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鐵了心要剿滅準葛爾,是因為威脅太大嗎?

勞倫斯602


15世紀上半葉,蒙古綽羅斯部崛起,在統一各部建立瓦剌帝國後開始向四周擴張。1449年,瓦剌首領也先在土木堡擊敗明軍,兵臨北京城下,瓦剌帝國勢力達到巔峰。但是也先死後,瓦剌帝國迅速土崩瓦解,綽羅斯部也逐漸衰落。瓦剌分裂成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四部,也合稱為衛拉特四部。其中準噶爾部便是綽羅斯部的直系後裔。

17世紀初,後金征服蒙古察哈爾部,整個東蒙古由此在後金統治之下。迫於形勢,時任衛拉特盟主和碩特部受領固始汗向後金稱臣,滿清承認固始汗為衛拉特蒙古的首領。但在固始汗死後,準噶爾部迅速崛起,尤其是到噶爾丹統治時期,由於他被認作西藏尹咱呼圖克圖的第八世化身,他在信奉藏傳佛教的蒙古人中更是頗具威望。

噶爾丹(來源網絡)

在噶爾丹的統治下,準噶爾部大有重新一統草原的趨勢。準噶爾不僅擊敗了和碩特部,讓準噶爾成為衛拉特的新盟主,還向南吞併了葉爾羌汗國,向東入侵喀爾喀部,迫使其向南遷逃,喀爾喀部被迫向清朝求救。就這樣準噶爾和清朝兩個同時處在擴張階段的帝國不可避免的發生了衝突。那為什麼大清鐵了心要剿滅準噶爾呢?

清準戰爭(來源網絡)

首先,準噶爾的擴張對新建立的清王朝產生了直接挑戰。康熙三徵噶爾丹,實際上是清朝對準噶爾軍事擴張的遏制,而並未徹底消滅準噶爾。噶爾丹死後,其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繼任準噶爾臺吉。策妄阿拉布坦吸取了噶爾丹的教訓,沒有向東擴張,而是向南攻入西藏,殺死了和碩特汗國末代可汗拉藏汗。但這同樣是清朝所不能容忍的。如果說噶爾丹通過入侵蒙古各部,在東北和西北邊疆給清朝帶來軍事威脅,那策妄阿拉布坦則直接讓清朝在西北和西南兩個方向面對準噶爾的威脅。

入侵西藏(來源網絡)

其次,準噶爾本身是一箇中亞軍事強國,極具威脅性。準噶爾依靠其強悍的彪悍戰力,不僅幾乎征服哈薩克汗國,甚至還向南一度進佔現在印度的克什米爾地區。同時,與俄國在中亞也有利益衝突,並曾多次主動襲擊俄國西伯利亞地區。同時,準噶爾還通過貿易和戰爭,從中亞和俄國獲得了大量火器。而俄國在雅克薩之戰失敗後,為牽制清朝對蒙古的控制,更是向準噶爾援助大量火器。準噶爾在軍事勢力上已經對清朝構成巨大威脅。清廷在無法阻止俄國干預的情況下,只能儘快消滅準噶爾,才能從根本上打破俄國陰謀,消除邊疆隱患。

準噶爾弓箭手與火槍兵(來源網絡)

另外,清朝統治者吸取借鑑明朝滅亡的教訓。明末外有後金扣關,內有農民起義,最終在內憂外患中滅亡。從康熙至乾隆清準戰爭持續近七十年,清朝為戰爭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康熙三徵噶爾丹,準噶爾擴張勢頭雖有收斂卻一直未能徹底消滅。雍正更是畢其一生,損兵折將也未能徹底擊敗準噶爾,而只能以阿爾泰山為界雙方罷兵。因此,乾隆即位後深刻認識到了準噶爾反覆無常,勢力兇悍,如不徹底消滅,必將成為清朝嚴重外患,一旦國內有變,勢必會趁虛而入。因此,為避免重蹈明朝滅亡厄運,必須趁國內形勢穩定之際,下決心徹底消滅準噶爾,以絕後患。

乾隆閱兵(來源網絡)

因此,從國家邊疆安全、準噶爾潛在威脅以及吸取明朝滅亡教訓等方面考慮,清朝必須下定決心徹底消滅準噶爾。


讓生活變得有趣


明朝打不過的噶爾丹,大清為什麼一定要滅了它?文/盧哥侃歷史準噶爾,是明清時期統治著新疆和中亞地區的一個國家。清代時期的準噶爾還控制了大半個中亞,小半個蒙古還有一部分西藏和青海地區都在他的統治範圍!如果不是清朝鐵了心幹掉準噶爾,靠大明想要收復準噶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清朝時期的準噶爾已經成為了亞洲的巨無霸國家,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周邊的清朝和沙俄。讓著兩個大國頭疼了數百年之久。《高宗實錄》有載,準噶爾一度強大到了讓乾隆大哥寢食難安的地步!怎麼回事呢?原來,準噶爾在當時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遊牧國家,他不但有著廣袤的農場飼養者數不盡的牛羊。更是有著大量的農田,農業十分的發達,在古代農業是國家的根本,農業強盛國家自然強大。不但如此,準噶爾還控制著中亞幾個大的經濟中心,扼住了亞歐經濟的交通要道,成為了一個典型的複合型帝國。強大起來的準噶爾不僅僅擁有強壯善戰的騎兵,他們還有大量強大的火器。早在康熙帝時期,他們就高薪憑請瑞典的工程師為他們設計和建造強大的火器。 如此強大的他們根本不願意臣服於沙俄或者清朝。但他早已經成為了清朝和沙俄的眼中釘肉中刺,交戰不止。相比較清朝,沙俄對待準噶爾的態度好很多,兩國雖然時有摩擦但還是以和為主,沙俄很少能在和準噶爾的戰鬥中佔到便宜,經常被打的丟盔卸甲。而清朝卻和準噶爾長期為敵,不死不休。所以沙俄是大清平定蒙古的受益者,並不是什麼助攻者。真正撿了便宜的其實是沙俄。這就是為什麼準噶爾的大部分領土被清朝接收,畢竟付出了極大代價,滅掉準噶爾主力的是大清!不然大家以為沙俄是古代的活雷鋒麼? 可是大清為什麼要和準噶爾不死不休呢?他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經過了百年的努力才滅掉準噶爾,得不償失。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大清的前身是後金,長城以北關外來的統治者。大清的龍脈,龍興之地就在東北!臨近準噶爾的領地,而統治中心卻在中原。準噶爾的存在是對他們龍興之地極大的威脅,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蒙古地區是大清勢在必得的。相比之下的明朝,只要將關外之人據於長城之外就好了,準噶爾也好,後金也罷影響不到明朝的統治,就無關痛癢,萬事大吉。而清朝一旦控制不住準噶爾,控住不住蒙古地,不但龍興之地收到威脅,中原到東北的交通要道遼西走廊也要掌控在蒙古手上,所以,剿滅準噶爾,控制蒙古地區就成為了大清的百年國策,六代帝王耗費百年時間,經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最終還是剿滅了準噶爾,收復了蒙古地區。所以說,要不是大清決心收復蒙古,如果單靠明朝,是做不到收復新疆和蒙古剿滅準噶爾的。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紅色的音樂


大清剿滅準格爾,並不是對清帝國威脅太大的原因,清朝與準格爾多年的戰爭原因為:初期為不順從清朝的統治,中期為準格爾自身力量壯大後背靠沙俄而不安份守已與清帝國爭奪東亞傳統遊牧民族的地盤;後期為反覆無常的叛亂徹底惹怒了乾隆皇帝導致其亡國滅種。

一,初期清朝與準格爾是主僕關係,準格爾為清朝的附屬國,準格爾對清朝的挑釁可以歸納為國內叛亂。準格爾是衛特拉蒙古的一支(衛特拉分為杜爾伯特,和碩特,土爾扈特,準格爾共4部),1635年衛拉特盟主固始汗遣使歸順後金(清朝)、及1646年衛拉特各部首領聯名歸順清朝:清順治三年(1646),衛拉特各部(包括準噶爾部)首領二十二人聯名奉表貢,清廷賜以甲冑弓矢,命其統轄諸部,——清朝確定了對衛特拉的主權關係。從這點來講準格爾對清朝的挑釁可以歸納為清帝國內部的叛亂。

二,中期演變為實力壯大的準格爾為了擴大地盤在沙俄的支持下以武力攻佔清朝的領土。1644年準格爾部出了一位梟雄葛爾丹,他於1676年打敗衛特拉盟主鄂齊爾圖汗建立了準格爾汗國,之後他征服了新疆南部和哈薩克大部。1690年正當喀爾喀蒙古軍隊將在北亞擴張的俄國軍隊圍困在色楞格斯城堡內時,葛爾丹在沙俄的支持之下妄圖征服喀爾喀蒙古而大舉出兵(準格爾的此種做法是為了獲得沙俄火藥武器而替色楞格斯城堡內被圍困的沙俄軍隊解了圍),喀爾喀蒙古為了自保選擇歸屬於清帝國,準格爾軍隊一度深入到離北京只有700公里的烏蘭布通,於是在1690年康熙皇帝親征外蒙古打敗了葛爾丹,葛爾丹幾乎是全軍覆沒。葛爾丹東侵喀爾喀蒙古時的時間與沙俄自貝加爾湖向南的進攻一起構成了鉗形攻勢,使正在與沙俄作戰的喀爾喀軍腹背受敵,喀爾喀首領土謝圖汗難以抵擋兩面攻勢,只能撤回在北線與沙俄作戰的部隊,沙俄隨即由貝加爾湖向東大幅度擴張,這直接導致尼布楚談判時中方做出巨大讓步,最終確定以尼布楚為界的結果。

葛爾丹與康熙帝

烏蘭布通會戰:清軍大量使用火炮。

烏蘭布通會戰的地點:位於今天內蒙古赤峰市的克什克騰旗境內。清軍在此戰中的勝利解除了準爾軍對清廷的威脅。

1696年在昭莫多(今外蒙古烏蘭巴托南)之戰中康熙率領的清軍重創了準格爾軍主力,葛爾丹僅率數騎逃脫。在此戰當中火藥武器發揮的作用超過了傳統的冷兵器。

1716年準格爾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又出兵並佔領了原臣服於清帝國的西藏,清帝國無奈之下在1718和1720年兩度出兵西藏趕跑了準格爾軍隊。

在康熙時期清軍與準軍在西藏也發過了衝突,結果是清軍收復了西藏。清平西藏之戰是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至五十九年(1720年),清軍擊敗佔擾西藏的準噶爾部,安定西藏的重要戰爭。

當準格爾汗國進入噶爾丹策零統治時期,準格爾汗國進入全盛時期:領土面積達400多萬平方公里,被稱為歐亞大陸上最後的遊牧帝國。1729年10月清朝雍正皇帝派傅爾丹征伐準格爾汗國,結果清軍在和通泊大敗,但是喀爾喀蒙古軍隊卻在光顯寺之戰中(光顯寺又稱額爾德尼昭,位於今外蒙古鄂爾渾河上游)大敗準格爾軍隊。清準雙方在都遭遇到重創的情況下選擇休戰,雙方迎來了短暫的和平。

和通泊之戰中清軍慘敗,清軍在此戰中損失了約2萬的八旗精銳部隊。

光顯寺之戰:1729年8月初喀爾喀親王丹津多爾濟偕額附策凌率兵2萬餘人殲滅準軍1-2萬人。此戰令準格爾部元元大傷,遂遣使與清廷議和。

全盛時期的準格爾汗國的地圖;面積約4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三,後期準格爾汗國的覆滅是乾隆皇帝很有魄力地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歷史機遇。1755年,準格爾汗國內部分裂,準格爾汗國貴族阿睦爾撒拉為了奪權而向乾隆皇帝借兵,乾隆皇帝乾綱獨斷出兵準格爾,準格爾首領達瓦齊被俘。乾隆皇帝此時並不想徹底征服準格爾汗國,而是想讓其成為清朝的附屬國,乾隆皇帝一口氣分封了4個準格爾貴族為大汗,想讓其分為4個汗國而相互牽制並臣服於清廷。但是清朝大軍撤走後阿睦爾撒拉舉兵反抗清廷,將清廷留下來的少量軍隊屠殺的一乾二淨。乾隆皇帝認為準格爾人反覆無常、不可信任,於是一怒之下以其人之道還冶其人之身對清軍下達了屠殺令。1760年準格爾汗國滅亡。

身著戎裝的乾隆皇帝,他熱衷於經營中國的邊疆地區

位於伊犁的格登山(今伊犁昭蘇縣境內)大捷紀念碑,在1755年的格登山大捷中清軍殲滅了準格汗汗國首領達瓦齊率領的準軍主力部隊。

從上面的史料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哪怕是準格爾處於葛爾丹和葛爾丹策零的全盛時期並且有沙俄在背後的武器支持,也並沒有滅亡清廷的實力,準軍只有在清初時對清廷造成過短暫的威脅--1690年準格爾軍隊攻到了烏蘭布通,一度深入到離北京只700公里的地方(這是準格爾軍隊對清廷威脅最大的一次),但是在康熙皇帝的反擊下準格爾軍迅速大敗,準軍幾乎是全軍覆沒;1729年葛爾丹策零率領的準格爾軍雖然在和通泊戰役中獲得全勝,卻在光顯寺遭遇到了大敗,面對人力與物力遠勝於自己的大清,準格爾選擇了與清朝休戰。準軍與清軍作戰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失敗:畢竟清軍是由滿、蒙、漢組成的多民族軍隊,在同樣善長騎射的滿蒙軍隊面前準格爾軍隊佔不到兵種與兵員質量上的優勢,但清軍的數量優勢與物力、財力優勢卻不是全國人口才100萬左右的準格爾汗國所能相比的。在18世紀時的亞洲也步入了半火器時代,遊牧民族靠武力稱雄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準格爾汗國的覆滅是歷史與時代的必然。

準格爾的滅亡可以歸納為其以為有沙俄在背後撐腰,不自量力的好戰並不斷地挑釁清廷,最後由於反覆無常的背叛而導致其亡國滅種。


雄鷹展翅長空


(康熙帝圖)

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準部首領巴圖爾琿臺吉的兒子僧格被殺後,他的異母弟噶爾丹奪得了準噶爾部的統治權。1678年,西藏的五世達賴賜噶爾丹可汗號,準噶爾汗國正式成立。同年噶爾丹展開新的擴張戰爭,出兵回部並佔領中亞的葉爾羌汗國,把廣大維吾爾族地區置於其統治之下。1688年噶爾丹突然率兵越過今天蒙古國境內的杭愛山,大舉進攻土謝圖汗,迫使喀爾喀蒙古諸部南遷。1690年6月,噶爾丹又向漠南喀爾喀蒙古進攻,俘掠人口,搶劫牲畜。噶爾丹領導下的準格爾部野心勃勃,不僅想要脫離大清王朝的統治,還打算在新疆、中亞地區創造一個幅員遼闊的遊牧帝國。這一舉動,自然就引起了清朝的警惕,清王朝在中原地區的統治趨於穩定後,著手準備將更多資源和軍力投入到平定準噶爾的戰爭中。

(雍正帝圖)

清朝的最高統治者乾隆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乾隆帝意識到分裂勢力有可能破壞大清疆域。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準噶爾首領噶爾丹入侵喀爾喀蒙古,並乘勝進兵至內蒙古。康熙二十九年六月,噶爾丹在烏爾會河擊敗了一支清軍,乘勝進至克什克騰旗,近逼京師。七月,康熙皇帝御駕親征。八月一日,清兵與準噶爾軍在烏蘭布通交戰,噶爾丹部隊兵敗。但福全誤信西藏喇嘛濟嚨呼圖克圖之言,使噶爾丹得以從容撤退。不過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不僅控制了喀爾喀蒙古,而且徹底粉碎了噶爾丹的威脅。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進兵伊犁,俘獲準噶爾首領達瓦齊,以“準噶爾汗國”滅亡而告終。達瓦齊被俘後,時任定邊左副將軍的輝特部臺吉阿睦爾撒納(非準噶爾人)起兵反叛,天山北路再次陷入動亂。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初,阿睦爾撒納逃亡俄羅斯,病死在俄羅斯。次年,清軍剿滅叛軍殘部並平定回部大小和卓之亂,西域全境平定,西北邊叛亂暫告終結。

(乾隆帝圖)

平定準噶爾戰爭,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橫跨17世紀至18世紀,前後長達七十年。


鐵男春秋


清朝鐵了心要剿滅準葛爾有兩大原因:

一、準噶爾部落企圖統一蒙古,這極大地威脅到清朝統一中國的政策,即滿蒙漢一體。滿族八旗可以說在當時的中國是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是滿族七八萬的軍事力量,確實很難征服人口基數龐大的中國,所以滿族人在建立後金之後,就開始與科爾沁蒙古通過聯姻的方式來加強自己的軍事實力,包括後來擊敗林丹汗,征服察哈爾蒙古等這些一系列的措施都是為了將它們納入到清朝的統治體系。但是滿人在建立後金之時,蒙古各部就將後金視為仇敵和被征服的對象,很多蒙古部落對大清是口服心不服,特別是準噶爾部落妄圖想恢復“大元”的野心,這樣一來蒙古各部落對開始擺脫大清有了蠢蠢欲動的希望,這極大的牽制了大清的軍事實力。
二、準噶爾不過與沙俄勾結,這極大的威脅到了滿清的統治地位。17世紀中後期,歐洲各國在軍事科技方面開始快速發展,然而在滿清統治下的中國卻仍然處於緩慢的發展階段。然而與沙俄接壤的準噶爾蒙古,卻從西方國家學到了先進的科技與軍事經驗,這已經超越了滿清統治下的中國。並且沙俄有意拉攏準噶爾,並將其作為統治中國的的爪牙,威脅滿清的統治地位。

通過以上分析,大清政府對準噶爾部是恨之入骨,所以在乾隆執政時期徹底將準噶爾擊敗,並將其滅族,還讓其他蒙古部落佔領了他們的地盤,下令不允許蒙古部落使用準噶爾這一名稱。但是到現在,仍然有一部分外蒙古人憧憬葛爾丹和他的準噶爾汗國,並把他當做英雄,因為葛爾丹是為了蒙古人而戰。


公元前


在清朝康熙年間,蒙古族分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個部分,這三部分的蒙古族都是歸順於清朝的。而準噶爾是漠西蒙古的一支,原來在伊犁一帶過遊牧生活。噶爾丹統治準噶爾部以後,他野心勃勃,先兼併了漠西蒙古的其他部落,後在沙俄政府抱著唆使下,又向東進攻漠北蒙古。打敗了漠北蒙古。

康熙時期:準噶爾動搖了 大清滿蒙聯姻的基本國策

滿蒙聯姻是大清的基本國策,準噶爾部已現已威脅到清朝的根本了。所以,康熙皇帝不惜三次親征,最終打垮了準噶爾部抱著叛亂,逼死了噶爾丹。 清政府重新控制了 阿爾泰山以東的 漠北蒙古,

在涉及到到王朝存亡的問題上,康熙帝毫不含糊,他三次御駕親征,終平定了叛亂。清朝也重新控制了蒙古。

雍正時期:羅卜藏丹津叛亂

羅布藏丹津暗中約定準噶爾部策旺阿剌布坦為援,組織叛亂。雍正元年(1723年),羅卜藏丹津脅迫青海蒙古各部貴族於察罕託羅海會盟,發動武裝割據叛亂。清政府聞變後,立即命年羹堯、嶽鍾琪等率軍鎮壓,很快將叛亂平定。羅卜藏丹津逃往準噶爾部避難。

乾隆二十年(1755年), 清軍在新疆平定準噶爾攻佔伊犁時,羅布藏丹津被俘,清朝庭免去他的死罪,將他軟禁於北京。

清政府平定叛亂後,對青海地區的行政建制作了重大改革,改西寧衛為西寧府,下設兩縣一衛,對蒙古族各部採取編旗設佐領措施,共編為二十九旗,同時派駐“辦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務大臣”,使青海完全置於清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轄之下。

總結

大清鐵了心要剿滅準葛爾,是因為準葛爾叛亂,威脅到了清王朝的根本。


揚生解史


大清平定準噶爾的歷史,屬於北朝歷史。若是南朝歷史研究者可能確實不太懂。

首先說說大清和準噶爾部的關係。

準噶爾部隸屬於厄魯特蒙古,而厄魯特蒙古是蒙古三部之一。

大清法統來自大元。大清起源於後金。但是皇太極時期,皇太極國政是滿蒙一家。所以大清滅喀爾喀蒙古林丹汗,取得大元玉璽,迎娶林丹汗妻子。這叫做收繼婚制,表示大清具有大元法統。此時皇太極已經和科爾沁蒙古兩部結合。此時皇太極征服一個蒙古,迎娶一個蒙古。

順治時期更是確定,大清統一蒙古的標準就是統一蒙古三部。到時候舉行九白宴滿漢全席,順治時期只是六白宴。

所以大清實際最大威脅是厄魯特蒙古。

其次:厄魯特蒙古的強大戰力。

這裡說一下,厄魯特蒙古就是瓦剌蒙古,他有入主中原野心,土木堡之變就是它乾的,他也有這個能力。在順治時期,厄魯特蒙古的首領巴圖爾琿臺吉統治著中亞巨大地區,比如族內土爾扈特人到了伏爾加河畔,和俄羅斯正面對抗。而且林丹汗死去的時候,巴圖爾暉臺吉帶著土爾扈特人來到了烏蘭察布會盟,重新團結了喀爾喀蒙古,入主中原意願明顯。

第三:說說大清和厄魯特蒙古的戰略友誼。雖然清代重視王爵,但那是漢人皇帝的王爵,因為是帝國管理制,王爺權力會很大。但是對於草原蒙古,大清給了很多王爺,對於厄魯特蒙古,大清不吝給王爵。

那麼厄魯特蒙古什麼想法呢?

厄魯特蒙古當時面臨兩個選擇:聯繫明朝對付大清,或者聯繫大清對付明朝。

聯繫明朝對付大清的當時是:姜瓖以自身為誘餌,吸引清軍主力來襲擊,厄魯特蒙古可以漁翁得利。

聯繫大清對付明朝的方法是:大清不計前嫌,而且有極大的誠意。比如和親。

這個時候順治和親詔書就來了。

為什麼順治和平詔書作用這麼巨大?

因為順治本人就是滿蒙一家的受益人,他媽就是科爾沁蒙古人。若是順治娶了厄魯特蒙古人,他兒子即位是有可能做中國皇帝的,就和順治一樣。這樣巴圖爾暉臺吉追求一輩子的一統天下夢想就實現了。

兩個戰術誰好誰壞,大家一目瞭然。

所以厄魯特蒙古和大清聯手了。

而且厄魯特蒙古有一個非常好的反面對象,這就是喀爾喀蒙古。

喀爾喀蒙古本來和明朝關係交好,隆慶和議最大受益者就是喀爾喀蒙古。結果相信漢人的林丹汗被多爾袞殺死,後來喀爾喀蒙古十五萬大軍又被清軍打敗。

喀爾喀蒙古用實際行動表示和漢人合作的結果很差,而科爾沁蒙古又用實際行動表示和滿族合作的結果很好。

因為厄魯特蒙古沒有攻擊大清,而大同之戰對清軍影響很大,清軍損失近半,所以清朝認這個人情。和親就是最好證明。

所以當噶爾丹殺兄即位,獨立準格爾部,大清一定會滅他。對於大清,領土受損,百姓流離失所,又有獨立勢力,自然會消滅它。

只是這個歷史對於南方漢人比較久遠,不太瞭解。但是對於北方漢人,對這個歷史是比較熟悉的。比如我是大同人,我知道我們大同為了恢復中華,付出了多少努力,若是姜瓖反正厄魯特蒙古能來,天下會是另一個樣子。所以對於北朝帝都大同,這是一段慘痛的歷史。


夢香寒冰


任何時期任何國家都不會允許赤裸裸的分裂行為,領土與主權是一個宗主國最核心的問題,作為一代明主的康熙大帝如何不懂。特別是葛爾丹勾結沙俄,出爾反爾,大舉進攻漠西蒙古的行為,更是徹底踐踏了大清底線,也是康熙決定調集全國人力物力財力,三代君王百年征戰剿滅葛爾丹的主要原因。再這之前,為了緩和矛盾為遠征贏的時間,和親、送禮、冊封什麼努力沒做過?但狼子野心的葛爾丹得寸進尺,始終妄圖南北分治。真正是不作死就不會死!





論鑑


根本原因是清朝有進取心。

看下3D地圈,清擴張已到極限。前清已經和日不落和毛子開戰了。所以北,西,西南已經到極限。南方有清越戰爭,清緬戰爭。野人山為界,是原始森林。

另一原因,清治理的不錯,國力比較強,人口在世界上第一,版圖和俄羅斯並列第一,但俄羅斯無人區多。

明朝也有北征蒙古,但不順利,長期以長城為界,國力不夠強,政治有問題,黨爭厲害,內耗大,幹不成事。


唐迭戈1


對的,就是威脅太大,且準格爾為了生存擴張野心極大,對喀爾喀蒙古的侵略已經威脅到了大清國的統治中心,所以必須剿滅,實際征服持續了康雍乾三代才完成,就可以看出對大清的威脅我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