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身份證、攝像頭,被誅九族者為什麼不選擇逃跑呢?你怎麼看?

範文海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誅九族這項政策:

誅九族的事情在歷史上基本不存在,然而唯一在歷史上有記載被誅九族的也就只有一個人,那便是隋朝的楊玄感了。


他在隋煬帝的時候,起兵造反,隨後被族滅,但是這裡的族滅也沒有誅殺九族的記載。而在《唐六典注》有這麼一句:楊玄感反,誅九族。但是真實歷史的記載,被殺的也就楊玄感兄弟子侄等,並未提到將與之相關的人都給誅殺。

另一個就是明朝的方孝孺了,號稱“誅十族”,但是真真從是史書上考證下來也不是很可信,而誅九族也就是在戲曲小說當中出現,並不足以相信的。


真要誅九族的話,殺伐太多,百姓會恐懼政府,不利於統治。基本上古代的誅九族一般就是父母妻小斬立決,關係在三服之內流放,三服之外交錢即可。

在古代交通也不是跟便利,外逃只能走官道,如果走鄉野小僻的話,也會遇到匪盜,結果性命!

再有一個就是古代的保甲制度了,十戶編一保,一戶犯罪,九戶牽連,即是你逃了,你的消息會在第一時間出現在官衙當中。

最後一個就是最最關鍵的了,那就是個人“照身貼”了,相當於現在的身份證,沒有“照身帖”就無法住店的。

因此,逃你能逃到哪裡去,除非你落草為寇,多撲騰兩下,無非就是多活些時日罷了!


修史


古代確實沒有身份證和攝像頭這東西,這些都是現當代才有的,如此正好給那些犯罪的人提供了逃跑的機會,天下那麼大,隨便跑到哪個地方隱姓埋名官府都很難找到,那麼為什麼古代被誅九族的人不選擇逃跑而是老實受死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第一,誅九族在歷史上很少出現

大家不要受電視劇矇騙太深了,劇裡面皇帝動不動就誅人家九族,這是很不真實的。實際上誅九族這個刑法在古代是不常用的,最多也就誅三族。誅九族即只要是沾點親戚的人全部都要被牽連,古代又流行多生多育,這樣一殺估計上百人都要命喪黃泉,這個罪孽是任何人都不能承擔的,皇帝自稱天選之子,自然也不想去承擔罪責,再加上儒家治國的理念,所以誅九族這個刑法只是個擺設。

誅九族這樣的事也確實發生過,比如在隋朝的時候,隋朝的政治環境本就複雜,世家大族有很大的影響力,其中的勢力也是盤根錯節。楊玄造反失敗後就自殺了,讓陽廣很是憋屈,不能在本人身上洩憤就把怒火都發洩在有干係的人身上,於是就不斷擴大株連的範圍,開了誅九族的先河。他這麼做就是為了斬草除根,防止死灰復燃。

第二,被誅之人沒有經驗

能被誅九族都是犯了滔天大罪的人,換句話說都是個人物,對當事人來說已經見過大風大浪,對死早有準備。但是對於其他被牽連的親屬和僅僅有血緣關係的遠方親戚來說,他們對死亡是沒有預見的。他們還在家裡吃著飯或者睡著覺一切風平浪靜的時候,可能官兵就突然衝進來將他們抓走,更殘酷的還不是被抓走,更多時候是直接殺死,誅殺就是滅門,無論男女老少,無論你是什麼身份,無論是否有防抗能力,只要是與被誅九族者有關係的全都逃不過。那些或無辜或不無辜的人,因為沒有被抓的經驗,想要逃跑簡直是天方夜譚。


第三,跑也是跑不掉的

雖然古代沒有身份證和監控系統,但是古人有古人的智慧,古代社會也是有一套對百姓懂得監管方式的。官府可不是吃白飯的,手段多了去了,什麼古代戶籍管理制度、住宿登記制度、保甲制度、連坐制度等等多了去了。其中戶籍制度是最具代表的制度之一,也是控制百姓最有效的工具,類似於我們如今的戶口。通過戶籍制度官府可以掌握各個地方的人口和土地情況,以此為基礎進行稅收等管理,當然也不只是在稅收方面有用,在徵兵上和追查逃犯上也起著大作用。


漢朝時期戶籍制度就已經發展出了雛形,戶籍簿上清除的記載了戶主的居住地址、年齡、相貌、膚色、職業、財產、子女、所擁有土地等狀況。在追查逃犯的時候,只要對比戶籍上的人口和實際人口,就知道哪家有沒有私藏逃犯,逃跑的人不管藏在哪戶人家,只要沒有戶籍就會被揪出來,如果他跑去辦理戶籍那就更方便了,負責戶籍的官員早就接到了命令,對那些版戶籍的人嚴加查問,犯人直接就能被揪出來。

(古代戶籍管理,保甲制度)


再加上朝廷律法和連坐制度,制度的嚴格讓百姓們為了自保是不會去惹麻煩上身的,大家都知道私藏朝廷逃犯是死罪,所以百姓們也不會去觸犯律法和制度。

以此看來,被誅九族的人和被牽連的人是逃也沒用,就算逃了,也很可能會被抓回來,最後還是難逃一死。而大部分人遇到這種事早就嚇破膽了,哪還有心思去逃跑啊,只好乖乖受死了。


小姐姐講史


或許太小瞧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威力了,之所以能讓當時罪犯乖乖就擒,也絕非一個簡簡單單的身份證,就能夠將其束縛得了的

身份證也僅僅作為我們現如今特定的身份證明,而在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環境下,想要逃跑,付出的代價極高。

被株連範圍有限株連九族,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恐怖,按常理來說,株連九族是指除犯罪本人除外,往上倒數4代,往下倒數4代,一共9代,僅僅作為倫理界的概念,與嚴格的法律法律還是有差距。

當然也有另一種說法,那就是:父親氏族四代,母親是族三代,最後加上妻子世族兩代。法律上並沒有明確意義上的株連九族,大多都是史書典籍中,亦或者是戲曲小說中,有滿門抄斬引申出的說法罷了。也沒有哪個官吏非要按著族譜上來,非要因為一人之罪而讓全家受難,歷史上被株連九族的例子也並不多。

據隋書中記載,楊玄感因為造反被株連九族,但其實真正行刑之時,涉及的也僅僅只有他的兄弟子侄。 流動人口極易控制的我國封建帝制既然能存在2000多年,必然有其獨特的等級管理制度,也有極為嚴格苛刻的流動人口管理制度。

古代人也有類似身份證的身份管理憑證,或許我們只曾聽聞商鞅變法,他的最終死亡就以忘帶身份憑證有關,當時他因為變法聞名於世。

但也因此惹了一大幫人,自然他一個人的力量,無法與眾人抗衡,最終被告發造反,也只能默默承認,所以為了避免被誅殺的厄運,他選擇了逃跑。

當然故事的結局也與他被抓而告終,當時商鞅變好不容易跑到了邊關,就想找一家客舍落腳留宿,但在當時住店也是需要登記的,就在這個環節讓店家感覺到他的可疑之處,不僅沒有讓他住店,還將其告發,扭送到官府。

出門辦事都需要他人引薦,何況你是畏罪潛逃 由於當時交通條件有限,所以古人的活動範圍也相當有限,如果要遠離家鄉,到外地辦事,自然也需要尋求當地政府批准,有了介紹信方可通行。

畢竟每一座城池,為了防止形跡可疑之人潛逃,自然也會在城門口或者是主要幹道上派重兵把守,沒有引薦信是萬萬不能通過的。

何況逃亡的代價成本極高,前途未卜、生死不明,逃亡就意味著一場命運博弈,如果被因為株連九族,有可能只是流放,或者是降級貶官,亦或者是成為別人的奴隸丫鬟,但要是畏罪潛逃,被抓了就是死罪。

如若當時沒有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豈不是就可以隨意移民?那政府的作用何在?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可能你還不知道已經被株連僅僅通過口頭傳遞信息或書信來往,效率難免太低。當時被株連九族,當然首先受到牽連誅殺的自然是要犯一家人,政府執行人員提前肯定會進行消息封鎖,他們也絕不會蠢到打草驚蛇的地步。

主動權還是掌握在官府手中,若不是有內部人員提前通風報信,一切都發生在始料未及之中。因此,比起逃跑所付出的代價成本,乖乖束手就擒,還有從輕發落的可能。

何況當時還有極其嚴重的思想壓迫,許多人根本不可能有逃跑的意識,即使被抓或者被殺,也只能認為這是命運使然!


大國布衣


誅九族在古代是滅族的重罪,古人也都非常重視傳宗接代,家族傳承,肯定是希望能活著或者是為家族留下一個子孫後代的,大難當頭他們也想跑 也想逃,但是能成功的機率實在太渺茫!

(九族五服圖)

古代通訊不發達,沒有逃跑的時間

古代也沒有手機 微信 網絡什麼的來傳播消息,而且皇帝有絕對的權力,一句話就可以決定生殺大權,很多時候災禍都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已經降臨了,根本沒有機會通知家人逃跑。這個時候家裡人正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就被官兵抓了,等到他們清楚怎麼回事的時候已經快要被殺頭了,哪還能有機會逃跑呀。


古代人口流動小

中國古代歷來重視戶籍管理,嚴格限制人口流動,想要出行必須得有官府發放的“路引”,作為被誅九族的通緝犯怎麼可能得到路引,所以根本出不了城。

就算僥倖出了城,也很難找到下一個落腳點,因為古代不同地方的口音也不同,城門口都有官兵把守盤查,發現外地口音更是要重點盤問,海捕文書上也有通緝犯的籍貫 外貌特徵等,很容易被發現。

運氣好逃過了守城官兵還逃不過當地人的舉報,中國古代是農耕時代,95%的平民都是農民,農業守土重遷,大部分人一生都不會離開自己所在的村莊,如果村裡來了陌生人肯定很快就會被發現,古代還施行連坐制,根本沒有人敢收留來歷不明的人,為了自保肯定會馬上舉報。


皇帝擔心報復,必須要斬草除根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能犯誅九族大罪的基本不會是平民,一般都是在朝廷的政治鬥爭中失敗,觸動了統治階級的利益才會遭到滅頂之災。如果有人逃跑,皇帝肯定會擔心將來被刺殺報復,萬一再被其他勢力藏匿教唆,多年後伺機報仇後果更是不堪設想,所以就算掘地三尺也要把逃跑者找出來。


被抓到的後果很嚴重

古代大部分時期統治者都主張嚴刑峻法,死刑的種類也非常多,除了斬首之外,還有凌遲,車裂,腰斬,絞刑,炮烙,烹,磔......

試想一下,本來誅九族判的是斬首,但由於逃跑被抓回來改成凌遲了,那就直接悲劇了,萬一在因為自己逃跑的事,其他家人也被加重了刑罰,被折磨至死,就更悲劇了,所以不管是因為對酷刑的懼怕還是為其他家人著想,有逃跑想法的人也很少。


小結

求生欲是人的本能,那些被誅九族的人並不是不想逃,而是他們沒時間 沒機會 也沒能力去逃生。


se森小柒ven


這個問題問得挺好,

古代沒有身份證、攝像頭,被誅九族者為什麼不選擇逃跑呢?

對於這一問題,其實有兩點回答。

第一, 確實有人逃跑。第二,逃跑不是那麼容易的。

古代能夠被誅滅九族的,一般來說都是帝王發動國家力量來消滅的對象,比如明朝的方孝孺由於反對朱棣甚至疑似被誅滅十族。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人為數不少,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前朝的皇室,比如說劉裕屠殺司馬家族,南齊的蕭道成屠殺劉裕的劉宋家族,蕭衍屠殺蕭道成家族,侯景更是把整個南朝的士族高門一鍋端,還有唐朝宗室被韓建,朱溫屠殺,趙宋的皇室集體被元朝逼得跳海一樣。這些都是王朝後人,因為新朝懼怕他們重新建立國家才予以屠殺,所以他們可以說是插翅難飛。由於他們都是有玉牒和各種身份證明的皇族,所以殺起來也是非常容易的,畢竟他們都是有身份證的人,還有對他們屠殺一般都會秘密而血腥的進行。比如說南齊的明帝蕭鸞屠殺自己的宗室諸王,都是用典籤半夜進行,行動迅速而詭異根本察覺不到。所以說想跑也跑不了。而且古代人口流動少,你跑到人多的地方,除非有人接應,否則生面孔,一定會被發現。要是跑到深山老林裡,貝爺可不好當,弄不好就掛了……

至於說一般的普通人,基本上也享受不到徹徹底底的誅滅九族的“待遇”,最多也就是殺幾個而已。要想誅滅九族這種“待遇”,至少也得謀反之類的罪名才行。而且其實真正的夷三族,即夫母妻三族。

所以他們的九族也大可放心,而真正被誅滅九族的也有不少逃跑的,比如司馬氏被劉裕誅殺的時候,就有人逃到北方,再比如蕭衍屠殺南齊也有一部分南齊宗室北逃。

所以說,能被殺的人很難跑,能跑的人一般也輪不到殺。


冷兵器研究所


在1984年以前,中國都沒有身份證制度。

請問,為什麼1984年以前的所有死刑犯都不逃出去,要等著被槍決呢?這種問題就是廢話。

誅九族,這是何等的大罪!

凡是跟罪犯有親戚關係的,無論是是姻親還是血親,都要受到牽連。

一般犯這種滔天死罪的人,不是叛國投敵、就是密謀造反,所以朝廷才會斬草除根,對無辜的家人牽連處以極刑。

例如《唐六典注》有云,在煬帝末年,“生殺任情,不復依例。楊玄感反,誅九族,復行轘裂梟首,磔而射之”。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能逃脫皇帝的制裁。

古代雖然沒有身份證,但是古代並不是一個自由遷徙的社會。

就想1980年代以前,大家出門都要地方開介紹信一樣;沒有身份證,不代表沒有個人身份的憑據。

沒有身份的憑據,就會寸步難行。像是在古代,身份的憑據就是路引。例如,元代施惠的《幽閨記》寫道——

你去渡關津,怕有人盤問,又沒個官司文憑路引,此行何處能安頓?

離開家鄉超過一定裡數是不行的,就會被判犯禁。

在出行必須路引等身份證明的情況下,也許有誅九族的會有遺漏,但這種事情非常稀少,可以當做是沒有。


HuiNanHistory


誅九族可以說是古時候最殘酷的刑罰了,一個人犯罪,就要連累與其有關(血緣、姻親)的人都被誅殺,對於那些無辜的人來說,簡直就是禍從天上來。當然了,明初甚至還發生過“誅十族”的案例,連同老師朋友等既無血緣又無姻親的人也一併殺了,這便是著名的“方孝孺案”。

“連坐”是嚴重違背當代價值觀的行為,相信任何一個現代化的法制國家,都不會再有這樣的司法處理手段,但是在古代,這卻是天經地義之事。而且有意思的是,絕大部分被誅九族的案例,被殺之人都不會選擇逃跑,就像待宰的羔羊一般,乖乖地等著被殺。

在現代人看來,這簡直是匪夷所思之事,既然那些人明明知道自己要被殺頭了,為什麼還會乖乖等著被殺呢?要知道,古代又沒有如今這麼發達的監控系統,也不用到處查身份證,而且人口還很稀少,哪裡不能逃呢?即便是今天,在各地都有攝像頭的情況下,一些所犯罪行不怎麼嚴重的人還會選擇逃跑躲藏呢,何況是犯了死罪的。

有這種想法,是很正常的,但卻忽略了時代的背景。因為對於古代的“誅九族”,大多數人只是知道個大概,對於其中的深層次信息,卻缺乏瞭解。倘若你瞭解得更多,相信就不會再有這樣的疑問了。

誅九族還想逃?別妄想了,上面一早就把你控制起來了

為什麼那些被誅之人不逃跑?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絕大多數被誅九族的案例,其主犯都是身居高位、權力很大之人。這樣的人所牽扯到的案件,一定是異常廣泛而深刻的,即便以皇帝之能,也得經過細緻縝密的調查才能最終下決定。

所以一旦皇帝下達了誅九族的命令,基本上就表明已經調查很久了,相應的,被調查的對象,肯定也早在控制之中,即便是暗中的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想逃,也是沒可能的了。

聖旨不是飄來的,當你知道自己被誅九族時,一大堆執行人員也早已就位

對古裝劇感興趣的朋友,一定看到過這樣的場景。當一個太監對著一大家子說皇帝下令誅九族的時候,他的身後,一定是站著大隊士兵的。

也就是說,聖旨到達之時,就是執行人員就位之時。在這樣的情景下,除非家族裡個個勇猛蓋世,否則拿什麼去與手持武器且驍勇善戰的士兵們對抗呢?相比之下,還是乖乖受刑要好一些,至少死得不那麼痛苦。

古代交通不發達,一大家子出行,很難掩人耳目,也容易被追到

能夠被誅九族的,通常都是大家族,牽扯之人,少說也有數百甚至上千人。這樣大的規模,如果是今天的話,幾個火車皮或者一車隊大巴就拉完了。然而在古代,就沒有現在這麼方便的交通途徑了,最多能乘坐馬車。

如此一來,行進速度就很慢,而且也很難做到掩人耳目。皇帝只需要派一些騎兵,就可以藉助沿途的舉報迅速將其抓獲。一旦被抓,等待他們的,就必然是更殘酷的死法了。

古代沒有金融系統,財產轉移困難,逃亡出去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如何解決?

就算被誅九族的人真想鐵了心要逃跑,首先也得掂量一下日後的生活該怎麼辦吧,都逃到深山老林裡去過原始社會的生活嗎?那恐怕不用多久,家族內部就開始廝殺了。

要知道,古代是沒有金融系統的,家族的財產再多,也只能通過實物轉移。而要想在當時的治安條件下攜帶大量財物逃亡,恐怕不用皇帝出手,沿途的盜匪就會把他們給解決了。

身邊處處是監視,你的熟人,你的親友,都可能因為你有逃跑想法而舉報你

雖然是誅九族,但很多時候,皇帝會特別赦免其中的一部分成員。如此一來,這些得以活命之人就會反而成為皇帝的幫兇,而不顧與其他人的血緣或者姻親聯繫。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其他人想要逃跑,這些人就會立刻舉報甚至主動將其控制住。同樣的,身邊的熟人也會這麼做,因為他們都知道萬一讓受誅之人跑掉了,皇帝可能就要怪罪到他們的頭上了。

總之,以古時候的時代背景,被誅九族之人是大概率無法逃脫的。沒有攝像頭,沒有高科技追蹤辦法,同樣也沒有發達的交通和信息傳遞模式,總之存在即合理,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做法,不要以為山高皇帝遠就能沒事,因為大多數情況下,你根本連第一步都走不出去!


汗青正浩


實際上,中國古代雖然沒有身份證,但是卻又能夠起到身份證作用的類似的“證件”,比如明朝的路引。

此外,中國早在商朝時期便已經產生了模糊的戶籍制度,稱之為“登人”,至漢朝的“編戶齊民”則已經是一套相對完善的戶籍制度了,此後再經歷朝歷代的發展,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也更加趨於完善。

當時的統治者之所以制定戶籍制度,顯然是出於政治原因,說白了是限制百姓的流動,只有百姓定居於一處,才能夠更好的管理,才能夠保證他們不會製造麻煩,即便製造了麻煩,統治者也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獲取他們的信息,從而解決麻煩。

所以,犯了事的人想要逃跑雖然不是不可以,但是會很麻煩,或者說很困難,因為官府不可能給罪犯發放能夠讓他離開所在地的“身份證”或者“通行證”。

我在這便以明朝為例,說一說為什麼被誅九族的罪犯為什麼沒有選擇逃跑,而是選擇在家中坐以待斃。

《弘治大明會典》第一百二十三卷規定:“凡軍民人等往來,但出百里即驗文引。如無文引,必須擒拿送官,仍許諸人首告,得實者賞,縱容者同罪。天下要衝去處,設立巡撿司,專一盤詰往來奸細及販賣私鹽犯人逃囚,無引面生可疑之人。”

不管是軍是民,只要離開戶口所在地,便得需要查驗文引,文引由官府發放,既能作為一個人的身份證,也能作為通行證。

可是,如果你沒有文引的話,你會被抓。對於你有沒有文引這事,除了官府的查驗之外,還允許別人告發,一經查明你確實沒有文引的話,告發者還能得賞錢。相反,如果有人明明知道你沒有文引卻不告發的話,和你同罪。

除此之外,明朝還在重要地段設立巡撿司,專門盤查陌生面孔又沒有文引的人。

對於沒有文引的人的處罰,《明律》也有明確的規定:“凡無文引私度關津者杖八十;若關不由門,津不由渡而越度者杖九十;若越度邊緣關塞者,杖一百,徒三年;因而出外境者絞。”

沒有文引想要偷偷過關口或者渡口的,一經發現則杖打八十;過關口不走規定的門的,過渡口不走規定的渡口的,杖打九十;偷渡邊關的,沒成功的杖打一百,判刑三年,已經偷渡出境的抓回來判處絞刑。

明朝已經用明確的法律條文限制了百姓的流動,真想去哪的話,老老實實找官府申請文引,沒有文引就老老實實在家待著,別出百里範圍之內。

被判誅九族的罪犯,能有經得起盤查的文引嗎?可能性很低。

除了制定出了文引這一政策由官府對百姓進行監督管理之外,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也給百姓規定了類似的“政治任務”。

朱元璋在洪武十九年頒佈了一個律令:“凡民鄰里互相知丁,互知務業,俱在裡甲,縣府州務必周知,市村絕不許有逸夫。”

這條規定的意思是老百姓自己一定要知道鄰居家有多少口人,還要知道彼此從事什麼工作,如果一家人全在裡甲中,沒有離開的話,必須報備給縣、府、州三級政府知道,市集和村莊中絕不能出現遊手好閒的人。

看看,遊手好閒也是罪呀!因為遊手好閒意味著沒有收入,也就可能會幹犯法的事,屬於危險分子。

如果違反這條規定的話,將會受到懲罰,《大誥續誥》規定:“一里之間,百戶之內,仍有逸夫,裡甲坐視,鄰里親戚不拿,其逸夫或於公門中,或在市閭里,有犯非為,捕獲到官,逸夫處死,裡甲四鄰化外之遷,的不虛示。”

如果存在逸夫,裡甲中的人坐視不理的話,一旦逸夫犯了事,裡甲之人連坐,逸夫砍頭,逸夫的鄰居統統送去鳥不拉屎的化外之地。

這樣的政策法律,想逃?你能逃到哪裡去?所以,被誅九族的話,還是老老實實在家等著吧,反正也跑不了。

此外,除了在法律上和制度上儘量堵住罪犯的逃亡之路以外,被誅九族之人自己本身的身份也註定他逃不了。

一個人能被皇帝叛誅九族,這個人得犯了多大的罪呀!換句話說,這個人非富即貴!這也就意味著他的家族必然是一個地方的名門望族,一個名門望族根植於一個地方,他的底細哪能逃得過皇帝的調查?

這樣一個罪犯,他家有多少地,有多少房產,又多少人口,這些信息,恐怕早在皇帝叛他誅九族之前已經擺在皇帝的案上了。

更何況,一個所謂的富家豪門,說白了他們一個家族的人基本是住在一起的,皇帝真要誅他九族的話,只要派兵將他的宅子圍起來,想跑都跑不了,即便會有幾條漏網之魚也影響不了大局。

所以,古代那些被判了誅九族的人,除了儘量多弄走幾條漏網之魚以外,罪犯本人根本跑不了,也不敢跑,只能束手就擒。


寧糊塗




如果提前知道家人犯了重罪,而被株連九族,誰願意原地等死?如果能跑掉,誰會像傻子一樣等著挨宰呢?

不選擇逃跑,那一定是有原因的。

1、一是來不及跑



很多時候,家人被判重罪,而且株連九族,那消息一般是封鎖得極嚴,趁其家人不備,官差突然襲擊。這種情況下,哪裡來得及跑?大多數人,除了挨刀,實在沒有選擇的餘地。

有時候,很多被牽連的人在懵懵懂懂中就被抓走了,走的時候,還大喊冤枉,但哪裡有道理可講?他們的命已經在朝堂上被決定了走向,已經預訂給了閻王爺。

真不是不跑,實在是來不及跑。

2、得知消息太晚,沒跑出去



總有一些知情人,願意冒著殺頭危險,提前跑去告知犯人家屬。只是,被判株連九族時,官家那是相當快的,絕不會給太多時間。如此一來,報信的時間,肯定提前不了多少,這樣,族人和家屬依然跑不掉,畢竟,株連九族不是一家,而是有好多家。

等每家都被通知到,每家在匆匆忙忙中收拾金銀細軟,收拾隨身衣物,準備出發時,索命的官差就到了。族人們就此帶著不甘,帶著不情願,被官差押著,通向了黃泉大道,通向了那條不歸路。

3、跑了,但沒跑遠;或著跑了,被通緝抓回



有些人消息夠靈,腿腳夠快,在官差來時已經跑了,但官差豈是那麼蠢笨?他們會在各個重要路口,安排合適的差人等候,一旦發現行色匆匆,慌里慌張的人,馬上上前盤問,情況一旦不對,馬上扣留。

當然,還有些人運氣夠好,成功逃脫,只是古代有個東西叫“抓捕文書”,會把通緝人的畫像張貼在附近各處,甚至鼓勵舉報,並且設獎,這時候,如果跑得不遠的話,很有可能被抓回,還是難以逃脫被斬的命運。

被株連九族的人,跑出去真是太難了。

那麼,有沒有株連九族,還能跑掉的人?有。

4、能跑掉的個別人,無不是運氣和智慧都極好的人



總有一些人,判斷夠準確,決定夠理智,不僅提前撤離,而且有目的、有計劃的跑向人跡罕至,山高水遠的地區,而且隱姓埋名,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只有這樣的人,生存的幾率才能達到最大。但凡,對以前的生活有一點眷戀,對曾經的故鄉有一點捨不得,對以前的生活圈有一丁點放不下,那都會隨時送命。



綜合來說,古代被株連九族的人,不是不選擇逃跑,而是跑不掉,沒跑遠,或者被通緝抓回,只有極少極少的人會逃跑成功,代價是放棄所有,並且離得越遠,生存下來的幾率會越高。


藍風破曉


株連九族是比凌遲還嚴重的大罪,這樣會使整個家族滅亡,皇帝就是為了斬草除根,以絕後患。那麼他們為何不跑呢?橫豎都是死,他們難道不想活或者留個子孫後代?當然不是,不是他們不想活,而是他們逃走的代價太大,不如在家等死。古代尊卑等級制度根深蒂固。如:”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最好的形容。他們認為天子所說的,下達的命令是神聖不可抗拒的,他們必須絕對服從。當聖旨下達株連九族時,他們從心底都不會生出叛逆的思想。皇帝下達聖旨後,他們根本不會得到消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會有大量官兵包圍府邸,根本來不及逃跑,直接捉拿歸案,即使有僥倖不在家的也會根據他們的蹤跡進行抓捕,不會出現漏網之魚。

  黃歇才華橫溢,為了國家安危前往各國遊說,及時的勸阻了侵略企圖,後來皇帝獎勵他一座城,就是今天的河南信陽市,當然古代一座城還沒有現在的市區大,只是現在市中心這麼大。所謂九族親屬,很難同時存在,能夠獲得“誅九族”的,那都是幾十歲的高官,在世親屬一般都達不到九族的標準,所以最開始的滅族方式是“夷三族”,也就是兄弟子侄這些,而這已經可以囊括獲罪者的絕大部分親屬,後來提升到九族,被誅殺者也差不多,只是聽起來更恐怖罷了,恐怖正是統治者想要的結果。

  符牌它既象徵著身份與地位,還代表著兵權和軍權的大小。經過朝代的變換,它有虎符、魚符、腰牌等等,而腰牌算是最像我們身份證的了,也是我們在電視裡看到最多的了,它上面不僅僅有編號、年齡、相貌特徵、發放牌子的時間、所屬職業甚至有的還特別註明其用途。就像我們在各種武裝劇裡看到的拿到代表一個門派的令牌或者是一個信物一樣,無論在哪裡何時見到它就如這個領導本人在現場一樣,就像尚方寶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