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為什麼有的時候手腳冰涼?

尤小美1


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兩個方面的問題

1、提問者對寶寶觀察得仔細。

2、提問者語言、文字駕馭能力強,表達準確。

如果改成這樣:寶寶發燒時為什麼手腳冰涼?就得不出上面的兩條結論。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不論寶寶還是成人,發燒時都是有時候手腳冰涼的,有時候是正常的,有時候是熱的。只有仔細觀察、體會才會知道。

看到或知道某現象後,每一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認知給予解釋,究竟誰解釋的對呢?在不知道正確的答案之前,都會覺得自己的對,而且找出各種支持的理由。看看我的解釋:

人體分為兩種情況:正常與不正常、不正常用什麼表示呢?就用:“正+疒=症”,發燒了是不正常,就是症,也叫症狀。症也是體內不正常的徵,正常的徵是徵,不正常的徵就是癥。

那麼手腳冰涼是正常徵還是不正常徵(癥)呢?即:是徵呢還是癥呢?

既可以是“

”也可以是“”。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定。

先說正常徵:人體,其它生命體,尤其是高等動物,都進化出了這樣功能:為了保命,在需要的時候會採取“捨車保帥”的措施。壁虎,還有其它一些動物在生命受到威脅時,會捨棄身體的一部分來,比如尾巴或四肢來保命。

人體也有類似的功能:在周圍環境溫度低的情況下(可以因為穿的少,或天氣變化),人體為了保持身體的恆溫,尤其是重要臟器(大腦、心肝脾肺腎等)的溫度在合適的範圍內,不得不減少對周圍輸送熱量:即通過收縮周圍末梢的血管,減少其血流量,來減少熱量的損失,同時蜷縮身體,減少身體與外界接觸的面積。所以受涼後,人體首先是末梢皮溫先降低,發生凍傷時,首先是末梢:手腳等,先被凍傷。不可能發生心肺等先被凍傷。只有當熱量損失殆盡時,才會那樣。直至凍死。

如果通過減少末梢散熱的方法仍然不能滿足身體重要臟器的溫度恆定,就同時採取另外一種方法:打哆嗦(顫抖,西醫也叫肌肉不規律收縮)來增加產熱,來滿足需要,這種現象成年人都知道。

那癥呢?

當身體內出現致病性微生物入侵後,人體為了保護自己,同時殺死入侵的致病性微生物,用什麼方法呢?可以有幾套方案同時進行。動員體內的部隊去打仗,這就是所謂的白細胞系統,動員免疫系統,動員體溫調節,讓身體溫度上升,通過高溫來消滅之。蜜蜂殺死入侵的大黃蜂就是通過包圍大黃蜂,讓溫度升高,直至大黃蜂不能忍受而死亡為止。

人體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也就同全身皮膚血管收縮,減少皮膚、末梢(手腳)處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讓體溫升高的目的。如果情況不是那麼緊急,就通過收縮皮膚和四肢末梢血管的方法減少供血,減少熱量的丟失,這就意味著,皮膚或末梢的皮溫會降低,這時,自己的感覺是:冷,中醫裡叫:惡寒,或畏寒。別人摸著的感覺是:皮膚溫度低,即所謂的手腳冰涼。

當需要體溫快速升高時,光用減少散熱的方法還不夠,就要同時採用肌肉不規律收縮法,即寒戰,也叫打哆嗦。病人的感覺是非常冷,從裡到外都冷,描述成:打心眼兒裡冷。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說明敵情緊急,也說明病情重,體溫會上升得非常快,而且高。比如從出現症狀到不感覺到冷了,這時一般十幾分鐘的時間,體溫從正常上升到38.5度以上。所以,有臨床經驗後,一看到出現寒戰的,必然會跟著體溫迅速上升,也可以推知病情重,進展快,要重視,甚至需要用激素類才能控制住體溫的上升到頂點。因為用藥後,藥物起作用要經過一段時間,這時可以不等體溫達到高峰時再用藥。

經過上述的減少散熱法,或同時採用寒戰法,當體溫達到需要的溫度後,體溫就不再繼續上升,也就沒有必要繼續收縮血管了,或寒戰了,這時皮溫或四肢末梢的溫度就會恢復至正常範圍,直至全身溫度達到接近同樣的溫度,這時病人不會覺得冷了,也不會寒戰了,別人摸起來也就不覺得冰涼了,可以覺得溫暖,甚至是熱的了。

這裡需要強調一點,在特定的時間段內,摸四肢末梢(手腳)的溫度是低的,但是軀幹或額頭的溫度是正常的,甚至是增高的。

當體溫開始下降後,身體必然要出汗,這時病人會感覺到熱,皮膚溫度,當然包括四肢末梢的溫度是高的。即手腳和身上是熱的。

明白這些規律和特點後。當一個人,出現畏寒,或寒戰時,自己要求加衣服,加被子,不能拒絕,要加!喝熱水。

當溫度升高後,身體的溫度達到較高的溫度後,我不主張給予物理降溫的,尤其是用冷水或冰等過於寒涼之物接觸病人身體的,那樣會造成被接觸的部位的皮膚功能調節失常,從而表現為出痱子,或頭痛,相應的部位皮膚不會出汗等現象。當然不能認為所有人的痱子或頭痛等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所有我強調,症狀和原因之間既不具備充分條件,也不具備必要條件,更不具備充要條件。人們常常給理解成充要條件。

這樣解釋,你就明白為什麼會有你觀察到的現象發生了。你不會觀察到,一側的手腳冰涼,另一側的手腳在同一時間內是熱的現象的。因為人體是一個協調的整體,配合非常密切的。功能非常神奇的。很多功能是不能通過解刨和試驗觀察到的。

具體這些功能是怎麼實現的,我不知道,我也相信其他人也不知道,說知道的,也可能根本就不正確,甚至是shái

呢!

所以,當發現孩子手腳冰涼時,有兩種可能性。

當發現孩子手腳發熱時,也仍然有兩種可能性。

當知道孩子發燒了,而手腳冰涼時,說明此時正處於體溫上升期,孩子會感覺冷,甚至會打哆嗦的。



揭秘白髮第一人


題主所說的情況,我在家裡人身上也碰到過,一個是我的孩子,一個是我的老婆。下面用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這個情況。

2018年3月1日,那時候的天氣還比較冷。這天中午,我老婆突然對我說:身體覺得很怕冷,渾身痠痛無力。我對她說你回去休息一下吧,可能這幾天沒休息好。她就回去休息了。

下午四點我回來,看見她從頭到腳的蓋了兩張棉被,人還在棉被裡發抖,我一看,壞菜了。連忙掀起她蓋在頭上的棉胎,用手一摸,發高燒,燒到臉都紅了。馬上找體溫計幫她量一下體溫,體溫計39.6度。我老婆有氣無力的說:手腳很冷,全身像散了架,渾身無力,從頭到腳各關節都感覺到痠痛。我用手一摸,真的象冰一樣。心想:壞了,人的體溫分層了,內寒外熱,這症十分麻煩,這種吃西藥效果甚微的,因為以前我孩子試過,如果熬中藥,去抓藥或煎藥也要時間,必須要馬上採取措施才可以。還好我會一點中醫的皮毛,於是馬上在家裡找了一大塊生薑,約半斤。連忙把它洗淨,搗爛,放到鍋里加了一大瓢水,然後燒開了十分鐘,倒在水桶裡,讓她泡手腳,外用棉被覆蓋,露出頭部。因為天氣比較冷,在泡手腳的過程中我不斷加入溫水,保持著水桶內的水的溫度,並讓她喝加入鹽糖的溫開水。15分鐘後,她全身從頭到腳大汗淋漓,我連忙用毛巾幫她把汗擦乾,並讓她不斷喝鹽糖開水,以保持體內電解質的平衡。以後每五分鐘就要出一次汗,又幫她擦乾,連續出汗三次後,就停止了浸泡。用手一摸,體溫已經降了,體溫計一量,37.8度。問她還感覺手腳冰冷嗎?她說你用姜泡還會凍嗎?然後就回去睡覺了,這次不用蓋兩張棉胎了,就蓋一張。

晚上8點,又量了一下體溫,38.2度。體溫降了,她說比下午舒服多了。又再重複操作了一次。十分鐘後出汗,如此出汗兩次即停泡。讓她去休息,半夜還出汗了兩次,為了幫她擦汗,我一晚也沒睡好。

第二天早上,她起床幹活了我也不知道,因為太困了。起床後問她怎麼了?她回答說:喉嚨有點點痛,沒有發冷、渾身痠痛和手足凍冷了。我看了一下她咽喉,是扁桃體發炎腫大了,於是開了玄冬桔甘湯加味2劑善後。兩劑後愈了。

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大部分人發燒都是從頭到腳發燒的。那什麼原因會引起頭上身上發燒而手腳冰冷呢?這種情況西醫無法解釋,用西藥的退熱藥即使退了,過了幾個小時又會再發燒,所以很多家長對此束手無策。

中醫叫什麼?真寒假熱症。


石上柏155


小孩發燒手腳冰涼的原因

小孩發燒手腳冰涼怎麼回事?其實,小孩發燒手腳冰涼是一種假冷真熱的生理現象。雖然小孩手腳冰涼,但內臟一直在發熱。小孩發燒時手腳冰涼,而等到退燒後,手腳就又會慢慢熱起來。這種生理現象在3歲以下小孩中十分常見。

另外,小孩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控制血管舒張收縮的植物神經容易出現紊亂,導致小孩發燒後四肢末端的毛細血管發生痙攣性收縮,進而出現手腳發涼的情況。

給小孩退燒的正確姿勢

小孩發燒手腳冰涼怎麼回事?看了以上的解釋,相信各位一定明白了。下面育姐就給大家說一說如何正確幫助小孩退燒。

1.發燒時要適當減少衣物

很多家長認為,小孩發燒後可以通過捂汗的方式降低體溫,其實這種方法是錯誤的,捂汗會使小孩流失過多水分而變得虛弱無力,甚至會危害到生命,因此決不能捂熱,而是可以適當減少不必要的衣物。

2.保持清淡飲食

小孩發燒期間,大家要保持清淡飲食,多給他吃蔬菜和水果,特別是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3.多喝水吃流質食物

小孩發燒後,讓他多喝水,吃流質食物,比如稀飯、果汁等,像雞蛋麵湯、營養粥等半流質食物也非常便於腸胃消化吸收,讓孩子的身體能攝取充足的水分和能量對抗病魔。

4.正確使用退燒藥

通常來說,如果小孩發燒體溫小於38.5℃,大家只要密切關注體溫變化即可,無需給他吃退燒藥。如果小孩發燒體溫超過39℃,為了避免發生熱痙攣,建議大家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小孩服用退燒藥,並同時採用物理降溫。

小孩發燒後,如果病情持續沒有改善,就要及時帶他去醫院就診,積極配合醫生做各項檢查,找到病因對症治療。

6.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房間每天要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讓孩子呼吸新鮮空氣。但請注意,不要讓過堂風直吹孩子。另外,室內溫度要調節好,保持在18-20℃為宜。



強哥百萬熱度


這是正常現象,所以別慌。

為什麼呢?

雖然小孩手腳冰涼,但內臟一直在發熱。

小孩發燒時手腳冰涼,而等到退燒後,手腳就又會慢慢熱起來。這種生理現象在3歲以下小孩中十分常見。

另外,小孩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控制血管舒張收縮的植物神經容易出現紊亂,導致小孩發燒後四肢末端的毛細血管發生痙攣性收縮,進而出現手腳發涼的情況。


所以發燒要給寶寶適當減少衣物,注意休息,清淡飲食,多喝水,正確使用退熱藥。



小太陽兒童健康


寶寶發燒的時候,經常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

大人有時也會出現這樣的症狀,但頻率要少很多。

這不是因為孩子冷,而是血管收縮

這時候,往往是孩子體溫上升的前兆,大多數情況下,後面孩子發燒的情況會加重。所以,這是一種假冷真熱。

而真實的原因,是因為血液循環的變化造成的。寶寶還處在身體發育的成長期,神經系統並沒有完善,對血液循環的調控能力不強,遇到病情就會發生紊亂,控制血管擴張或是收縮的自主神經,發出錯誤的指令,導致四肢末端的微細血管處於收縮的狀態,供血減少,熱量減少,而手腳冰涼。

摸到孩子涼,別誤會孩子冷

很多家長,摸到孩子的手腳涼,就拿來衣服給孩子穿上,拿來被子給孩子蓋上,誤以為孩子是冷。

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這時候,孩子身體代謝加快,血管收縮本來就導致了散熱不好,再蓋上厚厚的衣服被子,體溫就更不容易調節了。

這時候,可以給孩子的胳膊腿,手腳做按摩,促進血管的擴張恢復,這樣也有物體退熱的輔助功效。


老爸的修行


小孩發燒手腳冰涼怎麼回事?其實,小孩發燒手腳冰涼是一種假冷真熱的生理現象。雖然小孩手腳冰涼,但內臟一直在發熱。小孩發燒時手腳冰涼,而等到退燒後,手腳就又會慢慢熱起來。這種生理現象在3歲以下小孩中十分常見。

另外,小孩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控制血管舒張收縮的植物神經容易出現紊亂,導致小孩發燒後四肢末端的毛細血管發生痙攣性收縮,進而出現手腳發涼的情況。

給小孩退燒的正確姿勢

小孩發燒手腳冰涼怎麼回事?看了以上的解釋,相信各位一定明白了。下面育姐就給大家說一說如何正確幫助小孩退燒。

1.發燒時要適當減少衣物

很多家長認為,小孩發燒後可以通過捂汗的方式降低體溫,其實這種方法是錯誤的,捂汗會使小孩流失過多水分而變得虛弱無力,甚至會危害到生命,因此決不能捂熱,而是可以適當減少不必要的衣物。

2.保持清淡飲食

小孩發燒期間,大家要保持清淡飲食,多給他吃蔬菜和水果,特別是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3.多喝水吃流質食物

小孩發燒後,讓他多喝水,吃流質食物,比如稀飯、果汁等,像雞蛋麵湯、營養粥等半流質食物也非常便於腸胃消化吸收,讓孩子的身體能攝取充足的水分和能量對抗病魔。

4.正確使用退燒藥

通常來說,如果小孩發燒體溫小於38.5℃,大家只要密切關注體溫變化即可,無需給他吃退燒藥。如果小孩發燒體溫超過39℃,為了避免發生熱痙攣,建議大家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小孩服用退燒藥,並同時採用物理降溫。

小孩發燒後,如果病情持續沒有改善,就要及時帶他去醫院就診,積極配合醫生做各項檢查,找到病因對症治療。

6.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房間每天要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讓孩子呼吸新鮮空氣。但請注意,不要讓過堂風直吹孩子。另外,室內溫度要調節好,保持在18-20℃為宜。


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您好,其實這句不全對,大多數孩子發燒的時候,手腳是熱的,暖的,如果還是高燒時候手腳就變得冰涼。

為什麼會發燒?

1、首先,人體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在腦中下丘腦位置,管理這人體體溫平衡。

2、當寶寶感染病菌,釋放了炎症因子,通過血流進入腦中到達體溫調節中樞,從而體溫調節點改變,這時測量體溫39℃可能就認為是“正常”,這時人體的體液和神經調節就發動,通過皮膚血管收縮,使得體溫調節點上升到測量體溫39℃,達到新的體溫平衡點。

3、高燒時,心率增快,有限博出量減少,減少出汗,四肢末端的皮膚血管收縮,就會感覺手腳是冰涼的。但是體溫不高的時候,往往手腳是熱的,道理相反。

寶寶高燒怎麼辦?

1、首先孩子要醫生尋找病因,但是孩子如果精神好的,可以給予退燒藥物對症處理。

2、常見科學退燒藥物有布洛芬混懸液,對乙酰氨基酚。其他儘量不用,不科學,不安全。

3、在退燒藥物無效情況下,酌情使用物理降溫,不必常規使用。

4、發燒不退及時檢查血常規尿常規等檢查。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孩子手腳冰涼一般就是高燒不退才會出現的情況,這種高燒不退和反覆大多是由於炎症或者病毒引起的,要積極去血檢,以便對症下藥。

寶寶高燒時手腳為什麼容易冰涼?

那是因為小兒末梢循環差,高燒時,四肢閉塞,導致手腳冰涼,高燒時,手腳冰涼代表高燒不容易退,體內熱氣無法從四肢排出,即使退了也容易反覆。



高燒時手腳冰涼如何護理?

1.高燒時,手腳熱才需要用溫水擦拭,加快散熱。

如果手腳冰涼,要先讓孩子的手腳暖和,接近體溫,四肢血液循環後再退熱!

我的女兒剛剛經歷高燒反覆不退,也是這次才弄明白的這個道理,以前一高燒就盲目降溫,也不管手腳冰涼還是發熱!


高燒時,手腳發熱的孩子比手腳冰涼的孩子更容易退燒。

2.高燒時要將寶寶的衣服稍微敞開,體溫恢復後再穿好衣服。

3.高燒要多喝水,水可以調節體內溫度。

4.房間要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5.可以溫水擦拭寶寶的脖頸,耳後,大腿根和後背,一次十分鐘,配合退熱藥一起。

6.高燒時手腳冰涼,很容易引起驚厥。當服用退燒藥兩個小時內又高燒,就要去醫院檢查,請醫生診治。


放開那孩子讓我來


人體的體溫是受下丘腦的體溫中樞控制的,如果體內有炎症,體溫中樞會抬高體溫設定點,目的是提高免疫能力,抑制致病菌。要達到更高的體溫,身體需要肌肉顫動來產生熱量,同時末梢血管收縮,循環不好,所以孩子手腳摸起來發涼。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9720628858580324997,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neardup_id": 4737905469889919118, "vid": "v02004e70000bcboka9pjc2vij37in50\

ataman


人體的體溫是受下丘腦的體溫中樞控制的,如果體內有炎症,體溫中樞會抬高體溫設定點,目的是提高免疫能力,抑制致病菌。要達到更高的體溫,身體需要肌肉顫動來產生熱量,同時末梢血管收縮,循環不好,所以孩子手腳摸起來發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