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兵買馬 銀行理財子公司調研多家A股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

去年是銀行理財子公司行業的元年。據統計,至今已有11家銀行的理財子公司開業。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上市公司調研紀要中出現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身影。

資料顯示,招銀理財對同行頗為關注,其最近兩個月重點調研了常熟銀行、張家港行、紫金銀行等多家農商行。其中,常熟銀行、張家港行均是江蘇小微貸款業務發展有特色的農村商業銀行。

建銀理財1月6日調研了偉星新材。從調研紀要來看,建銀理財等調研機構關心精裝房屋的竣工趨勢是否延續以及公司應對,此外還關注了公司的防水和淨水業務。

交銀理財去年11月28日調研了科創板公司瀾起科技。包括交銀理財在內的9家機構詢問了公司三季報毛利率、研發費用、內存接口芯片產品等問題。

除了理財子公司,部分上市銀行也直接參與了調研。如廣發銀行去年11月先後調研了滬電股份和瀾起科技,杭州銀行去年12月中旬調研了熱景生物,華夏銀行去年11月底調研了菲利華,平安銀行調研了微光股份、深科技、頂固集創等。

今年初,銀保監會官網發佈《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提出,要有效發揮理財、保險、信託等產品的直接融資功能,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此舉被市場解讀為銀行理財資金未來有望入市,而銀行理財子公司無疑在其中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華泰證券認為,中性假設條件下,未來10年(2020-2029年),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資產管理有望為A股市場帶來增量資金1.34萬億元。廣發證券認為,銀行理財資金進入A股,從投資風格來看,高股息、高淨資產收益率的大盤藍籌和優質白馬增配需求較大,行業頭部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不過,從目前來銀行理財子公司發佈的產品來看,大多數產品仍為固定收益類產品,這主要是因為銀行理財客戶大多風險偏好較低,加之權益產品投資專業性高,銀行相關專業人士匱乏,種種因素導致銀行理財資金入市難以一蹴而就。

記者注意到,近期出現了不少理財子公司的招聘信息。如“江蘇銀行招聘”公眾號15日發佈了蘇銀理財(籌)的招聘信息。信息顯示,蘇銀理財將招聘1-2名首席權益投資官,任職要求“具有全球知名資管機構從業經歷,其中從事權益(或量化)投資相關工作滿10年,擔任管理崗位滿7年”。此外,蘇銀理財還將招聘包括投資交易崗、固定收益投資崗、量化投資崗、衍生品投資崗、產品銷售崗等在內的14個崗位,共計14名人員。

“由於銀行缺乏權益類的專業人員,短期銀行理財直接入市的規模不會大,”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銀行理財子公司相繼設立,意味著資管市場的爭奪戰將呈現出愈演愈烈的態勢,公募基金、券商資管都會受到一定的衝擊。從長遠來看,有助於提升資管行業的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