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慈寧宮繼孝莊之後無人敢住?

李劍


說慈寧宮自孝莊後無人敢住我認為不太準確,我們現在看到的慈寧宮其實和清初作為孝莊太后寢宮時期是不太一樣的,從規制到規模都有很大的變化。所以我們就先從慈寧宮的歷史說起。


▲慈寧宮牌匾

慈寧宮位於乾清門和養心殿西側,處於紫禁城內廷西部的重要位置。從史料上來看,慈寧宮最早建於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成後就一直是明代皇太后及一些太妃的居住之所,包括慈寧宮的前身仁壽宮其實也是明代太后的寢宮。而到了清朝順治十年(1653年)經過重新修繕後,就一直作為孝莊太后的寢宮了。這個時候的慈寧宮規模是很大的,有內外兩道宮牆,以慈寧宮為核心,東側和西側包括了現在的東三所殿和壽康宮大部區域,北側包括了現壽康宮附屬的三個宮區。這也就是說現在的壽康宮、東三所殿及壽康宮附屬宮區都是後來建造的,並且佔用了原屬於慈寧宮的宮區。

▲慈寧宮現狀平面圖

肯定有人會問,這是哪位皇帝改建的呢?當然是我們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啦,乾隆自繼位後就開始對原慈寧宮進行改建,在西部拆掉原慈寧宮宮牆為其生母崇慶皇太后新建壽康宮為寢宮,原慈寧宮後殿又改為佛堂,而實際上慈寧宮變為皇太后舉行各種典禮的處所。此後乾隆三十二年又對慈寧宮進行大規模修繕,將慈寧宮大殿由單簷改為重簷,進深加寬等等,這次修繕改建之後才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慈寧宮。

▲故宮慈寧宮介紹牌

說完慈寧宮的歷史再說說孝莊太后與慈寧宮。孝莊太后生前一直住在慈寧宮,死後棺槨也曾在此停靈並舉行各種祭拜典禮,然後運往遵化清東陵風水牆外的暫安奉殿暫安。可能有的人知道,暫安奉殿是原來慈寧宮東側的建築,孝莊生前十分喜歡,但是建成後不久孝莊太后就死了,對祖母感情深厚的康熙皇帝下旨將新建不久的宮殿拆建到東陵作為暫安奉殿來存放孝莊太后的棺槨。而孝莊太后的昭西陵隆恩殿就是原來的暫安奉殿。

▲昭西陵隆恩殿(原暫安奉殿)。

經過以上的介紹現在正式回答題主的問題,按理說孝莊之後雍正帝生母烏雅氏作為皇太后應該搬到慈寧宮居住,但是她卻沒有搬,而且連皇太后的徽號都不想要,堅持住在永和宮,不得不說烏雅氏和兒子雍正的關係確實不怎麼樣,這大概是烏雅氏出身卑微,而兒子胤禛出生後不久就被當時的皇貴妃佟佳氏撫養,母子感情淡薄,加上最喜歡的兒子十四子又被派往東陵守陵這一系列原因導致的。總之烏雅氏沒有住到慈寧宮。

到了乾隆時期,標榜以孝治天下且好大喜功的乾隆帝開始對慈寧宮大規模改建,新建壽康宮作為皇太后的寢宮,而慈寧宮變成了皇太后舉行各種典禮的處所,而這次改建和使用性質的改變其實是慈寧宮之後再也無人居住的最重要原因,因為已經有了壽康宮再加上康熙年間建造的寧壽宮這兩處可以供皇太后居住的寢宮,那麼慈寧宮就其功能而言其實已經由寢宮轉變為了舉行典禮的禮殿,所以我覺得不是無人敢住而是不作為寢宮使用了自然也就無人居住了。至於傳聞裡的因為鬧鬼不敢住人實在不可信。如果說因為孝莊太后撫育兩代帝王,穩固清朝統治的功績使得乾隆改變了慈寧宮的用途倒也是有些道理的。

其實清代皇太后和皇帝的寢宮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如養心殿曾做為皇帝寢宮,而乾清宮也作過皇帝的寢宮,慈禧太后也曾住過長春宮,還曾短期住過寧壽宮等等。皇太后及皇帝的寢宮更多的是依據本人的喜好而定。

參考文獻:清《內務府奏案》,《清乾隆實錄》


孤竹公子


故宮又稱紫禁城,始建於明成祖時期,故宮四萬間房屋,數千宮殿,每一間都有其等級地位,都表明著居住者的身份。

後宮宮殿中地位最高的當屬於慈寧宮了,這可是太后居住的地方,明朝的太后都居住於此殿,而到了清朝卻完全不一樣了,在孝莊太后以前,所有的太后都住在慈寧宮,但為什麼孝莊以後的太后又都不住在慈寧宮,包括後來的甑嬛、慈禧都不敢住慈寧宮?

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從大量古裝劇中可以瞭解到,慈寧宮,向來是太后的宮殿,為什麼清朝的太后又不敢住呢?

這說要從清朝的第一位皇太后孝莊太后說起了,我們知道,孝莊可以說是清朝最偉大的太后,

孝莊,一生歷經皇太極,順治,康熙三朝,對於維護清朝皇室團結,穩定清初政局做出了卓越貢獻。

我們可以大致瞭解孝莊這位太后,她是順治帝的生母,又是康熙帝的祖母,順治,康熙都是幼年即位,幼年即位的皇帝少不了太后的精心輔佐。康熙能成為“千古一帝”,孝莊功不可沒。

康熙8歲沒了父親,10歲沒有了母親,可以說是和奶奶相依為命長大,對祖母的情感非常深厚,可以說孝莊是康熙最親近的人之一。

孝莊太后於1688年1月27日逝世,享年75歲,可以說是高齡去世了,按理說太皇太后去世了,按清朝的祖制,應該儘快入土為安。孝莊太后原屬於皇太極的妃子,死後自然應該和皇太極葬於一處,但是當時皇太極的陵墓在盛京(今瀋陽),康熙不忍將自己的祖母葬到如此遙遠的地方去,便將孝莊太后的棺槨停放於慈寧宮中,並且下令文武百官都去紀念。

按理說孝莊太后對清朝貢獻巨大,百官祭奠是她應有的殊榮,但是康熙卻拒絕將太后下葬,這一舉動遭到了百官的反對,這與祖制嚴重不符,宮殿是用於活人居住的地方,怎麼可以長久的停放棺槨呢,康熙最後只得退讓,將孝莊太后的棺槨遷出,同時下令慈寧宮的一切都必須得按照孝莊太后生前的樣子擺放,不得挪動一物,且自此之後的每一年孝莊太后的生辰,都親自率領百官去慈寧宮祭拜,這儼然是把慈寧宮變成了孝莊太后的紀念堂啊。

康熙在整個清朝的地位非常高,像乾隆一個如此自負的皇帝,都表示自己不能超過自己爺爺的在位時間,於是在乾隆60年退位了,又當了四年的太上皇。康熙對孝莊太后的敬重,這也使得後來的太后們,都沒有人敢居住到慈寧宮去,一是後來的太后都自認為自己沒有孝莊太后那麼偉大,不敢居住,二是慈寧宮是孝莊太后紀念館,誰敢住到紀念堂裡去。

清朝最後一位太后慈禧,這也算是一個厲害角色了,為什麼她也不敢住呢?這其實要和她的心態有關了?

慈禧入宮的時候,封為蘭貴人,住在儲秀宮,她也是在這個地方生下了咸豐帝唯一的兒子同治,封為懿貴妃,可以說儲秀宮是她的福地。這也是她不願意搬到慈寧中的原因之一。

但是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她那個要立牌坊的心態。

慈禧的上位是從咸豐在熱河病逝開始的,當時由於同治僅6歲,年齡太小,需要太后垂簾聽政,她為了不落一個干政的罵名,於是就為自己找了一個極好的藉口,自己只是咸豐的妃子,垂簾聽政不過是為了自己的丈夫和兒子守住江山,待將來兒子成年了,是要把江山交回去的,所以她不搬到象徵太后身份的慈寧宮,而是居住在儲秀宮,就是告訴大家 ,你看,我還住在妃子的宮殿裡,我可是沒有野心的。

宮殿是身份的象徵,同時也需要德行與之相匹配,孝莊太后的貢獻屬於極大成者,當然受到後代們的尊重,所以她的宮殿沒有敢住也正常,畢竟偶像是需要敬仰的。


雨霽視角


據說孝莊太后去世後,慈寧宮裡經常鬧鬼,深更半夜,可以看到來回走動的宮女,這些宮女眼睛直視前方,人能看到她,她卻漠視人的存在。還有,慈寧宮裡經常能聽到彈琴聲,循著聲音找卻什麼也找不到。



更讓人毛骨悚然的是,慈寧宮裡有口枯井,白天看,裡邊是枯樹枝,晚上看,裡邊是清亮的井水,月光下可以照見人影,不過人影不光是自己,還有別人。

這些靈異事件是誰發現的,沒有任何記載。按現代科學解釋,這些都是假的,不可信。

不過有件事情是真的,大清朝在慈寧宮住的太后,孝莊是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康熙能當上皇帝,成就豐功偉業,和孝莊的栽培是分不開的。康熙感激孝莊,在孝莊死後,康熙要把孝莊的梓宮始終停放在慈寧宮裡,這樣他就可以一直和祖母在一起。



康熙的想法遭到大臣們的強烈反對,說這樣做壞了祖先的規矩。康熙無奈只好把孝莊的梓宮放在順治帝孝陵風水牆外的暫安奉殿。

孝莊的梓宮移出了慈寧宮,可是康熙在慈寧宮裡擺上了孝莊的畫像,初一十五去祭拜。不光如此,他還讓子孫們,大臣們也前來祭拜,儼然把慈寧宮變成了孝莊紀念堂。這種情況,以後的太后還怎麼居住。



康熙去世後,慈寧宮一直空著,前去祭拜的人沒了,房子缺人氣就顯得荒涼,於是便傳出靈異事件。

雖然靈異事件都是假的,但是後來的太后們不見得都是無神論者,大部分人的心理是“寧可信其有”,住在有靈異事件的地方,總覺得心裡不踏實,偌大的紫禁城有的是房子,為什麼非要住慈寧宮呢?


豫有得



在朱棣建故宮的時候其實沒有慈寧宮,因為那時候朱棣即位的時候他母親早死了,所以當時沒有皇太后。慈寧宮是在嘉靖十五年,在仁壽宮的遺址上修建的。然後就被作為太后的寢宮,在明朝慈寧宮住過很多位太后。大清入主中原後,孝莊就成了第一位入主慈寧宮的太后。


孝莊一生輔佐過大清三位帝王,可謂功勳卓著。順治康熙都是她一手培養和輔助起來的。對於培養順治,孝莊也是傾注了極大的心血。可惜順治年紀輕輕就死了(也有出家一說)。順治走後,孝莊就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情感都花在了康熙這個孫子身上。所以孝莊和康熙的感情特別深,孝莊對他的一生影響也是巨大的。康熙對於這個祖母格外尊重。孝莊在慈寧宮病重的時候,康熙為她舉行了盛大的祭祀,並許願如果上天讓孝莊度過這關,自己願意折壽十年。
可惜任憑康熙再怎麼誠心祈禱,這位清初傑出的女強人還是在慈寧宮這座自己住了44年之久的宮殿裡病逝了。孝莊的死,對於康熙的打擊是巨大的。康熙下令把孝莊的遺體安放在慈寧宮,並設靈堂,自己要為孝莊守孝。

按規定孝莊死後是應該和皇太極合葬在一起的。但是孝莊在死之前就跟康熙說了三條遺囑,第一自己死後不要和康熙的皇祖父安葬在一起。因為皇太極死的太久了,已經不想去打擾到他的安息。第二就是自己死後不要勞師動眾為自己大修寢宮。第三自己死了心裡還是想著康熙父子,所以要葬在離皇宮最近的地方。
康熙為了遵循孝莊的遺囑只能把孝莊的遺體先安放在慈寧宮裡。後來康熙把孝莊長期居住的東側五間大殿拆了。在孝陵附近復建,這棟復建的建築便被稱為“暫安奉殿”,孝莊的棺槨也就一直停留在這裡37年之久。康熙直到自己死了,都沒有解決孝莊的安葬問題。雍正三年的時候,正好也是孝莊和皇太極一百週年,雍正才把孝莊安葬到昭西陵中。孝莊遺體在“暫安奉殿”安放37年裡,康熙就曾去祭拜了26次之多。可見康熙對孝莊這個祖母是何等的尊重喜歡。孝莊對他的影響是何等的巨大,才讓康熙在孝莊去世這麼久還對她時常思念。


孝莊在慈寧宮住了44年,死後又在慈寧宮東側五間大殿複製來的“暫安奉殿”裡安放了37年,說明她和慈寧宮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緣。孝莊死後,再也沒人任何一個太后敢入主慈寧宮,因為沒人覺得自己可以超越孝莊的地位。任何人入主這座宮殿,身份都沒法與之匹配。

可以說沒有孝莊就沒有康熙,也就沒有以後的“康乾盛世”。孝莊對於整個大清貢獻是巨大的,任何人都無法超越。孝莊這個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在生前和死後都充滿了傳奇色彩。所以在現在,慈寧宮對遊客開放,很多人都喜歡走進這座宮殿,去感受一下幾百年前孝莊和這座宮殿的故事。

如果您覺得寫得不錯,請點個贊。如果想看更多的歷史故事,請關注我。

錢錢他爹


這是因為孝莊皇后太過偉大,後來的皇太后出於禮法上的尊崇的需要!再加上後來的皇太后都認為自己沒有孝莊的福壽認為自己鎮不住,怕折壽,再加上有鬧鬼傳言,所以就都不住了


劉276125732


說起慈寧宮,是立於後宮巔峰,皇帝都要禮讓三分,居於慈寧宮的就是皇帝的母親,太后。   其實,故宮在最開始建的時候並沒有慈寧宮的存在,那麼就有人產生了疑問,慈寧宮不是給太后住的麼,那最開始的太后都住在哪裡?故宮是在大明時期朱棣定都北京操持建造的一座宮殿,因為當時朱棣的兩個母親都不在了,她的親生母親野史裡說叫碩妃,他名義上的母親,也就是朱元璋的正牌皇后,大腳馬皇后,兩個人都沒了,所以呢當時也就不存在這個給自己的母親建造一座寢宮。


  直到明朝第十一個皇帝嘉靖皇帝時,才有了慈寧宮。當時為了解決兩個太后的問題,一個是嘉靖皇帝親生母親,一個是嘉靖皇帝的堂哥明武宗朱厚照的母親張太后,嘉靖皇帝的堂哥明武宗身子骨軟,走得早,按照大明的吏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兄終弟及”,而明武宗又沒有親弟弟,只能選擇了堂弟,最後有了嘉靖皇帝繼位,也就有了兩個太后。嘉靖皇帝為了解決兩個太后的寢宮問題,就讓張太后住在了東宮,太子宮那面,而自己的親生母親住在西邊的仁壽宮。之後不久故宮著火,就進行重修,把嘉靖皇帝親生母親的寢宮仁壽宮重新翻修了一遍,規模擴大,改名為慈寧宮。這才有了慈寧宮,自此歷代皇帝的親生母親都是住在慈寧宮內。

孝莊皇太后

  直到宣統皇帝退位,明清兩朝,慈寧宮一共存在了四百多年,住了好多任太后,其中出了最厲害的兩位太后,一位是李太后,李太后住在慈寧宮的這段時間裡也是一位傳奇人物。李太后的兒子是後來的萬曆皇帝,她的老公是隆慶皇帝,但因為李太后出身低微,是當時王爺府上的一名宮女,被很多皇族瞧不起,她是被隆慶皇帝臨幸,生下了萬曆皇帝,母憑子貴,最後成了貴妃,又當了太后。另一位就是孝莊太后,孝莊太后是蒙古族人,嫁給了皇太極,皇太極死了之後,輔佐順治登基,而後又輔佐孫子康熙登基,大權執掌多年,對當時的清朝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自從孝莊死後,慈寧宮就再無人居住。 為什麼沒人敢住呢?這跟康熙有關,康熙八歲的時候順治死了,十歲的時候母親又死了,所以從小康熙就是孝莊帶著他,輔佐他登基,參政,幫他削三番、收臺灣鄭氏,孝莊都是功不可沒。所以康熙跟孝莊太后是最親的,在孝莊病危的時候,康熙請了一堆人來做法事,寧願自己折壽也要保住孝莊的性命,不過不久後孝莊還是歸天了。

康熙皇帝

在孝莊歸天之後,康熙執意將孝莊留在慈寧宮,說“慈寧宮在,孝莊太后就在;孝莊太后在,慈寧宮就在。”最後是諸位大臣紛紛上奏摺不同意皇帝的做法,說如此以來太過荒唐,最後皇帝沒辦法就將孝莊遷了出去。之後就年年在慈寧宮祭拜孝莊太后,慈寧宮就好像變成了紀念孝莊的地方。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活了六十九歲,地位在大清是非常高的,包括孝莊太后對清朝的巨大影響力,在清朝的地位也是很高的。清朝主張“以孝治國”,所以到後來他的孫子乾隆明明還能在位幾年,但是因為康熙只在位了六十一年,所以他就退位說自己在為不能超過六十年,讓嘉慶皇帝做兒皇帝,自己做了四年太上皇。所以直到後輩就沒法再繼續往慈寧宮裡面住了,慈寧宮就成了紀念孝莊的地方了。這就是為什麼後來,無人敢住慈寧宮了。 僅供參考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