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有風險,不投資就沒有風險了嗎?

陌小亮


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光有收益的絕對是騙局,我勸你也不要投資,不投資人民幣也會貶值


小燕看看


不投資照樣有風險呀。

提出這樣的問題,顯然是對投資知識的缺失,從而導致對投資有風險的畏懼,推薦閱讀一本我很喜歡的投資理財類書籍吧。

01

盛間和代是我近兩年非常喜歡的一位日本女作家。

她獨自撫養三個女兒,為了克服生活的壓力,她不斷磨鍊自己的時間、財務管理等能力。

我已經記不得如何知道該作者,但在去年我自從讀了她的第一本書就非常喜歡,然後一口氣從圖書館借來了所有她的翻譯著作。

圍繞同一作者的書籍來閱讀也是一種閱讀方式,可以全方位瞭解一個人並且向他學習。

盛間和代絕對是我認可的作者之一,未來我可能還會把她的全套書借來再讀一遍,包括《時間投資法》、《“白骨精”學習法》《輕鬆讀懂財報》等。

02

《錢不要存銀行》重點向讀者普及最基本的理財知識,幫助大家走出理財的困境,具備基本的理財意識。

我梳理了幾個閱讀要點,有興趣的人建議還是整本書閱讀更有收穫。

一是印象深刻或啟發的內容。

第一章講了,工作時間越長,也沒有時間照顧家庭,更沒有時間去考慮理財,越是沒有錢,反而花更多的時間用來工作,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所以時間管理能力也是一種理財能力,時間就是金錢,要進入正向循環的過程。

二是受啟發可以採取的行動。

必須有理財的意識,必須要理財,要行動並且正確看待自己,每天工作那麼長時間,與收入是否成正比。

三是鈔票要分散投資。

但要辯證看,要符合中國國情。比如作者認為不要買房買車,這些會讓你負資產,投資最好多領域多方面,作者支持定投的基金。

在買房的問題上,我認為在中國社會有足夠的資金還是要首選買房的,但我只推薦買入學區房、市中心的住房。這也是我近期考慮調整住房的重點。

顯然,教育問題是剛需,是成年家長最捨得投資,但也是最盲目投資的領域。雖然現在國內的房產特別是一線城市已經進入漲幅的飽和,可事實上房價受到政府調控的力度很大,包括每年放出的房產數量都受到嚴格的控制,有點像早期的計劃經濟。

中國人有很強的傳統觀念,我認識一些新上海人,都是某種機會的幫助下發財後首先考慮的就是到上海來置業,安排孩子就讀。

這一思路,也適用於二三線城市的投資策略。無論是誰,經濟條件改善了,都會用實際行動(比如搬遷、買房等)來跨越階層,不是單純的嘴上說說而已。

再往上一個階段才是安排全家人移民,資產配置到國外。

此外,雖然現在股市很蕭條,定投基金已經進入合理的價格區間,我今年開始每個月初都會固定額度買點。

03

總體上,本書的理念不在實操,而在觀念上。不要以為我們都懂得了“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狀態。

根據我個人的切身體會和觀察,懂得理財的人口數量仍然是少數,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幾年P2P理財受歡迎的原因。

最後,牢記本書所闡述的五個原則:

一、分散投資、分散投資、分散投資;

二、對收益率不要抱過高期望;

三、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四、投資需要必要的成本與時間;

五、我們可以掌控的只有風險、收益無法管理和掌控。


李安迪


投資可能有機會變富有,不投資肯定會越來越窮!

因為通貨膨脹,不投資錢拿手上就一直貶值啊!

按平均的通貨膨脹率,相當於平均每年手上的錢會貶值7%。

30年前,一塊錢能買多少斤肉,現在能買幾根蔥?

30年前,幾萬塊能買套房,現在幾萬塊夠付中介費嘛?

所以單從錢來說,不投資風險就非常非常大。

但每個人的投資不僅僅是錢,可以說,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投資的過程。

農業社會,養兒防老,生孩子就是投資。投資當然有風險,生一個還風險太大,所以要生一堆,這樣生出一個有出息的孩子概率會加大,然後給自己養老。

皇宮裡、大戶人家,女人生兒子是最好的投資,母憑子貴,可以繼承皇位繼承家產。

現代人,成家立業買房子,雖說剛需是用來自住,但這也是投資啊!多少隻是為了自住買房的人過了十年,發現房子翻了幾倍,自己的資產也翻倍了?

十年前買房和十年前沒買房的普通人,現在的差異會有多大?

就算是工作,也是投資,是用自己的時間來投資換錢。

要記住,錢和時間都是可以用來投資的,相比較而言,時間更寶貴,因為這是每個人的不可再生資源。

買房子、買股票、買基金、買理財保險,這是用錢投資。

生孩子、學習,這是用錢和時間來投資。

工作,是用自己的時間來投資。

所以人的一生,終究會不斷投資,投資有風險,不投資你還能生存嗎?


財經大表姐


不投資一樣存在風險。

那就是錢在縮水,幾十年前的萬元戶,算很有錢吧?放到現在,一萬塊錢有什麼了不起的?

按百度百科的資料顯示,當時的工人工資一般是每個月28元左右,而換做現在,拿三四線的平均薪資來算是2800吧。相差一百倍,也就是說你現在有100萬,算百萬富翁,幾十年後,可能就跟現在的一萬是同等價值。

所以,你不投資,隨著錢繼續縮水,你也會一直虧,只是你沒發現,到老了再感嘆,啊!這東西啊,當年才幾塊錢,現在就要一百多了。

但是,投資的話,可以讓你不用等幾十年就能剩一萬。


老陳解讀


顯然並不是,因為隨著物價的提高,大多數行業的工資標準並不能完全與日益提升的物價水平相持平,且差距正被逐漸拉大。因此,若是沒有其他創造收益的途徑,可能會導致最底層的生理需求也無法滿足,所帶來的風險便是危機個人生存的情況了。

當然,投資帶來的風險也不可忽視,建議樓主可以先通過對不同項目的現狀和發展前景、需求情況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是否適合創業投資的選擇。

如果有需要,建議樓主可以考慮以下兒童樂園項目,較低的預算投入,偏高的投資回報率雖然不及也一些金融、高新技術類領域,但經營風險遠低於後者,作為創業投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優遊谷


不投資也有風險阿,放在銀行裡還能會遇到利息下調這種事情了。但是問題是隻是風險大小的問題。比方說:炒股風險可能折本。存款風險只是利息下調。一個僅僅損失了很小一部分升值空間。一個真的是割肉。兩種你能接受那種。

所謂風險就是超出了自己接受能力範疇的那部分。而會投資的人會懂得控制那部分。懂得這一點就可以放心投資的。


非高爐冶煉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2000年初,上海的房地產市場比較低迷。但是,正是在這個時候,溫州巨人商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頌楠卻果斷地投資8000萬元,買進了位於武寧路231號滬西工人文化宮門前的銀宮商廈的6個樓面。

許多人都為陳頌楠捏了一把汗,怕他投資失策。實際上,陳頌楠早就對市場需求作了深入的分析。他認為,滬西商鋪隨著市政建設發展和人口的大量進入會越來越繁華。因此,只要根據滬西的人文特點營造一種休息娛樂的氛圍,銀宮商廈一定會成為新的商業中心。於是,他果斷地引入“西門町”的經營理念,經營的貨品以新潮服飾、鞋帽、箱包、玩具、禮品為主,同時設有餐飲、健身、休閒等設施,著力打造滬西商業時尚天地。

3年之後,經過對商鋪重新定位、裝飾後,銀宮商廈的招商活動進行得非常順利。僅一樓到四樓14000平方米的400餘個商鋪,就賣出了1.5億元,剩下的五樓和六樓最後成了公司的辦公場地。

陳頌楠相信,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根據市場的需求作出準確的判斷,適度地冒冒險才是成功的關鍵。

事實上,這樣的溫州人比比皆是,他們擁有著溫州人的致富思維。

我們大部分人都希望對於自己要做的事情能夠十拿九穩,但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真有什麼事情是十拿九穩的,那肯定有無數的人趨之若鶩。

然而,“投資有風險”已經成了我們一句耳熟能詳的話,有些人甚至就順理成章的認為不投資就沒有風險。然而工資直接打入銀行帳戶,轉為定期存款,省時省力,沒有虧損的風險,還能按時的獲得利息,從表面上看來資金很安全,實際上真的沒有風險嗎?而事實是“不投資就沒有風險”這種想法的人只是看到了表面的現象,缺乏對社會經濟深刻的認識,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不投資往往也會有較大風險。

因為現在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物價不斷上漲的速度遠大於工資上漲的速度,衣食住行的各種開支相比過去也大幅度提升,這使得我們手中的人民幣不斷貶值。

打個比方:你十年前的房子拆遷了,拆遷隊給你30萬,你當時就把這錢存進了銀行,坐等利息,算下來,至今也不到35萬。但是你換個思維想想,當時你用這錢在地段好點的地方買了套房子,現如今的話至少也是200萬以上(還不是指像北上廣這種一線城市)。儘管眼前看似資金充裕,在將來很有可能不夠用,按照國家的CPI速度,銀行根本是比不上的,這樣的風險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所以說,無論你是否選擇投資,都存在一定的風險。而我們唯一應該要做的是,加深對這個市場的認知。然後再進行一些列的優劣勢分析,做出一個準確的判斷。

風險本身只是商業中必存的一個因素。如果能夠在深入的瞭解市場,努力克服風險,那麼,剩下的就是機遇了。永遠不可能有百分之百把握,條基本成熟,可以選擇放手一搏。

過渡的猶豫,只會讓你成功擦肩而過。


高德商業


其實任何人都逃不開投資,因為不投資也是一種投資,是默認100%看空。


針對問題呢直接說結論:那麼不投資,也是有風險的,那具體有多大的風險可以舉一個量化的例子來解釋最直觀:


假設一個普通的家庭年收入20萬,每年日常消費15萬,那麼每年剩餘的可支配現金就是5萬,銀行利率0.3%,有一定幾率得重疾需要醫療支出100萬,這些是前提條件,那麼我們來看一下不投資、投資(僅保險)、投資(僅房產)、投資(證券)、投資(全套)的這幾種情況下,家庭資產20年後,這裡沒有考慮通貨膨脹,和消費支出上漲。


20年後根據不同投資情況下的風險和收益情況及最後總資產可能的範圍:


  • 解釋一下:

  1. 如果不投資的話,20年不發生風險(重疾醫療等),可以攢到103萬,如果得了重疾支出100萬,那麼下限就是3萬,傾家蕩產(這其實沒有計算得了重疾之後沒有收入)。

  2. 僅如果有購買重疾險,不發生風險時因為有保費的支出上限有所降低,但是下限卻提高了很多,使得資產的上限和下限的浮動範圍縮小了很多。其實這就是購買保險的意義所在,從金融的角度就是為讓我們未來的資產可能性更加確定。

  3. 僅投資房產,20年後房產總價提高50%,100萬的房子20年後值150萬,這裡收益只是假設。很多人不把購買住房看做投資,說是自己住,但是真的發生重大風險需要錢救命的時候,賣房就成了很多人必然的選擇。而且通過貸款購買住房也是中國普通老百姓能夠使用的最安全成本最低的槓桿了。

  4. 僅投資證券,最差的結果就是投資本息全賠(不上槓杆),存款部分不足以支付風險發生後的費用支出,將導致資產最終為負,證券的風險還是最大的。

  5. 投資保險、房產和證券,不存錢,上限最高,下限也最高。


以上的數據都是假設的情況,實際情況肯定是千差萬別,但是從這個模型中還是能夠看出不投資也要面臨風險,且僅次於只投資有價證券。而配置齊保險,房產及有價證券的理財方式則也可以保障家庭未來的資產範圍不僅可以有所憧憬,也能夠保障風險發生後有質量的生活,這就是理財的意義了,也是我一直堅定的信念,理財就是理人生。


希望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子彈要飛一會


投資存有風險,但是不投資也同樣存有風險,接下來首先就針對這一問題來說一說自己的一些看法,可能講述的不是多麼全面,希望大家多多諒解。

首先,我們大家都知道,通貨膨脹和人民幣貶值這些問題,如果我們不去投資把自己所賺的錢老老把我握在手裡的話,可能過個一兩年或者是更長的時間,我們手裡原來的1萬塊錢,可能能夠買三頭牛,但是5年之後可能只能買兩頭牛。這也是就是說我們的錢貶值了,這也是風險存在的一種表現。

其次,投資相比不投資而言風險可能要大一些,但是小編覺得還是應當根據自己的能力適當的去進行投資,當然建議大家不要所有的雞蛋往一個籃子裡放,要學會分散投資,根據自己的經驗或者是別人的推薦來選擇合適的項目來進行投資,但是要注意分散投資,這樣可以分散自己的投資風險。這樣如果自己投資的一個項目出現問題的話,也不至於讓自己沒有翻身的機會。

關於這一問題的講解就先到這裡了,希望大家能夠以此為結尾。




小五先生


投資有風險,不投資也有風險!這個風險可以分內部與外部兩種:

內部風險:天災人禍

外部風險:財富流失



天災人禍這個很好理解,雖然大家都不想遇到,但是確實是存在的,比如家中火災,現金大量被燒;還有現在網絡上的很多詐騙,這些都是潛在的風險,只不過風險係數較低罷了,到確實是存在的。

財富流失這個也有兩種情況:一是財富貶值。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通貨膨脹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回想一下小時候的一塊錢能買什麼,現在的一塊錢能買什麼。有的人可能會說那小時候的工資也不高呢。那我們來說一組官方數據: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數據,2012年底以來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年增長率約為13.9%,中國真實的年通貨膨脹率約在6.3%。

  我們不妨用這個數據來預測一下,現在的100萬元,10年後和20年後分別相當於今天的多少錢。

  按照購買能力計算:

  現在的100萬元,在10年之後的真實購買力可能相當於今天的32—62萬元之間;

  在20年後的真實購買力,可能相當於今天的11—45萬元之間。

這個是財富貶值,還有一種情況叫做財富落後。現在人民的理財意識愈來愈強,如果我們兩個同樣擁有一百萬,我全部拿出購買投資項目,而你選擇存進銀行,那麼一年之後我的財富會比你多出多少呢?當然我肯定不會選擇高風險項目,選擇一個可以承受的風險,一年後的回報率絕對會比你不投資高的多。同樣是一百萬,一年後我會比你多出一部分,十年我多的就不是一星半點了,這就叫財富落後!



投資絕對是理財的有效方法,但是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能承受風險的投資項目,不然適得其反只會加劇財富流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