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歷史上的羅馬帝國當年東征到中國,最有可能碰到同時期中國的哪些大將,會發生什麼?

綠豆蛙13


這個問題其實沒法假如,因為歷史上羅馬帝國確實東征過,羅馬帝國在圖拉真時期疆域達到最大,也只是奪取了橫在西亞的帕提亞帝國的兩河流域,因為兵力和國力,羅馬已經不再擁有繼續向東擴張的實力,雖然此時的帕提亞帝國已經日暮西山,但是百足大蟲死而不僵,羅馬還是沒有實力吃掉帕提亞,而拿不下帕提亞,也就沒可能接觸到中國的邊境。



不過假使阻撓羅馬和中國的帕提亞帝國和貴霜帝國不存在了,然後最終羅馬和中國發生了軍事碰創,那這會是一個什麼時期呢?

就像之前說的,一直到圖拉真,帝國都在擴張,那麼這個時期正好處在中國的東漢時期,而羅馬人最有可能遇到的將領,就是班超或者竇憲了。


講真,雖說東漢帝國的軍隊戰鬥力很強勁,但是為了節省開支,漢帝國的軍隊數量變得很少,全國只有二十萬常備軍,剩下的都是臨時徵召的民夫。這二十萬人,有十萬作為禁軍留守洛陽,還有十萬分散在西北、東北和西南。其中在西域都護府的常備軍只有區區幾百,剩下有2萬多西路軍駐守在涼州,以備不測(因為當時的新疆地區真的供養不起上萬的軍隊,連上千都費勁)。

而羅馬大軍,遠征軍戰鬥部隊至少也是在2-3萬人,所以首戰,西域都護府是很難挺住的,只能是被佔領,然後斥候部隊迅速回報朝廷。



當時羅馬和東漢的軍事供給能力相近,因此雙方最後作戰的人數相差不會太大,為題就出在戰術和武器上。

羅馬的重步兵方陣在當時的世界上卻是可以說是最強的,但是東漢的步兵方陣在繼承了前代的基礎上也是有所改進,相比於羅馬帝國之前遇到的所有對手,其步兵戰術都不會像東漢軍團這樣強。再就是漢軍比當時的羅馬軍隊更重視重騎兵和弓騎兵的運用,就像帕提亞帝國一樣,漢帝國的弓騎兵也會應用帕提亞戰術,而東漢重騎兵的威力也不弱於帕提亞貴族血騎兵的威力。



步兵能抗線,騎兵更牛逼,羅馬剩下的拿分點就在火炮上了。相比於東漢的人力投石機,羅馬的扭力投石機精準度和人員投入量都有更高更少。至於弩炮和巨弩之間的爭鋒,這個我真不好評價,就暫且認為實力相近吧。但是弩炮和扭力投石機都可投擲火罐,這也是羅馬人野戰最喜歡的炮彈。所以這麼一比較,在這種重武器上,羅馬人要略佔優勢。


所以這個結局很可能是首戰漢軍失利,然後退守關城,之後羅馬進軍,雙方僵持,再之後羅馬物資運輸困難,軍心低落,漢軍發起反擊,然後羅馬敗退,漢軍以騎兵衝擊,羅馬軍幾乎損失殆盡,然後雙方握手言和,最後開始互相學習技術,然後繼續發生著摩擦。


火器工坊


羅馬帝國長著呢,從奧古斯都到最後一個羅慕路斯,四五百年。

實際上以當時羅馬的能力,完全不可能東征到中國。羅馬和亞歷山大完全不一樣,亞歷山大那是個人冒險,所以能到中亞巴克特里亞。羅馬進入帝國之前,一直都是元老院控制的,元老院,聽名字就知道,偏保守,不可能同意某個將領去進行類似亞歷山大的冒險,根本沒任何好處嘛。羅馬大量的戰爭都是被動捲進去的,而不是處心積慮要開拓新疆土,甚至不少元老認為,新疆土毫無用處反而有害,對共和制損害非常大。

非要假設一下的話,帝國時期最具侵略性的是圖拉真,對應著中國的東漢。時期上和竇憲、耿秉差不多。

圖拉真曾長期和日耳曼人戰爭,當了皇帝后又擊敗了達西亞人和帕提亞人,軍隊進入了當年波斯的首都泰西封,是羅馬軍功最盛的皇帝之一。

竇憲是個外戚,耿秉則是軍人世家,雲臺二十八將耿弇的後代。他們最大的功績是擊敗了北匈奴,北匈奴之後就慢慢消失了。

不過圖拉真和竇憲不具備可比性。首先地位不一樣,一個是皇帝,一個只是外戚。其次戰爭的對手也不是一個級別的,帕提亞是非常強大的一個國家,和當時的北匈奴不是一個級別。


加密貨幣百曉生


羅馬帝國前面有說過,長著呢,從帝國實際建立到分成東西兩個羅馬帝國,期間長達四百多年。

疆域最大的圖拉真時期遇上的是東漢竇憲,就是橫掃匈奴,把被匈奴趕進大漠西遁的那位著名外戚大將軍。拋開雙方後勤等因素不談,在東漢軍隊騎兵弩兵戰陣面前,重裝步兵為主力的羅馬軍團撈不著好。

如果再晚個幾十年羅馬軍團來到中國,正碰上三國時期,那就熱鬧了。不說曹操手下諸將,呂布,五虎上將,東吳周瑜,四大將,就說董卓的西涼軍團,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高順的陷陣營都夠羅馬軍團喝一壺的了,一個字:慘!!





史上行者


這個問題似乎毛澤東回答過了!

世上的事,不是西風壓倒東風,便是東風壓倒西方。西風壓不倒東風,東風一定要壓倒西風。

仔細看,世界上確實只有兩個國家。一箇中國,一個外國。五千多年至今不是沒有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