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對中華民族有何貢獻?

史海深處


他組織人才整理和編輯 “四庫全書”。他征服蒙古,並設“蒙古八旗”,並且平定西北的準噶爾部,平定新疆並在新疆設省,征討大、小金川叛亂,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出征緬甸、越南、尼泊爾的廓爾喀等國家,乾隆皇帝保衛並擴大了中國的疆域領土,使中國的領土面積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的頂峰。他獎勵墾荒,興修水利,進一步壯大了國家實力。


讀史如品茶


不同於前些年對乾隆的一味歌頌,現在人們普遍認為乾隆是一個譭譽參半的皇帝。拿《四庫全書》來看,乾隆借修書之名毀掉不少有價值的書籍,而且還對書中內容大肆修改,不利於後人的研讀。在我看來,乾隆的主要貢獻在軍事方面。

(乾隆帝畫像)

第一、統一新疆

滿清本身就是少數民族,因此對邊疆的重視程度要超過漢族王朝。在清朝以前,漢族王朝對邊疆大都採取和親等懷柔政策,並不施加強烈的干預。乾隆時期,清朝兩次平定準噶爾的叛亂,使土爾扈特部迴歸,基本解決了北疆遺留下來的問題。

乾隆統一新疆的意義非常重大,它改變了中原王朝自明中期以來對新疆管理松馳的局面。清朝再一次統一新疆,進一步穩固了我國的西北邊疆,還促進了新疆社會政治的進步。清朝統一新疆後,開始大規模的建設,改變了天山南北的經濟佈局,促進了新疆經濟的發展,利國利民。

(平定準噶爾得勝圖)

第二、穩定西藏

在清朝以前,西藏一直是一個不穩定的地區,經常發生叛亂和分裂。清朝經過康熙、雍正、乾隆幾代人的努力,在乾隆時期國力達到頂點。乾隆趁機平定西藏各處的叛亂,在西藏設立了“金瓶掣籤”制度。

所謂“金瓶掣籤”,是指在拉薩大昭寺內供奉一金瓶,“靈童轉世”時,由駐藏大臣將數名“靈童”的姓名、生辰用滿、漢、藏三種文字寫在簽上,轉入金瓶內,然後誦經七天,在駐藏大臣的監督下抽籤決定一名“靈童”。

“金瓶掣籤”制度確保了選舉“靈童”的程序公開、公正、透明,也使得中央朝廷可以更好的管理西藏地區。這種制度也一直延續至今。

(金瓶)

總結如下:

乾隆對中華民族的貢獻主要在軍事方面,由於滿清本就是出身於邊疆的少數民族,因此對邊疆問題的重視程度遠超過漢族王朝。乾隆統一新疆,穩定西藏,這些作為也影響後世,進一步奠定了中華大一統的局面。


風雪赫連城


第一件是編修文化典籍。北京內城南面東為“崇文門”,標榜皇帝“崇文”。明清28位皇帝,真正稱得上“崇文”的,只有兩位,就是康熙和乾隆。康熙是一位學習型皇帝,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皇帝,乾隆則是一位文化型皇帝。乾隆在文治方面做的事情很多,主要有:

(1)主持纂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第一份告成,共收書3461種、79309卷。隨後繼續進行,到五十二年(1787年)六月,又告成6份,已歷時15年。後再查核、校誤和補遺,直到五十八年(1793年)才告結束,參與者前後4186人,時間長達20年。乾隆編纂《四庫全書》,是對中國文化的一大貢獻:其一,保存珍貴遺產。集中全國的力量,對各地圖書典籍進行了一次全面系統地清理,選擇重要的刻本、抄本,繕錄採入《四庫全書》,使大量書籍雖經天災人禍而被保存下來。其二,方便學人利用。北到關外,南到江浙,禁城之內,皇家御苑,士林學子,閱覽抄錄,嘉惠讀者。其三,有利文化傳承。1983年將文淵閣本《四庫全書》影印出版,化身千百,流傳世界。其四,便於分類檢索。“以類求書,因書治學”。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再分44類,又分66目,條理井然,易於查檢。但是,乾隆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也刪了不少書、改了不少書、禁了不少書、毀了不少書。有人據《辦理四庫全書檔案》、《禁書總目》等資料統計,毀書約3000餘種、六七萬部。可見,乾隆編纂《四庫全書》的負面影響同樣不可忽視。總之,要給予客觀的、公正的評(5)《御製五體清文鑑》則是多民族文化的一個碩果。

(6)乾隆重視京師文化,體現在:一是編繪《京城全圖》;二是于敏中等奉敕撰《日下舊聞考》,共160卷,為北京歷史文獻集大成之作;三是編修《國朝宮史》,對宮廷的歷史、建築、文化、典制等做了載述。

第二件是維護、興建皇家園林。乾隆在北京及京畿保護、維修、興建的皇家宮殿園林,如皇宮的寧壽宮及其花園、天壇。

第三件是貢獻詩文才華。乾隆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擅書畫,兼長詩文,是一位非凡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書共1350餘篇,還有《清高宗聖訓》300卷。乾隆尤喜愛作詩。他的御製詩集,登極前有《樂善堂全集》,禪位後有《御製詩餘集》,凡750首。在位期間的《御製詩集》共有5集,434卷,有人統計,其初集4166首,二集8484首,三集11519首,四集9902首,五集7792首,共計41863首。他的詩總計42613首。而《全唐詩》所收有唐一代2200多位詩人的作品,才48000多首。乾隆帝是個業餘詩人,以一人之力,其詩作數量竟與留傳下來的全唐詩相彷彿,其數量之多,創作之勤,令人敬佩(當然,其中有一些詩為他人代筆)。可以說,乾隆詩作之多,有史以來,首屈一指。他說:“幾務之暇,無他可娛,往往作詩。”又說:“每天餘時,或作書,或作畫,而作詩最為常事,每天必作數首。”

第四件是蠲免天下錢糧。御史赫泰曾上疏:“國家經費,有備無患,今當無事之時,不應蠲免一年錢糧。”乾隆認為:百姓富足,君孰與不足?朝廷恩澤,不施及於百姓,那將施於何處!所以,乾隆斷然下令蠲免全國錢糧。據統計,乾隆十年、三十五年、四十三年、五十五年和嘉慶元年,先後五次普免全國一年的錢糧,三次免除江南漕糧(其中一次為400萬石米),累計蠲免賦銀2萬萬兩,約相當於5年全國財賦的總收入。蠲免全國錢糧,收到社會效益:“詔下之日,萬方忭舞。”這話雖有誇飾,但說明此舉確實受到歡迎。乾隆蠲免全國錢糧,其次數之多,地域之廣,數量之大,效果之好,在封建王朝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第五件是統一整個新疆。北京內城南面西為“宣武門”,標榜皇帝“宣武”。明清28位皇帝,真正稱得上“宣武”的,明朝有洪武、永樂,清朝則有太祖、太宗、康熙、乾隆。乾隆不僅“崇文”,而且“宣武”。他的武功之一是用兵西陲,鞏固新疆。在北疆,兩次平準噶爾,使土爾扈特部迴歸,基本上解決了北疆的問題。

第六件是完善治理西藏,使西藏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第七件是修砌浙江海塘。浙江原有的柴塘、土塘,經不住海潮的衝擊。乾隆命撥銀兩將柴塘改為石塘。共修建石砌海塘4000餘丈,加強了這一地區抗禦海潮侵襲的能力。

第八件是中華各族一統。清朝已經歷“三祖三宗”——太祖努爾哈赤、世祖順治、聖祖康熙和太宗皇太極、世宗雍正、高宗乾隆六代,乾隆則是集大成者。乾隆在其祖宗既有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並開拓了中國的疆域版圖,維護並加強了中華的多民族統一。乾隆時的中國疆域,東起大海,西達蔥嶺,南極曾母暗沙,北跨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清乾隆時的人口達3億。清朝“三祖三宗”對中國歷史最大的貢獻是維護了中國的邊疆版圖,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淺談百事


乾隆皇帝名愛新覺羅·弘曆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也是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

乾隆在位時期締造的康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盛世之一。

乾隆在位六十年對中華民族做出了許多重要的貢獻。

乾隆對中華民族的貢獻

一、疆域方面

乾隆在平定邊疆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在位期間首先加強了對西藏的控制,並且把新疆納入中國的版圖。

清朝的版圖在這個時期達到了最大,中國近代的版圖基礎也在這個時候奠定。

二、文化方面

乾隆時期民間藝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據說京劇就是形成於這個時期。

然後因為乾隆實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漢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並且開博學鴻詞科,修了《四庫全書》。並且還修了許多重要的典籍。

三、建築藝術方面

乾隆時期修了許多的皇家園林,如皇宮的寧壽宮及其花園、天壇祈年殿、清漪園(頤和園)、圓明園三園、靜宜園、靜明園、避暑山莊暨外八廟和木蘭圍場等。

這些都是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輝煌,為現代研究古代園林提供了大量素材。


瑜公子說歷史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在位六十年。

乾隆在位期間,中國的封建社會達到了歷史的高峰。進一步實現了多民族統一,民間藝術得到發展。

  1. 主持修訂《四庫全書》。共收書3461種,79309卷。歷時20年完成,先不管這裡面有沒有參假,但客觀的說對中華文化的確是一個巨大的貢獻,保存了珍貴的歷史遺產,方便了人們學習。但據統計,乾隆修訂《四庫全書》時毀了3000多種,6.7萬部書籍。
  2. 編修《國朝宮史》,為後世研究宮廷、建築、文化、制度等提供了方便。
  3. 免糧。乾隆是歷史上給農民減稅最多的皇帝,先後5次免除全國一年的錢糧。
  4. 統一新疆。兩次平定準噶爾,大小和卓,擊敗哈薩克汗國,將天山納入版圖,並將哈薩克汗國、布哈爾汗國、布魯特汗國、阿富汗汗國收為附屬國,基本解決北疆問題。
  5. 完善西藏。制定《欽定二十九條章程》。
  6. 浙江沿海地區因為海潮導致農田受到影響,乾隆在位期間,多次修建石塘,保護了農田。
  7. 早年乾隆對百姓非常好,雍正時期的賑災款是143萬兩,乾隆是2400萬兩,康熙和雍正用於賑災的糧食不超過600萬石,而乾隆超過了1000萬石。

當然乾隆也有不好的地方

乾隆在位期間大興文字獄,達到了文字獄歷史上的頂峰,有十幾萬部書被毀滅。

閉關鎖國,乾隆在位期間徹底斷絕了學習先進的西方技術,使中國徹底與世界脫軌,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六下江南更是導致國庫虧空。


調侃歷史


乾隆帝曾自我總結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詡為“十全老人”。所謂的“十全武功”,按照乾隆自己說的是:“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當然現在辯證的來看乾隆在位六十年所作所為,他確有維護統一,編撰典籍,修繕園林等貢獻,但綜合來看可以用“功過參半”來評價吧(個人看法)。

平定邊疆,勘定反叛,維護統一。清朝領土也達到了頂峰,也奠定了近代中國領土的基礎。我認為這是他對於中華民族最大的貢獻,以下是他為維護統一所做的部分事情。


收復新疆

新疆早在漢代就以成為中國領土,後代王朝如唐朝也在西域進行經驗,但隨著中原王朝衰敗,忙於征戰中原。西域在中原王朝版圖上消失了近千年,即使是元,明也只是對其部分進行過統治。

清初,厄魯特部蒙古在西域建立準噶爾政權,曾經盛極一時,並長期與清朝對峙。但一直到乾隆年間,乾隆趁準噶爾內亂,對其用兵。乾隆十五年(1750年)後,準噶爾部上層貴族發生了爭奪汗位的內訌。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乾隆帝發兵五萬直搗伊犁,向達瓦齊發起進攻。 開始了準噶爾平定戰爭。一直到1757年春,清軍才取得了平定準噶爾叛亂的戰爭的勝利。

趁準噶爾叛亂平定,乾隆又在1758年初,調派滿漢官兵一萬人南下,討伐在天山南路叛亂的大小和卓。一直到1759年七月,清軍攻克喀什噶爾、葉爾羌,大、小和卓木逃至巴達克山部被殺,天山南路的叛亂平定。

在蕩平反叛,統一了新疆地區後,面對這一遼闊廣大的地區,乾隆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促進了新疆的社會經濟發展。乾隆還徵調軍隊分駐各地,進行屯田,一邊耕作,一邊保衛西域。後來,乾隆決定將這裡改名,取“故土新歸”之意,將西域改稱為新疆。

穩定西藏。

早在元代,西藏已歸附中原王朝,明代也進行過短暫統治,清初西藏上層也歸附清朝,但也經常發生叛亂。

雖已歸附,可西藏基本處於自治狀態,但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發生的一場地方貴族割據勢力的武裝叛亂,雖然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但這為乾隆敲響了警鐘。西藏個別地方貴族擁有的權勢過大,這已威脅到西藏地區的穩定與朝廷對西藏地區長久的統治。

於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平叛鬥爭勝利後,立即廢除了舊有的藏王制度,併成立了由四名噶隆組成的西藏地方政府噶廈。不久,又制定《西藏善後章程》,提高了達賴喇嘛和駐藏大臣的權力。並進一步確立了蒙古汗王制度,郡王制度,噶廈制度,攝政制度,金瓶掣籤制度。這些制度舉措都進一步加強了中央對西藏地統治管轄,促進了西藏的穩定與發展。

平定西南

乾隆時期還平定了西南大小金川之亂,征討緬甸,安南使其稱臣納貢。並在西南進行比較徹底的改土歸流政策,在大小金川地區設廳,歸於四川省管轄。在西南險要地區派兵駐紮,西南地區才逐漸歸於安寧。也加強了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管轄。


乾隆時期,他還比較重視古代典籍的整理與編撰(當然這些也無法掩蓋其大興文字獄,焚燬書籍的罪行),其主導編撰的《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套叢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近230萬頁,約8億字。整套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涵蓋了古代中國幾乎所有學術領域。

此外還完成了《明史》,《大清一統志》,還命人編成了《續文獻通考》,《大清會典》等書籍,為後世保留了大量中國古代各種文獻材料。

園林修繕

乾隆在北京及京畿地區還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保護、擴修、興建的皇家宮殿園林活動,如皇宮的寧壽宮及其花園、清漪園(頤和園)、圓明園三園、避暑山莊暨外八廟和木蘭圍場等,這些皇家園林,無不體現著清代園林文化的輝煌,代表著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巔峰。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些都是我認為的他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戡亂邊疆,奠定近代中國領土的基礎,修纂典籍,修護園林。當然他的罪行,大興文字獄,製造冤假錯案,焚燬圖書,六下江南耗費巨大,殘酷鎮壓人民,閉關鎖國等這些都是不能忽視的。當然我們分開看待,他還是對中華民族貢獻巨大的。

歷史閒談,個人拙見,歡迎指點,若有興趣,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柘4011


1.乾隆主持修編了《四庫全書》,集中全國的力量,對各地圖書典籍進行了一次全面系統地清理,還收入和存目了西洋傳教士參與撰述的著作,客觀上整理、保存了一大批重要典籍,開創了中國書目學,確立了漢學在社會文化中的主導地位,保留了中華文脈,是千古盛世;

2.乾隆最大的武功之一是用兵西陲,鞏固新疆,收回西域之後,乾隆認為不改名不足以體現自己武功,於是改西域為“新疆”,意為新的疆土。乾隆在新疆設伊犁將軍,實行軍府制,修築城堡,駐紮軍隊,設置卡倫,巡查邊界,移民實邊,進行屯墾,加強了對新疆地區的管轄。


雪落棋星


歷史書裡都有說 如果覺得不全面 那就再多看幾本 比較全面 如果看野史 那就更全面了~


新時代dkd001


乾隆皇帝是中華民族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的見證者,從他之後一路下坡。乾隆皇帝對中華民族最大的貢獻,就是他的閉關鎖國政策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滅。不破不立,恰恰是他的助力,使中華民族及時覺醒,才有了今天的世界第二強國地位!


愛擇教育


看了那些電視劇,給人感覺乾隆皇帝風流倜儻,沒有啥貢獻,不過紀曉嵐著有《四庫全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