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後,從一品翼國公秦瓊為什麼變成了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

小牧童


玄武門之變後,從一品翼國公秦瓊為什麼變成了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眾所周知,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有貼門神的傳統習俗,門神也是中國曆來信仰群體最多的神祇之一。民間流傳最多的武將門神,當屬開唐名將秦瓊和敬德。這種特有的民間文化,反映了人們崇拜好漢,敬重英雄的善惡觀。

據新舊唐書記載,在隋末唐初,秦瓊每次隨李世民征伐,秦瓊單槍匹馬常將敵將斬殺於萬眾之中,可謂是戰功累累。秦瓊不但勇武而且忠義,“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典故就是從秦瓊這裡來的。但在玄武門之變後,秦瓊從一品翼國公變成了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讓人迷惑不解的到底是升了還是降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其實,這和唐代的官員體制有關係,具體情況還要從這裡說起。

1、唐朝爵位、官職、品級三者的關係

爵位,分為兩種,一種是由身份獲得的,一種是由軍功獲得的。比如在唐朝,皇帝的兒子自然就是親王,皇太子之子為郡王,親王之繼承子為嗣王,其餘為郡公,可以進封郡王等等;另一種的軍功爵位主要是針對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立下各種戰功的,按照級別高低分為國公(從一品)、開國郡公(正二品)、開國縣公(從二品)、開國縣侯(從三品)、開國縣伯(正四品上)、開國縣子(正五品上)、開國縣男(從五品上)。國公是最高一級,除開國外,此後武則天大批封過一些國公(許多後來不被承認),李隆基封了一批國公,安史之亂後又封過幾個。唐朝共122位國公,品級都是從一品。其中,秦瓊的一品翼國公就是靠軍功獲得的,也是最高級別的。

唐代官職沿襲隋制,把官員分為九品,每品內又分為正、從,共為十八個等級。文官自正四品以下,武官自正三品以下,還分為上下階,因此,唐代文官的散官實際上有三十個等級,武官散官等級是三十二等級。這些等級總稱為流內官,為正式文武官員。此外還有流外九品,實際上已屬於吏員,不屬於正式官員的範圍。官員的散官稱號與品級大致對應,表示官員地位與資歷高低,作為升遷的序列。其中一品二品多為散官,也就是不管事的象徵性官職,如三師太師、太傅、太保和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全都是正一品,三師表示天子所師法,無所總職,三公表示佐天子理陰陽、平邦國,無所不統,其實根本就不管事。

官職的品級定的是待遇工資,爵位的品級也相應定的是封邑多少。但同一品級官職俸祿基本是一樣的,但同一品級的爵位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比如郡王、嗣王、國公同為從一品,但郡王、嗣王食邑五千戶、國公食邑是三千戶。所以,比封邑大小更準確的說法是,品級代表的是地位高低。

2、忠肝義膽秦瓊的功績。

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將。初為隋將,先後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因勇武過人而遠近聞名。後隨裴仁基投奔瓦崗軍領袖李密,瓦崗敗亡後轉投王世充,因見王世充為人奸詐,與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投唐後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是一個能在萬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勇將,但也因此渾身是傷。唐統一後,秦瓊久病纏身,於貞觀十二年(638)病逝。生前官至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死後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諡曰“壯”。

正史《舊唐書》記載,秦瓊投奔了李淵後,李淵將他安排在了李世民的手下。自此跟隨了李世民之後,他才真正地意識到,什麼是真正的英雄之間惺惺相惜。秦叔寶跟隨了李世民之後,立下了數不清的大功,破宋金剛於介休,被授予上柱國,征討王世充時,秦瓊每回皆為前鋒。李世民征討竇建德之時,秦瓊僅以數十騎便殺入敵陣,殺得人仰馬翻。在平定王世充後,秦瓊又被授予了翼國公。後來又平劉黑達等等。

正史記載:“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

意思是,每當李世民在打仗的時候,遇見敵方厲害的驍勇猛將耀武揚威的時候,李世民便會調派秦瓊來迎戰,而秦瓊來後也不辱使命,總是提槍前往,刺殺敵將於萬軍之中,每次皆成功。獲得大功後的秦瓊曾被李淵贈與了金瓶,用來獎勵他。並安慰他說,你可以不顧一切過來投奔我,捨棄了那麼多,我給你這麼多是不足掛齒的,這也側面的說明了秦叔寶對於李淵和李世民來說多麼重要,以及秦叔寶立下的赫赫戰功。

秦叔寶不但是在功績上面無得挑剔,在交友方面更是體貼入微,秦叔寶再有一次路過兩肋莊的時候,在岔道的時候想起了自己的家人 ,十分猶豫,但後來他為了救自己的朋友于水火之中而選擇去登州,兩肋岔道這個故事體現了秦叔寶為了救自己的朋友,而甘願以身冒險,情深義重,這個故事後來被大家傳為兩肋岔道,義氣千秋。這也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兩肋插刀的由來。

3、從一品翼國公變成了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秦瓊是升了還是降了?

一是唐朝非宗室武將最高的爵位就是“國公”加上“上柱國”再加上“十二衛大將軍”。秦瓊的一品翼國公是爵位,享受從一品待遇。玄武門之變前,秦瓊已經被李淵賜予了翼國公、上柱國的爵位,再加封的話就是王爵,王爵只能由李淵本家的人才能獲封,所以秦瓊已經被加封到頂了,也可以說是沒有職位再封了,因此,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就只能加封他一個十二衛的大將軍。

二是秦王府右三統軍和左武衛大將軍都是武職,武職最高也就正三品。在玄武門之變前,秦瓊的工作崗位是秦王府右三統軍,也就是統領李世民的秦王府右軍第三軍,品級為正四品下。玄武門之變後,秦瓊的工作崗位是左武衛大將軍,也是十二衛大將軍之一,執掌宮禁宿衛和一些部隊,官職是正三品,官職高了許多。所以,秦瓊是升職了,升到了最高武職。

三是玄武門之變後,秦瓊從一品翼國公變成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這種說法是偷換概念,真實的是,玄武門之變後,秦瓊的爵位仍然是一品翼國公,並加十二衛的大將軍銜,官職由正四品下的秦王府右三統軍變成了左武衛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是正三品。

所以,秦瓊不但沒有降職,反而是升職了。

4、 秦瓊成為門神的傳說。

據傳,唐朝開國年間,涇河龍王為了和一個算卜先生打賭,結果犯了天條,罪該問斬。玉帝任命魏徵為監斬官。涇河龍王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了,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宣召魏徵與之對弈。沒想到魏徵下著下著,打了一個盹兒,就魂靈昇天,將龍王斬了。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太宗告知群臣。

秦叔寶立馬說願意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想著這樣應該可以鎮壓這龍王了吧。

那一夜果然無事,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後代人相沿下來,於是,這兩員大將便成為千家萬戶的守門神了。其中執鐧者即是秦瓊。

所以,總而言之,一代名將秦瓊,忠肝義膽,武功高強,不愧為一代戰神,不但輔佐明君李世民成就了帝王之位,而且在玄武門之變後,從一品翼國公到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秦瓊不但沒有降職,反而是升職了。而且其官職和爵位在唐朝也是最高的,其英勇事蹟在民間也廣為流傳。


葛大小姐


玄武門之變後,為啥秦瓊秦叔寶,從一個一品翼國公變成了正三品的左武衛大將軍,是不是因為他在玄武門之變中站錯隊了,所以被貶官了?相信不少人第一反應會是這個,然而,實際情況卻是,秦瓊不但沒貶官,而且還升官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秦瓊的官職

秦瓊雖然是《隋唐演義》中的男主之一,但是在歷史上,確實也是挺顛沛流離的了。他先是跟著隋軍剿平瓦崗寨來的,後來才投靠了瓦崗,之後又投奔了王世充,最後才投的唐高祖李淵,被分配給了李世民。這時候,李淵都已經稱帝了。

不過,秦瓊還是名聲在外的,跟著李世民以後,也是立了不少功勞,李世民也是頗為重視他,封他為秦王府的右三統軍。

這個算是個什麼官呢?最初李淵起兵的時候是分左右各三軍,後來李世民自己有了開府權,也相應地設置了左右軍,而秦瓊則是右三軍的頭兒,手底下的人數不定,一般來說幾千人不等。

而玄武門之變以後呢,秦瓊則被拜為左武衛大將軍。正三品,主要負責皇宮宿衛。

當時唐朝設立府兵制,中央設十六衛,其中十二衛為管理機構,即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和左右金吾衛,左武衛的總頭即為左武衛大將軍。

很明顯,從右三統軍變為左武衛大將軍是升官了吧?

為什麼一品變三品?

實際上也很簡單,這個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是官的品級;而那個一品翼國公則是爵位的品級,並不在一個系統裡。

在爵位品級裡,正一品是王爵;從一品有嗣王、郡王,還有就是國公,只不過封地國公要比嗣王、郡王低一些罷了,具體封地多少還要看皇帝實際封賞了。

按照《舊唐書》的說法,玄武門之變後,秦叔寶實封是七百戶,雖然不能算多,但並不能說秦瓊當時沒有站隊李世民,而導致被貶。這個錯就有些大了。


由於《隋唐演義》確實深入人心,很多人容易在秦瓊的問題上誇大。實際上,歷史上的秦瓊由於追隨李氏較晚,地位一直沒有那麼高,即使是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也僅排名最後,這跟他的能力高低關聯並沒有那麼大。


水一白聊歷史


秦瓊自從追隨秦王之後,屢立戰功,史籍中也明確提到秦瓊是玄武門之變的功臣,所以李世民不可能做過河拆橋的事情,至於品階由從一品變為正三品,這主要是因為唐代官爵制度造成的錯覺而已。秦瓊自武德二年(619年)歸唐後,便被李淵安排至秦王府任職,由馬軍總管做起;隨李世民收降尉遲敬德後,被拜為秦王府右三統軍;平定宋金剛後又加封上柱國;破竇建德後又獲封翼國公;宣武門之變後被李世民拜為左武衛大將軍;去世後又被追贈徐州都督,改封胡國公,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唐朝的官制大致沿襲了隋朝,在官職上分為職事官和散官,職事官就是有實際職務的,而散官就是指有名無實的官職,二者都有對應的品階。文散官從開府儀同三司到將仕郎共二十九階,武散官從驃騎大將軍到陪戎副尉共四十五階。在隋唐時期,凡九品以上職事官都會授予散官職稱,當時有個很好聽的說法叫本品,也就是說入流的官員都是國家最優秀的人才,但職事官就那麼多,不能一一照顧到,所以會通過散官的形式照顧因小錯被貶的官員、提前退休又被返聘的人才、或者未提拔的人才。職事官與散官品級不定一致,散官低而充高級職事官稱守某官,散官高而充低級職事官,稱行某官,俸祿則按其散官品級,也就是說散官可以為官職較低的人帶來更高的待遇。秦瓊在張須陀帳下打工的時候只是軍中一統領,甚至連正規編制都沒有,所以在立功之後先授予了正六品的建節尉。


秦瓊在張須陀戰死後投奔了裴仁基,大業十三年(617年)李密招降裴仁基後,秦瓊算是到了李密帳下,並與程咬金等將領一同統領李密的八千內軍,官職則稱帳內驃騎,這個官職如同後來的秦王府驃騎將軍,屬於規格較低的職官稱呼,秦王府驃騎將軍是有明確記載為正四品下,所以李密這個帳內驃騎不會高於正四品下。而在大業十四年,秦瓊又投奔了王世充,被封為龍驤將軍,這在漢末和兩晉時期是有正式品階的,荷堅就受過此稱號,但到隋朝時就已經不在使用,所以王世充是因人設崗給了一個雜號將軍稱號。


秦瓊正式投靠李唐是在武德二年(619年),入了秦王府便擔任了馬軍總管,雖然這個馬軍總管在《職官志》中沒有找到品階,但有一個細節可以追尋。當時程咬金是與秦瓊一起投奔的唐軍,李密內軍四驃騎中,秦瓊與程咬金各佔一席,到了王世充處,秦瓊為龍驤將軍,程咬金也是拜為將軍,所以二人的官職一直相差不大。到了秦王府,程咬金是被授予了左三統軍,品階為正四品下,所以秦瓊的秦王府馬軍總管也是正四品下,二人的官職也都是實授的職事官。


“一曰王,食邑萬戶,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戶,從一品;三曰國公,食邑三千戶,從一品;四曰開國郡公,食邑二千戶,正二品;五曰開國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從二品;六曰開國縣侯,食邑千戶,從三品;七曰開國縣伯,食邑七百戶,正四品上;八曰開國縣子,食邑五百戶,正五品上;九曰開國縣男,食邑三百戶,從五品上。”——《舊唐書.百官》

隨李世民收降尉遲敬德以後,秦瓊被拜為秦王府右三統軍,這個依舊是正四品下的實職,而隨著平定宋金剛的軍功,秦瓊則被加封為上柱國。說到這個上柱國,就涉及到隋唐的勳爵制度,隋唐的勳爵是“凡爵九等、勳十二轉”,爵位從王至開國縣男,是以《周禮》公、侯、伯、子、男為依據設定。且常理是皇兄弟、皇子,皆封國為親王;皇太子子,為郡王;親王之子,承嫡者為嗣王,諸子為郡公,以恩進者封郡王;襲郡王、嗣王者,封國公。爵位系統的初衷是讓宗室隔代降級世襲,也就是給皇族一個安身立命的分封。與此九等爵位相對應的是十二轉軍功勳,這主要是用來封賞立功的大臣,十二轉功勳由上到下分別是上柱國、柱國、上護軍、護軍、上輕車都尉、輕車都尉、上騎都尉、騎都尉、驍騎尉、飛騎尉、雲騎尉、武騎尉,品階從正二品到從七品上。所以秦瓊此時的職位是正四品下,獲正二品功勳,功勳與散官不同,它對應的俸祿是不會與本職俸祿相沖突的,所以秦瓊的上柱國並不是正二品實職,只是多了份正二品的收入。




武德四年(621年),秦瓊在對竇建德的戰役中再立軍功,這一年也是李唐勢力站穩腳跟並發展成為全國最大勢力的時期,所以封賞也開始向大一統王朝發展,對功臣的提拔向宗室爵位靠攏,這才有了秦瓊的翼國公。但這個國公爵位是有名無實,因為《舊唐書》中並未提及獲封后的食邑問題,且在後來實授左武衛大將軍時又說享受食邑七百戶,這與國公級別食邑三千戶明顯相左,所以這個翼國公只是榮譽稱號而已,都不能給算作從一品,同樣的問題也如程咬金的宿國公。且在國公封立上,都以古代地區劃分為依據,如唐國公李淵,因為唐是晉的古地名,所以李淵被隋朝封為唐國公,以至於大唐以此作為國號。而翼字被學者認為是臂膀的意思,秦瓊受此封號,是取秦王左膀右臂的榮譽而已,並無實際意義。



而在玄武門之變後,秦瓊被授予左武衛大將軍的實職,這是十六衛大將軍之一,品階為正三品,職責是掌宮禁宿衛,“凡翊府之翊衛、外府熊渠番上者,分配之。”權力相當大,要知道玄武門之變後,一直與秦瓊官職相當的程咬金只授予了太子右衛率,品階為正四品上,只是比秦王府中所任職位提升了兩階,隨後才進一步提拔為右武衛大將軍。所以秦瓊的這個官職任命並不是降職,而是升職,且是連升三級職事官,仍享受正二品上柱國的額外俸祿。



到了貞觀十二年(638年),秦瓊病逝,史料中記載秦瓊被追授徐州都督的職事官,如果單算徐州都督,只能算中都督,在唐朝是正三品官階,這與其本位官階相同,並無提升,顯得追封毫無意義。而後來出土的秦瓊之子秦懷道墓誌銘解釋了這個事情,其墓誌銘中提到父親在死後被追“贈徐譙泗三州都督”,這在唐朝為大都督,品階為從二品,因此秦瓊在去世以後是被追授為從二品職事官。次年,秦瓊再次被改封為胡國公,這才有了胡地(陝西西北)作為食邑,並在貞觀十七年被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可以說死後的秦瓊是享受從二品大都督職事官、正二品上柱國功勳、從一品胡國公爵位。

綜上,秦瓊的晉升軌跡非常明朗,秦王府中是以正四品下職事官做起,隨後加封了正二品軍工勳,獲得的國公稱號實際上是虛銜,並不能算作從一品。而到了玄武門之變以後,秦瓊的職事官提升為正三品,所以並不是降級,而是連升三級,並且超越了同時期的程咬金。真正的國公封立是在去世以後達成的,並同時獲得了職事官階的提升。


棍哥觀史


這個問題信息量很大,掌心試著從三個方面分析。

一、秦瓊是唐王朝的開國功臣,功勳卓著。

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人,在投入唐王李世民帳下前,先後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李密及王世充麾下,以作戰勇猛著稱。

唐武德二年(619年),秦瓊與程咬金等人投奔李淵陣營,被李淵安排到秦王李世民府帳下,任馬軍總管,相當特種部隊總指揮,可見李世民對秦瓊的信任和欣賞。

秦瓊在李世民軍中總是充當先鋒,衝鋒陷陣,所向披靡,戰功無數。跟隨秦王李世民,先後擊敗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

為唐王朝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平滅宋金剛後,官

拜秦王府右三統軍,加封上柱國,受賜金瓶,破竇建德後,獲封翼國公。

可見在正史上,秦瓊憑藉軍功成為李世民帳下第一戰神,排名第一的猛將,這一點可能與熟知的隋唐十八條好漢排名有很大出入 。

二、秦瓊深得李世民重用,玄武門事變也沒戰錯隊。

秦瓊歸順李唐後,就在李世民帳下效力,屬於李世民的嫡系人馬,深受李世民有重用和信任。

據新舊唐書記載,李世民征戰時,每遇了敵方陣營的二桿子武將陣前挑釁炫耀武力時,李世民總是讓秦瓊前去應戰,斬殺敵將於萬眾之中。

在李世民帳下,有程咬金、羅士信、尉遲敬眾多猛將,但只有秦叔寶獲封“上柱國”,相當於現在的“

特級戰鬥英雄”榮譽稱號,獨一份,可見李世民對其欣賞。

而且在玄武門之變時,秦瓊雖然沒有尉遲敬德表現得那麼賣力,但也是旗幟鮮明站在李世民這邊,參與誅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行動,李世民登基後,秦瓊被為左武衛大將軍。

在秦瓊去世後也是倍享哀榮,準陪葬昭陵,享“塋內立石人石馬”的皇家高規格禮遇,被列入凌煙閣唐開國二十四功臣之一。

至於,隋唐迷們常糾結的,為什麼秦瓊被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最後一名,其實也好理解,二十四功臣其實有資歷等多方面原因。

二十四功臣是非常高的榮譽,排在前的要麼是皇親國戚,要麼是李淵起時的老臣,還有就是像尉遲敬德這樣在玄武門之變時,表現得特別賣力的忠粉。而秦瓊開國功勞雖然很高,但李唐立國後,因為身體差不多已經退居二線養病,在李世民評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時,已經去世5年了。

三、一品翼國公秦瓊任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沒毛病。

有了前面的認知,我們基本可判定,秦瓊憑藉戰功和李世民的欣賞重用成為開國重臣,一品翼國公,位及人臣,但玄武門之變後,任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並不代表李世民不喜歡秦瓊,或者說秦瓊地位下降。

這得從隋唐時期官階制度說起。我們知道秦瓊生前分別被授與馬軍總管、上柱國、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等。

在這些頭銜中馬軍總管、左武衛大將軍是職事官,屬他實際乾的職務,這個官隨著調任經常變化的,這個職務不不能世襲。

當然每個官位都是對應著品階的,唐代的官品一共有九品三十階。太師、太傅、太保屬正一品;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屬從一品;尚書令、侍中、中書令屬正二品;左右僕射、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大都護上將軍等屬從二品;門下、中書侍郎、左右散騎常侍、太常寺正卿、左右衛及金吾衛大將軍等屬正三品。

所以,秦瓊任的左武衛大將軍實際是正三品的官階,換算現在大概是大將級的兵團司令。

翼國公和後追封的“胡國公”,是封爵,是皇帝對有功的人的特別封賞,代表等級地位,可以世襲。唐代的封爵排名順序是:一、親王,是皇子專享;二、郡王,一般封皇親國戚;三、國公,一般封功勳非常高的臣子;四、郡公,一般封次之的有功之臣。一般來說,國公享受從一品待遇,郡王享受正一品待遇。

所以,秦瓊的封爵一品翼國公,換算現在大概相當於元帥頭銜。

而上柱國是勳級,屬榮譽表彰,屬於對軍功的褒獎。唐代勳級分十二等,獲“上柱國”勳級的,可以享受正二品的待遇,但並不代表其官階就是正二品。

“上柱國”是最高等級榮譽,其次是“柱國”,大概分別相當於現在的“特級戰鬥英雄”和“一級戰鬥英雄”,

有了以上認知,我們就知道,在唐代,由於“官階”和“官勳”是不一樣的,有官職不一定都有封爵,有封爵的也不一定非任相當級別的官職。

所以說

秦瓊以一品翼國公任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在唐代甚至古代封建社會是非常正常的事,沒毛病。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各位看官繼續關注點評!


掌心讀歷史


很多看到這個問題,首先想的就是秦瓊被貶官了,而導致他貶官的原因就是秦瓊站錯了隊,他不支持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秦瓊當年不但參加了“玄武門事變”,而且還是功臣之一。《舊唐書.秦瓊傳》載“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他都跟著李世民誅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你說他還沒有參與到“玄武門事變”中,誰信?



那這裡很多人或許都不明白,為何秦瓊有功,還會被貶官呢?其實錯了,秦瓊的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非是貶,而是升。《舊唐書.秦瓊傳》載“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拜左武衛大將軍”,雖然不清楚秦瓊在此前的官職到底是什麼(有說是秦王右三統軍,但是試想從620年到626年這6年的時間,秦瓊的官職會一成不變嗎?在那個亂世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以秦瓊追隨李世民造反,並且還成功了,秦瓊的官職絕對不會是不升反降的,畢竟誰會一開始就貶掉一個跟隨自己造反成功的臣子的官職呢?想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麼這裡很多人就又不明白了,那為何秦瓊明明是從一品的翼國公,授官卻授正三品的左武衛大將軍呢?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說到唐朝的官制。唐朝的官員升遷制度有品、爵、勳、階四種,其中品就是職事官的品級,爵就是爵位的品級,勳就是勳官的品級,階就是散官的品級。



在唐朝,散官用於定班位,職事官用於定職守,爵用於定身份,勳用於定功勞。它們之間互不干擾,可同時進行,唐制規定凡九品以上的職事官皆會帶散官品級,這個散階為就稱為本品,就是你無論調去做什麼官,你的本品就是你的散官品級,而這個品級就關乎著你能享受到什麼待遇,如俸祿、穿著等,都是根據你散官的品級來定的。



而勳官其實就像我們現在的“一等功臣”這樣的榮譽稱號,它只有品級而無職掌,也就是能享受到一些待遇,但卻無任何實權。爵位就不用說,在唐朝這也是一種榮譽稱號,往往都是虛封,就是給你個名號,卻不給食邑的那種,當然也有食邑的,如秦瓊在玄武門之變後立下大功,就被賜食邑700戶。



我想說了這麼多,大家應該都明白了吧,其實秦瓊的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是職事官,而從一品翼國公則是爵位,它們兩者並不衝突,完全就是同時存在的。而且秦瓊還有一個勳位,那就是從二品的勳位上柱國。


澳古說歷史


玄武門之變後,秦瓊的職務變為了左武衛大將軍這個職位,品級上是正三品。但並不是他被降職了,因為他的爵位並沒有變化,還是翼國公。在歷朝歷代中,爵位和職務完全是兩個體系,他們是各不相同的。

秦瓊最初是瓦崗寨的英雄,後來幾經轉折,投入到李世民的麾下,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由於大唐剛剛建立,所以秦瓊作為開國功臣還是得到了很高的待遇,被封為翼國公。一般說來,國公這種職位是人臣的頂峰,再往上走只有封王,而王這種爵位是不可能封給普通人的,只有皇族的人才能夠得到這個爵位,所以秦瓊能夠得到翼國公應該還算是不錯了。

在大唐初期一場重要的政變,也就是玄武門事變中,秦瓊嚴守中立沒有參與,也許令李世民感到有些失望,不過當時很多人都沒有參與這場政變,所以秦瓊沒有參與也說得過去,只不過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擁立之功而已。之後,李世民也沒有降秦瓊的職位,還把他的職位由正原先的正四品升到了正三品的左武衛大將軍。至於他的爵位還是原來的翼國公並沒有變化,所以從這一點看來,李世民也沒有虧待他。

貞觀末年,李世民因為懷念當年的功臣,所以建立了凌煙閣,將自己心目中的功臣一共24位,畫在了凌煙閣中。秦瓊在凌煙閣功臣榜的第24位,也就是最後一位。也許有人認為秦瓊當時沒有參與玄武門事變,缺少重要的擁立之功,這也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榜上的李靖、李績等人也沒有參與,但是在榜上的排名也不低,可見這不是全部原因。應該是秦瓊在早年的戰爭生涯中落下了一身的傷病,李世民登基稱帝后秦瓊一直在家裡養病,而且很早就病故了,沒有能夠再建立功勳。而李靖、李績等人在後來與突厥的作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這應該是他們排名較高的一個原因。

所以,秦瓊嘛,參與玄武門事變對他也許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影響不大。李世民也沒有虧待他,他的爵位和職位都還算是不錯的。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一品翼國公,和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不要看這個衣品和三品這兩個數字,因為這兩個職務並不是在同一個體系內。

唐朝的時候官職十分奇怪,怎麼說呢?它是有自己的一套體系的,唐朝的官職品級雖然少,但是官職的分層卻十分多,比如說正二品,從二品……唐朝的官員的官職大概分為九品30階,也就是官職分成30個等級,大家想想在這其中密密麻麻的等級就被加塞到九個品級裡面。

而這其中一品和二瓶除了幾個特殊的官職以外,大部分都是散官,也就是雖然有那麼一個名號,但事實上並沒有實權,而真正掌握實權的大致都是要從三品官開始算起。

而秦瓊所獲得的這個三品左武衛大將軍其實屬於武將級別裡面的佼佼者,唐朝的軍隊,佔據主體的是16衛,當然關於這支特殊的軍隊我也曾經講過,這裡也就不多做贅述,而這些軍隊的將軍,一個個都是掌握實權的大將軍,也就是說一個大唐王朝16個兵團,而秦瓊就是這16個兵團裡面的一個兵團的兵團長,這個待遇和地位就已經不是那些稀奇古怪的官職所能比的,而且由於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兵變之前是一個二品官,所以唐朝官員的官職基本上超不過良品,秦瓊這個官職可以說在大唐王朝的關職場裡面可以橫著走。

至於說秦瓊的那個一品翼國公,這不是官職的名稱,這是一個爵位,爵位和官職名稱實際上是不掛鉤的,有的人爵位很高,但是官職很低耶,有的人官職很高,(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但是爵位很低,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像秦瓊這種爵位又高官職很高的人士,已經算得上是鳳毛麟角了。

說起秦瓊的這個爵位,實際上秦瓊也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個跟斗打上來的,在大唐王朝開國之初,秦瓊就加入到了唐朝的陣營裡面,並且一直在李世民的麾下奮勇作戰。在李世民麾下的時候呂建勤工,所以秦瓊在秦國軍隊內部的地位很高,也因此得到了一個上柱國的稱號,並且在這之後又被加封成為一評議國公。

當然在玄武門兵變裡面,秦瓊並沒有站錯隊,而是選擇跟李世民一起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所以李世民對於秦瓊那十分感激。

在這個時候秦瓊的絕味雖然已經一品,但是秦瓊的官職仍然還是四瓶,所以李世民幫秦瓊升了一下官職掌,他從四平升到了三品,在得到三品左武衛大將軍這個職位的時候,他並沒有放棄掉他的爵位,也就是說他仍然還是一品翼國公。

所以說秦瓊不僅沒有降職,而且還意外的升職了,並且獲得了更多的權力。

當然這個時候的秦瓊已經進入到了英雄默唸也沒有辦法再提大唐王朝東征西戰,所以秦瓊也開始漸漸地淡出了秦國軍隊體系,將自己的位置留給了更多有才能或者是更加年輕的人。


漩渦鳴人yy


一看到看到秦瓊由從一品的翼國公,變為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大部分人肯定都以為是秦瓊被貶職了。但其實不是,秦瓊不但沒有被貶,而且還是升官了。

很多人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他們對唐朝的官職還不瞭解。唐朝的官職不像後世,動不動就一品大員,好像品級不值錢一樣。按照唐朝的官位設定,一品官兒到二品官兒,都是爵位或者是虛職。也就是那種只有榮譽稱號,而沒有實權的職位,就像三公、王爺、國公之類。

真正掌握權力的職位,都是從正三品開始的。所以秦瓊由從一品翼國公,變為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這才算是掌握了實際軍權,開始真正的步入大唐的權力中心。這個官職有多大權力呢?他掌管著禁宮宿衛,也就是整個長安城,包括皇宮大內的一切守衛力量,都在秦瓊手中。李世民這是把自己的安全都交給秦瓊了,這是多麼大的信任啊。

玄武門之變之前,秦瓊一直都是秦王府手下的力干將力干將。秦王府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李世民終究不是嫡長子,在法理上他沒有繼承權。所以李淵為了讓李建成順利登基,就不得不壓制李世民一系的人馬。

對於李世民手下這些,對大唐王朝有著巨大貢獻的人,不能一味地打壓,這樣會讓將士們寒心。還需要籠絡他們,讓他們繼續為大唐所用。但又礙於他們隸屬李世民手下,所以就不敢給他們實權,只好給他們些榮譽稱號算作獎勵吧。

也有人認為,在玄武門事件中,秦瓊沒有出現,他是不是被李世民排除在權利圈之外?其實不是,因為玄武門是通往宮中的重要關卡,中只有王公大臣才能進入,隨從是不能進入玄武門的,這也就意味著,李建成和李元吉進入玄武門之後,身邊不可能有太多人。所以李世民只需要帶著尉遲恭和其他幾名將領就足夠了,而 秦瓊還有別的用處。

玄武門事變時,李世民將他們所有人的性命,都交到了秦瓊的手中。因為秦瓊此時的任務,是阻擋在玄武門外,太子李建成的手下進攻,不能讓他們進入玄武門來救援李建成。李建成為了壓制李世民以及秦王府的將領,他也籠絡了一大批忠實的部下。其中也不缺能征善戰的將領,就比如薛萬徹。論武功薛萬徹不比秦瓊差多少,所以秦瓊的壓力也是很大的。

秦瓊之所以在凌煙閣排名最後,不是因為李世民對他不信任,而是秦瓊加入李世民陣營的時間比較晚。而且秦瓊長時間擔任李世民的貼身保鏢,戰場殺敵的機會不是很多,所以功勞也沒有其他人多。但他以貼身護衛的身份,能入主凌煙閣,足以可見他對李世民的重要性。

李世民登基以後,對手下的功臣大肆封賞。對於秦瓊,這位忠心耿耿的將領,李世民絕對的信任,於是就把自己的安全交給了秦瓊。


老蟲


翼國公是爵位,左武衛大將軍是官職,二者是完全不同的體系。而爵位和官職各有各的品級,這兩個品級有相同點又有區別。這裡要說到官職、爵位、品級三者的關係了。


先說官職,官職就是官員的工作崗位,官職的品級決定了你的崗位工資。所以,左武衛大將軍是秦瓊的工作崗位,是十二衛大將軍之一,執掌宮禁宿衛和一些部隊。這個正三品決定了他拿正三品的俸祿。那秦瓊擔任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是降職嗎?不是,是升職。因為

秦瓊在玄武門之變之前的官職是秦王府右三統軍,也就是統領李世民的秦王府右軍第三軍,品級為正四品下。所以,玄武門之變後,秦瓊由正四品下的官職升為正三品,官職高了許多。

那為什麼只有正三品呢?其實這不低了。官職分為職事官和散官兩種。職事官是有固定崗位的,一個蘿蔔一個坑。在唐朝,連宰相都只有三品官。一二品的高官如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空、司徒等等,都是榮譽官職,是一種象徵。獲得這些高官的要麼是宗室成員、皇親國戚、要麼是有極高的功勞和資歷(比如長孫無忌,既是國舅,又是玄武門首功、凌煙閣榜首,故歷任司徒、太尉等),不然就是死後追授。普通官員三品到頭了。秦瓊雖然有些戰功,但畢竟只是一員普通武將,也不是軍事統帥,所以沒有資格封那麼高的官。另外還有一種散官,就是沒有具體工作,只是定級別拿工資。這種官職多給予那些退休的官員或者等候分派工作的官員。秦瓊自然會被委以職事官,不可能給個散官養老的。


然後說說爵位,爵位分為兩種,一種是由身份獲得的,一種是由軍功獲得的。比如在唐朝,皇帝的兒子自然就是親王,皇太子之子為郡王,親王之繼承子為嗣王,其餘為郡公,可以進封郡王等等。另一種就是軍功爵位了。軍功爵位主要是針對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立下各種戰功的,按照級別高低分為國公(從一品)、開國郡公(正二品)、開國縣公(從二品)、開國縣侯(從三品)、開國縣伯(正四品上)、開國縣子(正五品上)、開國縣男(從五品上)。國公是最高一級,除開國外,此後武則天大批封過一些國公(許多後來不被承認),李隆基封了一批國公,安史之亂後又封過幾個。唐朝統共122位國公,品級都是從一品。

爵位和官職的區別是什麼?三點,第一點,官職拿的是俸祿,死工資,而爵位是享受封邑,獲得當地的稅收錢糧等。比如國公就是食邑三千戶。第二點,官職是工作,爵位僅享受待遇。如果有爵位無官職的話是不用上班的。第三點,官職不能傳子孫,而爵位可以世襲。當然,唐代的爵位也是降級世襲的,國公之子一般是降為郡公,郡公之子降為縣公,但依然可以享受相應的封邑。

那爵位的品級是什麼意思?官職的品級定的是待遇工資,爵位的品級也相應定的是封邑多少。但同一品級官職俸祿基本是一樣的,但同一品級的爵位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比如郡王、嗣王、國公同為從一品,但郡王、嗣王食邑五千戶、國公食邑是三千戶。所以,比封邑大小更準確的說法是,品級代表的是地位高低。

於是我們就能得出結論了。秦瓊在玄武門之變之前官職正四品下,爵位從一品;玄武門之變後,爵位還是從一品,官職正三品。那爵位和官職品級不一樣怎麼辦呢?很簡單分開看。在工作中,正三品,還是要聽官職更高的(當然一二品的官一般也不管事);在參與各種朝會儀式時走在從一品隊伍中,所穿官服所用儀仗等按照從一品。至於待遇,享受國公的封邑和正三品俸祿。


伊耆角木


唐制中的爵位與官職之間是不同的體系,本身並不是互通的,所以談不上玄武門之變後,從一品翼國公秦瓊變成了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

事實上,秦瓊在玄武門之變後,他的官職是從正四品下的秦王府右三統軍變成了正三品的左武衛大將軍,品級不但升了很多,而且是從一個王府的下屬(李元吉齊王府同樣有左右三統軍)變成了朝廷的十二衛大將軍之一,這不是不次擢升,什麼是不次擢升?!

至於國公,則是爵位,秦瓊繼續保持著國公的封爵,只是從翼國公變成了胡國公,有人說胡國公聽上去沒有翼國公那樣高端大氣上檔次,這只是個人感覺,實際談不上如此,封爵再提高就得是郡王了,對異姓功臣來說這樣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秦瓊在玄武門之變後並沒有問題所說的降級,也談不上秦瓊因為站隊錯誤或者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受到打壓——秦瓊是參加了玄武門之變的,談古論金之前在別的問題中曾經做過全面的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