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什麼為人處世的哲學書?

用戶68289336


首先回答你:“有,肯定有”。

其次我要多囉嗦一句。對於一個擁有著5000年璀璨文明的國度。怎麼可能少得了為人處世的書籍呢。無需向他國尋找。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裡就有不少此類的傳世經典。

在傳統文化裡 為人處世大體分為兩大體系,一是出世的哲學,二是入世的哲學,出世指的是消除俗世對內心的羈絆,達到心性上的自由,代表學派道家和佛家。入世指的是在俗世間創一番作為、體現自己的價值。代表學派儒家。ok,大體脈絡給你梳理好了,下面我開始推薦書籍。

出世書籍:《老子》 、《莊子》 、《六祖壇經》,前兩本是道家的經典,第三本是佛學本土化後的集大成之作,這三本反覆閱讀領會,就能體會到自己的世界觀被層層拆解的快感,內心漸漸變得通達無礙。

入世書籍:《論語》、《中庸》、《大學》、《近思錄》,第一本可以理解為,弟子們記錄的孔子教學小視頻彙總,看看聖人在各種情境下是如何思考行動的,第二本可以理解為儒家的心法,第三本可以理解為儒家的技法,第四本可以理解為心法技法的系統梳理。這四本書,心法+技法+系統梳理+案例彙總,正好一個體系閉環。

還有一些書籍兼併出世和入世,如《素書》、《菜根譚》等

當然還有很多經典的書籍我沒有列舉,其一我是覺得過猶不及,推薦太多,結果等於沒推薦,其二我個人是覺得,傳統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一以貫之”,把基本的認知體系“一”搭好了,其他的自然慢慢的就能“貫”起來。所以從你的操作性上來考慮,就這幾本吧。

純手打,還望採納!


沉默的時光ing


我國傳統文化經典中關於為人處世的哲學書很多,小一大書悅讀會向您推薦以下3本,希望對您有幫助:

1.《論語》

《論語》:該書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漢代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

2.《朱子家訓》

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當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對女性的某種偏見、迷信報應、自得守舊等是那個時代的歷史侷限,我們是不能苛求於前人的。《朱子家訓》僅522字,精闢地闡明瞭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3.《曾國藩》

本書用“血祭”、“野焚”、“黑雨”三部詳細描述了晚清名臣曾國藩(先秦曾子後代、政治家、文學家、理學家、戰略家、湘軍創帥)的一生傳奇,他從文人出道至轉帥經武,在腥風血雨、浪流奔滾的時代中自修自成為定海之針,建立功業成為拯救大清的中興名臣,顯赫達全卻也爭議延續,伴隨一路腳印,他的識人、定見、學問、家書、官場、事功等等個修板塊,也一直多為後來人所專項研究傳習(應該不少都翻花於機場、小書店、老闆椅後書架上)。

成功者的來路上必定有坎坷失敗的淬火,自湖南編練起兵,屢戰屢敗,曾公兩次投江自盡,數度立下遺囑,更曾在挫折與困境中絕望的棄官回鄉,但他信奉“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憑藉蠻勇大智的極度自省和忍挺,等到了太平天國的內訌,從而成就了自身功業和族氏榮耀;噴易行難,他急流勇退,仍是憑藉極度的自省和剋制,自戕誅疑,實裁湘軍,並冷絕權貴,從而自保成為歷史上少數善終的功業人物之一。

首家五色閱讀俱樂部 匯聚獨特五色悅讀者

SINCE 2009

小一大書悅讀會匯聚了一群有趣有知的悅讀者。我們相信:

1.每個人都是一本獨特的書,閱讀、思考和分享,助你由小我成就大我。

2.每份“小”小的能量,匯聚成“一”本“大”而厚的思想之“書”。

3.因你同行,閱讀的路上“悅讀”越讀,風雲際“會”,共閱天下!


小一大書悅讀會


不知道你所謂的為人處事是指什麼,如果是見人說人話,叫鬼說鬼話,左右逢迎,我感覺有時候真是由情商決定的,不一定能學的來,我也不知道什麼書講這個。

但是如果是想提高溝通能力,可以推薦一本書給你:溝通聖經。

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修訂第5版)英國三十餘年,修訂五次,書中就溝通的各種情境都做了深入的講解,不僅限於聽說讀寫。

還有各種電話,郵件,會議,演講等,讓你真正做到,能充分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而且有效理解接受到的信息。不管是語言溝通,還是非語言溝通,會對的溝通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80後陳紹森在深圳


我國傳統文化五千年文明歷史,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以儒家經典為代表的思想主體,融合道家,法家,墨家,兵家,佛家等多個思想流派,儒,道,佛,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三級,共同構成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一直影響中國人餘數千年,筆者認為為人處世的代表作有【論語】/【周易】/【曾國藩全集】/【王陽明】

【論語】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論語》成書於春秋戰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

《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並無緊密聯繫,只是大致歸類,並有重複章節出現。到漢代時,有《魯論語》(20篇)、《齊論語》(22篇)、《古文論語》(21篇)三種《論語》版本流傳。

【周易】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1]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高駿


推薦兩本中華文化的瑰寶《大學》和《素書》,“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現代社會很多人一心求快,人心浮躁不安,需要這種古老的智慧。《素書》: “悲莫悲於精散,敗莫敗於私慾”。一心向錢,私慾就重,信息爆炸,選擇太多,精神不守,現在太需要匠人精神的專注了,所以強烈推薦這兩本書


心源書苑


哲學是研究終極目標的學問,是用人的方式方法, 我的方式,來尋找真理的學問。

它的好處是使人明哲,可以運用哲學知識尋找到事物事件的本質或者事物事件的普遍規律。使人進步,也使人不容易被紛紛攘攘的表象所迷惑,使人能第一時間看透事物或事件的本質或者規律,並能及時作出快速反應和對策。

哲學的壞處是,由於是用人的方式方法,由於是用人的知識,因此容易進入死衚衕,走不出來,最後,會以為生命沒有存在價值,會以為人生沒有存在意義,會以為世界是一遍虛空,一切都是捕風。

由於哲學是用我的方式方法,用我的聰明,用我的邏輯思維,用我的知識來尋找真理。因此,永遠不可能發現自我,永遠不可能認識自己,永遠不可能突破自我,永遠不可能超越自己,永遠不可能更新自己。 會出現我是誰?我為什麼存在?我為什麼活著?我的生命意義是什麼?生命有什麼價值?等問題。

由於哲學是用人的知識、人的方式、人的方法來尋找真理,所以,會出現永遠找不到真理的現象,會產生虛空和厭世,內心深處永遠沒有滿足,最後的結局可能會自殺或者他殺,甚至可能出現有組織性流無辜人血的事件,比如法西斯主義,,,,等。

這些,都是哲學的壞處,而且是近代在世界歷史上多次岀現,反覆出現,現在還有在進行的事實。有些還是血淋淋的。 更有甚者,有組織性的使壞,將某個哲學當作科學和真理來洗腦,使被統治者腦殘,弱智,然後變成工具和打手。

本來哲學本身是沒有什麼壞處的,是一種探索事物事件本質和規律的一種手段。

哲學,不是科學,更不是真理,只是一個認識事物事件的工具。

如果,把某個哲學體系,抬高到科學的地位,抬高到真理的高度,甚至認為這個哲學體系就是終極真理,哪麼,壞處才會出現的。

對哲學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學哲學,最好是高中文化水平以上的人學學哲學,是有益處的。至少學一些哲學知識沒有壞處。但是,想從哲學中尋找真理?只能是盲人摸象。

如果,哲學分東方哲學或者西方哲學的話?不可能是真哲學!如果哲學分你的哲學或者我的哲學的話?就不可能是真哲學!如果哲學分中國的哲學或者外國的哲學的話?就不可能是真哲學!只能是想乎悠!只能是想說謊!因為,不管哲學的某個思想或論點是產生於東方還是西方,都是屬於全人類的!否則,就是想不懷好心,想搞壞!

哲學,不是教人怎麼處世的!教人怎麼處世的不可能是哲學!哲學是探求人類終極目標的學問!哲學追求的往往是怎樣才能出世?教人怎麼樣處世的,往往是與哲學無關!


lihuazhang2017


你這個問題真是死角,哲學是種思想,但是不是考慮為人處世的思想,真要說處事也是說我們處在世界的形態或所屬。要是實在要說為人處世那隻能偏向於倫理學,屬於哲學的二級學科。這裡推一下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吧,不是講為人處世的,是講道德的。

要是誰真能推為人處世的哲學,第一肯定是中國的思想家的思想,未必被收入在中國哲學史,第二肯定是什麼什麼然後加上哲學兩個字的雜書,特別是第二類書你覺得有必要看嘛?還不如多實踐,自己形成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


品甘肅666


毛主席的“老三篇“即《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我覺得就是為人處世的好書。


健健康康1314


有一本書叫《增廣賢文》是明朝時編寫的很是簡單直白洞察世事裡面有很多金句廣為流傳比如:“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


yhb袁庸


要懂為人處世,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道德品格修養,可以讀《孔子》,體會"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可以讀《道德經》,體會“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如果覺得讀典籍比較困難,可以看看《菜根譚》,《曾國藩家書》之類的書。更輕鬆一些的讀物,比如劉墉或者林清玄的書,也能講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