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看,50歲算老人嗎,為什麼?

農夫老嶽


從心理學角度看,年齡可以分為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生理年齡,指的是在某個年齡階段所表現出來的外表是什麼特徵的。而心理年齡,則是指某個年齡階段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狀態是如何的。目前。我們判斷一個人的年齡屬於什麼階段,主要是看生理年齡的,很少有人說心理年齡。

1.目前,我國將60歲以後的人看成是老年人。世界衛生組織根據人體素質和平均壽命對年齡進行了劃分: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59歲為中年人,60歲以上的為老年人。從定義我們知道,它的劃分標準是看人體素質和平均年齡的。也就是說,每一個時代的年齡劃分可能不相同,因為所處時代的經濟水平和生活水平不一樣,從而會導致那個時代的人的某個年齡階段的外表特徵不一樣。

發展心理學將人的一生劃分了幾個階段,如下圖所示。也就是說50歲的人剛好處於成年中期。下面我們瞭解一下成年期的一些生理變化,從四五十歲開始,人慢慢變得遠視,也就是所謂的遠視眼;六十歲以後,聽覺慢慢喪失,可能出現一些耳背情況;生育能力也會下降,這也是為什麼國家不提倡晚婚和生育太晚的原因;還要一些人出現記憶力衰退的情況,這就是俗稱的“健忘症”。

但是,有研究表明:許多生理變化並不是因為老化,而是因為不適用,這也就是所謂的“用進廢退”。話句話說,就是一個人如果經常使用某個身體器官,那麼它的機能就不會下降或下降很少。

因此,如果一個五十多歲的人經常進行鍛鍊的話,那麼它的身體機能有很大的可能性保持在青年時期。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成年人和老年人,看起來不像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因為他們這些人學會了保養和健身。

2.從另一個角度心理年齡來說,我們知道兒童時代的人好奇而童真,青年時代的人熱血而衝動,成年老年時代的人成熟而穩重。每個年齡階段,都會表現出一定的心理特徵。就像《射鵰英雄傳》裡面的老頑童周伯通一樣,生理年齡屬於成年人,心理年齡估計也就是童年時期小孩子階段。

在現在這個社會,我們也可能會碰到一些心理年齡較小的成年人和老年人,對萬事萬物都充滿著好奇,好像年輕人一樣。話句話說,就是他們心態跟年輕人一樣,並沒有成年人老年人有那種給人日暮西山的感覺。

希望以上回答對題主有所幫助,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和點贊,以後會有更多的心理學知識分享!


流雲691


我今年整七十了,自一年多前股骨徑骨折住院手術後我才感覺自己老了。可是在康復期間精神上也出現了異常,直到今天元旦親朋團聚,八十多歲的舅母一句話點醒了我,她說你必須接受已經步入老年的現實。確實骨傷之前我交往的都要五六十歲的姐妹們,和她們在一起總覺得自已特年青,而現在和我一起邊曬太陽邊閒聊的都是七八十歲的老太太。我企盼著自己趕快康復還要回到年輕些的人群中去,去旅遊去唱歌,那樣永遠也不覺得自己老。


幸福奶奶181101961


我現在就50多歲了,有時候總是想,奔60了,老了,可是我的同學都說我不老,而且像40多歲的,面相年輕是一方面,首先要心態不能老,我現在在孩子的帶動下,每天一直在學習新東西,年輕人感興趣的我都喜歡,如果不是因為家裡的原因,我都辦了退休還一直工作。所以不要看年齡,自己心態好,任何時候都不老。


福祿和吉祥


當然不算啦!如果根據心理年齡來劃分年齡段的話,25歲至65歲是屬於成年期,而65歲以後才屬於老年期。這樣說來50歲屬於成年人還不能算是老人。

其實一個人的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沒有直接的關係。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有的也許都抱上了子女的孩子。人生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也都經歷了許多,是一個成熟穩健的時期,也是壓力最大、精神負擔最重的時期。那麼心理上的成熟就顯得尤為的重要,是選擇泰然處之還是選擇惶惶不得終日,則完全取決於個人心理的變化。當然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同,得到的結果也就不盡相同。但是擁有一顆積極的、樂觀的、向上的、感恩的心這才是關鍵所在。經歷了那麼多,很多的事情應該去有個整理、有個總結。選擇還有很多,繼續努力、拼搏奮鬥讓自己的一生更加精彩、更加完美;還是安逸度過,享受人生。不管如何選擇都別讓自己的心老了。

多出去走走、多出去看看,多擁抱大自然。這樣可以讓自己的心永遠年輕,堅持鍛鍊保養身體,良好的體格才是一切的根基。“心若年輕、何懼歲月催老”!


親子心聲


開篇:什麼年齡算老人,從史料來看沒有統一的標準,先秦至清模糊的定義大約為60歲做為老人標準。先聖孔夫子在《論語·為政》提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也只是闡明瞭人每個年齡段應做的事情及狀態,對於50歲算不算老人也沒有做出準確的定義。為什麼人們總是糾結50歲算不算老人的問題呢?

首先一點就是“傳統意識”,“人過四十,天過午。”這一民諺,人們在潛意識裡就把50歲的人定義為老人了。另一方面,古代人普遍成婚早,到了50歲的人一般四世同堂了,50歲當然老了。再者環境、醫療條件、物質條件的制約匱乏,古代人的壽命偏低,這些都是造成人們潛意識裡認為50歲是老人的原因。

我們姑且不去理會現代社會對老年人劃分的標準,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50歲算不算老人

01

現代社會50歲人的成長與認知

70年出生的人當下正好50歲,我們知道78年改革開放,而70年出生的一代正值改革開放時期,也就是說這一代見證、經歷了改革開放帶來的鉅變。ta們不管從思想還是認知所接受的都是新潮的、前衛的。衣著從灰黑為主題,到現在的色彩豔麗。食品從解決溫飽的角色轉換為色香味的享受,這是個物質充盈的時期。50歲可以說趕上了時代發展最好的契機,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發展,讓人們有更多的時間休養生息,更多時間去充實自己展現自己,自我心理認知覺得很年輕、充滿活力,和老還有很長的距離,離老遠矣。

02

現代社會50歲人的潛意識

“人老心先老”是個不爭的事實。人的潛意識是非常強大的,對著一個人或在他的潛意識裡不斷的灌輸已老的訊息,時間久了,潛意識就會把這種訊息反應到行為表現及肢體,整個人顯現出滄桑、遲鈍、萎靡、無神等老年表現、現象。現代50歲的人潛意識裡根本沒有老的概念與訊息,看看高堂精神矍鑠的父母,七八十歲仍舊健碩安然,看看廣場上翩翩起舞的大爺大媽,50歲的人說老自己都覺得慚愧。所看所想無形中存入了潛意識,潛意識不停的告訴自己,自己很年輕應該充滿活力,這樣的一種心理怎能會老呢!

03

最後一點:慾望心理

物質充盈的時代,人自然而然的追求精神心理的滿足。當人們不再為衣食住行煩神擔心時,會把注意力轉向於感官心理刺激,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人性本我的慾望顯現了,例如:貪婪、衝動、性,這些本能的出現使人產生更多的荷爾蒙,我們知道荷爾蒙可以讓人充滿活力、顯得滋潤年輕。50歲的人生經歷了暴雨狂風的半生已趨於安定,物質需求充盈了剩下的需求就是精神心理的慾望衝動,這種毫無生存壓力的情況下,人也活的越來越精神,50歲怎能算老人!

寫在最後:其實不管從哪個角度看當下50歲都不是老人,安定的生活環境、完善的醫療、物質的充盈,一個史無前例的繁榮時代,人們會越來越幸福、越來越長壽、越來越年輕。

我是慕三子 你永遠的心靈知己!


慕三子


5O歲了,年齡來說,真的有點老,俗話說“年過半百”健壯的體能己經走過,後半世紀靠保養、惜護,身體肌質功能,日不如一日,人體老化正常規律……,各行各業,領導崗位高危職業,都要求年輕化,包括一線城市調入落戶都強調年輕化(深圳4O歲以內)這說明5O的人確實有點老,但經驗、心理、素質,年輕人是無法比的。


深圳邊角


不算。在發展心理學中,成年晚期是從60歲開始的。

德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德保爾·巴爾特斯的畢生發展觀認為:個體的發展是一生的過程,並不僅限於兒童和青少年,中年、老年也在發展。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出現發展中的行為變化。

並且現在人的壽命比以前長很多,古代人的壽命普遍比較短,那麼50歲算是老年了。

可以看看身邊的人,50歲甚至60歲的時候是什麼狀態。


荷小花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人、基本上說5O歲的人算是步入老齡化了之說了!就現在這個年代來說、不光個人覺的說50歲的人不夠老年人之說,因為呀、當今這年代、大部分進入老齡化之說,國家有關部不是統計過嗎!50歲的人若夠老人的話、那麼年青一代(指18歲~50以下)可能會失衡(從某意意來講),年青人的比例會明顯更少,我身邊體制強的人、有近70歲了、還在打拼(兒女都、甚至孫子都不小了),和年青人一樣幹活,而體制差的、沒有人家歲數大的(體制較差的很),而不認自老了也不行!因為身體弱、比不上人家、自然也就心衰了![可憐]


仰望176279352


50歲算不算老人要因人而異的。

有的人到了50歲,依舊充滿活力,所以算不上老年人。而有的人進入50歲,就整日愁眉苦臉,感傷消逝的時光,擔憂未來,這種心態很容易讓他們陷入焦慮與不安當中,甚至加速衰老。所以,50歲算不算老人,跟自己的內心狀態有很大關係!

因為在發展心理學中,對於人類真正開始衰老的年齡段一直存在爭議,主要有“老年喪失觀”與“畢生發展觀”兩種觀點:持老年喪失觀的學者認為,50歲以後的中老年時期,人的心理狀態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老化和衰退,因為心理的發展是單向前進、不可逆轉的。而畢生發展觀則與之對立,認為人的心理發展是貫穿一生的,即便是在中老年時期,人的心理也會受到社會文化、自身經歷、歷史事件的影響而不斷髮展。所以,他們認為50歲的人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可以去追求自己喜愛的事。

也有新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其心理發展觀中將50歲以後直到死亡的這個年齡段稱為“老年期”,也叫做成年晚期。這個年齡段的主要任務是獲得“完善感”,避免絕望和厭倦感,體驗著個人智慧與人生價值的實現,形成自我的人生哲學。這個觀點一樣也是積極的,而且,我更認可的是他的“成年晚期”這個界定。

雖然人在50歲以後會更關注自己的內心,去掉了浮躁感,真正體會著人生的本質價值。但很多卓然的成就,還是在這個階段能創造出來的。

所以,50歲,不能算老人。



職業心理專家師至潔


從人的年齡段來劃分,50歲成後期,這個時期是中年向老年的過度,不論是身理還是心理都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個體面臨家庭、社會的多重任務,擔任很多角色,受很多外界因素影響,處在“第二青春期”—更年期階段。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個階段的中年人,可以選擇積極地應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比如,可以工作中全心投入、工作外多一些閱讀、旅行、運動,與家人、朋友積極互動等等,增強身理健康,心理良好的彈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