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幣你還一盒盒,一卷卷的兌換嗎?紀念幣還能囤積嗎?

mu木碩shuo


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來回答下。小時候,不懂什麼叫收藏,只是一味地喜歡,看到比較新的紙幣都會收起來,放好。後來,工作了,每個月發工資後都會把號碼比較好的鈔單獨收起來。

第一次,知道紀念幣,已經到了2008年。當年從報紙、新聞上看到了奧運紀念紗。可惜的是沒能兌換到。真正開始兌換紀念幣已是從網上前預約開始。

第一次,兌換到的是抗戰勝利7O週年紀念幣。每人限3枚。我也只總到了3枚。那時還不知道可用別人身份證預約。接下來兌的是航天幣,約了幾十枚。

第一次,成卷約是猴幣。能拿到卷高興得不得了。後來的雞、狗、孫中山誕辰、和字幣、高鐵幣都成卷兌。

第一次,成盒約是雞幣。至今還在手中放著。

個人觀點,搞收藏的,大多以商養藏。都會屯些,以便倒手賺點, 好更好地藏下去。否則藏將無以為繼。但近年隨著發行量居高不下,兌多少砸手裡多少,很少有升值的。只投入無產出,自然大家就不會約那麼多了。我在預約時已在減量。每樣留幾個即可,沒必要存那麼。現在可以說是存多少、賠多少。

所以要適量才好。


都市邊緣


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紀念幣發行方式的變化,說到兌換即預約後在規定的兌換時間內去指定銀行等面值把人民幣換成紀念幣。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2015年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幣發行之前老百姓是沒有預約兌換這個概念的,之前買紀念幣大多隻能在市場溢價購買,從抗戰幣開始央行改革才用預約兌換的方式發行流通紀念幣的,也正是如此,老百姓才有機會一卷卷、一盒盒的兌換到紀念幣。央行可能預估了之前的紀念幣的市場情況,也考慮到預約過程中各種不確定因素,為了讓公眾可以等面值兌換到,所以第一枚採取預約兌換方式發行的抗戰幣發行量定為5億,雖然發行量巨大,好在是低面值1元,市場表現還算不錯,之後的航天紀念幣發行量1億,面值10元,在綜合考量下,也不算多,作為近幾年新幣,沒有了發行之除過度的炒作,價格目前也在15元左右,可以接受。再之後猴年生肖紀念幣發行量5億,面值10元,對於流通紀念幣10元是高面值,再加上“天量”,讓在之前抗戰、航天幣的炒作中嚐到甜頭,盲目樂觀的人損失慘重,之後紀念幣也是幾億天量,再加上目前的大環境——市場低迷,很多紀念幣跌到面值,也讓很多收藏投資者信心不足。下面我把抗戰幣開始到目前發行的紀念幣發行量及市場表現做了個表格,大家可以先了解一下:

鑑於近幾年紀念幣的發行情況以及市場表現,僅僅作為愛好個人收藏,根據自己的情況兌換一點就可以啦!要是考慮投資,近幾年的紀念幣就要看今天預約的異形泰山幣了,目前期貨價格15元左右,能預約兌換到,那肯定是多多益善,卷盒都不是問題。像1.5億以上的大面值(5元、10元)品種,就可以直接放棄了,溢價不多甚至沒有,使用目前來講也比較麻煩。


話說集藏


你好!我是師傅很閒錢幣工作室(持續更新文章、視頻分享錢幣收藏投資價值)也可免費鑑定現代紀念幣、紀念鈔,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如果喜歡師傅請記得點贊、關注我的頭條號!


對於現在的紀念幣,純粹的收藏真的沒有必要一盒盒兌換。現在紀念幣發行量都是比較大,並且溢價空間基本上說可以沒有,還佔用比較大量的資金,現在幣商也很少會有整箱整箱的囤紀念幣,並且這幾年紀念幣行情也在下探。



個人收藏的話還是兌換個幾卷,佔用資金也不大。並且現在整卷的包裝,也是跟以前有非常大的不同。以前整卷紀念幣都是用牛皮紙包裝,假的整卷時有出現不少收藏愛好者都中過招。現在都是獨立包裝設計精美,並且有防偽特徵,從而減少了假的紀念幣整卷的出現。


現在發行的紀念幣根本沒必要進行大規模的囤貨,第一,囤貨需要佔用大量資金。第二,大量囤貨,對紀念幣的保存要求也是非長的苛刻,氧化以後基本回歸面值。最近幾年紀念幣的價值還不如銀行理財來的高,到最後還是回存到了銀行浪費資源。


師傅很閒


收2020年鼠年金幣,一卷就好了,多了也沒意義,只怪昨晚睡過頭沒預約到。


一抹丶罌粟


對於紀念幣而言,泰山幣是我近幾年留下最多的一桶幣,以前的發行,就留下一個。平時拿出來看看。



買塊江詩丹頓這麼難


本人沒什麼愛好,但紀念幣還是屯了不少,也沒想著換錢增值,就算是玩,奧運紀念紗、航天幣、猴、雞、狗、和字幣、高鐵幣、孫先生誕辰紀念幣都有,甚至臺灣的、早些時候的電視臺紀念幣、都有一些,我自己也說不上有多少,還有些大清、民國的銀幣,民國的紙幣、金圓券,偽滿的紙幣,邊區票,解放後的糧票、副食品卷,老版人民幣1元的、拖拉機的,80版人民幣,特別是50元的還有許多,現在不流通了,那就虧了吧。若有人願意交流,別讓賠本就好。不知道有喜歡的沒有,有沒有值點錢的,我沒文化,也不懂,有明白的歡迎指教。若有人感興趣,有時間的話等我整理分下類,讓大家評價。圖片嚴禁轉發,只限頭條交流,不做生意。


生命之光


之前因為發行數量和證(dou)件(li)不(mei)夠(qian)的因素,所以早期收集的紀念幣都是零散幣,在家裡老大辦好身份證後就變成了整盒兌換,現在老二也辦理了身份證,標配就變成了一盒一卷,這樣除了可以收藏整盒的包裝還可以看到整卷的包裝,沒事還可以拿出來看看紀念幣的正反面,我收集這些主要就是做個留念,也是變相的強迫自己存下一些錢,以後可以留給孩子們,(目前老大也對收藏錢幣感起興趣了),我覺得我這個量應該還算不上囤積,就是純粹的喜歡,沒指望著這些紀念幣能給我帶來多大的投資收益!










昏昏欲睡的考拉


有識貨的嗎?



勇哥哥勇哥哥勇哥哥


像您所提問的紀念幣兌換,不管整盒,整卷的兌換,其實總體來說不會虧本,就是您拿到手裡之後價格在低,也不會低到面值下面,現在很多人為了收藏大部分都是整盒,整卷的去兌換,央行也有限制,每一張身份證只能兌換20枚,所以很多也只能拿到20枚,因為每人現場可以代領五張身份證,往往就湊成了一盒,因為像很多人說的,整卷和整盒的價格和單枚價格做比較還是稍微高那麼一點,我認為像現在發行的紀念幣每人稍微兌換一點,自己留個紀念和意義就行,沒必要大量去兌換!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如果說的有不對的地方請諒解,有想了解更多錢幣知識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小楊錢幣收藏


現在的紀念幣已經變味了,成為銀行發財的手段,流通紀念幣沒有流通功能,不考慮市場承受能力,拼命的擴大發行量,典型的急功近利,自毀市場,令真正的收藏愛好者心痛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