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庫告急!日本“人造血液”科研項目,將於今年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我們都知道,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組成, 白細胞負責免疫力,血紅細胞負責氧氣的運輸,血小板負責止血。失血會導致血細胞大量丟失,免疫力降低、身體供氧不足或止血障礙,最終危及生命。

年輕人是獻血的主力軍,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重,出生率持續降低,年輕人口的數量將越來越少。根據日本醫療衛生機構估計,未來幾年的獻血量將越來越少,預計到2027年,將有100萬人“無血可用”,面臨血液供應不足的問題。

血庫告急!日本“人造血液”科研項目,將於今年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在這種情況下,以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為首的“人造血液”研發正在緊張進行著

2019年9月,日本防衛醫科大學、奈良醫科大學和早稻田大學的聯合研究團隊宣佈,他們成功利用人造血液,挽救了一隻失血過多的兔子,預計可能會在2020年下半年開始對人體的臨床實驗。 如果臨床實驗順利的話,“人造血液”不久就可用於交通事故自然災害造成的人身傷害中,在分娩手術中失血過多時,也有望提高存活率。

血庫告急!日本“人造血液”科研項目,將於今年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那麼,科學家是如何用“人造血液”來模擬人體血液功能的呢?接下來聽餃餃給你好好講講

日本科學家用攜帶氧氣的納米顆粒來模擬紅細胞,用攜帶止血因子的納米顆粒來模擬血小板,這兩種物質,構成了“人造血液”的主要成分。

科學家用這種“人造血液”成功救活了60%失血過多的兔子,而真血的救活率為70%。可以說,人造血與真正的血液非常相似。

血庫告急!日本“人造血液”科研項目,將於今年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在研發“人造血液”的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模擬血液的輸送氧氣功能,科學家是這麼做的

首先,血液是有保存期限的。科學家從超過保存期限的血液紅細胞中,把血紅蛋白“提純”出來,並去除裡面的細菌和病毒,還消除了被稱為“糖鏈”的分子——這些分子決定了人類的血型。這樣一來,“人造血液”將可以無差別地替代A、B、O、AB這四種血型。提純後的血紅蛋白,被包裹在由細胞膜成分——“脂質體”製成的膠囊中,因此可以輸送氧氣。

血庫告急!日本“人造血液”科研項目,將於今年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那麼,人造血液有哪些優點呢?

根據日本科學家的介紹,“人造血液”主要有五大優點:

①不分血型,均可給藥

②感染風險低

③室溫下可長時間保存

④由於顆粒比紅細胞小,因此可以更均勻地分佈在血漿中,紅細胞無法通過的狹窄部位,人造血細胞可以通過

⑤分解和排洩方式和自然衰老的紅細胞相同。


此外,人造血小板不僅能聚集在傷口處進行止血,還能輔助原始血小板進行止血。

血庫告急!日本“人造血液”科研項目,將於今年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小結

雖然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科學家已進行了多項關於人造血的研究,但血液成分的穩定性和有效性血壓升高血管阻塞等副作用難以消除,迄今為止尚未實現實用化。

但是,近年來的“人造血液”研究進展較為順利,預計2020年就會進入人體臨床實驗階段。其功效和安全性如何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血庫告急!日本“人造血液”科研項目,將於今年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

精益醫療頭條號,帶你看有趣的醫療話題、醫學新知,不要錯過哦~~

血庫告急!日本“人造血液”科研項目,將於今年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精彩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