫院被劃為冠狀肺炎定點醫院。每人每天只能領取到一個一次性醫用口罩,按照規定,醫護人員4小時必須更換一次,口罩告急後,只能硬撐12個小時,戴到溼軟也捨不得脫下。1月26日開始,除感染科外,其他科室只允許領取到純白色的棉紗口罩,只能阻擋部分粉塵,「這種口罩根本起不到防病毒的作用,但總聊勝於無。」不僅是醫院亟需口罩,1月26日晚,中建三局三公司搶建火神山項目部通過湖北廣播電視臺電視經濟頻道向外呼籲捐贈,施工隊需要大量N95口罩、雨衣、膠鞋等。

一篇關於醫用防護口罩開發的論文指出,醫用口罩的研發和疫情有密切關係。2003年的春天,對抗SARS的武器仍是普通的棉紗口罩,醫用口罩標準尚未由國家標準所統一。據知情人士解釋,在「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上查閱,2003年之前的口罩標準主要關注點皆為防粉塵。直到疫情的刺激下,同年4月29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發佈了GB19083-2003《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

那篇論文的最後,作者沈志明寫上了自己對口罩事業未來的憧憬和擔憂,「從2003年上半年SARS疫情的情況看,反映出了我國醫療機制上的一些問題,通過這次疫情也將會促進我國醫療機制的轉變。儘管這個轉變,因存在經濟和認識上的侷限將不會很快。」

17年後,口罩這一重要醫療資源的缺乏依然成為困境之一。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年產量佔全球約50%。為什麼口罩這一重要醫療資源會走向緊缺和供應不足?

生產維艱

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讓我們看到了口罩生產的源頭——生產口罩的廠商,它們在這個冬天突然吸聚了全國的目光。為了提高產能,各個工廠迅速召喚工人回廠作業,以3到5倍工資鼓勵生產。以浙江省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的120名工人留守或者返回生產線,被要求年初五之後,日產能必須達到5萬隻。

1月26日,工信部副部長王江平也坦陳,從目前武漢的需求來看,大部分物資供應能夠滿足需要,通過這段時間的努力,目前復工復產面達到了40%,但防護服、口罩等物資需求顯得十分突出。

在這場疫情爆發以前,口罩廠的生存維艱很少獲得關注。

由於口罩存在有效期,生產廠商不敢囤貨。冬天一過,5月至8月的時節口罩的銷量甚微,口罩廠的壓力劇增,「工人你不能解僱吧,解僱之後到冬天你怎麼辦?要是給工人找活幹,找活幹他就給你做一大堆庫存出來。」廣東東莞的一家口罩生產廠的負責人謝陽說。口罩行業定價透明,很難有價格優勢,口罩廠只能依靠薄利生存,工人的壓力,還有房租、庫存的壓力,很多人頂不住,離開了這一行。

謝陽發現,這次對各個口罩廠的調動存在滯後。採購新設備、安裝調試,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新廠的機器要到三月底或四月初才能啟用。河南省長垣市醫療器械的從業人員李明忠早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生產出的口罩要按規定放置14天,檢驗合格才能出廠,「這個流程時間是國家規定的,沒法縮短。」

謝陽認為自己手裡的這一批口罩「應該是合格了」,但如果需要送往醫院,必須要拿到檢測報告和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等資質。「一個企業要辦醫療器械的證,可能需要兩三年,還不一定辦得下來。」春節期間,資質無人可批,他只好將這一批口罩銷往民間藥房。

為了這場疫情,謝陽花了30萬買了12臺新機器,以4倍工資召回了10多位員工回廠,保持超負荷工作。

待疫情過後,口罩又將回歸銷售低迷的狀態,口罩廠引進的新機器可能會大量過剩。屆時如何處理閒置的機器,將是棘手的難題。「只能用來做口罩,你還能用來做什麼呢?無菌車間,不可能做一些有汙染的東西,到時候沒辦法清理。」他解釋從商業的角度看,現在可以正常售賣,可「這一波之後,以後大家會更難」。

口罩為什麼會短缺?

圖源人民日報微博

武漢一本已停工企業召回200多工人春節加班生產防護用品

儲備不足

「武漢不明肺炎剛出來的時候,我們業內就有注意了。但是當時正值年尾,一些報道讓人覺得無足輕重。」林傑在一家商貿公司,負責醫療器械的採購工作。

1月20日下午,林傑關注到疫情相關新聞。出於從業習慣,他諮詢了廣州市各大藥房,得知當地的連鎖藥房出於盈利目的,緊急向各個廠家購買現貨,以滿足社會群體購買需求。當晚,林傑所能聯繫到的口罩相關現貨均被訂走,口罩倉庫基本被搬了個空。

各地單位尚沒有反應過來時,由於瞭解口罩等醫療產品的業內存量,也預見到疫情的後續,敏感的林傑馬上聯繫了廣州當地的衛健委。受當地衛健委的委託,他在浙江朝美公司訂購了18萬個N95口罩,分別預供應給各個單位。兩天以後,廠家告訴林傑,他們收到有關部門的徵調令,所有貨源優先供給武漢,貨量大概在80萬個。

「作為業內人士,我認為每個環節都有問題,無論是廠商、供應商、相關單位、藥房、醫院、群眾,都存在對疫情的鬆懈。」大學時,林傑曾在衛計局(現衛建局)實習,後來借調在藥監局參與工作。當時,他極少聽說單位有對防疫的演練,「防火防震防洪都有,但大眾防疫意識很薄弱。」林傑發現,醫用護理產品很受輕視,從一般消費者到醫護人員,基本無應急保障準備。此次疫情以前,極少有人關注口罩的分級分類。

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用耗材科的馮主任告訴《人物》記者,醫院對N95口罩、防護服等儲備長年不足。平日裡,他們按照一定數額領取口罩,但這個數量只是保障醫護人員自己使用,「之前的口罩只能由上級單位分配,不能由供應商單獨給醫院。當時只進貨醫用外科口罩,沒有任何N95的儲備。」

《人物》記者向多位尋求捐贈的醫護人員諮詢,他們均表示,很多醫院的醫用外科口罩庫存量大概在一個星期左右,「平常有時口罩也戴一天,如果不去視察病房,有的科室沒有戴口罩的需求。」用得不多、存量少,脆弱的庫存和供應系統很快被疫情沖垮,導致各地醫院亮起紅燈。

口罩為什麼會短缺?

醫護人員在救治過程中必須有包括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完備的防護措施才能有效保護自己

抵達困難

工信部近日發佈消息稱,我國口罩最大產能可以達到每天2000多萬隻。通過協調採購,將為武漢落實各類口罩300萬個。

其他力量也在補充進來。接到湖北各個醫院發出的求援信號,許多志願者組織開始協調不同廠商和物流,實施了一場民間自救。

只是捐贈的口罩,在抵達醫護人員手上之前,仍要歷經困難的最後一公里。武漢周邊地區的路段幾乎被封死,鄉村道路上被挖出了一道道溝壑、堆起了石頭和土坡。馮主任陸續接到志願者的電話,但大量的物資被卡在幾公里的路口外,「很多好心人捐來了口罩,但我們卻拿不到。」

湖北各縣市交通陸續封鎖,志願者們召集市內汽車或使用人力,將物資發散到各個醫院。

但1月26日起,這些民間自救受到一定的阻截。官方發佈公告,宣佈物資捐贈將收歸湖北省紅十字會、湖北省慈善總會、湖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等3個機構管理,物資悉數接收後再派發到各個醫院。各大醫院陸續關閉了私人捐贈的渠道,部分周邊地區的醫院迫於情況緊急,在求助群裡隱晦地表示可以由醫生用個人名義接收捐贈。

武漢市第五醫院曾向外求助,《人物》記者致電該院院辦,對方不透露物資是否緊缺,只回答「你們打電話問武漢市紅十字會,現在由它們統一調配」。

多數志願者認為這樣的做法遲緩。志願者組織之一的「北美留學生組」只好將第五醫院的捐贈計劃擱置,把原定給該醫院的物資均分給其他醫院。

「醫院才是一線,醫護人員的信息才是最及時的,我們就是希望跳過一環環的手續,直接資源點對點對接醫院。高效高速,這才是我們的初心。」組織者李文傑說,「我們沒有更好的辦法。」他接受採訪的同時,正在進行手頭上的物資調配,「我們說話的時候,從廣州送來的5萬隻口罩已經分配給武漢各個醫院及周邊了。」

趙益是湖北省仙桃市的一位捐贈志願者,他幫助將外部物資分散到各個醫院。如果走官方途徑,口罩必須要按國家的標準(醫用防護口罩:GB 19083-2010/醫用外科口罩:YY 0469-2011),他預估手上的口罩只有10%能達到國標。

紅十字會需要多久才能將物資派發到各單位,仍是個未知數。有醫生告訴趙益,他們向其申請了30套防護用具,最後只能落實到10餘套,質量堪憂。

昨天深夜,趙益開著運送物資的16米長大卡車在高速路口的警戒線內等待接應的28輛。凌晨4點,他們必須將物資送到醫院,醫生和護士才能在上班時間及時得到口罩和防護服。有時,趙益會繞過醫院主樓,在約定好的地點卸下貨後馬上離開,讓醫生自行取貨。「有時候醫生們不能出來,我們也不能進去。」

他身處兩難的處境,「我們拉過去的那種非標準醫用口罩,萬一把其他人給害了,我們都需要負連帶責任。但這個事情我們又不能不做,分分秒秒有人會被感染死掉的。」一位受捐贈的醫生告訴趙益,「如果沒有標準防護的口罩,我們就戴非標準的。戴一個不行,就戴兩個,兩個不行就戴三個。」

(除李文傑外,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口罩為什麼會短缺?

圖源CCTV新聞頻道截圖

目前,各地捐贈的物資都紛紛抵達武漢,但前線的醫護人員何時能真正使用到還是未知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