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地球——第五次物種大滅絕

在白堊紀晚期,地球上再次發生了物種大滅絕事件,被稱為第五次物種大滅絕。

第五次物種大滅絕造成了統治地球達1.6億年的恐龍物種被終結,為之後哺乳動物走上前臺提供了條件。

目前有兩種假設重現當年的物種大滅絕事件。

虛擬地球——第五次物種大滅絕

末日的恐龍

第一種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據推測,這顆小行星重達20000億噸,它靠近地球后被引力吸引,撞向地球。在重力作用下,小行星不斷加速,撞向現在的墨西哥附近,爆發了威力大約為1億兆噸TNT的能量。

虛擬地球——第五次物種大滅絕

小行星撞擊地球

巨大的撞擊使得附近的海水瞬間蒸發,大量的高溫水蒸氣進入大氣層,形成一層濃厚的雲,附近的生物在直接撞擊中瞬間死去。高溫包裹著地球使得整個地球升溫,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很久,大量適應能力差的生物死去。

撞擊形成強烈的地震和火山噴發,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和有毒氣體進入大氣層,形成了遮住天幕的濃雲,太陽光在未來的日子裡一直無法照射到地球表面,這樣的日子長達數十年。這麼長的時間植物無法光合作用獲得能量,大量植物死去,食物鏈因此而破裂,一環扣一環,食物鏈上層的動物也死去了。

爬行動物無法適應這樣的環境,一些物種滅絕了。大型恐龍無法獲得食物,逐漸被餓死,然後是各種肉食恐龍。身形小的一些動物活下來,這其中就有哺乳動物的祖先。

第二種假說是彗星雨撞擊地球,兩種假說造成的影響大同小異,都可以讓恐龍時代終結。或許還有幸存的恐龍生活在地球的某一個角落,但目前人們並沒有發現,現在的人們只能通過化石來想象當初猛獸橫行的原始蠻荒。

虛擬地球——第五次物種大滅絕

死去的恐龍

巨大的爬行動物主宰地球已是昨日黃花,下一個會被滅絕的又是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