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蘇錫常一體化的發展前景?

城市控


先說下背景:蘇錫常一體的前景是可以期待的,首先這裡有個邏輯,是先有城市再有城市圈,任何先劃圈再發展城市的都是偽一體化,除非是雄安。談城市圈肯定要談城市談城市肯定要談產業。

如果一家獨大對於資源就有虹吸,而蘇錫常三地市轄區內經濟,人口數,建成區面積,相近,三地之間都是人口流入地,產業結構互補,側重點不同,在整個江蘇乃至全國蘇錫常就是工業發動機,競爭與合作共存。但隨著產業升級和江蘇主導,以前的百花齊放變成了協調發展,舉個例子曾經無錫的尚德常州有天合,常州有常柴無錫有錫柴,隨著市場洗牌,再加上產業升級,蘇錫常之間產業側重點已經分化,常州向裝備製造業升級工業4.0,無錫向電子光伏清潔能源產業靠攏,而蘇州開始向服務業轉變。這就為蘇錫常一體提供了可能。

另外蘇錫常都市圈是江蘇三大都市圈之一,基礎較好,蘇錫常三地之間高鐵有京滬高鐵,京滬鐵路(貨運加動車),滬寧城際三條線路週末很多車次都滿座,包括已經開工的沿江城際,一共四條高鐵和動車。再今年初審批通過的軌道交通蘇錫常都市快(2021-2025),蘇錫常三地將有五條城際軌道交通連接,三地之間往來基本沒有收費站,未來的一體化將先從交通一體化開始。而三地社保統籌財務狀況都相近,又同在江蘇省內。社保統籌一體化將比上海統籌的可行性更高。未來的蘇錫常將承擔江蘇蘇南蘇中融合的關鍵,所以是江蘇重點打造的板塊,蘇南強則江蘇強。






弢光養慧


蘇州、無錫、常州,三市經濟完全可以超過上海,無需爭論,下面只用數據說話。

蘇州、無錫、常州三市,城區連成一片,高鐵通勤都在二十分鐘之內。蘇錫常三市如果按照行政地位,在上海面前就是“屌絲”,差了三個級別(直轄市、副省級市、省會、地級市)。

但是,蘇州、無錫、常州三市相加,總人口小於上海,但GDP總量超過上海近5000億。蘇州的人均GDP全國第二,僅次於深圳,無錫人均全國第三,常州也是全國前十,所以蘇錫常三市人均GDP也碾壓上海


那麼問題來了,上海以高三級的行政地位,高無數級的政策優勢,又是經濟金融中心,又是人稱東方巴黎,然而經濟和GDP和人均都比不過普通地級市蘇州、無錫、常州三市之和(同等人口條件下,且上海政策佔優)。

蘇錫常三市前途無量,若是有更充足的政策優勢,絕對能全方位碾壓上海。但是,各個城市圈的中心城市都有私心,上海希望蘇錫常當上海都市圈的小弟。即使在蘇錫常都市圈中,常州自知弱小不去爭論,但由於無錫的不服,蘇州始終沒能確立中心地位。


本是同根生,蘇州、無錫、常州文化相近,無錫也是從常州分出來的地級市,何必如此明爭暗鬥。如果蘇州、無錫、常州團結一心,資源優勢互補,未來在長三角一定有抗衡上海的話語權。

上海、深圳、杭州等等都在玩命發展互聯網經濟,但拋開那不可信的估值,到底有多少泡沫誰都不知道。蘇州是中國第一大工業城市,無錫和常州也是製造業強市,蘇錫常三市的製造業和工業總值是上海的兩倍。

所以,蘇錫常三市齊心協力,堅守實體經濟和製造業。泡沫再大總有一天會破,製造業和實體經濟才是根本,等到大洗牌的時候,蘇州、無錫、常州絕對可以一鳴驚人。

很多答案都是根本不瞭解蘇南,都是不懂裝懂憑空捏造的主觀臆想。在這個互聯網泡沫的時代,蘇州、無錫、常州最大的優勢,就是實實在在的實體經濟和製造業(蘇州一市的工業總值已經超過很多省份

)。上海、浙江、福建炒房團比比皆是,但我就算深入到蘇錫常的荒僻地區,也能看到很多人堅守工廠和製造業,不把資金投到來錢快的房市。這些人可能會被當成傻子,但他們才是蘇錫常的支柱和未來,因為製造業和實體經濟永遠是社會財富的根本來源。必須永遠銘記的是,蘇南的昌盛,自古以來都是以實體經濟為本。


堅果旅行


蘇錫常一體化是最有前景的事,也是最不可能的事。

從宏觀佈局來看,蘇錫常一體化會大大削弱上海作為國際化都市的地位,兩者之間會出現激烈的資源爭奪。當蘇錫常作為三個單體城市,誰都沒有實力與上海比拼,但一旦合併成功,無論是城市經濟實力、產業競爭能力、文旅基礎實力都與上海不相上下,有些方面甚至大大超過上海,但在金融、大學和遠洋運輸方面明顯弱於上海。不過,前兩個問題上在集結完成之後,要形成勢均為敵的狀態不是沒可能,因為經濟規模在那兒擺著呢。交通上會形成無錫為樞紐的蘇南蘇北、三市通浙和長江口岸新的佈局,從大格局看不一定比稍微偏於一隅的上海差。

說句大話,蘇錫常如果是一座城市的話,要不了多久,會成為世界精密製造基地,科技創新基地和東亞重要的旅遊目的地。還是不過,國家寧願形成大上海都市圈,以蘇錫的工業競爭力和杭甬的服務競爭力,全力支撐這個國際都市圈的確立。

從微觀佈局來看,蘇錫常變成一體也是非常困難的:第一,這三個城市的小九九太多,整天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協作精神較差,攀比心理較重(對不起,我是善意的),因為都是過慣好日子的。第二,各自的罈罈罐罐太多,一個地名可以使用上千年,走出三五里地都會有不同的風俗,誰都稀罕自己的一套。第三,因為太過相似,如果沒有協作分工,相互配合的話,短時間裡不一定有良好的效果。

我是非常贊同滬蘇通、錫常泰、寧鎮楊模式的,要不了八年十年,都是東部沿海屹立世界之林的特大城市群。





朱錫北


結論:蘇錫常一體化等於沒戲!

這三個城市本該是比較好的一體化方向,但是由於以下原因無法目標一致,走向融合:

1.上海的一家獨大和分治策略

上海在長三角一直扮演著一哥的角色🎭,同時在周邊城市玩起的trick手法,讓大家對外都仰慕上海的地位,但是內部又經常窩裡斗的局面! 蘇錫常都是圍繞上海的經濟中心的工業體系,沒有明確的分工,即使有也是根據上海的功能進行搭配和,而不是互相協調功能搭配和,這個時間需要很久很久!

2.傲慢與偏見的內部矛盾

長三角有一個奇怪的鄙視鏈,大家都認可上海的地位,但是互相都不認可對方地位,蘇州更是如此,同時因為機場✈️的所屬問題和無錫不可調和,結果還是被上海第三機場落戶定山湖而牽制!如果要蘇錫常發展,一定有一個公認的老大出來,一起協調!例如珠三角就形成了三大組團,深莞惠,廣佛肇,中珠江,三個分別有一個核心,都是地位比較強的,中心城市有較強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但是顯然蘇州作為江蘇的經濟老大,卻沒有起到這樣的一哥的擔當和責任,反而是對上海的崇仰和周邊的鄙夷,導致了傲慢與偏見,周邊的錫常也對其不屑;

3.沒有一個強大的核心

蘇州強為經濟第一,但是擁有的政治和經濟地位,無法成為引領蘇錫常的核心;

4.多層管轄權限制

因為有市,縣級市,區和鎮三級管轄,蘇錫常的各個城市的地域觀念太強,到自己利益居上而利益分歧較多

5. 城市間和交界處經濟融合幾乎為0

反觀下珠三角大灣區,居住深圳,東莞上班,香港上班人數很多;居住在東莞,深圳上班人數也很多;居住珠海,中山上班,澳門上班人數巨大;廣州佛山同城,地鐵有每天有百萬人次,這些才是經濟融合的表現和萌芽,這些在蘇錫常幾乎為0。

綜上分析,蘇錫常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各種原因無法在10-20年實現一體化!


Lahti


但是三個兄弟城市定位雷同,經濟結構相似,地理比鄰,也存在明顯競爭關係,而不是互補關係。蘇錫常目前仍是各自為政、壁壘森嚴,城區一體化,產業融合的路很遙遠。



如果個個都是核心,各個都是中心城市,那麼跟沒確定一樣;如果不確定哪個是核心,發展規劃又沒有側重點,整體還是你發展你的,我做我的,城市圈概念就沒必要了。

蘇錫常若能統一規劃協同發展,摒棄行政規劃和區域局部利益,資源整合,共商共贏,則能進一步做大做強制造業,高新產業,和大上海互補互合,建設世界超一流城市群!


如果大家共同協調發展,把兩個市區中間的30公里區域規劃成行政服務區,建設大型的醫院、體育館、大學城、市政府、會展中心、大型公園等,再修條輕軌連接兩市區,中間貫穿公眾服務點。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兩市的重複建設浪費,另一方面也能快速融合在一起,可惜這麼多年過去了,蘇錫常依然各自為政,沒有協調發展。

江蘇只有蘇南整體強大,才能有溢出效應,帶動蘇中蘇北的發展,從江南總體佈局來看,蘇州融入上海,帶動錫常,常州武進區規劃重心往無錫方向發展,無錫太湖新城發展向蘇州靠近,這樣蘇錫常一體化將在事實上成為一個蘇南特區,滬寧線上三駕馬車齊頭並進,形成大範圍滬寧經濟帶。


資源來自實力,有了實力就有了資源,不論是上海繁榮區域還是蘇錫常發達都市圈,現在的交通運輸非常發達,快捷,方便,只要有足夠的實力和需求,資源可以面向全國,放眼全球。如蘇錫常摒棄固有思維,打破瓶頸,必須迎來騰飛式的跨越!

頭條的“頭友”們,你們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

感覺我回答的不錯的,請給個贊哦!


CZ大衣哥商業方案


我認為“蘇錫常”要想實現區域城市一體化還是有難度的,從表象上看,“蘇錫常”可能是江蘇最有可能實現一體化的區域,但是我國區域一體化喊了那麼多年至今還沒有一個能真正意義上實現的。

實現區域一體化最重要的就是城區聯結和交通一體。先說交通,城市軌道交通應該是被提及最多的,從現實情況看,兩座相鄰的城市可能鐵路搭乘時間只有十幾分鍾,但是從市區換乘交通工具到上火車這一過程往往耗費了更多的時間。所以城際軌道運輸無縫換乘才是最重要的,就目前做的最好的粵港澳大灣區來說,也只有廣州和佛山兩個主城區能夠實現。

所以只有區域城市主城區足夠近且經濟實力都足夠強才能實現,因為城市軌道交通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換句話說就是如果城市主城區距離太遠,聯結中間必然會出現大片的建成區空白地帶,這對於城際軌道建設顯然是非常不划算的,就需要區域內所有城市主城區之間除了行政劃分以外完全連片。

總之粵港澳大灣區在廣州、深圳兩個一線城市及香港特區的帶動下區域一體化進程都發展緩慢,更不要說“蘇錫常”了。

“蘇錫常”區域一體化的優勢

1、人口

“蘇錫常”所在的江蘇省人口8050萬,比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少了近3000萬,人口上的差距也一定程度影響了江蘇經濟總量始終不如廣東的客觀事實,實現區域一體化的人口增長空間還是很大的。

2、地形

江蘇有廣袤的平原,位居全國首位,大面積的可開發用地給區域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先天自然條件。

3、地理位置

江蘇橫跨長江南北,自古富庶,從區位交通來看,能更快的彙集我國北方、南方及中部地區的人口。

4、經濟

江蘇經濟發達,區域經濟發展平衡,位居全國前列,以目前的經濟發展規模來看完全有能力再接納上千萬的人口流入,這為省內區域一體化提供了基礎客觀條件。

“蘇錫常”的發展前景

1、“蘇錫常”最大的產業特點在製造業,以“蘇南模式”造就了大量以鄉村自身發展起來的鄉鎮企業,單蘇州工業總產值就超過上海位居全國第一。如果能夠依託並學習南京的科教實力,可以擺脫過去工業製造業低端的水平向高新技術型製造業轉型。

2、相較於南京,蘇錫常的房價相對便宜,而連接蘇北的跨江高鐵一旦貫通,不僅能吸引外省人口,更能吸引有文化認同感的蘇北各市人口流入。

3、“蘇錫常”三市與南京強市區不同,城區區域人口分佈不均,主城區人口體量不足。目前三市總人口在2200萬左右,與北京(2100萬)相當,少於上海(2400萬),想要實現區域一體化就必須引入更多的人口填補區域城市之間的建成區空白區域,這是規劃方向的重點。

綜上所訴“蘇錫常”想要完全實現區域一體化是有難度的,要走的路也還很長。但是隻要一體化進程能夠持續推進並顯現成果,與南京和上海形成優勢互補,那未來將不可限量。


MR火羽白


幾乎沒有前景,蘇錫常一體化本身就是高層強加給他們的。一體化這個詞本身帶有城市合併趨勢,且一般意義上都是一個強大的中心城市吞併另一個相對弱小的。

蘇錫常之間不說經濟規模,城區之間距離不挨著,又缺少絕對核心大城市,三家是肯定不樂意被兼併或一體化的。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一體化乃至合併後以哪個區為經濟中心和政治中心,誰願意放棄雞頭地位和權力,這是根本談不攏的。

至於退而求其次的都市圈更不可能,因為現實是蘇州無錫已經被上海都市圈劃入了勢力範圍。

最尷尬的常州因為距離問題很難被劃到上海都市圈,2018年底國家一推出推動都市圈發展理念,常州快速加入南京都市圈論壇,順勢就把潥陽送給了南京都市圈。



這是一個霸主城市劃勢力範圍的時代,蘇錫常只是個幻想。


臥家人


都說蘇錫常不團結,不知道依據是什麼。

其實根本不存在不團結一說,蘇錫常民間習俗相近,語言互通,三地通婚很普遍,而且官方往來也平凡,黨政三地主管基本是輪流做,何來不團結一說?

而且雖然經濟總量有差距,但人均GDP,人均收入,以及三個城市的生活水平大差不差。

現在城市發展存在競爭,這很正常,你和你親兄弟還存在競爭呢,何況城市。

如果競爭就是不團結,那麼中國的城市之間就沒有團結的,三個城市就如三個國家,各有各的利益,都為了自己的利益去發展,這根本就是無可厚非的,和團結與否沒有任何關係,所以說,不團結一說純屬個別心裡不健康的人挑事!


淮洪夕照


蘇錫常地區絕對是江蘇省內GDP貢獻最多的區域,這一地區除了產業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以外,道路交通,醫療等都可以一體化發展,這對區域凝聚力,區域競爭力的提升,會有非常大的幫助。當前我國存在很多一體化發展的區域,比如鄭汴一體化,莞深一體化,廣佛一體化等,包括江蘇省內另外一個寧鎮揚一體化。這其中廣佛一體化是融合程度最高的區域,廣州和佛山的地鐵已經相互聯通,並且公交體系城市建成區域面積,已經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再放眼世界,東京地區的一體化發展更是十分發達,造就了東京都市圈兒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未來蘇錫常一體化發展也可能朝著這個趨勢。
我們都知道蘇州和無錫以及常州是江蘇省內製造業最發達的地區,一體化發展的前景之下,製造業配套會形成良性的配合,真正打造世界加工製造基地。包括上面所說的道路交通,不管是軌道交通還是高速公路,都大限度保證三座城市之間的溝通便利性,這對工業產品的輸出,貿易都有非常大的提升幫助。尤其是當前江蘇設立了自由貿易示範區而示範區的區域包含蘇州一部分,未來以蘇州自貿區為引領,大力吸引外資先進技術落地,以蘇州自貿區為中心點向無錫和常州擴散,這樣對地區整體工業技術的提升也有非常大的幫助。當這一地區整體的經濟再更進一步,會吸引更多的人口前來務工定居,組成世界級大型城市圈兒。
當然未來的工業肯定要進行升級,比如升級一些信息技術、軟件研發等行業,一體化的背景下,也可以促進這些行業的良性發展。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現在討論蘇錫常一體化對江蘇發展已無多大意義,哪怕按自然趨勢再過二十年,整個蘇南江南部分將實現無縫對接除了必要的農業保護區,

我們這裡來猜測一下,上海最怕江蘇形成什麼?上海最怕江蘇形成蘇錫通一體化,這樣一旦南通鹽城劃出部分區域,蘇錫常跨江發展(仿效廣東深圳汕頭特別合作區)形成蘇錫通鹽都市圈,單就經濟實力和地域發展前景而言將被無情碾壓,南通鹽城的發展前景將無可限量

再來說南京,南京以前對於江蘇北部的發展帶動作用微乎其微,這樣就不得不加快寧鎮揚一體化的建設以帶動整個蘇北經濟,總而言之江蘇省內部未來如果形成寧鎮揚淮和蘇錫通鹽兩大都市圈,將對江蘇後二十年和整個蘇北騰飛至關重要,

江蘇雖然最近的發展勢頭還算正常,但面對港珠澳大灣區的形成,江蘇會被廣東遠甩越遠,人家以後將是用灣區經濟同你做比較,那麼如何破局,江蘇必須在行政區劃發展方向上進行大刀闊斧的規劃,至於如何改革,那個就是省委省政府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