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芯片哪些公司比較靠譜?

一切一切都沒了


好吧,我把國產芯片公司的家底兒都亮出來,大家一起來認識認識。中國半導體企業50強,截止日期2018年1月,數據還不算太老,關鍵是上市和沒上市的都在表中了,信息量很大很全,相當靠譜。

粗略解讀表中信息,如下:

  1. 前十強企業涵蓋了芯片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流程,說明國產芯片產業鏈比較齊全

  2. 2016年美國半導體協會(SIA)公佈的數據是全行業營業收入3386億美元,國產芯片50強收入總和為1717.79億元人民幣,按當時的匯率測算,約合255億美元,佔整個行業的比例為7.52%,行業影響力微弱,這是我國每年芯片進口總額超過原油的根本原因;

  3. 英特爾集芯片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於一體,是芯片全產業鏈企業,2016年營業收入594億美元,國產最強的相應企業有華為海思(設計)、中芯國際(製造)、太極實業(測試封裝),三家公司當年營業收入之和約為80.8億美元(545.56億元人民幣),是英特爾的13.61%,說明國產芯片還處在塔基,離塔尖還有相當遠的距離


總體來說,國產芯片產業鏈比較全,但行業存在感弱,個體公司小。下面的圖可以形象說明這種差距,所以同志還須努力!



魔鐵的世界


  2018年中國半導體企業50強排行榜前十企業分別是:紫光集團、華為海思、長電科技、中芯國際、太極實業、中環股份、振華科技、納斯達、中興微電以及華天科技。

1、清華紫光展銳:由紫光旗下展迅和銳迪科合併而成,英特爾持有其20%股份。2016年展訊全年出貨芯片約6.5億套,其中智能手機芯片3億套,而銳迪科在物聯網領域出貨芯片約2億套。 

2、深圳市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目前是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強的IC設計公司,2015年曾闖入全球前十大IC設計榜單。

3、長電科技: 長電科技是江蘇的一家集成電路製造商,長電科技董事長王新潮肯定了國內半導體封測業的成績,競爭能力有較大提升。同時提出未來主要先進封裝技術的發展趨勢,包括SiP系統級封裝、FO-WLP扇出型圓片級封裝以及Panel板級封裝。他表示中國半導體封測業在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4、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目前是國內規模最大,製造工藝最先進的晶圓製造廠。去年10月,中芯國際連續宣佈新廠投資計劃,在上海和深圳分別新建一條12英寸生產線,天津的8英寸生產線產能預計將從4.5萬片/月擴大至15萬片/月,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8英寸生產線。 

 
5、太極實業: 無錫市太極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坐落於長三角經濟開發區——美麗的太湖之濱,是無錫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國有控股企業。公司前身系無錫市合成纖維總廠。


6、中環股份:中環股份成立於1999年,前身為天津市第三半導體器件廠,於2004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7年上市。

7、振華科技:前身為國營永光電工廠,1984年被劃歸給中國振華管理,更名為中國振華集團永光電工廠。2006年改制更名為中國振華集團永光電子有限公司。 

8、納斯達:納思達的全資子公司艾派克微電子在芯片業務領域進行研究,艾派克微電子在芯片領域的成就尚未被市場完全認識,公司是潛在的尚未挖掘的國內芯片設計龍頭公司。


9、中興微電:2005年11月,中星微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芯片設計企業。近日,有消息傳中星微將私有化,而且中星微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半導體公司,監控安防業務才是公司業務的大頭。

10、華大科技:CEC旗下子公司,國內前十大IC設計公司之一。2015年,華大半導體接受母公司中國電子無償轉讓的上海貝嶺26.45%股份,成了上海貝嶺控股股東。


奔夢樂章


這個問題因為涉及到的公司較多,所以從芯片的三個環節設計、製造、封測來說一說,另外以下企業均只指中國大陸,不含臺灣省,請大家注意。

首先說說設計,所謂的企業也就是IC設計企業,2018年國內按照營收是有一個排名的,第一名是華為華為,再是紫光展銳,再到北京豪威……

當然,大家瞭解的最多的只有華為海思和紫光展銳,畢竟這兩家有手機芯片,有5G芯片。

至於製造領域,比較牛的只有兩家,一家是中芯國際,一家是華虹半導體,這兩家代工企業在全球也是可以排得上號的,下圖就是2019年2季度代工企業的排名。

中芯國際排在第,華為虹半導體排在第2,中芯國際目前的工藝是14nm,較臺積電落後了2代(10nm,7nm),而華虹半導體目前的工藝是28nm,較中芯國際再落後一代。

最後是封測方面,大陸有三家企業,在國際上也是可以排得上號的,分別是江蘇長電、天水華天、通富微電。

其中江蘇長電全球第3、天水華天全球第6、通富微電全球第7.

以上這些就是比較靠譜的芯片企業,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企業了,當然不是說這些之外的不靠譜了,但大家沒這麼熟悉了。


互聯網亂侃秀


國產芯片哪些公司比較靠譜?要說靠譜,哪家芯片公司都靠譜,有誰願意不靠譜的做事只是來虧錢的麼?特別是像芯片這樣投入大、而且週期比較長的這樣產業,做得不好沒有資本的力撐,隨時都有可能垮掉的危險。國產芯片雖然與國際頂尖巨頭之間的差距還相當大,但已經在逐步打破原有的壟斷格局,逐步做到替代。

國產芯片公司不少,特別是芯片設計公司,到2018年達到了1698家,數量上在全球佔據第一位,只不過實力比較弱小,與英特爾、高通、三星、AMD等相比還沒有多大的競爭力。特別是在我們最為注重的通用芯片,比如電腦芯片設計,相距英特爾及AMD還有相當長的距離。

國內芯片企業靠譜的不少,比如:

存儲芯片:紫光集團、兆易創新、合肥長鑫、福建晉華等企業,主要競爭者有三星、SK海力士、鎂光、東芝等。

AP/BP:華為海思、紫光展銳,主要競爭者是高通、蘋果、三星等。華為海思已經離這幾家越來越近,紫光展銳也已經發力,有了不錯的成績,如5G芯片。

CPU/MPU:主要有龍芯、兆芯、飛騰、申威等,這是我們最期待的,但也是相當薄弱的,與英特爾、AMD等相差十年以上的距離。

GPU方面:有景嘉微、西郵微電、中科曙光等,這方面與NVIDIA、ARM、高通等距離還非常遠。

DSP:國睿科技、四創電子等,只能說是在打破原來的壟斷,逐步有了國產,但與德州儀器、ADI、摩托羅拉等相比,幾乎太弱小了。

FPGA:這方面雖然公司眾多,有紫光國微、安路信息、復旦微電子、京微雅格、智多晶微等,但同樣在賽靈思、英特爾、Microchip、Microsemi等面前沒有多少競爭力。

MCU:國內眾多企業參與,也算是獲得了小部分市場,算是成績不錯。兆易創新、君正、華潤微電子、華大半導體、杭州士蘭微、中微半導體、上海貝嶺等,雖然與恩智浦、三星、意法半導體、英飛凌、德州儀器、賽普拉斯等比巨頭相爭,也有所收穫。

射頻芯片:這部分也有不錯的表現,而且企業眾多,比如紫光展銳、中科漢天下、唯捷創芯、中普微、惠智微等,與Skyworks/Qorvo、博通等巨頭競爭,也有所斬獲。

WIFI芯片:華為還是、聯盛德、南方硅谷等。

藍牙芯片:珠海炬力、銳迪科、恆玄科技等。

NB-IoT芯片:做這個芯片的企業相當多,比如華為海思、中興微電子、上海移芯、松果電子、匯頂科技等等。

液晶芯片:敦泰、格科微、天利半導體等。

觸控芯片:匯頂科技、思立微、貝特萊、比亞迪微電子等。

指紋識別芯片:匯頂科技、思立微、信煒、集創北方、方程式等等。

GPS芯片:北斗星通、中科微、振芯科技、華力創通、合眾思壯等等。

AI芯片:比特大陸、寒武紀、平頭哥等等,很多。

當然,還有音頻芯片、激光雷達芯片、光芯片、智能電視芯片等,有很多公司也是相當厲害的,比如華為海思這樣的企業。

但總體來說,國內芯片公司是多而不大、多而不強,除了極少數公司,如華為、紫光集團系列,還有AI芯片及IP方面比較出眾的平頭哥半導體。國內芯片公司絕大部分是中低端產品,逐步在實現打破國外壟斷,而高端方面可就力所不能逮,所以每年需要花上2、3千億美元用於進口半導體。

不過要想從國外壟斷企業裡虎口奪食,終究還是需要一個壯大的過程。比如華為海思、平頭哥、紫光展銳、中興微電子等,都已經具有了不錯的實力,假以時日誰也不能斷定就不能把那些巨頭們落下馬來。不過,可惜的是國內芯片中高端製造還有一個瓶頸,比如中芯國際才開始量產14nm芯片,別人早已經7nm,在搞5nm了。



更多分享,請關注《東風高揚》。


東風高揚


感謝您的閱讀!

其實,我一直認為海思是比較靠譜的。但是,有些人並不認可海思,認為它的CPU和GPU是ARM公司的,並不算自主創新的芯片企業。

我們又說中芯應該比較靠譜了吧!結果又被反駁,中芯到現在為止都沒有解決光刻機的問題,還是從荷蘭花數億元購買了7nm的光刻機,因為ASML的元器件供應商Prodrive工廠失火,導致光刻機延期交付。

至於什麼原因導致,我們也沒必要深究,因為不止一家外國芯片企業想中芯獲得荷蘭ASML的光刻機。2019年上半年,中芯已經在大規模的量產14nm工藝,雖然離目前的是7nm有一段不小的差距,可是中芯已經在努力了。

其實,制約中芯的因素很多,其中和西方訂立了《瓦森納協定》,其實就是對我國的技術,進行了嚴格的封鎖,而這就成了制約我國技術發展的根源所在。

如果說中芯是令我們覺得比較驕傲的企業的話,那麼,龍芯似乎就是中國芯了。目前,龍芯的3A3000/3B3000是龍芯3號系列處理器的最新升級產品,實測主頻突破1.5GHz以上,訪存接口滿足DDR3-1600規格,芯片整體性能得以大幅提高,將能夠運用於桌面和服務器領域。


而且,龍芯已經研發了全新CPU核GS464V,已經用在了龍芯3A4000上。現在的龍芯已經慢慢擺脫了依靠扶持的路,它已經可以自給自足,營收每年上漲!

我們也相信國內的這些芯片企業,雖然壓力不小,可是在不斷提升創新能力,不斷適配生態等問題下,一定會有所斬獲。


LeoGo科技


因為提問者沒有具體說什麼叫靠譜,我只能猜測靠譜就是比較牛的意思吧,比較牛的芯片公司,那就是頭部企業了。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比較牛的芯片公司。

小小的芯片,撼動的是一個大世界,其工藝流程要求,是真正的高精尖,非一家公司所能完成,而是一個超級產業鏈。芯片產生的整個流程大致分為:

  1. 軟件設計,芯片軟件是設計芯片結構的關鍵工具,當前的主流設計軟件是 EDA(電子設計自動化);

  2. 指令收集,CPU類似是人的大腦, 集中收集和處理來自身體的或外在的各種信息源,沒有指令體系,芯片無法運行操作系統和軟件;
  3. 芯片設計,連接各種服務指令和設備的接口。
  4. 製造設備,生產芯片的設備體系。;
  5. 圓晶代工,圓晶代工廠是芯片從設計圖紙到產品的生產車間,裡面涉及一個極其重要的性能指標,納米工藝。
  6. 封裝測試,進入市場前的最後一個流程,對芯片各個性能和品質穩定性的測試,技術要求相對其它環節要低一些。

以上6個環節,可以大致概括為設計,製造和封裝三個分類,國內涉及這些工藝流程的產業鏈公司其實不少,但是真正有實力的,並且具備一定市場佔有率的並不多,相關頭部企業如下。


  • 設計類

在設計類領域,涉及上市公司層面的企業共有六家,分別是韋爾股份收購的豪威科技、擁有三家上市IC設計公司的華大半導體、中興通訊控股子公司中興微電子、匯頂科技、士蘭微、北京君正發起收購的北京硅成。當然,

最牛的還是華為海思和紫光展銳,分別蟬聯第一、第二的位置。

  • 製造類

製造類榜單中,頭部十家企業有五家是正宗國產:中芯國際、上海華虹、華潤微電子、西安微電子、武漢新芯。另外五家是中外合資:三星中國、英特爾大連、SK海力士中國、臺積電中國、和艦芯片。

  • 封裝類

封測領域前三甲席位依次是江蘇新潮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南通華達微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天水華天電子集團。


以上就是各個環節比較牛的芯片公司。

本來,國內的芯片產業自給率不足30%,完全國產芯片甚至不足10%,嚴重依賴進口,對於國民經濟產生巨大的制肘。這次震動世界的尾國打壓,使得國內芯片產業在某種程度上迎來了發展機遇,國產替代空間巨大;隨著摩爾定律趨近極限技術進步放緩,國產廠商技術加速追趕,國產芯片的崛起是必然的事情,中國加油!


一起玩股票


科達芯中國科達


章肖923


士蘭微。芯片全產業鏈覆蓋。完全自主國產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