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入關時戰鬥力有多強?為何明軍,農民軍遇到清軍,一觸即潰,望風而降?

秦嶺夜譚工作室


清軍以騎兵為主,機動作戰力很強,加上歷時二十多年與明軍作戰,賞罰分明,作戰經驗十分豐富,百練成鋼。而明軍最強的軍隊遼東軍,在吳三桂帶領下已加入清軍。兩強聯合,銳不可擋。

而明軍,在“為君父報仇”的口號下,與清軍共同向在一片石失去核心戰力的義軍,猛烈進攻。義軍人數雖眾,但已失精銳,又土氣低落,當然不是明清聯軍的對手。

後來明軍發現清朝有奪天下之志,再與義軍聯合抗清,不過這個合,是義軍一廂情願,因為明軍將領,總想吞併義軍的部隊,又造成部份義軍,投清反明。

首先,這個失敗的錯誤,是李自成自己造成的,進京後,對明朝枯息養奸,沒有對宗室親貴、貪官汙吏斬盡殺絕,斷了明遺復辟之心,至吳三桂有藉口行奪天下之志。其次是明軍戰力本差,又四分五裂,各部沒有共同的戰略合作,自己找死。


安平144796971


公元1626年的寧遠大戰,努爾哈赤帶領的十三萬後金軍主力被明朝頭號抗金名將袁崇煥的一萬多明軍打得慘敗,後金軍被擊斃一萬七千多人,努爾哈赤也被火炮打傷,七個月以後死去,

公元1627年的寧錦大戰,剛剛繼位的皇太極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四大貝勒帶領七旗十萬後金軍主力又被袁崇煥的明軍打得慘敗,至少幾千後金軍被擊斃,努爾哈赤的侄子覺羅拜山等後金軍將領也被擊斃。

公元1629年底的北京保衛戰,袁崇煥帶領九千關寧鐵騎擊退莽古爾泰多爾袞阿巴泰阿濟格多鐸豪格等帶領的幾萬後金軍主力,幾千後金軍慌不擇路淹死在運河中,袁崇煥又派五百火炮手四面炮轟皇太極的大營,皇太極狼狽撤退。

公元1630年孫承宗馬世龍指揮明軍擊敗阿敏統帥的後金軍,收復永平遵化等四鎮,明軍的火炮在攻城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這幾次戰役中,後金軍即後來的清軍都吃了明軍火炮的大虧,從此以後,皇太極開始重視建設火炮部隊,在公元1631年的大淩河之戰中,後金軍的火炮已經比明軍更厲害。

公元1632年,孔有德耿仲明帶領一萬多人的西洋火炮部隊與艦隊投降皇太極,明朝徹底失去對後金的火炮與艦隊優勢。

在後來的松錦大戰等戰役中,清軍的火炮與騎兵都比明軍主力更佔有優勢,這也是清軍入關以後,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軍及南明軍在清軍面前連續失敗的原因。

清軍除了騎兵與火炮部隊相比李自成張獻忠南明軍佔有明顯優勢,加上吳三桂洪承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漢奸軍的加入,更如虎添翼,左良玉死後,左良玉的兒子帶領八十多萬大軍投降清軍,清軍在數量上也獲得很大優勢。


厚德載物49847


清軍的戰鬥力之所以強大,主要還是由於對手的無能襯托出來的。

在明亡清興的幾十年中,明朝與清朝的每一次會戰,幾乎都佔盡了人數和地利的優勢,可是最終的結果都是明朝失敗。一次一次的失敗,明朝不僅喪失了大量的精銳武裝,也讓滿清打出了八旗鐵騎天下無敵的戰績。

明朝的軍隊在戚繼光去世之後,甚至在更早之前的宣宗皇帝之後,野戰能力就逐漸下降。戚繼光守衛北方時,避免與蒙古人騎兵浪戰,而是採用車營加火器的戰術,使得蒙古騎兵想打打不著,想跑又跑不了,因此屢屢失敗,不得已嚮明朝求和。因此,明王朝北方邊境得以大安。

(明軍炮營)

好景不長,到了明朝後期,明朝官員們的行政效率低下,貪汙腐敗盛行,這一切都造成了明朝軍隊戰鬥力的下降。雖然在紙面上,明朝軍隊不僅在武器裝備、人數、戰術戰法上都優於滿清,但是,戰爭中起決定因素的還是人。明軍士兵的精神狀態在明朝後期出現了很大問題。

由於明朝官員的貪汙腐化,明軍的器械年久失修,大部分邊軍的士兵日子難過,吃的食物都因存放時間過久而變質。這根本不是明軍精銳,而是一群連吃飽飯都不能夠的乞丐。用這樣的士兵,拿著年久失修的武器去戰場作戰,能夠獲得勝利就奇怪了。

可是明朝朝廷給到遼東的軍費並不算少,從萬曆皇帝開始,明朝為遼東戰事而徵收遼餉。此後的明軍應該得到了千萬兩銀子,不至於連飲食問題都很難解決,可是自古就有喝兵血傳統的文武官員,從來不會在貪汙公款時手下留情。

明朝對腐敗其實是深惡痛絕的。在中央,早在朱元璋時代就建立了13道監察御史,負責紀律檢查工作,具備獨立的司法監察權,行政部門不得干涉。除此之外,中央還要定期派出御史巡查地方,視察工作情況。在各省還設置了提刑按察司,負責日常廉政的監察工作,只對皇帝和都察院負責。各省的督撫以及行政長官對本地方、本部門的官員,同樣具有監察責任。

在制度設計方面其實已經完美了,可是結果卻是這套制度在創立之初就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君主高度專制使得權力都集中在官府,監察制度逐漸變成了中央官員的索取賄賂的工具。明朝的那些言官,本來俸祿很低,職位不高,可是權力極大,他們可以風聞奏事,大肆攻擊各路官員,甚至是憑空捏造事實,這就使得各級官員不得不行賄。到了明朝末年,言官系統徹底失靈,糾正腐敗的功能已經喪失了,完全成為了黨爭的工具。


(明軍士兵)

明朝官場的這樣的風氣自然傳染到了前線的軍隊當中,當朝廷的撥款首先被用於滿足這些言官的私慾,各級軍官也能上行下效的分一杯羹。可是明朝的軍戶制度又決定了軍人家族世世代代只能夠當兵來餬口,於是,當兵的口糧、盔甲、軍餉就成為了官員們剝削的對象。士兵本身沒有絲毫反抗的機會,只能夠寄希望於在潰敗中成功跑路,換個身份繼續活下去。

這樣的士兵去作戰,他們的作戰積極性會有多高?作戰意志又有多頑強呢?滿清士兵是在為自己打仗,明朝士兵是在為自己換個活法,滿清士兵希望打贏,明朝士兵則希望打不贏跑路也行。

明朝的士兵抱著務實主義的態度去參加戰爭,他們沒有什麼家國概念,所以,這樣的士兵戰爭持久力是非常值得懷疑的,一旦戰爭陷入膠著往往發生潰敗。到後期清軍在接收了三大漢王帶去的紅衣火炮和艦隊之後,清軍在水軍和火器優勢上都已經超過了明軍。這樣一支在作戰意志和科技裝備上都已經超越了對手的軍隊自然在與明軍和農民軍對抗的戰場上所向披靡了。


(滿清八旗)

所以,腐敗侵蝕了明軍的戰鬥力,即使明朝有著東亞地區首屈一指的國力和綜合實力,腐敗也從根本上瓦解了這些綜合實力轉化成的戰鬥力。在這個方面上來說明朝君主專制的制度,必然會造就腐敗。盛行腐敗的社會,必然面臨著失敗的命運。

反腐敗,任重而道遠。


而知而行的歷史


如果根據《中國軍事通史》當中的總結,清軍的成功主要是其戰略上的合理佈局、政治上向儒家集團妥協、軍事上更為強勢。

軍事上來說,這得益於八旗制度,以及滿洲農業的不足。明末清初東北地區沒有今天這麼溫暖,正經的苦寒之地,農作物一年只能成熟成熟一季,所以氣候的劣勢逼得滿洲人不得不以狩獵、採集、商品交換等經濟生產方式來彌補農業生產的不足。
所以滿洲男人從小就要練習騎射武藝,而且婦女為了鼓勵父兄子弟練習武藝,也會進行弓馬騎射的訓練,而且滿族傳統《搖籃曲》中也有這種歌詞,所以,滿洲人就是天生的戰士。在滿洲人弱小且四分五裂的時候,明朝可以憑藉體量優勢壓制滿洲,但是一旦滿洲形成合力,明朝就無法再壓制滿洲。

再者,八旗制度也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八旗制度糅合了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組織等多個方面內容,而且其管理層級簡單,不存在龐大的官僚集團,客觀上反而提高了其行政效率,因此相同的時間內,滿洲可以集中更多的資源應對同明朝的戰爭,因此戰爭的主動權在滿洲人手裡。
同時,清初的軍事制度也更為合理。清初八旗計丁授田,每個壯丁都有農莊以及負責耕種的奴僕,因此每個壯丁的經濟情況都有保障,所以每個壯丁都有足夠的經濟開銷進行軍事訓練兵裝備優質的武器、甲冑和戰馬。這就有點類似於古希臘、古羅馬的公民兵制度。同時,每個壯丁都可以根據戰功分享戰利品,即便是投降過去的明君也可以根據戰功分享戰利品,乾的好可以和滿洲人一樣獲得財富、奴僕、農莊以及社會地位。

反觀明軍,由於戶籍制度把士兵變成了國家農奴,而且是世代為奴,因為一旦從軍子孫後代都無法脫籍,每年要上交鉅額田賦,而且還要受到各級長官的盤剝;這只是衛所兵,而明朝邊軍同樣悽慘,他們沒有份地,只拿軍餉,但是由於喝兵血這一優良傳統,那點可憐的軍餉還要受到各級長官的層層盤剝,發到手裡根本不足額,甚至有士兵因為買不起棉衣冬天被凍死。另外,作為一個明軍士兵,你也不能有個漂亮老婆,如果你老婆有點姿色就肯定會被哪個長官拉去暖被窩了。
一個叫傑羅尼莫的西班牙人曾經如此評價:

如果一個國家的軍人處於不光彩和奴隸地位的情況下,這樣的軍隊能有什麼作為?成千上萬這樣的軍隊並沒有什麼可怕的。所以明軍正應了這句評價,所以明軍對滿洲人屢戰屢敗,甚至被打的不敢野戰只敢守城。

但是每個人心裡都走一杆秤,對於最底層的士兵來說,既然跟著滿洲大汗可以吃香喝辣,那麼明朝又算什麼!因為忠誠都是和報酬劃等號的,只要投奔了滿洲大汗就能吃飽肚子,就能拿到足額的軍餉,還可以和滿洲人同樣憑藉軍功分享戰利品甚至獲得社會地位,那麼誰還不拼命呢?
你也可以這麼理解,也就是明軍只有在剃頭之後


才有戰鬥力,而且即便是投降滿洲大汗的明軍只要亮出剃了的光頭,往往都能嚇得對手狼奔豕突,這也是世界軍事史的一個奇觀。

另外,由於清朝軍事上的強勢以及政治上向儒家集團妥協,爭取到了儒家集團的合作,因此當時的情況是滿洲人在前面打仗,漢人在後面幫助清朝維持、整頓社會秩序。而且這些漢儒對滿洲皇帝比對姓朱的皇帝還忠誠,甚至有漢官郝浴大罵打算放棄保寧的吳三桂、李國英等人不效忠大清,還說不死於賊,亦死於法,力主守城。可見儒家集團對清朝的認同,我就納悶了,這麼有血性的話,怎麼在明朝就沒人說的出來呢?


在戰略上,大清的戰略很簡單,因為清軍畢竟人少,既要應對同反抗勢力的戰爭還需要分兵穩定後方,軍隊不夠用。但是清軍走的都是精兵路線,投降的明軍只保留少量精壯,剩下不適合當兵的都是遣散。所以清軍的戰略就是不計較一城一地得失,集中機動兵力以及火力進行快速突擊,儘可能消滅敵方有生力量。這套戰略其實執行的也不錯,幾乎每次清軍進行快速突擊的時候,對手再牛逼哄哄也都只能土崩瓦解,而且清軍還在投降的明軍當中發現了不少防禦戰人才,沒少讓反抗武裝吃癟。這幫人在明軍序列裡是廢物,到了清軍當中就成了人才,因為廢物都是用錯了的人才,滿洲大汗能人盡其用,你說諷刺不。

另外,清朝上層可謂是十分團結,軍事貴族之間的矛盾、滿洲貴族同代表儒家集團的漢官之間的矛盾,可謂是非常尖銳。但是再斗大家也都能以大局為重,鬥而不破,可以說是非常南得。而各路反抗武裝根本就沒有一個統一的領導,各自為政,彼此間鬥得你死我活,其最終結局只能被大清消滅。

所以,大清能夠統一區夏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天上不會掉餡餅。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一則:清軍大多是騎兵,相比中原步兵本身就有優勢。

二則:明朝軍隊後期也就關寧鐵騎還湊合,其他軍隊都一般。明朝末年朝廷腐敗,根本沒有精力來培養軍隊。

三則:農民軍,本身就沒有經過訓練,也沒有太多實戰經驗,相比清軍自然不如。

以上是筆者看法

希望能幫到你




史努比行走歷史


清軍乃遊牧民族,民風剽悍,屢犯大明邊境。李自成農民軍攻陷北京,大明滅亡。山海關總兵答應歸順李自成,但大將劉宗敏搶走吳三桂愛妾陳圓圓,鞭笞其父吳襄納銀。吳三桂一怒之下放清軍入關,李自成親率大軍迎敵。清軍幾十年的夢想終於實現,如狼似虎地猛撲農民軍,吳三軍手下三萬精兵,是大明盡存的最精銳部隊,國仇家恨激起士兵猛揍李自成部隊。農民軍顛覆大明政權已完成,軍心渙散,本就烏合之眾,怎抵得過強悍的清軍和山海關雄師,李自成率部退回北京,馬上稱帝,建立大順政權,過過皇帝癮。近四十多天,清軍吳三桂部打到北京,李自成抵敵不住,李自成一百多萬人馬帶領盡存的四十多萬人馬撤出北京,一路南下。。。吳三桂為清軍的馬前卒,率本部人馬對大順李自成軍窮追猛打,李自成從河北河南退至湖北,兵敗如山倒一瀉千里。是大順軍無國法軍紀,軍無鬥志,李自成在湖北通城縣九宮山地區勘察地形,被當地民團兩位農民襲擊殺死。一代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領袖,明末豪傑,大順政權皇帝李自成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去了,令人挽嘆。大順軍剩下李過率領的隊伍有較強的戰鬥力,堅持不懈抗清,可歌可泣。。。

清軍大肆鎮壓各地義軍和南明政權,實行慘無人道的屠殺。吳三桂部三萬人馬從山海關打到緬甸,席捲全國,他部隊的戰鬥力絕對勝過清軍,但是當時一念之差,做了漢奸,遭後世罵名。他也認識到這點,想來個曲線救國,最後還是反清了。


劉坤忠120


朱明王朝已近300年矣!其貪官汙吏腐爛透頂,喪盡民心,一但臨難無有其他的選擇只能是一死了之啦!他的軍民全都明白為大明玩命不值得了!保命,投降本是意料中事。崇禎臨死也沒弄得明白,悲哀呀!

外敵滿清,內亂李賊,兩面夾攻,又添吳三桂的背叛,死定了。


荒漠甘泉56


原因只有一個,滿清擁有孔有德叛明帶來的最新式的紅夷大炮。否則進不了潼關。


東方大國


因為那會兒還沒腐敗,還沒開始享受。在厲害的軍隊只要不打仗,都會變得平庸。蒙古鐵騎怎麼樣?才幾十年就不堪一擊。


鉤尖上的江湖


新生力量如夏季旭日東昇勢不可擋噴薄而出,300年後強弩之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保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