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有九龍杯嗎?有什麼依據?

大新榮耀


歷史上其實是存在九龍杯的,但是因為製造這種杯子的難度較大,所以總的來說只有那麼幾件。俗話說,一件物品的珍貴程度,是根據這個物品的製造難度以及數量的多少來判定的,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才沒有見到過九龍杯,也就自然而然的覺得這個物品其實是歷史的謬論。

九龍杯之所以難以製造,不僅是因為它工藝的複雜,還有因為這個杯子當中的內部結構,要知道它除了外表的工藝較為精美,對於依附與杯子上的龍極為講究外,而且在它的內部有一個“通道”,這個“通道”所採用的原理是“虹吸原理”,就簡單的來說,如果一個人在使用九龍杯的時候,將這個杯子倒滿飲品,則會導致這些液體,會通過它內部通道的結構而滲透出去。

九龍杯趣聞

在明朝的時候,一個在“景德鎮”任職的官員為了能夠博得太祖皇帝的賞識,官員想要為他獻上一樣東西。可在考慮具體應該獻什麼的時候,他卻犯了難處,因為天子是富有四海的,他們說的俗套點,便是什麼都不缺,不管是什麼樣的珍奇寶物他可能都見過,如果在獻東西的時候,皇帝喜歡還罷了,自己還能升官,他怕就怕在皇帝萬一不喜歡這樣的寶物,此事若是傳了出去,害怕會成為言官們彈劾的對象。所以在獻什麼寶物的時候,這位官員可是費勁了苦心,終於在一天他想到了一樣東西,這件東西不僅有龍的造型,還有代表尊貴的“9”這個數字,最重要的是,這件寶物一直處於傳言中,很多人都沒有實地的見過,所以他相信皇帝在看見了後一定會非常的高興。而這個寶物,便是九龍杯。

但是,製作出這樣的寶物,也不是說造就造出來的,他需要工匠們持之以恆的技藝,他需要的是大師般對於每件作品的細膩,既要在做的過程中注意時間,也要追求近乎完美的好質量,這位官員可謂是費盡了心思,終於在他和手下的不懈努力下,製作出了不論是在功能上,還是在外形上都不錯的“九龍杯”。

在杯子製作出來後,他第一時間便快馬加鞭的去獻給了皇上,在太祖看到了這樣精美的杯子後,沒有見過的他自然是被高興的喜出望外,紛紛誇讚這個進獻寶物的官員,後來太祖皇帝一高興,直接將這個人的官職給提升了。

當一個人有一個好東西的時候,他會時不時的就將它拿出來炫耀一番,以此來得到別人讚歎的目光。不管是普通人,還是太祖皇帝,他們終究是個凡人,都會有一點這樣和那樣喜歡炫耀的性格。所以他便將自己的這個杯子用在每次宴請大臣的宴會上。大臣在看到太祖拿出了這樣的杯子後,都紛紛的稱讚,這樣的稱讚不僅是發至內心的一種行為,還是一種對於皇帝的奉承,因為他們都知道皇帝非常的喜歡這個杯子。

在他聽到了群臣的誇讚後,也露出了難以掩住的笑容。

後來在一次宴會上,他特意將這些杯子賞給常常順從自己的官員,而那些整天和自己作對的人只用的普通杯子。除了杯子的不同外,他還特意命人給擁有九龍杯的官員斟滿,而那些只是用普通杯子的人,只是稍稍的倒了點。雖然負責倒酒的人確實是那麼做的,可是後來真正喝到皇帝珍藏好酒的,只是那些用了普通杯子的官員。

後來皇帝才知道,這個杯子的內部結構很獨特,如果將它倒滿的話,會導致酒的灑出。

通過這件事,皇帝再也不會用有色眼鏡看待百官了。


木劍溫不勝


先說一件周恩來總理智破“九龍杯失竊案”的事情吧。

1971年3月26日,周恩來總理陪同外賓來到上海衡山賓館俱樂部宴會廳就餐,意外得知國寶九龍杯丟失了。

原來就在頭一天晚上,宴會廳接待了27名羅馬尼亞外賓。在當時的宴會上,這些外賓不僅品嚐到了精美的食物,還試用了“國寶級飲具”九龍杯。九龍杯造型精緻,在盛滿酒的杯子中,還能看到一條口含金珠的金龍在轉動,確實讓這些外賓開了眼界。

但是,宴會結束之後,服務人員竟然發現,九龍杯丟失了一隻。當時的賓館負責人員立刻進行全面搜查,卻毫無蹤跡。

周恩來聽說之後,立刻讓負責人查看頭一天晚上宴會時拍攝的錄像,尋找線索。


果然,通過錄像看到,羅馬尼亞外交部一位34歲的文化秘書,趁人不注意悄悄的把九龍杯藏在了自己的手提包中。

雖然九龍杯的去向有了,但是直接索要,雙方面子上都過不去。於是負責人請示周恩來,看怎麼辦才好。

周恩來當晚正好要邀請越南代表團觀看雜技節目,於是順道把羅馬尼亞代表團的人一起請來了。

當天晚上8點鐘,雜技演出開始。一位魔術師走上臺來,掀開了一個托盤上的綢布,裡面有3只九龍杯。

魔術師把九龍杯放在桌子上,掏出了一把手槍,對觀眾說:“槍聲一響,我讓九龍杯飛到哪裡,它就會飛到哪裡。”

果然,槍響之後,其中一隻九龍杯不見了。隨後,魔術師面帶微笑的走到了那位羅馬尼亞外賓面前,從他的手提包中找到了九龍杯,現場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

(圖片源自網絡)

其實這一切,都是周恩來安排好的。他知道九龍杯非常珍貴,這位外賓一定會隨身攜帶,所以故意安排一場魔術,讓九龍杯完璧歸趙。

其實,這一套九龍杯並非傳說中的九龍杯,而是後來一位景德鎮的陶瓷專家,經過十幾年的摸索研究,成功燒製出來的。當時上海市委交際處聽說之後,立刻請示領導,從這位陶瓷專家手中定製了一套36只九龍杯。

很可惜的是,就在這套九龍杯交付之後,陶瓷專家不幸車禍身亡,他製作九龍杯的技藝,也隨之失傳。這樣的話,這套九龍杯就成了國寶級飲具。


歷史上的九龍杯,相傳是明洪武年間,景德鎮的瓷器高手燒製而成。

相傳九龍杯由九條龍裝飾而成,一條龍彎曲成杯把,另外八條龍分為四組,每組兩條。其中一條龍龍頭在上,伸入杯中呈喝水狀,另一龍頭朝下。當杯子裡裝滿酒時,朝上的龍頭就會“喝酒”,通過杯子裡的倒U型管,從下面的龍嘴中噴出。

據說康熙曾經的得到過九龍杯,是由一整塊溫涼玉雕刻而成,往酒杯中倒酒的時候,從不同角度觀察,能看到九條龍在杯中翻騰。康熙非常喜愛,經常使用。(但不知道這個九龍杯的具體形制。)

(圖片源自網絡)

康熙死後,九龍杯陪葬了。但是當1952年考古人員進入康熙的地宮時,裡面已經一片殘破,沒有發現九龍杯。

有傳言稱,康熙墓中的九龍杯,在1945年被一個名叫田老七的盜墓賊偷走了。後來國民黨抓捕盜墓賊,田老七為了立功贖罪,偷偷交還了九龍杯。

後來國民黨大勢已去,運載了大量文物前往臺灣,不過之後在兩岸文物部門清點文物的時候,都沒有發現九龍杯。

康熙的九龍杯又失蹤了。


所以,九龍杯應該是存在過的,只不過早已淹沒在歷史當中,無處尋覓了。


七追風


九龍杯並非江湖傳說,而是真實存在於世間的稀世珍寶。

大明洪武年間,官府召集了一批手藝高超、製法獨到的能工巧匠,在“瓷器之都”景德鎮開設了一家專為皇宮大內製造玉器、瓷器的“御窯廠”。

管理景德鎮的浮樑縣縣令心中盤算著討好皇上,便勒令御窯廠打造出一樽象徵著“至高皇權”的絕世佳品九龍杯。

渴望著得到賞銀的工匠師傅們牟足了幹勁,廢寢忘食、窮盡腦筋,經過長達三個月的精心研究終於製作出了名震百年的“九龍公道杯”。

相傳,九龍杯設計精妙,外觀恢宏大氣,帝王之尊越於杯身。滿酒時,猶如九龍出海般耀輝蒼天,朱元璋對此杯一見傾心,不禁連連言其妙。

這九龍杯由一整塊渾然一體的白玉雕刻而成,共有一大杯,八小杯。

大杯的杯身附有九條栩栩如生的神龍作為裝飾,第一條神龍趴在杯口,尾部彎曲形成杯柄,其餘八條神龍形成兩條一對的正反之勢。

一條龍頭朝杯口,一條龍尾朝杯口,當大杯被盛滿時,酒水會通過杯內的U形通道流入龍尾朝下的龍頭,龍頭會吐出酒水,流進對應著龍頭的小杯。

小杯長六公分、寬四公分、高三公分,整體形狀偏向於長方體,杯口有四角,每角處各雕有雙龍戲珠,把手處為一條單龍構成,共九條龍,杯身鑲嵌著明珠、瑪瑙、寶石等裝飾,華貴至極,乃世俗罕見的絕世珍品。

朱元璋得到九龍杯後愛不釋手,時常在宮宴之中使用九龍杯在文武大臣面前“顯擺”。

一次,朱元璋在宴會上飲的興起時,親自將九龍杯盛滿,不料杯中酒水竟然從底部漏出,朱元璋細細探究後,方知工匠們的良苦用心,原來九龍杯遵循的是“盈滿則虧”的設計理念。

正所謂“萬事皆有度”,當九龍杯中的酒水超過一定的容積,便會如“時光”一般一去不返,朱元璋感嘆九龍杯中蘊含的絕妙道理,而重新此名為“九龍公道杯”。

明朝滅亡後,九龍杯從此便沒了下落,據說康熙皇帝在機緣巧合之下得到一樽小杯,康熙皇帝去時候,這樽小杯便跟隨康熙皇帝入葬。

據說1945年,盜墓賊在景陵 “夾喇嘛”時盜得此杯,但不久後便上交給政府!

現如今,九龍杯已經不知道落入何處,有人說九龍杯被國家保護著,有人說九龍杯在私人收藏家的手中!

無論如何,九龍杯作為絕世國寶,始終會閃耀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成為千古傳頌的珍寶傳說。


白話歷史君


答:如果問的是“歷史上真的有‘三盜九龍杯’的故事嗎”,那我可以明確回答說:沒有。


因為,盜九龍杯的楊香武和金鏢打虎的黃三太等等人物,都是評書《三俠劍》裡面的虛構人物。

而京劇摺子戲《三盜九龍杯》,也是從評書《三俠劍》中析出來的精彩傳奇故事。

不過,您要問“歷史上真有九龍杯嗎”,那麼,這個問法就多餘了。

要知道,“九龍杯”只是個名字,不是特指,您把您家的杯子命名為九龍杯,我也把我家的杯子命名為九龍杯,他也把他家的杯子命名為九龍杯,那麼,世界上可以有千千萬萬只九龍杯,那麼,九龍杯可止真有?有得不可勝數。

不過,有故事,並且被記載在史冊的九龍杯,出現過三套。

第一套是明代洪武間,為瓷器,是官府開設在景德鎮的“御窯廠”製作出來的,稱“九龍公道杯”。這套杯,深得朱元璋喜歡。朱元璋駕崩後,杯就埋葬入明孝陵了。

第二套是康熙皇帝指令特製的,為玉器,後隨康熙葬於遵化東陵的景陵。傳說1945年景陵被盜後,九龍玉杯曾流出市面。但也只是傳說而已,沒人親見。

這裡說的是第三套。

這套杯是景德鎮有一位古瓷專家經過無數次的試驗,於1958年燒製出來的,接近於汝窯瓷器的珍品,全套共36只。

這位專家很不幸,“九龍杯”製成不久,他就在一次車禍中喪生了。

因此,這套“九經杯”就彌足珍貴了。

在這套“九龍杯”身上,發生過一件不太愉快的事。

話說,1971年3月,羅馬尼亞國家首腦齊奧塞斯庫即將訪華,其工作小組成員一行27人率先於17日抵達上海。

中方接待人員安排他們在衡山俱樂部就餐。

為招待貴客齊奧塞斯庫,有人想了個主意,先拿出“九龍杯”來用這個前站小組人員試用。

誰能想到?這些洋人朋友裡,也有手腳不乾淨之徒?

宴席散場後,36只九龍杯,只剩下35只!

那天夜裡,衡山俱樂部的總值班是一位叫薛清鈞的常委,他聽說了這個消息,嚇得臉都綠了。

保衛科長劉金城和主持衡山俱樂部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黃業光開始也不敢懷疑到外國朋友頭上,對服務人員進行了反反覆覆的嚴查,同時對餐廳進行地毯式搜查。

結果,忙碌了一個晚上,仍是一無所獲。

薛、劉、黃三人最終得出結論:就外國朋友拿走的了。

但是,怎麼要回來?

向他們搜身?

三人六神無主,手足冰冷。

幸好,3月26日,周總理陪同來滬訪問的越南勞動黨中央第一書記黎筍來衡山俱樂部用餐。

薛、劉、黃三人知道周總理足智多謀,定能解決這個棘手問題,於是,把事件的來龍去脈源源本本地給總理說了一遍。

總理非常慎重,說:“接待過程不是拍了錄像片嗎?把片子調出來看看,說不定對查清問題有幫助。”

黃業光、劉金城如夢初醒,趕緊給上海電影製片廠和上海電視臺打電話,要求調看昨天拍的錄像樣片。

這一查,那隻“九龍杯”的失竊過程清清楚楚:坐在B桌上的一位外賓從一開始就對“九龍杯”愛不釋手。酒宴結束,他趁人不注意,飛快地把手中的“九龍杯”放進了提包……

劉金城再根據外賓名單對號,此人34歲,是羅馬尼亞外交部的一名文化秘書,名叫皮羅涅斯庫。

聽到劉金城等人的彙報,總理神色凝重,說,我國和羅馬尼亞的關係剛剛開了好頭,不能因為這事受到什麼影響……他的眉頭皺起皺,計上心來,對劉金城幾個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地吩咐了一番。

劉、黃、薛三人聽罷,喜形於色,連聲稱妙。

晚上安排文藝節目執行外賓。

著名魔術大師顏金風上臺表演,表演實物穿越。

他先把臺上的一隻九龍杯變走,然後,用不容置疑的語氣,指著那個名叫皮羅涅斯庫的羅馬尼亞文化秘書說:“杯子就在您的手提包裡,快拿出來。”

這位文化秘書神色尷尬,只好紅一陣、青一陣地從手提包裡掏出九龍杯,乖乖奉上,完璧歸趙。


覃仕勇說史


九龍杯應該是有的,凡事不可能空穴來風,關於九龍杯存在的依據現在基本上是有三個說法。一個是九龍杯成杯於明朝洪武年間;二是清康熙年間有過九龍杯,而且這個九龍杯還在康熙死後隨他陪葬;三是解放後周總理曾經用九龍杯來招待過賓客,還上演了一出智取九龍杯的好戲,廣為人知。

如果歷史上不存在九龍杯的話,那以上三個說法就應該是不存在的了。特別是第三種說法,由於時間上離我們較近,有明確文字記載,可信度更高。所以綜合以上證據,我們認為,中國歷史上是的確存在過九龍杯的。

只是由於年代久遠,最早的九龍杯應該已經下落不明,後來的九龍杯都是後人仿製的,所以一直有人懷疑九龍杯是否真實存在過。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九龍杯也曾經見證過一段段不平凡的歷史呢。先說一下為什麼叫九龍杯?據說在這個杯子當中,刻了九條龍,如果在裡面倒滿酒的話,那麼九條龍就會在其中翻滾起來,特別的神奇。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九龍杯是內外兩層,製作者利用了光學原理和虹吸原理,從而達到了神奇的效果。這充分反應了古代中國人的智慧,在科學並不發達的古代,能達到這樣的成就,是相當不易的。

九龍杯是國之瑰寶,所以就會有外國人覬覦,著名的周總理智取九龍杯的故事,應該是真實存在的。說是一個外國人,看中了九龍杯,偷偷藏了一隻在自己的包裡,準備帶出去,而九龍杯是一套,丟了一隻,整套就殘了。

周總理通過請這個外國人看魔術的方式,巧妙地拿回了九龍杯,既給了這個外國人面子,同時又沒有使國寶丟失,充分展示了周總理高超的外交技巧。而這件事情恰好從另一方面證實了九龍杯的價值所在。

這個故事中,周總理取回的九龍杯是哪裡產的呢?是江西景德鎮,而傳說中的第一個九龍杯,也正好是在景德鎮出現的。那是在明朝的洪武年間,景德鎮開設有專門的官窯,有一批技術上乘的能工巧匠。

其中有一人為了取悅當今皇上朱元璋,特意製作了一隻九龍杯敬獻給皇上。朱元璋還專門用這個杯子來宴請諸位大臣,諸位大臣畢受寵若驚,因為他們在杯中的酒裡發現了遊動的九條龍。這可是無上的榮耀呀,是花錢都買不來的,而經此一宴,九龍杯從此名揚天下。

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製作九龍杯的匠人去世,技藝失傳,九龍杯本尊又下落不明,漸漸地,九龍杯變成了一個傳奇。而且在民間,關於九龍杯的故事越傳越神,甚至於出現了《九龍杯傳奇》這樣的連環畫。

我們今天也只能通過一些圖片來還原九龍杯的原始風貌了,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會在某位帝王的墓穴中,意外發現九龍杯的身影。


小小嬴政


明代洪武年間,江西浮樑縣令為討好朱元璋。

命令其境內的景德鎮"御窯廠"的瓷器工人設計製造了一套酒具,每個酒杯邊上都有九條龍做為裝飾,其中一條龍的頭部伸到杯底,尾部伸出杯口並彎曲形成杯把,另外八條小一點的龍組成四對,每對一條頭朝上,一條頭朝下,頭朝上的四條龍頭伸到杯口內呈喝水狀。

當杯內裝滿酒時,酒可由頭朝下的四條龍口中噴出。

(明代九龍杯)

朱元璋得到“九龍杯”後,使用這種盛酒器宴請文武大臣。

朱元璋有意獎賞幾位心腹大臣多喝一點酒,便特意為他們把酒添得滿滿的,而其它一些平時喜歡直言不諱,進諫忠言的大臣則將酒加得淺淺的。

結果事與願違,那幾位被皇帝有意照顧的大臣滴酒未喝,酒全部從“九龍杯” 的底部漏光了,而其它大臣都高高興興地喝了皇帝恩賜的御酒。

皇帝對此甚是不解,探究其原因,才得知此杯盛酒最為公道,盛酒時只能淺平,

不可過滿,否則,杯中的酒便會全部漏光,一滴不剩。

“九龍杯”是運用「虹吸原理」製成的杯子中間暗藏一個連接到杯底的中空通道。

當水倒至中空通道的最頂端以下時,水並不會流出來。當倒入的水超過中空通道的頂端時,水一旦開始流到杯子底部,就會全部流光了。

(九龍杯原理)

1962年,東歐某國一個代表團到上海訪問。

上海方面在接待宴會上拿出了一套36只“九龍杯”給遠道來的客人們接風使用。

這套“九龍杯”是一位景德鎮陶瓷大師的遺作, 造型古樸蒼勁,巧奪天工。

客人被都被深深吸引住了, 一個個讚不絕口。

宴會結束後,接待方才發現居然少了一隻“九龍杯”!原來有一位外賓在使用後,將一隻九龍杯裝進了自己的包中。

我方陪同人員只得將此事上報外交部,請示處理辦法。


(金質九龍杯)

外交部將這件事報告了周總理,總理指示一定要想辦法拿回這件國寶,但又不能影響到兩國關係。

睿智的總理略加思索,想出一計,告訴上海方面如此這般,便可收回國寶。

次日晚上,上海方面為外賓們安排了一場精彩的雜技表演。

幾個節目下來,外賓們看得如痴如醉,紛紛叫好。

這時一位魔術師走上舞臺, 瀟灑地將3 只九龍杯擺放在一張桌子上,用布蓋上。

只見他口中唸唸有詞,突然把布一掀,三個杯子只剩下兩隻,還有一隻不翼而飛了。

外賓們被這神奇的魔術折服,紛紛起立鼓掌。


(人民的好總理)

這時,只見魔術師笑咪咪的走到一位外賓身邊,指著他的公文包示意打開,說那隻杯子已被他變到外賓的包包中了。

這位外賓在眾目睽睽之下,只好打開包包,魔術師果然在裡面取出了一隻九龍杯。

這個魔術不用說是總理事先設計好的,利用這種方式取回國寶,既不傷外賓的面子,又使國寶完璧歸趙,不得不佩服總理的睿智。

“九龍杯”不是特指哪一個杯子,而是一種杯子的製造方法。

九龍杯在歷史上出現過多次,故宮裡面還保存一隻康熙使用過的玉質九龍杯,這個杯子才是真正的國寶。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剛日讀史


九龍杯因為下落成謎,所以一直都有人懷疑它的存在性,其實這和夜明珠一樣,都是曾經存在過的。

先看看九龍杯的大體描述

整個杯子由9條龍裝飾而成,一條龍的頭部伸到杯子底部,尾部則伸出杯子口並彎曲成杯把,其餘八條龍組成4對,每對一上一下,龍頭朝上的呈喝水狀,當杯子內倒滿液體時,通過杯子體內的倒U形管由頭部朝下的另外四條龍口中噴出。

01

九龍杯最初是在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樑縣出現,洪武年間御窯廠便製作出一個名為“九龍杯”的杯子進貢給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得知後龍顏大悅,於是決定宴請大臣。

朱元璋給那些心腹大臣倒酒都是滿杯,而那些直言不諱的大臣則淺杯,結果那些心腹大臣卻一滴酒都未曾喝到,因為酒全部從底部漏光,朱元璋於是詢問原因,後得知這種九龍杯也稱“公道杯”,倒酒只能淺平,太滿則會漏的一滴不剩。

其實九龍杯就是運用了【虹吸原理】,杯子中間有一個連接杯底的中空通道,酒滿時就會從底部全部流出。

02

其實野史記載清朝康熙年間也有九龍杯,康熙將其命名“九龍玉杯”,在康熙去世後隨葬於景陵,1945年,景陵被盜,確實發現有九龍杯,盜墓賊是一位田姓男子,他跟著其他人一同進入景陵,其餘文物一概不收只要九龍杯,最後這個九龍玉杯確實在他手中。

新中國成立之後,政府要求田某將九龍玉杯歸還,田某歸還之後這九龍玉杯卻無故失蹤,不知去向。

03

1960年,上海市舉辦了宴會,目的是招待國外來賓,而宴會中使用的酒杯就是九龍杯,因為九龍杯巧奪天工,小巧精緻,一國外貴賓竟然拿起一隻九龍杯藏了起來,最後被服務員看見,但是服務員人微言輕,如果上前索要怕影響到兩國關係,於是上報正在視察的周總理。

周總理指出,九龍杯乃稀世珍寶,一套共計36只,缺一不可,怎可輕易讓人取走?於是周總理想出一個辦法,在這位貴賓觀看演出的時候,特意安排了一場“魔術”,表演人員將三隻九龍杯放在桌子上,舉起槍對著其中一個九龍杯開槍,將其擊碎。

觀眾都在尖叫,結果表演人員卻說這隻九龍杯其實並沒有碎,而是在以為貴賓的公文包中,於是找到這位貴賓,將九龍杯取出,就這樣九龍杯被勝利奪回。

其實這36支九龍杯並非明清時期製作,而是陶瓷做的仿製品,這個是由景德鎮的一位瓷器專家花了數十年時間製作而成,1958年燒製而成,與康熙的九龍玉杯極為相似,後來又定做了一套,然而這一套九龍杯製成後不久,這位專家便去世,這種製作技藝也未能留下,所以這套九龍杯同樣成了絕品,被稱為稀世珍寶。

從以上的這些記錄來看,九龍杯應該是的確存在過的,只是現如今下落不明,導致這九龍杯稱為一個謎團。


貓眼觀史


我們大家熟悉的“九龍杯”是在電視,電影裡出現的,例如《楊香武三盜九龍杯》《周恩來智取九龍杯》,《九龍杯傳奇》大家都好奇現實中是否真的有九龍杯。我告訴大家歷史上真的有九龍杯,而且不止一件。

朱元璋時期的九龍杯

九龍杯最早現身在明朝洪武年間,出產於江西浮樑縣的景德鎮官窯“御窯廠”。這裡當時的縣令為了討好朱元璋,命令窯廠的工人們半年內製造出“九龍杯”。這裡的能工巧匠人才輩出,大家日夜研究,廢寢忘食,集思廣益終於研製出令朱元璋龍顏大悅的“九龍杯”。老朱當場實驗與大臣們同樂。他拿起杯子親自給大臣們斟酒,他給有功大臣斟滿酒,結果杯子裡的酒全部灑完了。給普通大臣斟的酒與杯子淺平,結果大臣們都喝到了滿意的酒。原來此杯不可把酒倒的過滿,因為每當倒滿酒時,杯中之酒就會全部漏完。朱元璋深感它的神奇讚歎它的奇妙,便給它取名“九龍公道杯”。


但是它現在確實出現了,它就在我們大家熟悉的演員楊雪的手裡,她在電視《小魚兒與花無缺》裡扮演姜語嫣。

楊雪在電視節目中給我們演示這杯子的奇妙,真的和傳說中的一樣。專家給它起名叫“公道杯”,經專家鑑定這個東西就是古代藏品,應該是明朝朱元璋時期的古董,專家估測這個杯子的市場價應該在120萬。


康熙心愛的九龍杯

另外還有一個“九龍杯”,相傳是康熙的九龍杯。比一般茶杯差不多大小,通體雪白,這個杯子是有一塊上好的溫涼玉雕刻而成,杯身上雕刻有九條龍,一條龍的頭部伸向頂端,另外八條龍組成四隊,往酒杯中倒酒時,會有九條龍在酒杯中上下翻騰,一會飛舞,一會遊戲,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們會展現不同的姿態,“九龍杯”本身還有一種特異功能,自身會冬暖著涼,夏天用它喝酒像喝冰鎮酒一樣,瞬間讓人感到涼爽怡人,冬天用它飲酒,暖心潤肺,會讓人的怒氣頓消。康熙對它愛不釋手,整日把玩。死後也捨不得這隻杯子,讓它陪葬。結果後來孫殿英率領部下,盜取了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所有寶物一掃而空。


嚐到甜頭的孫殿英又把目光盯上康熙皇帝的景陵。他找到一個叫王紹義的人,他的祖先目睹康熙皇帝的安葬過程,他根據他的祖輩說的,帶著孫殿英找到景陵地宮入口,炸開,結果地宮內部湧入大量積水,天氣忽變,孫殿英內心恐懼放棄盜墓。

1945年秋天,日軍剛投降,國民黨還未到此。景陵又無人監管,九峰山上的一窩毛賊瞅準機會,在頭目田老七的帶領下,拿著鐵鍬,鋤頭,斧頭棍棒等奔向康熙皇帝的陵墓景陵準備大發死人財。


也許是孫殿英為他們打開了通路,他們一夥輕鬆進入地宮。田老七告訴他手下的毛賊,無論誰找到“九龍杯”,只能歸田老七所有。田老七經常聽京劇《楊香武三盜九龍杯》,早就對九龍杯垂誕三尺。很快他們將景陵一掃而空,田老七在康熙的棺材旁邊找到了夢寐以求的“九龍杯”,這些盜賊們,還把一些他們認為不值錢的文物隨手丟棄,真是敗家玩意。

盜寶成功後,他們得意忘形,忙著四處銷贓好換取錢財,過上人上人的生活。結果他們花天酒地沒幾天,就被國民黨特務鄭恩樸知道了,立刻向蔣介石報告,6名毛賊被槍斃,田老七驚慌失措,日日提心吊膽。他為了保命只好忍痛割愛,主動把“九龍杯”交給負責抓捕的公安局長雲光,雲光後來把九龍杯交到故宮博物館。



後來國民黨在南京的統治已經岌岌可危了,蔣介石不得不將部分文物遷往臺灣。由“中鼎號”秘密送到臺北故宮。

1965年臺北故宮開館,文物部們清點文物,突然發現沒有了“九龍杯”的身影!好多人開始猜測,有人說是在運輸費路上被人盜走了,流傳到國外,有的人說被人失手打碎,還有人說由於運寶船遭遇風浪,九龍杯不小心掉入海中……康熙九龍杯的具體下落直到今天下無人知曉。

獨門製造的36只九龍杯

20世紀70年代,景德鎮有一位古瓷器老師傅,祖輩鑽研瓷器,他用獨門技術製造了一套“九龍杯”共有36只,個個巧奪天工,每隻酒杯上雕著九條飛龍,神形各異,栩栩如生,其中一條鱗光耀目,口含金珠,斟酒入杯,金珠會龍口內閃閃滾動。可惜這位老匠人不久便去世了,獨門技術從此失傳。這36只九龍杯藏在上海市博物館。



1971年27名羅馬利亞外賓來到上海,我國為表達對貴賓的尊重,便拿出了上海市博物館藏的36只九龍杯作為招待會的酒器。他們看到九龍杯就連連驚歎稀世珍寶,有位貴賓在宴會結束後居然把九龍杯偷偷塞進自己的公文包裡。當發現九龍杯丟失,周恩來馬上就調查出偷盜者。但是由於他是我們的貴賓,怕他臉面受損,我們的36只九龍杯缺一不可!決不能讓國寶受損,周恩來馬上就安排一個魔術節目,並向大家宣佈,宴會結束,要將最後一個節目送給大家,表演魔術——槍打九龍杯。只見魔術師拿出兩個假的九龍杯,讓大家過目,然後用黃色綢緞布蓋好,接著舉槍打了一槍,揭開黃布,裡面卻只剩下一隻九龍杯,眾目睽睽之下,魔術師走到這位偷杯子的賓客面前,指著手提包說,就在這裡。千百雙眼睛看著他,他只好打開提包,裝作驚奇,拿出九龍杯。伴隨雷鳴班的掌聲,國寶失而復得。現如今這36只“九龍杯”仍然珍藏在上海博物館裡。


小姐姐講史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的答案。

九龍杯是有的。

九龍杯是有很多的。

明朝九龍杯:

明代洪武間,官府在景德鎮開設“御器廠”,因官府要求,燒製九龍杯。

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洪武皇帝便命名為“九龍公道杯”。

景德鎮現在還有燒製還有賣。

清朝康熙九龍玉杯

據傳康熙皇帝也曾有一尊九龍杯 名喚九龍玉杯乃康熙心愛之物 後隨康熙葬於遵化東陵的景陵 傳說1945年景陵被盜後還真發現了九龍玉杯 盜賊田某在盜陵前揚言只要九龍玉杯 後果然到了他的手裡,後經過新中國人民政府地方幹部的耐心工作 田某將此杯交給了政府,但現在此杯流落何方,誰也不知道。

也有說建國前,1946年國民政府抓。當時負責抓捕的公安局長雲光,對外宣稱只要主動交出九龍杯,就寬大處理。田老七偷偷將九龍杯交給了雲光,雲光後來將九龍杯交給了故宮博物館。

但是不論輾轉送到臺北的那批文物,還是北京,兩地故宮博物院都沒有再找到這隻杯子。

這隻杯子就是王玥波說的傳統評書《三盜九龍杯》的那隻,不過杯子是有,盜杯就是編的故事了。

清宮”批發“九龍杯。

清末的時候,光緒還是宣統不清楚。宮裡曾經召見北京著名的十幾位中醫,每人賜了一套定做的銀製針灸針和一隻九龍杯。瓷杯子,杯內杯外畫了九條小龍,黃色地子,綠色的龍。

這個信息是家裡人說的,有長輩親眼看見過這種杯子,十年的時候怕惹事給砸了。

延伸補充:

  • 所謂外賓偷九龍杯,總理設計巧取回。各個版本都是謠言,不要傳了,沒意思。

  • 畫著九龍的,雕成九龍的,宮裡很多,數量多少不一。


文開石


歷史上關於九龍杯有很多傳說,可以說九龍杯是一個謎一樣的存在。那麼,在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九龍杯?如果有的話,那麼這個神秘的九龍杯到底長什麼樣子呢?今天,我們就一起通過歷史的蛛絲馬跡探究一二。

歷史上關於九龍杯的傳說主要有三個,第一個傳說發生在明朝的洪武年間,當時景德鎮的知縣為了討好剛剛登基的朱元璋,命令景德鎮的工匠們在半年之內製作一種“九龍杯”用來進貢給朱元璋。景德鎮的能工巧匠們經過3個多月,反覆上百次的實驗,終於燒製出了巧奪天工的“九龍杯”。朱元璋得到九龍杯後,愛不釋手。



在一次宴會上,朱元璋用九龍杯宴請臣子,為了讓自己的心腹大臣多喝御酒,他讓宮女給自己的心腹大臣斟得滿滿的,而給其他人只倒了一點御酒。但事與願違,最後朱元璋的心腹大臣不僅沒有喝美,而且是一滴御酒都沒有喝到,反而是其它人喝到了御酒。這讓朱元璋大為吃驚,究其原因是整個九龍杯太過於神奇,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為了謹記“九龍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龍杯”命名為“九龍公道杯”,這就是所謂的“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



第二個傳說是清朝的康熙皇帝也有一個九龍杯,在他死後這個九龍杯被作為隨葬品一起埋到了康熙皇帝的景陵。在1945年,一個姓田的盜墓賊盜掘了景陵,並且得到了這個九龍杯。後來,國民政府從這個盜墓賊手中得到了這個九龍杯,但最後康熙皇帝的這個九龍杯也不知所蹤。

第三個傳說最為出名,說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用珍貴的九龍杯宴請外賓,誰知外賓中有一人,在宴會結束後偷走了一隻九龍杯。當時的九龍杯一套是36只,缺一不可。於是,相關人員徹查此事,發現了這個偷九龍杯的外賓,但又礙於國際關係,不便於公開拆穿。於是,相關人員求助周總理。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周總理請這個外賓觀看魔術表演,巧妙地逼著這個外賓自己拿出了被偷的九龍杯。就這樣九龍杯失而復得,而總理智取九龍杯的故事也就此傳為佳話。

據說這個神秘的九龍杯,整個杯體由九條龍裝飾,一條龍頭部伸到杯底,尾部伸出杯口並彎曲為杯把,另外八條龍組成四對,每對一條頭朝上,一條頭朝下,頭朝上的四條龍頭伸到杯口內呈喝水狀,當杯體內裝滿液體時,通過杯體內的倒U形管,並由頭朝下的四條龍口中噴出。總之,這個九龍杯巧奪天工,只是到目前為止只有傳說,尚未發現實物。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就認為九龍杯就不存在。希望進一步的考古發現,能夠發現實物,讓我們一睹九龍杯的神奇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