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閒著做貢獻的同時,也別傳謠,造謠

今日是正月初六,又稱馬日,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其意為祭送窮鬼。相謂曰今日送窮子,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消災免禍,趨吉避凶的美好願望。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橫行的時候,我要說的並非是妖魔鬼怪,而是“謠言”。自1月23日武漢宣佈“封城”抗疫起,截至今日已有8天了。

在家閒著做貢獻的同時,也別傳謠,造謠

網絡用圖

每日上億條的信息高鐵在傳播渠道里激速流通,其中網絡謠言更是屢禁不絕更有日漸攀升的趨勢。官方通報的“作死”謠言屢見不鮮。溫州一網民謊稱自己從武漢回鄉,頭暈並且一直咳嗽,網友將其截圖發至微博,引發大量關注和擔憂。山西網民田某在網上傳播太原將實施交通管制的謠言,被快速轉發擴散,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更有甚者為推銷其孕嬰店產品編造疫情謠言,有人道聽途說或為吸引關注在群中發佈不實信息,對社會秩序造成嚴重影響。當然更有博人眼球的謠言,鍾南山院士已被傳染新型冠狀病毒,可謂是撒炸搗虛,鬼話連篇。造謠者你的心不痛嗎?只為博一眼球?得到別人的點贊,關注並不能給你帶來健康,財富,幸福,反而給別人帶來擔憂,苦惱,給社會帶來諸多的麻煩。

在家閒著做貢獻的同時,也別傳謠,造謠

網絡用圖


有部分人在不知信息的真實性情況下發布,轉載在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上,他們並非是造謠者,只是做了信息傳播中的媒介一環,或許你的出發點是好的,關心朋友圈的朋友,網絡上的網民,或許就是為了獲得別人的關注,無論如何你作為傳謠者,依然肩負著巨大的責任,因為你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會擴大謠言的影響力。就拿我身邊的例子來說,我小姑在工作的時候道聽途說了我們家鄉有一個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者已去世的謠言,回到家中同我們說起這則謠言,我聽後就很納悶,因為我在官方平臺並未見到我家鄉有病患,我知道小姑的用意,讓家人注意安全,減少外出,我小姑也知道網絡的影響,並未在社交軟件,網絡上散佈謠言。但小姑依然是傳謠者,給家人帶來了擔憂,。有句老話:每一則謠言都有聽眾,三個人所傳的謠言與三個人所說的事實給人的可信度是一樣的,所以當你接收一則新信息時,別輕而易舉的相信,要麼證實,要麼證偽,要麼存疑,別成為他人的信息推手。

在家閒著做貢獻的同時,也別傳謠,造謠

網絡用圖

莎士比亞曾說過:謠言會把人們所恐懼的地方軍裡增加一倍,正像回聲會把一句話化成兩句話一樣。病毒這個充滿威脅,要人命的敵人已經為我們的生活製造了諸多的麻煩,困難。我們不能再為前線奮戰的白衣天使,科研人員平添苦惱,增加負擔。勞倫·奧利佛說:謠言是怎麼產生的?是因為很多人認為它有可能發生。謠言止於智者,聰明的人不造謠,不傳謠。在謠言面前要學會過濾與沉默,不做謠言的“傳聲筒”和“擴音器”,努力做好我們分內的事,我們一定能渡過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